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1998年在大蒜沟组首次发现的Neuropteris、Pecopteris、Cordaites等晚石炭——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证明开山屯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为连续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大蒜沟组华夏植物群的发现,结合开山屯地区晚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存在,表明该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华夏植物就已开始分化、繁衍,成为华夏植物群东北亚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淮北煤田早二叠世化石植物丰富,其形成于炎热多雨的热带滨海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下三角洲平原是该区化石植物最宜生长的地方。早二叠世该区化石植物常形成四类植物群落:森林沼泽植物群落、沿岸水生植物群落、高地植物群落、三角洲平原真蕨及种子蕨混生植物群落(早期)、树蕨-大羽羊齿类雨林植物群落(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类植物群落的结构及面貌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其演替显示,早二叠世晚期该区气侯更加湿热,雨林气侯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王珲  孙柏年 《河南地质》1996,14(4):272-276
依据化石的层位分布和组成内容,登封二叠纪煤系地层植物群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植物化石组合带:1.早二叠世中期山西组Emplectopteris trianggularis-Taeniopteris multinervis assemblage zone;2.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Gigantopteris nicotianae folia-Chiropteris reni formis assemb  相似文献   

4.
重新厘定的山东省石炭-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分为二个群、七个组、五个正式段。下部的含煤岩系为月门沟群,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底部的铁铝岩系为湖田段;中部一套杂色地层,以黄绿、灰绿、紫色砂、页岩为主,基本不含煤层,为石盒子组,时代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分为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上部一套基本不含植物化石的红色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为石千峰群,分为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时代为三叠纪。  相似文献   

5.
华北二叠系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其中,研究最早、研究程度最高、最典型的是太原西山剖面。二叠系共建立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4个组。60年代初,与4个组相对应,李星学等建立了4个植物化石组合带:山西组的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Emplectopteridum alatum组合,下石盒子组的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Cathaysiopteriswhitei组合,上石盒子组的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Lobatannularia heianensis组合,石千峰组的Ullmannia aff.bronnii—Rhipidopsis lobata组合。其地质时代依次为早二叠世早期,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晚二叠世晚期。30年来,这一认识在指导煤田勘探的地层工作上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与科研的深入,也出现了某些新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6.
湖南二叠纪含煤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正奇  汪涛 《湖南地质》1997,16(1):20-23
对湖南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以后认为,梁山段煤层主要形成于障壁海中的障壁岛环境,而辰溪段煤层形成于潮上泥坪和海湾环境,分布于湘中南区的龙潭组,其上、下段间由不整合面分开,分属不同时代形成,下段属早二叠世晚期,上段属晚二叠世早期,煤层形成于近海湖泊和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和《措麦区福》区域地质调查,对西藏当雄错-姆错丙尼地区的早二叠世拉嘎组进行了地层生物及杂砾岩特征的研究,认为:所采生物化石均赋存于滑塌块体中,反映的地质时期为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而赋含滑塌块体的“基质”地层时代应稍晚于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沉积特征表明杂砾岩成因具冰海相和水下块体重力流的双重(复合)性质。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地区二叠纪植物群自老而新可分5个植物组合:(1)早二叠世早期Neu ropterispseudovata—Lepidodendronposthumi组合;(2)早二叠世中期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Emplectopteridiumalatum组合;(3)早二叠世晚期Alethopterianorini—Lobatannularissinensis组合;(4)晚二叠世早期Yuanisstriata—Cladophlebisozaki组合;(5)晚二叠世晚期Iniopterissiberi ca—Lobatannularialingulata组合。该区晚二叠世早期(窑沟组)曾出现过一次植物危机事件,而晚二叠世晚期由于大量亚安加拉植物(如Iniopteris,Comia,Pursongia,Zamiopteris和Calipteris等)的入侵,植被又得以复苏。北祁连二叠纪大部分植物群属华夏植物群;但晚二叠世晚期为华夏—亚安加拉混生植物群。  相似文献   

9.
水磨—苟家地区早二叠世岩石地层及沉积环境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兵  吴山 《矿物岩石》1999,19(4):56-61
本文详细描述了有地区飞来峰早二叠世地层剖面。首次将区内早二叠世地层划归于阳新组并细分的四个岩性段,从而建立了地层层序。讨论了各岩性段的岩石学特征,基本层序及沉积环境,证实区内属浅滩-潮坪相“红色岩系”地层属阳新组二段而不是三叠系,为区内地层归属及构造格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晓勇  谢国刚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23-727
通过1:250000邦多区幅和措麦区幅区域地质调查,对西藏文部-姆错丙尼地区的早二叠世拉嘎组进行了地层古生物及杂砾岩特征的研究,发现赋存于滑塌块体中的生物化石反映的地质时期为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而滑塌块体的“基质”地层时代应稍晚于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沉积特征表明杂砾岩成因具冰海相和水下块体重力流的复合(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登封煤田下石盒子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系统的植物化石采集,详细的古生态样方测量和等离子光谱定量分析,对河南登封煤田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植物古生态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探讨了该区早二叠世晚期植物化石埋藏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植物古群落特征,建立了一个早二叠世晚期植物群落-Chiropteris reniformis湿生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2.
“东吴运动”不应做为上、下二叠统的界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文恒 《地层学杂志》1992,16(2):138-142
<正> 华南地区的长兴组(大隆组)与茅口组(孤峰组)之间的龙潭组,以往被视为晚二叠世早期的沉积,近年来,概念已有很大突破。童子岩组、饶南组属早二叠世已确信无疑,苏南、粤北等地龙潭组下部属早二叠世的意见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对赣中龙潭组的时代尽管在新余、莲花等地于官山段下部采到早二叠世的筵类化石,但多数人不主张将官山段改为早二叠世。理由为:官山段仅在个别地区于下部找到早二叠世筵类,而官山段与茅口灰岩为假整合接触,界线清楚,主张以“东吴运动”做为早、晚二叠世的界线。  相似文献   

13.
河北蔚县下二叠统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蔚县发现了两处下二叠统露头,经孢粉分析鉴定证实其与邻区的山西组相当,从而为河北省早二叠世沉积边界的厘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放 《河南地质》1998,16(4):273-280
河南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可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石盒子组又可分为小风口段、云盖山段和平顶山段。年代地层可分为12个阶,生物地层可分为10个连续组合带。岩石、生物及年代地层的对比表明,本溪组、太原组向南穿时,反映海侵由北向南;山西组上部和石盒子组向北穿时,揭示海水由南向北回泛。早二叠世前海水向南流注入北秦岭海槽,晚二叠世北秦岭褶皱,导致北秦岭海槽闭合,华北陆块南缘抬  相似文献   

15.
冯儒林 《贵州地质》1998,15(3):197-213
文中论述和比较分析了贵州紫云扁平早二叠世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剖面腕足动物群扭月贝目(Strophomenida)、长身贝目(Productida)、石燕贝目(Spiriferida)共9科,21属,14种及7个未定种的特征、性质,认为贵州紫云扁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属高分异度、热水或暖水(热带或亚热带)性质动物。它们之中的Licharewiellaapiocallosa(Clarke),Stctozostersp.,Dyschrestiasp.,RetimarginiferaperarataWaterhouse,CallytharrellaKhaliiArchbold,LinoproductusCora(Orbigny)Globiellafoodi(Etheridge),G.flexousa(Waterhouse),Cancrinellasp.,Attenuatellasp.,Trigonotretacf.StokesiKoenig,ElivinabisnainiArchbold&Thomas,Spiriferellasp.,LatedCallytharreasisArchbold&Thomas,?Sulci-plicaCrassaClarke,SpireythafredericksiArchbold&Thomas等与澳大利亚,特别是澳大利亚西部早二叠世的相当属种很相似。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澳大利亚早二叠世上述腕足动物可能来源于华夏特提斯区。并据澳大利亚早二叠世上述腕足动物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沿用过去的上述腕足动物名称术语作了订正。据资料,认为贵州扁平早二叠世上述腕足动物特征与伊朗加亚、巴基斯坦盐岭、阿富汗、中国  相似文献   

16.
本书以环渤海湾西部(河北、北京、天津)的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为例,探讨了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厚煤层分布及古土壤发育特征。提出研究区在晚石炭-早二叠世早期为滨外陆棚和障壁-溩湖体系.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以三角洲体系为主,晚二叠世以河流和湖泊沉积体系为主。  相似文献   

17.
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古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孙克勤  张周良 《现代地质》1996,10(3):316-324,T002
对贺兰山北段呼鲁斯太和沙巴台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共鉴定植物化石20属40种,讨论了植物群的性质和时代。在研究植物群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植物化石埋藏类型,论证了植物群的古生态特征,划分了5个植物群落:(1)Bothrodendroncirculare群落;(2)Lepidodendronsubrhombicum群落;(3)Lepidodendronszeianum群落;(4)Tae-niopterismucronata群落;(5)Pecopterisorientalis群落。这5个植物群落的时代分别相当于晚石炭世早期、晚石炭世中期、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和早二叠世晚期。石松类植物在晚石炭世沼泽环境最为丰富,以华夏植物区大量的特有种为特征。而蕨类植物和种子蕨类植物在早二叠世的泥炭沼泽和泛滥平原环境占优势。这些植物群落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广泛分布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泥炭沼泽和碎屑低地环境,指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吉林延边地区早二叠世一个新的陆相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附近含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陆相地层的发育特征,结合前人对延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研究成果,提出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和盛组,用来代表延边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山秀岭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和早—中二叠世大蒜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之间的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其时限为早二叠世晚期(亚丁斯克—空谷早期)。和盛组层型剖面为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剖面,厚230m,主要由灰色、灰黑色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组成,与下伏地层山秀岭组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大蒜沟组整合接触。和盛组与上覆大蒜沟组构成华北板块北缘早—中二叠世一个海进地层序列。和盛组的建立为探讨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的分界、研究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在延边地区的东延提供了重要的地层证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藏北改则地区夏岗江植物群及其地层时代的修订意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藏北改则县夏岗江雪山地区的夏岗江植物群及其所在的坚扎弄组曾存在着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2种不同的时代意见。2002年,敌布错组发现后,古植物学家认为敌布错组和坚扎弄组的植物化石面貌相同或相似,同属于夏岗江植物群。由于敌布错组被认为不整合覆盖在中二叠世下拉组之上,因此,地质学家认为敌布错组、坚扎弄组及其所含的夏岗江植物群的时代为晚二叠世。然而,最近敌布错组之下的所谓的下拉组中发现了早三叠世—晚三叠世的牙形石,同时在坚扎弄组和敌布错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孢粉化石,因此,夏岗江植物群及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不是原来认为的晚二叠世,而是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20.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伯雄  张健  刘增仁 《新疆地质》2002,20(Z1):58-66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层位齐全,化石丰富.据实测剖面及系统采集的类及腕足、牙形石、孢粉等化石较准确地厘定了石炭-二叠系各地层单元界线和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出卡拉巴西塔克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塔哈奇组和克孜里奇曼组、棋盘组、普司格组、达里约尔组、杜瓦组,其中下石炭统仅分布于莫莫克以西.早二叠世中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新藏公路以东普司格组属河流-湖泊-冲积扇相沉积,莫莫克-齐姆根地区棋盘组,达里约尔组以浅海相与河流三角洲相交互沉积及湖泊-河流相沉积为特征,晚二叠世晚期仅于新藏公路以东沉积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的杜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