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水文地质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是一项新的尝试。选定研究程度较高的华北平原进行水文地质解译,目的在于对遥感资料进行验证,以便对我国商品粮基地开展遥感水文地质解译工作并取得经验;同时,为了丰富河北平原(重点黑龙港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这一科研成果,探求利用卫星图象信息,为“南水北调”东线方案提供某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俄昌公仁地区开展地质构造解译,分析了传统遥感影像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的特点,在地质构造解译过程中对两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地质构造解译中的优势,将遥感解译成果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地质含义,同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较好地解析了工作区内的线性断裂构造分布格局,解译成果经野外验证正确率高,对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因具有宏观性、信息丰富直观、处理方法多样、获取成果迅速等特点优势,成为了活动断层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从数据源选择与获取、数据处理、遥感影像解译、成果编制四个方面探讨活动断层遥感解译的过程及应用,总结数据处理方法,重点论述判读标志、解译方法、解译内容及流程,为今后活动断层遥感解译研究提供了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2013年SPOT-6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利用3S技术,对云南省昭通四个1∶5万图幅的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在建立遥感图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经过人机交互解译、野外验证、室内遥感图像再次解译的反复过程,对研究区石漠化特征有了清晰的了解。结果表明SPOT-6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影像相比,能提供更好的对地观测高质量信息源,能较好地满足l∶5万石漠化调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断裂构造的遥感识别、提取方法和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随着遥感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方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总结了断裂构造遥感解译的必要性及其解译标志,总结了断裂构造遥感的解译方法,尤其是遥感自动提取的方法和技术,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春平  王常磊  唐雅梅  陈斌 《安徽地质》2023,(3):274-276+281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主要基于遥感影像进行地理信息解译,由于遥感影像航摄时间、航摄季节及传感器的不同,同一地物遥感影像表达不一致,在数据生产过程中会影响作业人员解译。本研究探索利用近几年的外业调查数据和各类地理要素解译样本建立影像样本库管理系统,用于辅助内业人员对影像判读、提高解译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北部加来地区植被发育,水系发达,给遥感解译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克服线性构造的多解性,采用构造地球化学知识辅助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进行构造遥感解译,新发现了6条断裂构造。研究发现,Sn、W元素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构造地球化学标志用于构造遥感解译,特别是Sn元素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可以用于辅助解译线性构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质遥感调查是近几年来一直采用的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宏观优势,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影像地质解译,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目前,可应用的遥感数据种类多、波段丰富、分辨率高,遥感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先进,为高质量成图和深入解译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总结了工作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解译、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必要性和方法,进一步规范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内容和样式,为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道318、214线藏川滇部分区段公路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工作路线公路地质灾害的解译实践,讨论公路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技术方法,介绍各类地质灾害的影像特征及其解译标志。分析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对公路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以彩红外航片为主,TM图像为辅,经地面检验综合解译是公路地质灾害调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遥感解译与查证中将遥感影像图传输至RGMAP系统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解译查证质量。其主要过程为:遥感影像转换→逐格网校正→生成1:5万标准图框→图像裁剪套合→DGSINFO编辑→RGMAP传输→定位查证。该方法在白音图嘎公社幅1:5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遥感解译与查证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已成为区域地质灾害及发育环境宏观调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应用法国SPOT5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调查与监测,按照建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室内遥感解译、野外实地验证、室内再解译的技术路线,共解译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505处,并对灾害重点片区进行详细遥感调查.通过野外验证取得较好应用效果.SPOT5影像数据不但满足l: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且完全满足1:1万重点片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1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为了查明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遇到或者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其作出评价和预测。传统的人工地质环境调查方法正面临时效性和安全性的挑战,无人机遥感正是取代人工地质环境调查的手段之一。基于2016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次无人机飞行获取的数据,使用Pix4Dmapper等软件生成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三维模型,然后对该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建立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煤矸石堆、其他渣堆的解译标志,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矿山的无人机遥感的地质灾害解译方法流程,通过实地验证,证明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良好,适合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质》2005,38(1):118-118
1,遥感解译:利用38景LandsatETM(TM)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制作了全盆地1:100万、1:50万和1:25万遥感影像图;对地貌类型、地表水体、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专题解译。解译各类水体总数达446个,水域总面积为1907km^2。其中,面积大于3.5km^2的湖泊为94个。圈定了区内积水洼地的范围,面积为4691km^2。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建立福建平和矾山三维遥感影像和线环构造解译标志,对区内芦溪—霞寨断裂、坪水断裂等典型断裂以及钟腾破火山口进行了解译。基于三维遥感影像可较好地识别构造解译标志,提高遥感构造解译的精度,降低解译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贵州省喀斯特区为例,总结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特点,喀斯特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类型、影像特征及识别标志。认为在喀斯特区。由于地质灾害保存较好,利用各种遥感解译标志,对地质灾害解译。能够经济、准确、快捷地摸清其分布与发育规律,然后进行地面验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徐淮地区的遥感水文地质的调查,总结了一套在全掩盖或半掩盖区进行遥感水文地质解译的工作方法。在图象的选取与处理、解译工作的入手点、解译原则、步骤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探讨,给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工作程序,同时,从影响地下水贮存、动移的因素出发,建立了一套解译标志,并综合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水文地质区划,圈出了强富水带和富水区。  相似文献   

17.
分析公路工程地质遥感的技术优势和实际作用;介绍“雅安-攀枝花市公路送线工程地质遥感图像综合解译”的技术思路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归纳在公路工程地质评价和论证中遥感图像综合解译的独特效果;指出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勘察中越来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也是当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史超  王学平 《江苏地质》2014,38(3):464-469
福建平和地区构造发育强烈,植被覆盖率高,拥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建立福建平和矾山地区三维遥感影像线环构造解译标志以及线环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分析,对研究区内典型线环构造进行了三维遥感解译,并总结了三维遥感线环构造解译标志,提高了线环解译的精度及准确性.在三维遥感线环构造解译的基础上,针对线环构造的特点进行了线性构造密度分析和线环交点密度的分析,实现遥感地质构造异常信息的提取与找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钨、锡和锑是玻利维亚的优势矿种。基于ETM遥感影像和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对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优势矿种分布特征进行解译,从遥感地质角度圈定玻利维亚优势矿种和科迪勒拉成矿带,并进一步分为科迪勒拉奥连塔尔(Cordillera Oriental)和科迪勒拉奥赛登塔尔(Cordillera Occidental)2个成矿亚带。成矿带在空间上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在时间上具有东带老、西带新,北段老、南段新的特征。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找矿预测,按不同比例尺由粗到细,逐步缩小找矿靶区,分层次划分找矿预测区。通过1∶100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战略选区;通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重点找矿区;通过1∶5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岩组合形成的微地貌形态特征的获取是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岩石地层单元的基础,关键是提高遥感影像及地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在西南岩溶区填图试点项目中,通过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UAV)获取了工作区0.2 m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影像、高密度的点云数据以及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影像与DEM叠加建立工作区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区内微地貌形态的高清晰度真三维再现,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区域地表微地貌特征,促进了不同基岩上形成的微地貌特征的精细化研究,提高了遥感数据的解译程度。解译过程中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建立工作区不同岩石地层单元的微地貌、颜色及植被等方面的解译标志,基于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对工作区岩石地层单元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