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3个元阳县哈尼族人持续种植了上百年的水稻品种和3个现代品种分别种植在元阳梯田6个不同海拔梯度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品种在不同海拔的株高、穗长、有效穗等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而现代品种在不同海拔的农艺性状波动较大,这可能是元阳地方水稻品种长期种植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元阳哈尼梯田景观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是云南亚热带山地农业景观的独特代表,具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价值。同时,它又是哈尼族人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梯田景观垂直格局特征、景观格局变化等因素综合评价了近30年来元阳哈尼梯田景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元阳梯田景观基本稳定。其中,"森林-村庄-梯田-河流"四位一体的垂直空间结构形成了梯田景观内独特的能量和物质流动,是保证哈尼梯田景观稳定的前提条件;元阳哈尼梯田景观结构及类型的变化也说明其在研究时段内,景观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从而形成了元阳哈尼梯田农业景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红河哈尼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风景之一而哀牢山的哈尼族因为开创了闻名中外的红河哈尼梯田,被人们赞誉为雕刻大山的民族,是大地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能够成功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旱,不仅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和梯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且以传统知识为主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系统成功抵御干旱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成功抵御旱灾是自然生态系统与民族传统文化和谐发展的结果。本文首先探讨了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成功抵御旱灾的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搜集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影响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文化在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哈尼族具有独特的兴修水利、水量分配、水沟管理等一系列水资源管理知识,并形成了水资源保护意识;(2)哈尼族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分类与管理,以及对森林的崇拜等因素影响,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3)哈尼族通过对梯田的开垦和维护,以及形成的耕作体系,有效的保护了梯田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管理、森林管理和梯田管理知识等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探究了哈尼传统民族文化在维持系统稳定性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健  王雅琪 《地理教学》2021,(8):F0002-F0002,F0003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个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相似文献   

6.
哈尼文化区的特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和访问,探讨了哈尼文化区及其代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组成和功能。结果表明:共同的民族语言,生活地域,经济生产方式和民族心理素质形成了具有哈尼族特色的哈尼文化区,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哈尼文化区文化景观的代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由森林,村寨和梯田3个系统组成,在空间上形成林-寨-田沿等高线分布的格局,具有保持水土,获得清洁水源,提高农产品,维持系统稳定等功能,是人地和谐共处的持续景观和持续农业的活样板。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09,(5):16-21
静升古镇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千米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可谓占尽了祥和山色田园之“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8.
正在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以元阳县内约17万亩梯田为其核心区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堪称哀牢山最壮丽的景色。在红河南岸的崇山峻岭中,哈尼族人民自12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进入此地起,便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倾注了数十代人的毕生心力,建成了依山顺势、蜿蜒而上、直通云天的层层梯田。一座山坡梯田最多可达3000级,坡度15°~75°,被明代农学家徐光启称为“世外梯田”,并在《农政全书》中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明朝皇帝给哈尼族人赐名“山岳神雕手”。在茫茫森林…  相似文献   

9.
雅鲁藏布江。西藏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有“极地天河”美誉。它发源于喜玛拉雅山北麓海拔5590米的杰马央宗冰川,在海拔155米的墨脱县巴昔卡村出境流入印度,全长205公里。 雅鲁藏布江从墨脱县的派村开始,由西折向偏东北方奔流而去,开阔的河谷急骤收缩,形成36度的大拐弯,构成了世界第一大峡谷举世闻名的马蹄形的大河弯段。这里的江面海拔不足2800米,而内侧的南迦巴瓦峰海拔竟高达7782米,形成了高差近5000米的巨大岩石崖壁,它可与世界著名的三大壁:古特兰焦拉斯北壁、埃格尔峰北壁和玛达霍隆峰北壁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一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又对自然环境具有改造作用。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是文化与环境持续存在的原因。本文通过深入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地区的元阳县哈尼族地区的调查,提出和分析了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一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特征,并探讨了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两者梯田景观的关系,证实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节庆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缩影,而且聚集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哈尼族居住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已有很长的历史,就元阳县境内的哈尼族而言,虽然生活在同一地区,每个村寨的建寨历史和节庆活动却有差异.对元阳县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村寨即阿者科、牛倮普、全福庄中寨、垭口和上主鲁老寨5个村寨的建寨与节庆活动进行比较研究,体现了哈尼族节庆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秘鲁剪影     
郑石平 《地理教学》2012,(9):2+65-F0002,F0003
纳斯卡地画至今还是个谜。一片绵延数公里散布在大地之上的线条构成各种图案。到现在还是无人能破解:究竟是谁创造了纳斯卡线条?它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这些线条背后意味着什么?雄踞在高山之巅的马丘比丘遗址境内处处可见梯田、通道、宫殿、神庙、水渠等。宏伟壮观的马丘比丘隐藏着印加文明的神奇,其真正历史至今仍未有定论。的的喀喀湖是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面积达8000多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812米。的的喀喀湖群山环抱。景色秀丽,印第安人一向把它奉为“圣湖”。  相似文献   

13.
一、拉尔墩达坂地理位置与地理条件概述拉尔墩大坂位于北纬43°11′,东径84°18′。海拔约2700米。地处我国境内天山西部、那拉堤山系东段,属巩乃斯河与开都河的分水岭。它北面有海拔4000多米的天格尔山;西面是西低东高呈喇叭形的伊犁谷地,河谷由南向东一直伸至达坂脚下,西端海拔660多米,东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0,(1):78-80
虎跳峡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相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块巨石,跳过金沙江,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峡谷长16千米,右岸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左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中间江流宽仅30~60米。长江上游金沙江到此急转北流,号称“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的上峡口海拔1800米,下峡口海拔1630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性发展问题的不断涌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结构复杂、组分多元、动态开放等特征,在保护实践中存在遗产构成要素不清楚、保护红线不明确的现实问题。本研究界定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关键要素的概念,提出关键要素识别的概念框架,并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开展关键要素识别的实证研究,并对利益相关者的排序原因做简要归纳分析。研究表明:(1)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关键要素为粮食作物、稻米品种多样性、梯田修建技术、哈尼族传统节日、哈尼族传统饮食与原始森林;(2)经营人员与外来游客的认知偏向微观视角,地方官员偏向中观视角,科研人员则偏向宏观视角。在红河哈尼梯田的研究表明,该概念框架能够有效识别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关键要素,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结构化与要素化的理论视角,同时,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于关键要素的认知层次反映其潜在的行动策略,应注重政策措施在微观与宏观层面的协调性,以平衡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并激发其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相当大的面积在海拔5.000米以上,并有一系列的山峰高于6.000米。青藏高原又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厚度最大、分布面积较广、温度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相当大的面积在海拔5.000米以上,并有一系列的山峰高于6.000米。青藏高原又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厚度最大、分布面积较广、温度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高山,也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最高点白头蜂(今在朝鲜境内,称将军峰),海拔27.60米。在我国境内的最高峰为白云峰,海拔2691米,位列国内名山之首。  相似文献   

19.
万县地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山地,东北面以大巴山与陕西、湖北为界,山脊呈北西至南东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巫溪韭菜淌最高达2797米;东南面有巫山、七曜山与湖北相邻,北东至南西走向,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下,巫山县碚石江面海拔最低仅73米,相对高差2700余米;西南面属川东平行岭谷东缘,山岭海拔1000米左右,与达县、涪陵地区接壤。全区东北南三面环山,西南开豁,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河流属长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是我国干旱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它因位于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界上,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度由十余千米到数十千米不等,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地势向东向西和自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总面积约111000平方千米。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