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同二电厂扩建厂址工程区活动构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盆地西侧北北东-北东向鹅毛口-口泉断裂,属正平移性质,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继续活动,但北东、南西两段活动有明显差异。盆地东侧北东-北东东向六棱山北麓断裂,亦属正断层性质,至今仍在活动。距大同二电厂扩建厂址最近的水峪断裂,晚更新世末3~1.5万年以来已停止活动,对厂址稳定性不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防城-灵山断裂北东支灵山段为北部湾经济区内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为了查明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的断裂活动变形特征,尤其是在活动性特征的关键部位控制断裂构造的产状特征,断裂产状深部变化、断裂带规模及展布方向,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以及浅层地震和地质雷达勘探等物探方法对广西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的平面展布特征以及活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并被多条北西向断裂错断,东西边界分别为灵山断裂和石塘断裂。灵山断裂错断了晚更新世洪积扇阶地,河流流经灵山断裂后发生右旋偏转;石塘断裂表现为宽约250 m的破碎带,次级断裂密集发育。物探结果显示防城-灵山断裂北东支灵山段的东西两支在晚更新世以来均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下庄铀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运用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原理,提出了下庄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北西西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追踪张性活动,主要控制辉绿岩浆侵入,晚白垩世时转化为压性,形成北西西向挤压破碎带。北北东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张剪性活动,控制了粗、细晶石英脉及多种蚀变分布,早白垩世晚期发生了韧性剪切变形,晚白垩世时部分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辉绿岩浆侵入。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侏罗纪主要发生褶皱、逆冲,早白垩世主要为左旋压剪活动,晚白垩世转化为拉张,控制了晚白垩世红盆发育。早、晚白垩世之交,主压应力方向由北西 南东转化为北东 南西。贵东岩体经印支、燕山早、中期的多次重熔,为铀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早、晚白垩世两次铀矿化,与花岗岩层的两次重熔相关。重熔界面上升时,花岗岩层熔化,断裂切割深度小,构成了岩浆热液的通道;重熔界面下降时,花岗岩层固结,断裂深切至重熔层下方,成为基性岩浆上侵的通道。北西西向断裂拉张强度大,是基性岩浆的主要通道,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在早、晚白垩世主要作张剪性活动,构成含矿热液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重要的导矿构造。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时,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层状花岗岩+“成矿壳层”+断裂构造,是下庄铀矿田下一步“攻深找盲”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山东招远玲珑金矿田控矿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玲珑金矿主要受北北东向、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主要矿体均分布于两组断裂的复合部位,两组断裂的形成及其运动性质与郯庐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在中生代早期,北北东向的玲珑断裂主要为左行平移运动,北东向的破头青断裂则为压性兼具有左行平移性质;早白垩世晚期,北北东向断裂作右行运动,而北东向断裂则作左行运动,反映了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断裂构造岩的特征显示控矿断裂经历了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两个阶段,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主裂面的下盘。上盘一般无工业矿体赋存。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的断裂构造系统主要是由北东向、东西向和北西向三组主干断裂组成。三组主干断裂向东分别延入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与海域主要断裂构造相连接。其中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形成时代不一,两者间无成生联系,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性差异也甚大。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北东向构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孟林  金之钧 《地球科学》2004,29(4):467-472
准噶尔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差异, 通过地震、地质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发育在中、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北东向构造特征, 认为中、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沉积受北东和北西向正断裂控制, 由北东向正断裂控制的沉积中心构成了雁列组合特征.地质力学和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 盆地形成期的北东向构造与边缘断裂的左旋走滑作用有关.北东向的逆冲断裂形成于或主要活动于三叠纪末的盆地挤压反转作用.成盆拉张和反转挤压作用都使得北东向构造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上叠盆地的披盖沉积对北东向油气聚集带的保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天山阿其克库都克断裂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天山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为板块汇聚边界断裂,断裂分为近东西段和北东东段,两段活动特征不同.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结合分形几何学,对断裂活动特征进行研究.近东西段断裂表现为走滑性质,垂向差异运动较弱;北东东段上新世以来曾有活动,活动性不强.整个大断裂分维值低,说明断裂结构简单,活动性弱,最后一次活动具走滑性质.对断裂活动特征的研究可为研究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和工程选址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北斜坡古生代断裂展布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传新 《地质学报》2009,83(8):1065-1073
通过对塔中低凸起北斜坡4500km2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精细解析,根据不整合面和生长地层分析以及断层与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厘定划分出四期不同应力性质的断裂体系,分别为寒武-早奥陶世拉张断裂,晚奥陶世冲断挤压和北西向走断裂,志留-泥盆纪北东向走滑断裂以及二叠纪的岩浆刺穿。寒武-早奥陶世拉张断裂展布形态和发育规模奠定了后期构造活动的基础;晚奥陶世断裂呈发散的帚状,向东南方向收敛,断裂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和分段性,东部主要为逆冲断裂,中西部发育北西向走滑断裂,晚奥陶世断裂体系可划分为六组呈北西向展布的弧型断裂带,各弧形断裂带由多条断裂组成,其形成可能与古生代阿尔金北缘北西向冲断挤压有关;塔中志留-泥盆纪走滑断裂体系主要是在挤压应力环境下形成的,呈北东向展布,走滑断裂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主干边界断裂、尾端羽列断裂和拉分地堑,其中主干断裂剖面上表现为高角度近似直立断面,直插基底,延伸较远,剖面上呈花状构造,尾端羽列断裂在主干断层的尾端发育,主要位于主干断裂的北端,拉分地堑平面上呈菱形,受多级断层控制;二叠纪岩浆刺穿在塔中三维区呈点状或条带状,岩浆刺穿对早期断裂进行叠置和改造,岩浆侵入和底辟作用致使地层隆升,形成一系列逆断层性质的“正花状构造”。构造活动决定了断裂发育,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伸展-聚敛构造演化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寒武纪-早奥陶世塔里木周缘古大洋拉张裂解,早奥陶世末-晚奥陶世部分古大洋俯冲消减,晚奥陶世-泥盆纪周缘大洋部分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二叠纪岩浆活动代表了另一个构造旋回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在对松辽盆地东缘营城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较系统刻画了断裂的性质、产状和时空分布规律,将研究区中生代断裂活动划分出海西晚期[CD1]印支期、营城期、营城末期和晚白垩世晚期4期。依据营城组火山口的分布规律首次识别出营城期隐伏断裂,该断裂控制了营城组火山岩的形成和分布。在研究区发现了营城期南北向断裂,为与徐家围子地区庆深气田营城组中的南北向断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营城期本区处于近东西向伸展断陷和挤压逆冲相互交替的构造应力场中,营城末期受佳木斯-伊通和四平-哈尔滨两条左旋走滑断裂的强烈影响,形成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北东向基性岩脉的侵入和大量北东向、北西向走滑断层的形成。认为研究区与徐家围子地区营城期及营城末期断裂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为庆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预测奠定了构造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中、北段是指长江以北的郯庐断裂,包括其越过渤海向北东延伸的分支。虽然在晚中生代以来郯庐断裂往东北地区如何延伸尚有不同认识,但一般认为分支有三:①抚顺—密山深断裂带;②依兰—伊通深断裂带,③营口—长春深断裂带。一、晚太古代构造活动带的标志国际上许多地质学家(Wjndley 1978,Condie 1977,MnnaHonHNN 1981,  相似文献   

11.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2008,43(1):133-153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东乡铜矿地质流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处于北东向东乡-德兴与近东西向萍乡-广丰两条深断裂交切部楔形区,属信江拗陷西南端,为一构造异常带.1 矿区地质矿区处于北东向东乡-德兴与近东西向萍乡-广丰两条深断裂交切部楔形区,属信江拗陷西南端,为一构造异常带.  相似文献   

13.
天水盆地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晚新生代盆地,西秦岭北缘断裂穿盆而过。盆地内充填了较为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了该区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历史,对研究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构造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构造变形分析与测量,结合已有的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初步提出天水盆地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序列与构造应力场,重建其晚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详细研究表明,天水盆地晚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即中新世早-晚期NW-SE向构造伸展,沉积盆地发育,并伴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喷发和金刚石矿床形成;中新世晚期-早、中更新世NE-SW向挤压,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其动力学背景可能源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扩展,指示高原物质扩散开始显著影响到西秦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受近N-S向伸展作用控制,盆地发生向东有限挤出并伴随顺时针旋转,主要由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过程中,区域构造挤压应力方向发生顺时针偏转所致。  相似文献   

14.
周田-大桥一带浈江两岸3级河流阶地的存在,反映出中更新世以来本区曾有3次较大规模的地壳隆升活动,当时的地质构造作用以断块活动为主,北东向断块活动是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3级阶地形成经历的时间大致为22.7×104a、16.1×104a和4.2×104a.河流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与南雄断裂挽近期活动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东北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东北部乌伦古坳陷内的断裂主要发育在坳陷周缘和中部,平面上以北西-南东向、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逆冲-走滑断层为主,地震剖面上显示为基底卷入型断层。存在坡坪式、叠瓦式、双重式、背冲式、对冲式等多种逆冲推覆构造样式。研究区内断裂的生长指数揭示主要断裂以及断裂体系其中生代活动强度具有横向和纵向的迁移规律:横向上,东早西晚,有自东向西的拓展演化规律;纵向上,主控断裂随时间由红盆断裂依次向红盆南断裂、喀拉萨依断裂转变,断裂活动中心由北东到南西迁移。西北部变形较东南部变形弱,受力方向来自北东和南东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活动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与活动构造关系极为密切,随着近十几年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相关活动构造也正在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对断裂、地震、气底辟以及海底火山活动等构造活动的多种表现形式的研究,分析了南海北部活动构造的特征。在南海北部,存在北东向、北东东-东西向、北西向3组活动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切割其他两组,形成最晚。这些活动断裂以继承性为主,北东向和北东东向断裂均为切割地壳或岩石圈的大断裂。南海北部的震中呈带状分布,在东部呈北东走向,而西部受红河走滑断裂的影响,震中整体为北西走向分布。气底辟是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有重要指示意义的构造,同断裂一样,气底辟为气源垂直向上移动至形成水合物的温压带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南海北部分布的火山岩由东到西顺时针旋转。从地震剖面可以看出,岩体明显受张性断裂控制。东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受北西向活动断层的影响较大,而西部则与海底滑坡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浦城银坑铅锌矿产于早元古代麻源(岩)群南山(岩)组、大金山(岩)组变质岩与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内,矿体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分布,北东向断裂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矿体总体沿北东向断裂两侧分布,而北东向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成矿物质来自早元古代含矿地层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东宁特大型金矿产于岩浆岩中,主要的矿化类型有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控容矿构造有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和环状、放射状断裂。矿区及外围断裂构造主要有产NE、近SN、NW和近EW向;各方向断裂构造性质复杂,矿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性质的形成与西部近北东向绥阳深大断裂密切相关,而绥阳深大断裂力学性质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关,构造体系成生发展顺序为①东西向构造带;②北东向构造带;③北西向构造带;④北东向构造带;⑤北东向构造带。σ1方向变化为0°→45°→130°-140°→0°→130°。各方向断开控制相应的岩浆岩侵入,而角砾岩筒主要受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Ⅱ号脉群及18号脉受同一环型构造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是渭河盆地内部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之间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由2条次级断层组成,以灞河、皂河为界划分为北东、中、南西3段,前人对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的活动性存在2种不同的认识。为了确定临潼-长安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文中以黄土S1、L1S和S0为确定垂直位移的标志和年代标尺,通过DEM地貌分析、断层露头调查,结合地壳形变资料,分析得出临潼-长安断裂带北东段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强,中段活动性其次,南西段活动性弱,与DEM显示的现今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上下盘的地貌差异有很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0.
陈金良 《福建地质》2012,31(4):309-314
宁化下伊锡矿产于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锡矿体6个,各矿体呈脉状、长透镜状产出,锡石贮存于硅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蚀变岩中,属中-高温热液脉状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