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息烽温泉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息烽温泉富含氡、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在分析息烽温泉形成的地质背景基础上,利用构造地质、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等手段,对温泉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息烽温泉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为深循环加热,循环深度约3 000m,热储温度达100℃以上。在洋水背斜北倾伏端,地热水受碎屑岩阻隔并混合浅表地下水而排出。为保障息烽温泉的可持续性,其周边磷矿勘探、开采的同时,应加强地热水的勘查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温塘峡背斜是华蓥山帚状穹褶束中的背斜之一,地热水资源丰富,地热显示主要表现为天然温泉和人工温泉2类。通过统计和分析背斜两翼地热钻井的水量、水质和含水层资料,发现该构造主要热储含水层为嘉陵江组四段和二段,次要热储含水层为嘉陵江组三段和一段。水化学类型以硫酸盐型为主,但两翼有所不同,镁钙离子当量浓度比小于1,说明地热水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灰岩含水层。水质和水量受地质构造作用控制。温塘峡背斜具备热储盖层、热储层和下部热储隔热隔水层的层状热储结构特征,热储温度表现为西翼和东翼相当。物探测井数据显示,1 700~2 000 m深度处热储温度在26.42~51.7 ℃之间,且自北向南略有升高。研究成果可为温塘峡地热水资源进一步勘查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来磷矿深部勘探资料,对贵州息烽温泉的构造地质条件及地热特征开展研究,获得了有关温泉地质成因的新认识。(1)由洋水背斜、安清断层(F1)和温泉断层(F2)组成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了息烽温泉地热水系统的主体及边界,该控热构造体系内地表构造与地腹构造并不统一,老地层盖在新地层上,构成顶、底两层叠置的多个热储单元,这些热储单元是地热水形成和运移的良好场所。(2)安清断层(F1)使多个热储单元直接接触,从而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为导水、导热的良好通道;温泉断层(F2)构成了息烽温泉区地热水系统的边界。(3)大气降水沿断裂通道下渗至深部的碳酸盐岩热储层中,吸收热量形成地热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向洋水背斜核部进行迁移,受上覆寒武系碎屑岩盖层的保护和温泉断层的限制,形成洋水背斜西翼和北端的地热资源有利富集区,最后受分支断层阻挡而自然岀露。  相似文献   

4.
采用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沥鼻峡热储构造上的温泉和地热井勘查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沥鼻峡背斜具有典型的层状热储结构特征,是目前华蓥山复式背斜钻获地热水水温最低的热储构造,地热水以硫酸钙型水质为主,目前已知地热井和温泉具有水温普遍低于37℃和水量衰减较明显的特征.初步认为钻获地热水温低可能与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沥鼻峡热储构造上的温泉和地热井勘查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沥鼻峡背斜具有典型的层状热储结构特征,是目前华蓥山复式背斜钻获地热水水温最低的热储构造,地热水以硫酸钙型水质为主,目前已知地热井和温泉具有水温普遍低于37℃和水量衰减较明显的特征.初步认为钻获地热水温低可能与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遵义市中部在地质构造的有利用组合部位,构成了良好的热储构造,为地热水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遵义市中部的桐梓复背斜、遵义复向斜及新蒲复背斜储热构造地质特征、地热水形成条件的分析,认为区内北东向的挽近期活动性断裂带及其伴生的近北北西向断裂与背斜构造的组合控制了地热水的分布.并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热水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34-237
紫云县地处贵州省南西部,区域上无岩浆活动,地表无温泉地热流体露头和无明显的其他地热显示,增加了地热勘查的难度。燕山期自东往西的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了近南北向、北东向断层和近南北向褶皱的主体构造,以及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为区内地热资源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采用基础地质结合物探方法研究优选出了层状热储较好的牛场坡背斜和带状热储F4小桥断裂结合的有利部位,施工了地热钻孔,取得了良好的地热水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安县桐梓垭地区在三江河谷边缘有温泉群出露(水温33.2℃)。通过对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为混合热储类型,地热水成矿条件较好。因该区属背斜隆起紧密褶皱带区,岩层产状陡,两翼地热水埋藏深度大,轴部强烈隆起、热储含水层抬升,地热水埋藏深度较浅;考虑断裂构造具有良好导热导水作用,建议以群乐背斜轴部为勘探构造部位、以在热储含水层中揭露断裂构造为勘探目标,从而实现增加成井率、减少勘查风险。  相似文献   

9.
紫云县地处贵州省南西部,区域上无岩浆活动,地表无温泉地热流体露头和无明显的其他地热显示,增加了地热勘查的难度。燕山期自东往西的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了近南北向、北东向断层和近南北向褶皱的主体构造,以及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为区内地热资源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采用基础地质结合物探方法研究优选出了层状热储较好的牛场坡背斜和带状热储F4小桥断裂结合的有利部位,施工了地热钻孔,取得了良好的地热水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0.
合理开发利用理疗热矿水资源,对带动旅游业等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本文在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区内理疗热矿水赋存和区位条件,参考我省总结出"深循环"模式;对汉县域四个具储水构造条件区域进行分析,依据开发潜力及配套条件,提出在清溪-双溪地区、汉源县城附近结合理疗热矿水资源,探讨温泉与生态农业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基地的前景。本次研究为汉源县理疗热矿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行性初步研究,供开展县域理疗热矿水资源开发决策及勘查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开阳磷矿西翼矿区距息烽温泉仅4 km。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特征分析了区内地热水的成因,认为区内热储层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隔热盖层为下寒武统碎屑岩,高丰背斜为储热构造,兴隆断层为传热导水构造。区内地热水是在正常地温梯度的背景下,大气降水由中上寒武统至三叠系地层出露区入渗,经安清断层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层相连通而发生深循环,在兴隆断层与隔热盖层的联合作用下,高丰背斜将1 800 m深度内的热量储集起来,使灯影组含水层出现异常地温梯度,从而在灯影组白云岩中形成地热水,热储温度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广安市铜锣山背斜三叠纪岩溶热储特征、地热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热储温度及地热水循环机理,采用地热钻探、水化学与同位素取样测试、热水溶质组分图解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地热水成因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叠纪碳酸盐岩热储结构相对完整,热储盖层、热储层和热储下部隔水层形成独立的地热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a·Mg和SO4-Ca型,富含F、Sr、Li、B和SiO2物质,其水源补给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位于铜锣山以北的大巴山一带,深部地热水补给高程大于1 100 m,补给区年均温度为9 ℃。热储温度为56~76 ℃,热水循环深度为2 013~3 030 m。地热水在循环过程中,主要发生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溶解、冷热水混合过程,且冷水混入比例大于80%。结合区域地热地质条件,构建了研究区地热水成因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3.
沂沭断裂带成热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沂沭断裂带是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的深大断裂带,带内地热露头较多,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文试图从区域地质角度对沂沭断裂带的地层结构、构造的导水控热性能以及热储特征等成热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沂沭断裂带内的正确勘查方向,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以期促进沂沭断裂带地热资源勘查的新突破。通过分析,沂沭断裂带内西部马站-苏村地堑的成热地质条件优于东部安丘-莒县地堑,沂沭断裂带中段是进一步开展地热资源勘查的有利地段,而NW、NEE向次级断裂与主干断裂的交汇处是地热资源勘查的主要靶区,推断-葛沟断裂两侧存在深部灰岩热储。  相似文献   

14.
湖州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地热资源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提条件。以往的地质勘查工作中,由于上部白垩系和侏罗系较厚,对深部钻探控制程度不够,影响了该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分析该区地层、含水层,特别是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对区内的热储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内热源主要来自区域大地热流;盖层主要为分布连续是,且受断裂构造影响相对较少的侏罗系及白垩系;热储层有二叠系长兴组、栖霞组,石炭系船组、黄龙组以灰岩为主的灰岩热储和由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茅口组砂岩组成的砂岩热储;热储通道为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构造。构建了区域地热模式。根据地热赋存状态、盖层条件等,结合当前地热开发现状,将湖州地区划分为四个地热分区,认为Ⅲ区地热开发条件为最好,是首选区域,以控制层状热储(石炭、二叠系灰岩)为主;Ⅱ区次之;Ⅰ区断裂发育,缺乏有效盖层条件,若开发地热资源,则应以寻找深层对流型热储(深大断裂)为主;Ⅳ区因盖层厚度偏大,地质情况不明,现阶段开发地热资源需慎重。该研究对指导下一阶段区域性地热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桐庐县阆里村石峦坞矿区DR1地热井为例,通过对区域构造、断裂构造、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等的综合分析,将地热井位置选于区域复向斜构造内,阆里背斜的东翼,F3F6 F7断裂形成的三角区内,以富水性好的灰岩与非灰岩交界断层F3作为耙区断层。经过CSAMT物探测线及后期钻孔工作验证,成功勘探出水温为34.6℃水量936m3/d的地热水。满足了构造裂隙型带状热储地热找水需要查明储水空间及富水性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对浙江地区构造裂隙型带状热储地热找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州西部威水背斜地热赋存规律及靶区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威水背斜紧邻六盘水市区,具备形成中低温地热资源的有利地热地质条件,潜在地热资源丰富。但因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人们对热储构造、类型、地热资源埋藏条件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认识不够,以致该地区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研究威水背斜地热赋存规律并进行靶区预测,以前期的实际勘查工作成果为支撑,在对相关勘查资料综合整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威水背斜地质背景、热源条件、热储构造特征、地热载体及其运移和补给等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地热资源类型属受埋深条件控制的板内中低温型,热源主要来自地层自然增温(即地温梯度),地热载体以地下水为主,热储构造类型主要为层状热储类型; 结合已有地热工程施工情况,分析了该工程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揭示了研究区热储层为泥盆系上统尧梭组、望城坡组和泥盆系中统独山组,根据热储层顶界深度等值线对威水背斜进行了靶区预测,推算可获得的理论保守水温为44.7~59.7 ℃,稳定地热水涌水量不小于500 m3/d,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东部变质岩区地热水属断裂对流型中低温热矿水,其形成与分布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通过贵州东部变质岩区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研究,以及典型温泉成因、地热勘探成井条件分析,总结出变质岩区地下热矿水具有以下赋存规律:一般构造区基本不具有地热水形成条件;区域性断裂,尤其挽近断裂有带状热储形成条件;区域性断裂与背斜复合构造区具有地热田形成条件。贵州东部镇远、雷山、黎平、榕江、江口及三穗等区域有较好的资源形成条件,有一定的勘探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四川宜宾金沙江河谷区地热资源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秋实 《地质与勘探》2012,48(4):847-851
[摘 要] 本文从地热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热储条件等几方面对金沙江宜宾段河谷区 的地热成藏条件及开发潜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研究表明:该区的古地理环境有利于地表水向深部 补给、运移、往更纵深循环以及形成与深部热储充分进行热交换,有利于形成保持相对封闭的热水构造,使 深部地热水处于承压状态;热储层盖层对地下热水具有良好的保温防热扩散作用,且阻隔浅层地表水向下 运移;东西向断裂与南北向断裂或与NE、NW 向断裂的多方向构造的交切复合部位为深部地热水向上运 移排泄的极为有利构造部位;区内地下热水其热源主要是地热增温,大气降水经由深循环加热,与深部热 储层岩石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温泉水以补给地高、运移途径长、循环深、滞留时间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临沂地区古生代复合热储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玲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36-1148
山东临沂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前人对于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成热模式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热井数据进行综合研究,从地热产生的源、通、储、盖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成矿模式为古生代层状和带状复合热储地热成矿模式,断裂带为带状热储,断裂带周边稳定区域为层状热储。研究区热储为古生代砂岩,同时张性、张扭性断裂发育,导致热储为层状和带状的复合热储,较单一成因热储要复杂。对地热井数据归一化处理分析表明,盖层岩性及厚度对深部地热水温度存在较大影响,并且热储厚度对水温也存在影响,表现为表层有第四系覆盖的地热水温度,较无第四系覆盖的要高;盖层厚度越大,水温越高,热储厚度越大,水温也越高。这为进一步地热勘查与开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赣东德兴市万村地热区位于怀玉山褶皱断裂隆起带的西北部,区内地热资源主要沿北北东向遂川-德兴深断裂呈带状分布。形成万村-李宅地热资源带,目前区内沿断裂发现了10余处温泉出露点和多个地热异常点,这直接为区内进行地热水勘查提供了方向。在充分收集资料、地质调查、物探测量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本区具有较好的地热水成矿地质条件,其导热导水构造、热储层、隔热保温层等构成了完整的热储构造系统,显示了区内具有较好的地热水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