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天气学的发展概要——关于锋面气旋学说的四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流体力学发展的4个阶段,以锋面气旋模型为例将天气学也分为:"古代"、经典、近代和现代4个发展阶段。"古代"天气学的代表是1863年航海家Fitz-Roy绘制的第一个风暴概念模型,它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但不失其科学性;100年前挪威气象学派锋面气旋模型是基于牛顿力学的经典天气学代表,确立了斜压性是天气变化机理的核心,但将锋面视为物质面是其有悖流体连续性原则的重大缺陷;50年前芝加哥学派的锋面气旋三维模型是基于对准地转动力学理论深刻物理洞察力的近代天气学代表;20世纪末暖锋后弯卷入爆发性气旋模型是高科技时代基于大规模数值计算的现代天气学代表。在大数据时代,现代天气学需要学习和继承近代天气学用深刻的物理洞察力来分析天气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气象水文中心与三峡梯调中心合作完成了《长江上游流域中小洪水天气特征分析》《宜昌与洞庭湖大洪水遭遇天气学规律研究》《气象分析预报产品评价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等多个科研项目,归纳总结出4种中小洪水天气学模型和5种遭遇型大洪水天气学模型,开展了流域降水数值预报评估与检验,研究成果对充分发挥三峡水利枢纽的防洪作用实施上中游洪水错峰,对金沙江梯级电站与三峡梯级枢纽实施多库联调、合理利用洪水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61—2000年辽宁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1961—2000年辽宁22个代表站夏季高温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和天气学方法,分析了辽宁夏季高温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夏季高温出现地域特征明显,年际变化较大,具有12-15 a周期变化。利用NCEP资料得出,夏季高温日数出现异常多、少年的同期500 hPa环流形势具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气象》2021,(7)
2020年是顾震潮先生诞辰百年。顾震潮先生是现代中国天气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创建人之一,对中国天气学研究和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有着深厚的天气学研究理论基础,善于从复杂的天气现象中抓住本质,并洞悉当时气象科学的世界前沿与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方向,在洋为中用的同时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天气学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和事实。他还将科研成果进一步应用于业务预报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文章从七个方面回顾和梳理了顾震潮先生在中国天气学方面的卓著贡献,以此纪念和缅怀。  相似文献   

5.
省气象学会最近出版《气象论文集》。收编了天气、气候、农气、人控等方面的十六篇论文,共十八万多字,这些论文是从学会年会征集的60篇论文中挑选出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些论点具有独创性。如对暴雨发生发展的天气学条件和物理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就市县台站常用的天气学分型预报方法,探讨如何使用数值模式预报的资料。提出了对原有预报工具的改造方法和新建分型预报工具的制作方法。基于模式预报的天气学分型预报方法的制作,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不多,适宜市县台站使用。  相似文献   

7.
书讯     
AMS是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出版社编辑、出版和发行的英文气象学术期刊.它主要刊载大气科学领域中各个学科,如动力气象、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污染、大气探测、应用气象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和代表我国学术新水平的论文、研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2日华东灾害性飑线大风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4月2-3日华东地区出现8~11级灾害性大风,此次大风影响时间长,持续强度大,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探讨大风天气成因,运用传统的天气学方法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此次飑线大风过程产生的天气背景及中尺度发展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是由中尺度系统飑线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前期是在江淮气旋天气背景下,近地面激发出中尺度飑线系统,飑线经历了形成、发展、减弱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雷达强度图上的回波形状、强度、回波顶高,以及速度图上的逆风区、速度模糊等特征都与实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发展成熟阶段出现了冷湿雷暴高压和冷池,加剧了大风的发展和维持。后期大风主要是受冷空气影响产生。在实际业务工作中,传统的天气学分析方法和以多普勒雷达为代表的先进探测手段相结合,是监测和预警此类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数值预报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吴正华 《气象》1981,7(12):43-43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1年9月17—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强对流天气学术交流讨论会。24个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及民航、部队、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17位代表到会。会议共收到材料117篇。 会议交流和讨论的内容主要有: 1.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境条件及前兆分析 为了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深入认识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境特征,抓住其前期征兆,是最基本的一步。许多报告分别对中层冷空气爆发、环境风场铅直切变、低空急流、干暖盖、边界层辐合等进行了个例和统计分析,还有不少关于暴雨、雹暴、雷暴大风的大尺度环境条件的对比分析。华北六省市对强雹暴的天气学研究提出了大范围强对流天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国气象界曾流传着“天气学面临危机”一说,即随着中、短期数值预报的发展,MOS和PPM方法以及具有初级人工智能的各种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日益广泛应用,天气学不再具有重要作用了。这种论调在70年代的美国亦曾一度流行;然而如今,在那里的风已往另一边吹了,一些有见识的国外学者如今正在强调开展观测研究,一些新的天气学杂志正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短期数值预报的发展,MOS和PPM方法及各种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广泛应用,似乎天气学不再具有重要作用了.这种论调在70年代的美国亦曾一度流行;然而如今,一些有见识的学者正在强调开展观测研究,一些新的天气学杂志正在涌现.从工作实践看,我国的天气学研究还需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季节天气预报始于本世纪20年代,60年代开始发布官方的季节天气预报。经过苏联气象学者近70年的努力,季节天气预报方法由最早的天气学方法。大尺度环流型方法发展成天气学方法、大尺度环流方法、统计学方法、天气——统计学方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季节天气预报方法,季节预报要素除最早的温度距平和降水量预报外,增加了旱涝预报、解冻与严寒预报、春秋气温经过0℃和±5℃预报等多种季节气象要素的预报业务。一、苏联季节天气预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梅汛期江淮地区的区域性暴雨个例基础上,确定区域性暴雨天气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采集ECMWF,T_(42)产品等国内外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其进行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释用,建立下江淮梅汛期暴雨中期客观预报系统(简称ZMSR系统)。系统在IBM-AT机上研制,运行,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客观化。系统运行后可得出48—72小时内有无区域性暴雨的客观预报。 1 资料及代表站的选取 本文取南京、南通、苏州、芜湖、安庆、屯溪、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11个测站为代表站。规定日雨量≥30mm为一暴雨日,选得1989—1991年梅汛期共95个样本,其中有区域性暴雨(要求有3个站点以上出现暴雨)共21个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2%。  相似文献   

14.
陶祖钰  周小刚  郑永光 《气象》2012,38(1):28-40
由于从等熵位涡分析引申出来的平流层干侵入(以下简称干侵入)概念造成了当前天气预报思路中一些混乱和违背天气学常识的看法,文中回顾了天气预报原理从着眼气压变化到着眼涡度变化的发展历史和位涡问题的缘起。进而根据位涡的定义、数学表达式、物理意义,并结合实例的计算结果指出,位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位温的垂直梯度;等熵面上的位涡分布形势实质是对流层顶高度的分布,因此可以间接反映极地气团、锋、高空槽和高空急流的形势。轨迹计算和数值预报都证明,低空的高位涡异常是地面气旋强烈加深和潜热反馈的结果,而不是干侵入的结果。指出位涡的守恒性不能替代斜压扰动发展的动力学机理;干侵入的错误概念来源于对位涡守恒性的绝对化和简单的推断,并犯了流体力学原理上混淆流线和轨迹两个不同概念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天气学尤其是能量天气学和中尺度天气学原理,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荆沙市有关暴雨的预报经验和科研成果,研究出多种暴雨分片预报工具及其综合方法和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6.
蒙古温带气旋发展的位涡诊断研究张培忠,丁一汇(内蒙古气象科研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树芬,万举才(内蒙古自治区科委电子计算中心)1引言人们对温带气旋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丁一汇在《高等天气学》一书中介绍了气旋发生发展的三种类型,从温度平流、涡度平流...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思路 根据天气学原理和预报员的经验进行天气分型,每型下由数值预报输出产品、天气实况资料选取预报因子,并利用点聚图、多因子组合做“线性化”处理,进而建立“MOS”预报方程。这是把天气学方法,数值预报(其中包括完全预报和“MOS”预报)、人的经验结合起来,取各方之长,融为一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章应用气象基本观测资料、常规图表及HLAFS资料,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大尺度环流、垂直结构等方面对2002年3月19~20日呼市白塔机场遭遇到一次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地形因素、斜压强迫及高空急流引发的高层等熵位涡下传,使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其垂直结构决定的动量下传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蒙古气旋造成的沙尘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模型及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增强用户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数据仓库技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数据仓库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基础。该文针对天气预报领域数据空间性、瞬变性、物理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五元组描述的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概念模型;总结了生成分析型数据的固定区域统计、划分区域统计、基本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4种聚集变换,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本天气系统自动识别的滤波-划分-测量算法,探讨了针对气象数据特点的模糊空间关系,定义了进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的空间模糊产生式规则,并针对空间数据给出了定位条件等扩展。  相似文献   

20.
冰雹和防雹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冰雹是一种严重灾害性天气,我国冰雹灾害的危害很大,二十多个省市,八百多个县都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灾,它影响了农业的丰收,因此防雹研究已成为我国气象科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就科学意义来说,冰雹与暴雨、雷暴和龙卷等中小尺度天气具有不少共性,它涉及云物理学、中小尺度天气学、雷达气象和大气探测等方面内容。近十年来有关冰雹研究和人工防雹研究的进展也推动了上述学科的发展。本文就有关冰雹研究和防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