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桑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在查桑群中发现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化石组合。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西藏羌塘阿木岗群硅质岩段时代归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阿木岗群硅质岩段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灰岩砾石、灰岩夹层中所发现的生物化石及才玛尔错和绒马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硅质岩段不属于基底地层,其时代相当于三叠纪,大致可与晚三叠世结扎群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藏北阿木岗群中放射虫生物群的发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原划归前武或前泥盆纪,并认为是所谓羌塘古陆块基底的阿木岗中发现了中-晚古叠世放射虫生物群,说明该地层单位的定义及其划分与对比都值得商榷。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就有关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现在的构造格局是印支运动奠定的  相似文献   

5.
南天山西端乌帕塔尔坎群发现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曰俊  孙龙德  吴浩若  王国林  杨朝世  彭更新 《地质科学》2005,40(2):220-226,236,i003,i004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块)。以往曾据灰岩夹层中的化石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2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和鉴定,发现的放射虫化石主要有Albaillella sp. cf A. undulat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 cf 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 A. deflandrei Gourmelon,Albaillella sp. cf. A. indensis Won,Albaillella sp. cf. Albaillella excelsa Ishiga, Kitoand Imoto,Albaillella sp.和Latentifistulidae gen. et. sp. indet.。其中可划分出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一个是以Albaillella sp. cf A. undulat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 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 A. deflandrei Gourmelon和Albaillella sp. cf. A. indensis Won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化石组合;另一个是以Albaillella sp. cf. Albaillella excelsa Ishiga, Kito and Imoto为代表的晚二叠世化石组合。说明乌帕塔尔坎群至少可能包含有志留系到二叠系不同时代的岩石,可能是蛇绿混杂岩。这是该群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特别是再次发现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进一步证实了南天山西段晚二叠世(残余)古洋盆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综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何科昭 《现代地质》2000,14(1):1-7,T003
首次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分布的弋阳县及德兴市境内被前人定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与下震旦统志棠组中发现了一批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对樟树墩和登山两处与含放射虫硅质岩共生的岩石组合、硅质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放射虫化石属种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 ,表明它们应是一套洋盆深水环境的沉积。这一新发现不仅为研究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的性质、形成时代 ,也为重新厘定“板溪群”的构造属性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 aft. barbui-Dietyomitra turris组合;②Acanthoeircus dierancanthos-Thanarla pulchra组合;③Thanarla veneta-Pseudodictyomitra 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 megnifica-Dictyomitra 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8.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方爱民  李继亮 《地质科学》2000,35(2):212-218,T001
依沙克群是80年代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由于缺乏可信的古生物学证据,因此关于该套地层的时代一直颇有争议。近期,笔者首次在该套地层上部4 复理石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晚泥盆-早石炭世2个放射虫组合。两套含有化石的地层间为冲断接触。结合前人对依沙克群下 下部岩笥段基性熔岩形成年龄的研究,笔者认为依沙克群已不能以为一个统一的岩石地层单元存在,而应予解体。  相似文献   

10.
太阳顶群是一套黑色含碳硅质碎屑岩系,化石贫乏。笔者1988年在拉尔玛地区该群拉尔玛组上部发现有CylindrochitesdaiznuangziensisLiu和HyoLithellusqingheesisLiu等微体小壳化石,分别相当于陕西宁强、湖北房县、四川峨嵋麦坪和云南昆明梅树村产的Hyolithessp。和Auabarites-Circotheca化石组合,是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的标准带。根据微体小壳化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将原太阳顶群拉尔玛组的上部,以铁质条带硅质板岩风化壳为标志的沉积间断为底界,时代定为下寒武统。将拉尔玛组中下部以下地层,时代定为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11.
太阳顶群是一套黑色含碳硅质碎屑岩系,化石贫乏。笔者1988年在拉尔玛地区该群拉尔玛组上部发现有CylindrochitesdaiznuangziensisLiu和HyoLithellusqingheesisLiu等微体小壳化石,分别相当于陕西宁强、湖北房县、四川峨嵋麦坪和云南昆明梅树村产的Hyolithessp。和Auabarites-Circotheca化石组合,是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的标准带。根据微体小壳化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将原太阳顶群拉尔玛组的上部,以铁质条带硅质板岩风化壳为标志的沉积间断为底界,时代定为下寒武统。将拉尔玛组中下部以下地层,时代定为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据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I.A.Dyson报导(“Nature”1985,Vol.318,No.6043,P.283—285),近期在南澳大利亚州晚前寒武系威尔彭纳群底部发现了叶状化石(Frond——Like fossils),经鉴定为后生动物,作者暂将其归为Pteridinium属。 在南澳弗林德斯山脉晚前寒武系庞德亚群朗斯利石英岩下部,产有典型的埃迪卡拉化石组合。此次在埃迪卡拉段(Ediacara Member)以下3000余米处发现了叶状化石,从而将原埃迪卡拉化石组合之下界,由沃诺卡组的底界推至威尔彭纳群与翁贝拉塔拉群的分界面,即晚元古代冰碛岩的顶界(见图1)。  相似文献   

14.
西藏措勤地区侏罗系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措勤地区一直被认为有被分别称为达雄群和接奴群的中上侏罗统,然而在1:25万《措勤县幅》区调工作中,在该区的接奴群、达雄群中发现了较丰富的双壳、腹足、海胆、菊石及植物化石,这些化石组合具早白垩世生物群面貌。根据这些化石组合及地层对比,研究区内的接奴群和达雄群应划归下白垩统则弄群上部。  相似文献   

15.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aff.barbui-Dictyomitraturris组合;②Acanthocircusdicrancanthos-Thanarlapulchra组合;③Thanarlaveneta-Pseudodictyomitra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megnifica-Dictyomitra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16.
上黑龙江盆地中上侏罗统二十二站群的地层划分与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大兴安岭北端上黑龙江盆地内的原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的时代被重新厘定为中、晚侏罗世Bajocian─Tithonian期并改称为二十二站群。根据岩性特征和化石组合,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下部称大西尔根气河组,其下部岩性以砂岩为主,上部以泥质粉砂岩─砂岩为主,含中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的双壳类动物群化石,可划分为Sibireconcha─Cuneopsis,Margaritifera─Unio,Fergannoconcha3个生物组合;上部称马林组,主要由粉砂岩组成,夹有少量砾岩和粉砂质灰岩,含晚侏罗世中晚期的介形类动物群化石,可称为Eoparacypris─Rhinocypris─Yanshanina组合。  相似文献   

17.
青海可可西里巴音查乌马地区的上三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巴音查乌马、巴音莽鄂阿地区的一套轻变质碎屑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可细分为3个岩组。笔者依据首次在该地层中采集的双壳、水螅、放射虫及有节类化石,将其划归为上三叠统,并建议采用“柯南群”代表这套地层。地层展布严格受西金乌兰湖—平树大断裂控制,具有山超基性岩、基性岩、枕状熔岩、放射虫硅质岩及碳酸盐岩共同组成的“蛇绿岩套”之特征。因此,深入研究这套地层特征,将会给探讨青藏高原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华南晚古生代硅质岩时空分布及再扩张残留海槽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宁  夏文臣 《地球科学》1998,23(5):480-486
根据硅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和放射虫化石群的垂向变化,将华南泥盆系至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除早泥盆地的第1构造层序和晚石炭世的第4构造层序之外,其余每个构造层序对应出现一个放射虫生物群演替旋回,底部从无放射虫硅质泥岩带开始,向上变化为种属单调的中深海放射虫化石带,然后出现深海放射虫化石组合带,上部又出现了中深海放射虫化石组合带,这种演替旋回常常与海底火山喷发过程同步,代表残留海槽的一次再伸展扩张过  相似文献   

19.
依沙克群是80年代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由于缺乏可信的古生物学证据,因此关于该套地层的时代一直颇有争议。近期,笔者首次在该套地层上部的复理石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晚泥盆-早石炭世2个放射虫组合。两套含有化石的地层间为冲断接触。结合前人对依沙克群下部岩性段基性熔岩形成年龄的研究,笔者认为依沙克群已不能作为一个统一的岩石地层单元存在,而应予解体。  相似文献   

20.
孙克勤  邓胜徽 《地质论评》2004,50(4):337-342
要贺兰山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发育,晚石炭世早期至二叠纪的地层连续出露,其中富含植物化石,特别是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的红土洼组含丰富的早期华夏植物群分子。笔者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此连续剖面上,植物化石反映出植物群的演化趋势颇为明显,构成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较为连续的演化序列。植物群中含有大量的华夏型分子,属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剖面晚石炭世早期红土洼组是迄今为止含华夏植物群的最有代表性层位,所含植物化石是目前已记载的最为丰富的晚石炭世早期华夏型植物组合,因此笔者认为贺兰山一带可视为华夏植物群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