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板地区金矿化与构造关系密切。控矿构造是蒲洋变质核杂岩构造北西侧的剥离构造-低角度正断层系,具有产状平缓、延伸稳定、明显穿切变质岩片理等特征,为以压扭性为主的韧脆性变形,上盘向北西运动,构造岩以千枚岩或构造片岩为主。低角度断层也是重要的储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其压扭性力学性质决定了交代为主的矿化蚀变类型,而且在成矿过程中也起到地球化学界面作用。印支期末-燕山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
肖板金矿床赋存于闽中前寒武系变质岩中,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控矿构造是在变质岩构造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蒲洋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之北西侧的剥离构造——低角度正断层系.低角度断层不仅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其压扭性力学性质决定了交代为主的矿化蚀变类型,而且在成矿过程中也起到地球化学界面作用.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初始锶比值、稀土元素特征等资料反映出肖板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麻源群变质岩,并有少量岩浆物质的加入,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温度190~244℃.结合构造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分析认为肖板金矿床是受低角度正断层(剥离断层)控制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安徽五河大巩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五河大巩山金矿是受NNE—NS向压扭-张扭性断裂(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床。赋矿围岩为新太古界西固堆组变质岩。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金矿化为主,其次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化。矿床地质特征、硫、铅、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REE元素及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西固堆组变质岩;而成矿流体则以岩浆源为主,并混有部分大气降水的组成。该矿床成因上应属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阿尔金北缘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控矿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阿尔金北缘地区不同层次剪切带发育,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在区域上,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韧脆性剪切带既是唯一的赋(含)矿构造,也对矿化带、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特点决定了金矿化类型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交代蚀变作用发育。含矿构造裂隙以P型为主,少量D型和R型,个别为R~1型和T型;构造变形所引发的动力分异作用及其形成的动力变质热液是金矿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与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的大平沟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流体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变质水的特征相吻合。结合糜棱岩磁组构研究,发现磁各向异性度P值与金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构造变形早于金矿化蚀变作用,这种时序关系进一步佐证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即大面积的韧性变形构造动力分异作用形成的含金热液不是就地原位矿化,而是向上迁移并集中到范围比较窄小的韧-脆性或脆性裂隙中才发生金元素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辽宁白云金矿床某些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刘国平  艾永富 《矿床地质》1999,18(3):219-225
白云金矿产于辽宁省东部辽东裂谷增生地体内的辽河群古元古代变质岩系中,矿体主要赋存在呈东西南展布的滑脱构造带,蚀变分带明显,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作用为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均一法测温结果的主要范围为200 ̄250℃,氢、氧、硫同位素表明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矿物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沸腾作用是矿液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胶东变质岩型金矿构造-岩相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胶东变质岩型金矿的构造-岩相特征。通过对构造体系及其复合成分的控矿和成矿作用,断裂性质和规模控制矿化类型和蚀变特征,构造-岩相类型控制矿化分带和矿体组合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了构造-岩相型式的控岩控矿作用,并对胶东变质岩型金矿构造-岩相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北山地区金窝子金矿床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窝子金矿床产于华力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围岩上泥盆统金窝子组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研究表明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系统和低角度韧脆性断裂及其次级赢角度张性—张扭性断裂系统与成矿有密切的时空及物质联系,是金矿化的主控因素;矿化类型受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力学性质控制。  相似文献   

8.
西藏谢通门县洞嘎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洞嘎金矿床是冈底斯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的惟一岩金矿床。矿体受不同的容矿空间控制,矿化类型包括构造蚀变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其中以构造蚀变岩型规模最大,隐爆角砾岩型品位最高。矿石H、O、S、Pb同位素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为与板块俯冲诱发的岛弧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交代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姚树春 《世界地质》2019,(2):354-361
矿石的共生组合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表明纱岭金矿I-2号矿脉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属混合岩化-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焦家成矿断裂带中、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主要找矿标志有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低磁场的线状串珠状异常带等指示标志以及特有的指示元素的组合异常;矿化富集规律为构造控矿及岩性控矿。金矿化的强弱依附于主要矿化阶段的发育及迭加程度,即当含有细粒黄铁矿细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细脉或其相互迭加时往往形成厚而富的工业矿体,其在空间分布上,服从于矿体南西侧伏规律。  相似文献   

10.
辽宁岫岩金矿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永鑫  秦松贤 《地球科学》2000,25(4):356-361
岫岩金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岩基与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捕虏体的接触带中, 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 兼有蚀变岩型.研究表明, 燕山期花岗岩系统与成矿有密切的时空和物质联系, 是金矿化的主控因素; 成矿流体气液比变化大, 均一温度高, 富含二氧化碳和有机质, 显示岩浆源和幔源特征; 矿化类型受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力学性质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环境到矿化阶段的系统论述,其用意是强调区域环境的深部构造热作用是成矿的热动力基础,多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晕)叠置区是成矿区的标志。火山-岩浆演化是热源的积累.先钼后铀的矿化作用基础,碱性流体交代蚀变和氢交代铀富集成矿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居隆庵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铀资源地段。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岩金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额尔古纳地块北部.区内出露变质岩系为古元古界新华渡口群和新元古界震旦系加疙瘩群.侏罗纪中-酸性岩浆岩活动强烈.基底断裂构造呈近东西向,在侏罗纪形成一系列左行的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及伴随的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金矿化体呈脉状、透镜体状发育在变质岩系、黑云二长花岗岩体的破碎蚀变带内或变质岩系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部位,受左行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与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金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关系密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化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地幔,成矿热液属富碱质的、具有弱还原性质的岩浆热液.依据区内金矿成矿作用特点,总结了金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老挝帕奔金矿是一种独特的矿床类型,矿体产在下二叠统灰岩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受韧-脆性剪切带和断裂控制。有蚀变岩型、方解石脉型和角砾岩型三种矿化类型。蚀变类型单一,为碳酸盐化。矿石中没有硫化物,脉石矿物几乎只有方解石。岩石变形特征研究表明,从造山早期开始一直到造山后存在一系列韧性-脆韧性-韧脆性-脆性递进变形,在剪切递进变形过程中普遍存在压溶现象。不同期次剪切变形构造岩地质地球化学及含矿性研究表明,金富集成矿主要发生在造山晚期递进变形中韧性-脆性转换期与造山后压扭性-张性力学转换期,剪切压溶是帕奔金矿主要控矿因素。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地质特征表明,帕奔金矿成矿与华力西晚期造山过程递进变形有一系列的联系,三种类型的金矿化与韧性、脆韧性剪切、断裂活动构造发展有关。根据剪切和压溶的发育特点和不同时期方解石脉体及矿化类型,将成矿机理概括为:剪切压溶活化,剪切扩容与交代,构造扩张与液压致裂。  相似文献   

14.
星星峡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成矿区带,具备极佳的成矿条件。其中明锡山矿区属星星峡金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内锡铜矿化主要与海西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锡铜矿化均赋存在绢英岩化蚀变岩内,受区域断裂旁侧发育的NE向张扭性次级断裂控制,并从岩浆岩、构造、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前人矿产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找矿工作,笔者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优选的重点异常区内发现了4个矿点。矿产种类为铜、银、铅、锌,矿产类型为火山-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已圈定的矿化蚀变带分布于北西向中-大型断裂派生的次级北西向断层内,多金属矿体沿蚀变带平行分布,赋矿岩石多为蚀变英安岩、构造蚀变岩。研究认为,冰沟—鸭子沟地区分布的火山岩成矿元素含量高,是区内的矿源层。各种类型的构造发育,导矿和容矿空间具备。化探异常强度高、分带明显、套合好,异常区内已发现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矿化蚀变带,圈出多条矿体,找矿标志明显,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6.
李红宇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36-1044
牛头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的中-深程度变质岩系。矿体受深大断裂(正义关断裂)的次级主断裂(F1)控制;该控矿断裂构造(F1)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经历早期逆冲挤压,晚期局部引张破裂的多期活动阶段,矿化作用主要形成于主断裂(F1)张性破裂阶段,矿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强烈硅化,矿化晚期硅化岩破裂被主成矿流体充填-交代形成蚀变岩型金矿,为矿区主要成矿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与主断裂有联系的次级张裂隙中。二者反映矿床类型不同,但成矿作用是一致的。即在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变质热液在构造的有利部位或裂隙中交代-充填成矿。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吕梁山中段近EW向区域深大断裂控岩控矿的特点,通过对灵钟山一带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预测了该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的可能及其对深部成矿的重大义意。通过对该区金矿化体的分布规律、产出状态、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特征的总结归纳,认为该区主要具有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和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两大类型,有三个成矿期,在成矿空间上、时间上受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和隐爆岩制约, EW向构造破碎带及红化、硅化等围岩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易门狮子山铜矿床位于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内,属沉积-改造型中型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白云岩中,并严格受狮子山背斜及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重点研究了断裂构造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异常分带规律,结果表明:断裂破碎带矿化蚀变强烈,构造岩中Cu、Bi、Mo、Co、Mn、Ag、Pb等成矿元素富集;矿床具有自上而下的轴向分带序列Ba-Mn-Ag-Zn-Cu-Pb-Co-Bi-Mo;横向上Cu-Bi-Mo-Co-Mn为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Ag-Pb为远程指示元素;纵向上从矿床东部至西部,矿化强度及异常规模明显减弱,反映了该类型矿床分带明显的特征。根据地球化学找矿标志,3~8号勘探线间近矿晕规模大,是深部隐伏矿的主要靶区。  相似文献   

19.
周俊烈 《地质与勘探》2010,46(5):779-787
德乌鲁岩体及外围金多金属成矿区位于中秦岭海西褶皱带西段。区内矿产主要有金、锑、铜、铅、锌;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金(锑)矿化类型和矽卡岩型的铜砷、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类型。各矿点在空间分布上,显示等间距分布的基本特征,受近南北向分布的断层蚀变破碎带控制。矿化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电气石化、硅化、绢云母化、毒砂化、辉锑矿化、次生蚀变以褐铁矿化、高岭土化。本文结合德乌鲁岩体及外围区域成矿特点、矿床分布规律、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从本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活动特点等两个方面对区内成矿构造破碎蚀变带的形成进行了力学成因研究,并提出了本区今后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松林 《福建地质》2010,29(4):289-295
长兴金矿床主要产于长兴岩体钾长混合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交溪组变质岩中,矿体受断裂(裂隙带)控制,呈透镜状、不规则脉状分布,综合分析认为交溪组变质岩为初始矿源层,加里东期混合岩化使金在有利构造部位形成初步富集,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其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