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内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油田,在新年前夕全部被“装进”了一台计算机的硬盘中。至此,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的“数字油田”系统正式投用,这标志中国首个数字化大油区全面建成。所谓“数字化油田”,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集成,把实体的油田放到计算机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数字油田的概念源于数字地球,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玻璃油田”与“数字油田”的关系,针对油田勘探开发及其信息化方法和技术的特殊性,详细阐述了“玻璃油田”
建设的思路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深部探测技术、三维地震数据智能解释技术、四维“数字油藏”表征与分析技术、四维数字油气成
藏模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最后指出了“玻璃油田”建设将为油田勘探开发信息化带来的发展
前景。   相似文献   

3.
“数字省(区)”是国家信息化的基本单元。其立足于福建省信息化系统工程——“数字福建”的建设实践,以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为对象,针对目前“条块”分隔的电子政务应用、低水平重复的信息化工程和信息服务现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和网络的效益,提出“信息应用基础设施”的理论体系框架,设计了...  相似文献   

4.
勘探开发业务对象模型以对象服务方式支持中国石化数字油田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描述油田勘探开发业务对象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模式,提出业务对象模型的设计原理,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约束,采用基于MVC模式的自上向下与自下向上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业务对象模型,给出业务对象模型的设计步骤.该方法在数字油田中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与服务平台的设计中得到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油田建设的逐步深入,油田数据日益增多,数据集成化管理与应用难度随之增加,建立油田级数据中心成为必然.结合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现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提出油田数据中心总体框架,根据框架需求设计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体系、数据存储体系和数据服务平台.中国石化油田企业数据中心在胜利油田完成试点建设,并相继推广至其他油田,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字城市将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政府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主要基于数字地球的理论,利用人工智能、“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技术、仿真与虚拟技术等,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它是由海量数据支持的、立体虚拟的城市。对构建数字城市而言,数据是关键,而地籍信息是数字城市数据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部门地籍信息化的建设将带动数字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福建”及“数字闽东南”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数字福建”建设发展状况及实施目标和任务,结合闽东南地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问题,提出闽东南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建设“数字闽东南”就是要实现闽东南区域网络平台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集成的电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提出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在国家层面上,“一张图”建设更加侧重“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资源动态监管功能。在市级国土资源管理层面上,“一张图”不仅集合了海量数据,更多的是要体现在规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国土管理业务系统的集成上,构建一个综合管理、动态监管和信息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格网是能够“容纳”自然和人文数据的“第三边界”。资源环境数据格网既是多源信息提供数据融合与集成的容器,同时多种资源环境要素的数据格网化又是地理规律对比和集成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本刊特同绕“资源环境数据格网研究”的主题征稿,研究内容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12月13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公布了“十五”期间全国地籍管理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嵊州市国土资源局名列“全国地籍管理先进单位”。浙江省县级局只有义乌、嵊州、江山三个局享此殊荣。“十五”期间,嵊州市国土资源局以“数字国土”建设为抓手,促进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地籍管理“七化”目标,即“土地产权明晰化、土地数据信息化、动态监测网络化、土地查询公开化、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工作程序规范化”已经实现,成为目前绍兴市唯一的省级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市区24平方公里区域完成了数字化地籍测绘,六大集镇数字化地籍测绘基本完成)等“数字国土”各项科技成果投入应用,为土地规划修编、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报批等业务提供了现势性较强的基础数据,真正实现了以数管地、以图管地的目标。从而使国土资源管理更加规范,耕地保护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1.
“数字大连”,是大连市人民政府站在全市实现信息产业化的高度所确定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它是以城市为对象,以技术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量和多种数据的融合,并可以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的表述,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系统。“数字大连”,它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以及仿真、虚拟技术等。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建立离不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LIS)的建立。换言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LIS)是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在上地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上地管理体系从其内容而言,包括上地利用规划、土地调查、上地评价、上地统计等多项业务工作。仅以上地登记为例,过去的办公模式为“文件袋传递式”,无论是登记,还是变更登记,一般由2-4个部门来完成,形成三个大的工作步聚,即,受理、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审批。传递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必须坚持严格繁琐的工作程序,办公效率大多被这些有形的传递所消耗。实现上地管理办公自动化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纸张式办公变为无纸化办公;可见式“文件袋” 传递变为电子化数据的传输。可见;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应是 G旧和办公自劾化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建省数字林业工程建设实践为例,研究了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共享与集成服务平台技术、行业基础地理数据、信息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等基础项目先行的建设模式。以资源优化和信息共享为主线,提出了(1)运用先进的XML&Web Services核心技术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2)标准先行的建设思想,通过制定信息化标准,规范和指导数字林业工程建设,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为数字林业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基础;(3)加强基础数据建设,促进信息化的应用;(4)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信息化工程的整体应用水平。结合福建省数字林业工程建设实际,系统地论述了区域行业建设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组织管理、保障措施以及重点业务应用系统,满足当前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的"数字油田"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石化工业是我国的支柱能源工业,石油石化企业的信息化不仅需求迫切,且因其研究对象是地下流动的物体而变得极其复杂:油田是其企业的主体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数字油田”的建设是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由于油田一般空间跨度大、地上地下资料多而复杂,GIS技术是“数字油田”建设的关键技术;现主要介绍基于GIS技术建设“数字油田”的技术、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全国的推广现状以及推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结合SaaS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基于SaaS模式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研究,采用“统一软硬件平台、统一系统架构、统一应用系统”建设思路和“一对多”的服务理念,满足市、区级各类政府用户共性及个性化应用需求,降低政府信息化的建设、使用和维护成本,实现政府部门与运营企业“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数字盆地建设研究阶段,传统建设思路是整体考虑,局部细化,实践证明,依照该思路建设数字盆地,只有建的过程,没有用的过程。为了使数字盆地与油田科研活动紧密融合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从局部走向整体的分布式建设数字盆地的新思路,即将数字盆地划分成若干个勘探区带,每个勘探区带采用统一的数据描述、数据访问接口、Web页面管理。结合专业应用,基于模型缓存机制、图形引擎以及第三方 UI框架,形成了一款数字盆地图形可视化软件,并支持 Web页面的三维可视化调用。最终搭建了一套基于 Web发布和应用的数字盆地综合管理平台,将若干个分散的勘探区带汇聚成数字盆地,既实现了数字盆地数据模型的高效管理、可视化展示与专业应用,又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不同时期的勘探地质认识在三维地质空间里的可视化集成,从而有益于整体解剖盆地结构,为有利区带优选、勘探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贵州林业数据处理及实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多年来对收集到的海量森林资源数据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数字化 ,妨碍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随着“数字贵州”建设的深入 ,贵州数字林业作为“数字贵州”的一部分 ,林业数据需要标准化。本文以“贵州省数字林业信息系统”为示范 ,采用统一的国际数据标准 ,处理贵州林业数据 ,实现了信息与系统的集成。并且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实现梵净山和黄果树三维飞行模拟 ,制作贵州省的三维数字景观模型和贵州省森林资源三维分布模型 ,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其时代特征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高技术,高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测绘生产(产品)的核心是数字化,以GIS为中心,建立数字化测绘生产、科研、教育综合技术体系是当前测绘产业即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3S”集成和“5S”结合是当今测绘高技术的发展方向。高技术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推动测绘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革,其变革的大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8.
“玻璃国土”最终成果的表达应该是多分辨率的三维模型的集成。一般地区是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解译成果建立的
小比例尺的地表和地下三维地质框架模型,而对于有丰富勘探资料的矿集区和正在开采的矿山,应该建立分辨率更高的高精度三
维模型。包括矿山三维地表模型、三维钻孔模型、三维矿体模型、三维岩层模型、三维构造模型和三维井巷模型等,建立这些高精
度模型所需的数据、所需采用的方法、建模过程及模型结果各不相同。多分辨率模型的集成及应用涉及建模数据的一体化问题,
包括坐标系统、边界对接和数据结构的一体化问题,需要在“玻璃国土”建设的统一框架下,事先制定分类标准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产权转移过程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地票制度下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基于"属地管理"原则,采用"纵向监管、横向协作"方式设计了省、市、县三级联动一体化产权产籍监管数字平台。实现了土地产权登记、拆迁复垦管理、产权转移监管和产权信息统计查询等一系列功能,为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相关决策提供信息化手段与支持。依托课题项目在重庆城乡统筹示范区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过程数字化监管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实现了地籍数据一体化、业务流程连续化、监督执行分离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数字地质矿产工程的阐述,提出以矿产资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平台,以矿产资源数据中心为中枢,以地质矿产资源基础资料和相关信息为信息源,以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化机构为保障,最终实现矿产资源数字化工程的建设、运行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