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虾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是虾拖网。因此国外不断改进虾拖网渔具渔法或设计新型虾拖网。在我国南海,现有的虾渔具为拖网、流刺网、张网、敷网等,也以拖网渔获量占居优势。长期以来,鱼虾混获成为世界虾拖网渔业者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南海虾拖网渔业中,鱼虾混获问题也十分突出。 (1)南海现用的虾拖网主要是扒罟网,这些网的网目尺寸比鱼拖网小得多,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使用小网目网具被认为是一个特别令人忧虑的问题。因为,大量幼鱼和非目标鱼种被作为副渔获物捕获并杀害。这些副渔获中多数是没有市场价值的或是无用的。因此导致很大浪费。美国南部的虾渔业对鳍鱼和海龟种群造成颇大的死亡数,1985~1989年仅美国墨西哥湾近海水域虾队船每年的鳍鱼副渔获总量大约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南海北部虾拖网副渔获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和幼鱼比例等情况,2012年8月1~5日作者于湛江近海进行了虾拖网副渔获调查。结果表明:湛江近海虾拖网副渔获种类极多,副渔获物与虾类的质量比为3.9:1;副渔获物的主要种类为蟹类和鱼类;蟹类副渔获物的优势种类分别为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其相对重要性(IRI)分别为7558.72、6540.72和2826.41;鱼类优势副渔获物的种类分别为褐斑三线舌鳎(Cynoglossus trigrammus)、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和六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xfasciatus),其IRI分别为3158.94、1755.57、1294.44和1058.46;副渔获物的幼鱼比极高。最后,作者结合相关研究,对如何从技术层面解决南海区虾拖网严重的副渔获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南海区虾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热带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海龟兼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10年间2次科学观察员对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05°37′N~14°59′N,29°00′W~40°54′W)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调查,共投钩236次(d),兼捕到棱皮龟和太平洋丽龟2种共23尾,其中死亡8尾,兼捕率为0.03461尾/千钩(0.09746尾/次),上钩后死亡率为34.8%.兼捕海龟的位置范围为06°N~12°N,29°W~38°W.从海龟的钓获部位看,喙部占43.5%;前肢占26.1%;躯干占8.7%;喉部占8.7%;被主绳缠绕占13.0%.此外分析了不同钩深与兼捕海龟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兼捕率和上钩后死亡率的因素,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吝 《海洋信息》1997,(5):20-21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河口对虾拖网作业遍及5个渔港,年产值约700万澳元,与世界大多数对虾拖网渔业一样,大量非目标生物,即副渔获,与目标对虾一起被附带捕获。 80年代中期,虾拖网渔业的副渔获成为各国家日趋担忧的问题。1990年~1992年为期3  相似文献   

6.
挪威的渔业管理政策长期以来保证了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50年代后期,由于鳕和平鲉幼鱼副渔获量巨大而封禁了100米以浅的虾渔场。此后在60年代中期,又由于出现零年龄级群体的鳕和黑线鳕而把渔场限制区扩大到北挪威270米以浅水域。当时拖网捕鱼避开副渔获(尤其幼鱼副渔获)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是我囻黄海南部对虾的重要产卵场之一,每年4月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亲体陆续进人胶州湾,进行产卵活动。繁殖的幼对虾生长迅速,至8月下旬虾群平均体长可达13cm左右,成为秋汛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年由于捕捞力量加强等诸多因素,湾内对虾的年渔获量由70年代的2-5t,减至80年代的1-2t。虽然1984年以来有关部门实施对虾增殖放流,对虾资源量有所回升,但是因春季洄游的亲体(雌虾)数量锐减,7-8月间又使用各种网具违捕幼虾,因而极大地损害了幼虾资源。刘瑞玉等(1992)曾调查研究了胶州湾对虾生物资源。本文根据作者1991年以来5月和8月的对虾拖网调査资料,对胶州湾对虾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变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加强管理和保护幼虾资源,以及提高对虾产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保护国际基金会(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CI)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一起,在厦门湾外海将三只佩戴卫星跟踪器的绿海龟放归大海。这也代表着保护国际基金会海龟追踪项目再次启动。三只绿海龟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救助的因渔业误捕而受伤的海龟,在被悉心照料一年多后,它们的外伤和消化道疾病都得到治愈并恢  相似文献   

9.
阿根廷国家渔业发展研究所(INIDEP)在挪威单栅栏选择性虾拖网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研制,在一顶双支架式虾拖网的囊头网中缝制了两个镀锌铁栅,向后倾斜45°左右,前栅栏杆的间距是47毫米,后栅栏杆的间距是25毫米。在两个铁栅的上部都有一个鱼类逃逸口,  相似文献   

10.
郑东 《海洋科学》1982,6(4):1-5
渤海是我国秋捕对虾的主要渔埸之一,准确地发布秋汛对虾数量预报,对于捕虾生产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每年8月上旬在渤海内三个海域所调查的幼虾相对资源量为主要指标,经最佳组合,结合太阳黑子及黄河径流量对秋季对虾产量的影响,建立每年渤海秋汛对虾动态数量预报方程。经过5年试报的结果表明:预报准确率平均可达到88.9%;1979和1980两年分别达到95.0%和95.4%。  相似文献   

11.
用世代分析方法估算秋汛渤海对虾世代数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渤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自然死亡,估算了它的世代数量和捕捞死亡系数等。 1.用滑动平均数资料,估算了秋汛渤海对虾的旬自然死亡系数,约为0.038,其真值在0≤M<0.194。 2.用世代分析方法估算了秋汛渤海对虾10个世代在9月初的资源量。经过三个月的捕捞,到12月初,约捕出雌虾77%,自然死亡13%,游出渤海约10%;捕出雄虾约59%,自然死亡约37%,游出渤海不到5%。 3.估算了分旬的捕捞死亡系数,雌雄虾相近,约为0.23。近岸虾流网等网具造成的捕捞死亡系数,1977—1979三年平均值约为0.15,约占总捕捞死亡系数的8%。因它的作业期早,近岸网具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18.6%左右。1981年已达30%。  相似文献   

12.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船1年的生产日志资料(1995-07~1996-06),记述了该海区出现的渔获名录,渔业资源的分布与数量特征。指出塞拉利昂海区以捕虾为主,鱼虾兼捕,渔获物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同时,提出了加强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兼捕鱼种垂直分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延绳钓渔获物的垂直分布结构对于评估延绳钓渔业对目标和兼捕种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参考价值。根据2007-2010年间2个航次调查采集的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05°N~15°N,29°W~41°W)金枪鱼延绳钓主要兼捕鱼种的渔获资料,估算了14种渔获物的钓获深度,包括金枪鱼类3种、旗鱼类3种、鲨鱼类3种、其它鱼类3种、海龟2种。当钓钩上浮率假设分别为15%、20%和25%时,最小估算深度分别为122、114和107m,最大估算深度分别为311、293和275m。叉尾长鳍乌鲂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深,海龟类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浅。四分位距图(IQR)显示,各物种的深度分布范围变化很大,有些种类之间的深度分布中值虽然相近,但深度分布范围却相差很大。除剑鱼外,其余兼捕物种与大眼金枪鱼的深度分布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而除剑鱼和红棱鲂外,其余兼捕物种与大眼金枪鱼的深度分布函数均有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显示14种渔获物可以分成3种垂直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1日,烟台开发区王志达在捕捞生产时,捕到了一只误入网中的大海龟。在渔贩们纷纷出高价意图收购的情况下,王志达不为金钱所动,他一边让人看护好海龟,一边及时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经有关技术人员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以没有放流幼虾的1987年的河口区仔虾相对数量和8月份幼虾数量比值(109)为系数(a),以ni=axi式(ni是i年自然补充量,x_i是i年河口区仔虾相对数量),估算胶州湾中国对虾有关年份自然补量。将各年8月份幼虾数量(Ni)扣除自然补充量后,再按捕捞系数(k)为0.75,以Ci=(Ni—ni)k/R式估算放流虾的回捕量和回捕率(C)。结果表明,1985,1986和1988—1990年回捕率分别为16.05,11.23,8.49,13.69和17.40%。对虾放流增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外对虾放流增殖简况当今,国内外除人工养殖对虾外,还采取放流增殖,以增加捕捞产量。这既是水产科技重大成果,也是发展近海捕虾业的必由之路。据文献介绍:日本濑户内海70年代初对虾产量仅466吨,由于每年投放虾苗1~1.5亿尾,回捕率为5~10%,我国从1984年开始就进行大规模的对虾生产性放流对虾,据1986年统计:全国沿海共放流对虾苗(3cm)27亿尾使资源迅速增长。到1975年对虾产量上升1230吨。现仍以每年放流3~5亿尾,回捕增殖对虾5000吨,产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刺鲳种群生态学参数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2002年周年逐月采集台湾海峡中北部单拖渔船渔获的刺鲳样品578尾,进行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关系的研究,与1982~1984年渔获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结合1995~2008年渔业投入量和产出量的变化,探讨其种群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2001~2002年刺鲳群体的L∞值为238.17 mm,W∞值为506.31 g,k值为0.338 3,t0值为-0.953 4a,tr值为2.146 2a.总死亡系数为2.364 1,自然死亡系数为0.841 5,捕捞死亡系数为1.523 0.与1982~1984年相比,渔获群体发生了个体小型化、结构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等生态学变化.这些变化与该渔场自1993年以来不断加大捕捞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且大量捕杀幼鱼,开发比率高达0.644 1,处于过度开发有关.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同时实施最小可捕叉长为126.19 mm和最小可捕体重为58.81 g的管理制度,使该海域渔业资源得以恢复,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南部金线鱼的生长与死亡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和2002年在台湾海峡南部底拖网渔获物采集的金线鱼样品,进行渔获群体结构、生长和死亡的研究.结果表明,2001和2002年金线鱼渔获群体叉长范围86-282mm,优势组191-220mm,平均210.3mm.体重范围10-375g,优势组131-200g,平均170.9g.年龄范围O-4龄,优势组1龄,平均1.05龄.生长参数L∞为373.4 mm,W∞为967.6g,生长速率k为0.2769,t0为-1.0784(理论叉长为零时的年龄),体重牛长拐点t,为2.864 4龄.总死亡系数为1.684 4,自然死亡系数为0.665 6,捕捞死亡系数为1.018 8,开发比率高达0.604 8.最小可捕叉长为177.64 mm,最小町捕体重为103.36g.该渔场自1994年以来连续13年超过了估算的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必须严格控制该海区渔业的投入和产出量及开捕规格.  相似文献   

19.
林野 《台湾海峡》2000,19(4):529-533
本试验包含:对2种电拖网现场所获日本对早班的短期表现效应的对照观测、作业所获日本对虾的正常和病弱个体的存活实验,对对虾正常个体的模拟电击存活实验以及对试验池对虾生长情况的中长期观测。结果表明,HS型电拖网作业对养殖日本对虾未构成可见伤害。同时发现某些捕获作业的伤害效应可能促成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与莱州湾西部,定置网的主要渔获物种类,挂子网50余种,樯张网40余种。主要捕捞对象是毛虾,其他种类大多都在2%以下。其中占0.1%以上的经济幼鱼、幼虾有鳓、青鳞、斑鰶、黄鲫、鲻、梭鱼、鲈、梅童鱼、小黄鱼、黄姑鱼、银鲳、半滑舌鳎和幼对虾等。毛虾等经济虾类和经济鱼类的主要出现时间,挂子网为7月11日—8月20日;樯张网为7月6日—8月25日。夏一世代毛虾产卵群体的主要死亡时间在8月中、下旬。经济幼鱼和幼对虾,挂子网从6月21日,樯张网从5月21日开始逐日增多,至8月20日以后出现的数量都很少。为合理利用毛虾资源,保护经济幼鱼、幼虾资源,根据调查结果并参看毛虾生殖期等有关文献资料,建议这两个海区的毛虾生产期,春汛挂子网应于6月20日,樯张网于5月20日结束,秋汛应于8月21日开捕为宜。禁渔期,挂子网应由原来的7月1日—8月31日调整为6月21日—8月20日;樯张网由原来的6月10日—8月31日调整为5月21日—8月20日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