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地槽区的发育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指出,地槽带在其演化中经历一系列时期或旋迥,其延续时间从300—400百万年(较早的)到150—200百万年(较晚的)。对各个地槽区,特别是组成地槽带的地槽系而言,发育最活跃的时期是最后一个期(旋迥),有时是倒数第二个期,这个期以地槽区彻底转变为褶皱山区,而地槽系彻底转变为褶皱山脉而告终,其后在这一区域确立了陆台体制。这个期(旋迥),确切说以沉降为主的前半期,叫做主地  相似文献   

2.
<正> 自黄汲清教授于1945年首次提出地槽褶皱系的多旋回发展概念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引用。他指出我国多数地槽褶皱系都具有多旋回发展的特点。经过对天山、祁连山、秦岭等地槽褶皱系的深入研究、对比之后,初步建立了多旋回发展的模式。现以横断山区地槽为例来讨论该褶皱带中的多旋回发展特点。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川、滇四省、区交接地带,其地质构造位置,正处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段拐弯部位,恰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拼合地带。根据作者在“三江地质志”构造组最近总结的资料,可把横断山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如下(图1):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地槽区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域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和古亚洲构造域中亚-蒙古地槽区的天山-兴安地槽的东段.从地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南部太古宙或中元古宙处于地槽阶段,从晚元古宙起开始转化为准地台阶段;北部从寒武纪开始发展为地槽,到早迭世末逐渐隆起上升为陆,经过晚二迭世一早三迭世过渡阶段,于早三迭世末发生褶皱造山运动,结束了北部地槽发育的生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东部山区的北部地区,隶属天山一兴安地槽褶皱区。长期以来认为二迭纪末的华力西晚期构造运动是这一地区地槽全部活动的结束期,未曾有过争议与讨论。近年,我们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构造地质基础实际资料表明,本区二迭纪末的华力西晚期运动并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面积约187400平方公里。根据自然地理状况可以分为两部分,西部以松辽平原为主,约占60000平方公里,东部以张广才岭、长白山区为主,约占127400平方公里。吉林省的地质构造,横跨两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南部为中朝准地台的辽东地块;北部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吉林加里东褶皱系、华力西褶皱系。在矿产方面,吉林省位于东西向展布的中朝准地台北部边缘成矿带、天山——兴安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山地槽的形成和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过去的资料和两年来天山构造分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用多旋回构造观点结合板块构造的理论,对中国天山地槽的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基本特点提出以下认识供讨论,不妥之处希指正.一、中国天山地槽发生的地质背景天山地槽位于西伯利亚古大陆与古中国大陆之间的中亚一蒙古古洋区南缘(或称北方)海槽南缘).该地槽区,具有相向离陆向洋不对称迁移的明显特点,致使陆缘区不断“固化”、大陆增生、古海槽消失、古大陆对接,这是地质界公认的地质事实.天山地槽是处于塔里木大陆型地壳与北方海槽大洋型地壳之间的过渡型地壳的部位.确切地说,它的基底性质南部属大陆(塔里木地台)的活动边缘,北部属古洋壳的南缘,整个基底性质是固结性差.结构不均一.活动性较强.这是天山地槽发生和该褶皱带形成的地质前提.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横跨中朝准地台北缘及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东部的两个性质不同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分界线是辉发河——古洞河深大断裂带。中朝准地台在吉林南部出现,其二级构造是吉南台隆(简称南部台区),基底由太古界和元古界变质岩组成。地台上的古生界沉积盖层组成具有四级构造特征的柳河样子哨地堑及浑江上游断陷区等。辉发河——古洞河深大断裂带北侧地槽褶皱区(简称北部槽区)发育的二级构造有由南向北出现的吉林加里东褶皱系及华力西褶皱系。前者为中下古生界岩层组成,后者为上古生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缘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东南缘,横跨性质迥然不同的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以赤峰——开原——和龙近东西向深大断裂为界,其南为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其北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华力西晚期褶皱系。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末,南、北两区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质发展史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华力西晚期(早二迭世末)北区大面积区域性隆起运动之后,结束了地槽的历史,经过晚二迭世——早三迭世过渡阶段,到晚三迭世南、北两区便形成一个整体,并沦为  相似文献   

9.
蒙古-兴安地槽中的金矿化朱会增(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0引言蒙古-兴安地槽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地块和华北地台之间(图1)。从北至南共划分出9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萨彦-贝加尔褶皱区、色楞格-雅布洛诺夫褶皱区、斯坦诺夫边缘断隆带、蒙古-鄂霍茨克褶皱系、中...  相似文献   

10.
贲成德 《西北地质》1991,12(3):42-48
甘肃幅员辽阔,铜矿资源较丰富,除已知铜矿产地外,潜力较大。已知铜矿主要分布在北山区、龙首山区、北祁连区和西秦岭区。但在阿尔金—敦煌地区和龙门地区至今尚未发现铜矿床。1 区域地质背景1.1 区域构造甘肃大地构造单元包括天山地洼区北山地穹系、青甘地洼区走廊地洼系和祁连地穹系、巴颜喀拉地槽褶皱区西秦岭褶皱系、南疆地洼区阿尔金地穹系、南北地洼区贺兰地洼系和龙门地穹系等。区内构造演化经历了槽、台、洼3个阶段(西秦岭例外),具有继承性、阶段性、不均一性和递进性特征。前地槽期,全区受敦煌—阿拉善古陆和陇西古陆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地槽地台说作为一种构造地质和大地构造的重要理论,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被地质界所公认的一种传统学说。但是,随着地质工作的发展和地质资料的积累,出现了许多地槽地台说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尽管国内外不少地质工作者试图从有关方面来解释一些问题,发展这个学说,然而,由于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终于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根据不断积累的大量实际地质资料,我们对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曾经不断地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先后发表了一些论文。现在将我们的最近成果和见解简短地阐述如下,供广大地质工作人员参考。一、欧洲和苏联地质学家的单旋回观点简介(图1) 1939—1950年间史蒂勒发表了几篇论文,提出地槽褶皱带的构造岩浆旋回发展特点,并总结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青海拉脊山属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段。该区继六十年代完成1:20万区调工作后,七十年代又完成了1:5万四个图幅的区调工作,原青海地质局物探队、第十三地质队和原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也曾进行过普查找矿和科研工作。本区积累有丰富的地质资料,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亦较高,但是对拉脊山寒武、奥陶纪地层间不整合特征问题,前人工作甚少。因而,尽管该  相似文献   

14.
水洞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处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内,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1]。本文介绍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通过化探分析确定了Au元素异常范围,且物探异常区与相应的化探范围内蚀变带相吻合,为该区寻找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奠定了基础。根据野外勘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古生代地槽褶皱系,是中亚—蒙古地槽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它是由古生代时期介于西伯利亚地块与塔里木—中朝地块之间的海洋盆地演化而成,故属克拉通间地槽。然而关于它的基底性质、地槽性质、演化规律和俯冲→缝合→碰撞的构造运动,以及构造格局和超基性、中—酸性侵入岩的形成等重要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现在人们对其的认识还存在着重大分歧。笔者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16.
青海温泉——瓦洪山深断裂带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温泉—瓦洪山深断裂带,是通过地质分析和卫星象片解译方法发现的。它处于东昆仑地槽褶皱系与巴颜喀拉地槽褶皱系邻接地带,斜贯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南起兴海县温泉以南,经鄂拉山、三泉湾、龙格尔及共和县瓦洪山等地,再往北西进入乌兰、天峻县阳康等地,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带宽一般为10—20公里,在本区内长约180公里(下图)。以现有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对该深断裂带存在的依据、活动特点及其在区域普查找  相似文献   

17.
“钦州残余地槽”回返时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残余地槽”一直被认为是东吴运动褶皱回返的。本文通过沉积相古地理、古生物特征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对比,提出钦州残余地槽在早泥盆世中晚期封闭,仍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范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印支地槽”的褶皱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福祥 《现代地质》1999,13(3):268-274
指出把三江、松潘—甘孜“印支地槽”褶皱系视为印支褶皱的主张是不恰当的。这两个“印支地槽”的主要褶皱时代是中、晚始新世之交, 以勐腊群及其相当层位之下的区域性巨大不整合为标志。这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碰撞时代一致。其后叠加了3 次轻微的继承性造山运动, 形成现代褶皱形态。晚二叠世至白垩纪, 局部地段至少发生过7 次轻微的造山运动, 使上古生界至白垩系构造层形成类同步褶皱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岩金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是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的主体。区内已发现旁开门、二十四号桥、宽河、泥鳅河等金矿床,多宝山、小多宝山、三矿沟等伴生金矿床(其中多宝山铜矿体的伴生金储量超过70×103kg)及四道沟东山、北西里、八里岗金矿点等共一百多处金矿床(点)。其中构造蚀变岩型和火山热液型金矿是区内主要成矿类型。研究区地壳构造运动强烈,既有古老基底构造的继承性,又受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成矿作用的叠加,为多期复合成矿的有利地段(多宝山铜 金矿田),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岩金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20.
延边位于吉林省东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天山-兴安褶皱区,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除小西南岔、农坪、天宝山等大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外,近年来钨矿勘查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