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迪庆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迪庆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旅游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和理顺旅游者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以及适应社会对旅游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迪庆州要成为云南省乃至中国的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地,必须实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条途径,即:突出和加强神秘的香格里拉的旅游形象;全方位地改善旅游环境;优化旅游产品;构建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及垂直气候带的划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森林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定位预测研究,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应用气候指标和生物学原理,将祁连山林区按不同海拔高度划分为:1.山地荒漠草原气候带;2.山地草原气候带;3.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带;4.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5.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气候带;进而提出了合理开发祁连山山地气候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珠江三角洲人口迅速增长,原因在于人口基数大,城市规划的失控,“城市化”的急躁,农村人口政策难以落实。人口的激增导致资源的不足并造成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人口容量预测,应控制人口数量和落实人口发展目标。建议对策为:1)制订合理的人口政策,依法实施计划生育;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乡人口;3)搞好社会福利保障,确保社会安定和稳定发展;4)加强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中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重重困境:(1)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2)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3)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4)粮食与食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5)科技竞争在国际上处于劣势地位;(6)生产成本过高,收益过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伤害;(7)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一个难题,面对这些困境,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对策是;(1)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2)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构筑新的农业政策体系;(3)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八宝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喀斯特峰丛山区生态系统特征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恢复困难等。其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1)裸露型喀斯特山地坡度陡峻,土壤贫脊,耕地少而分散,水土保持能力差;(2)地下水文网发育导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位埋藏深,难以开采利用;(3)植被树种单一,生长缓慢,资源开发过程中易产生耕作粗放,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对其治理和恢复过程应是渐进式的:水-土-林,即首先要科学开发利用各种水资源,同时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其次要加速生态系统重建,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西藏定结县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生产是西藏定结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该区草地资源出现面积配置与时间利用上的不平衡;割草、放牧兼用草地发展滞后;草畜矛盾突出,草地退化严重以及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退化,草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实现该县草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高原山区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目的,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①发展人工草地,提高草地抗灾保畜能力;②改良牲畜,提高牲畜质量,发展“效益型畜牧业”;走畜草平衡、以草定畜的道路;④推广饲草加工,实行舍饲养百;加强草原管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土地资源的利用条件与开发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气候条件,地貌类型,地表基质,土地开发史,交通网络与水平设施布局,经济形势与政策对海南岛土地利用的影响,据此指出未来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是:1继续发挥热作优质;2土地开发重点宜西移,南移;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4更多地服从市场导向;5贯彻“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贫困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合理开发利用不够;多民族混居,多种经济形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文教卫生落后,科技力量薄弱,人口增长过快。国家对贫困山区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经济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为尽快改变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今后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搞好智力开发,把科技作为经济开发支柱;加强横向经济…  相似文献   

9.
《福建地理》2005,20(4):F0003-F0003
欢迎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将自己调查、研究的成果写成稿件,投寄本刊。来稿要求如下: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准确,材料可靠,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注意保密。全文一般不超过6 000字。2.来稿应附:题名(加英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作者姓名(加汉语拼音)、单位全称(加英文)、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或E-mail。作者署名应实事求是,保证尤署名争议。3.文中1、2、3级标题一律按“1”、“1.1”、“1.1.1”编码,居左书写,后空一格再写标题。4.希望作者采用软盘或网上投稿,并附电脑打印稿一份,不受理复写稿。5.外文字母,要分清文种及大小写、正斜体,公式、数码、上下角标的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缩略术语在第一次提及时用括号注明其全称;动植物种名用括号以斜体写出其完整的拉丁学名。6.文内(包括图、表、公式)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使用国际符号,如:km(千米)、m2(平方米)、hm2(公顷)、kg(千克)、t(吨)等;表达量值时均用阿拉伯数字。7.表格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题,推荐使用“三线表”(但表中可加竖线)。8.插图、附图必须有图序(如图1、图2)、图题。图用白纸黑墨精绘,线条清晰,图面清楚,附有图例、比例尺,符合制版要求。9.论文中凡引用别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顺序以[1]、[2]……在右上角予以角标,并在论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文稿,请勿引用。文献内容按不同出版物列出以下项目,如:专著:[序号]作者(列出前面三名,中间用“,”隔开).书名[M].版次(首版不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序号]作者(要求同上).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号: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作者(要求同上).题名[A].见: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10.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自留底稿。若半年内未接本刊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刊登与(?)由本刊编委会审定;并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上增删或修改;对图、表有权按规范、标准等要求作技术处理。若不同意,请预先说明。  相似文献   

10.
生态用水的概念界定及其在西北干旱区实施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通过对生态用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西北干旱区的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实施生态用水的策略:(1)把生态用水放在西北干旱区经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优先考虑;(2)对天然植被,特别是在干草原和干旱的荒漠草原区域,通过人工降水补充其用水;(3)对人工植被,以引水灌溉为主;(4)对于绿洲,结合生产用水进行合理再分配;(5)充分发挥西北干旱区的廓道效应优势;(6)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大力开展节水灌溉;(7)协调好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式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综考试大纲提出了四项能力要求:获取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再认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其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为2005年新增加的能力要求。它要求考生做到: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提出明确的观点,拥有严谨的逻辑和清楚的层次,综合运用原理、方法论证和探讨事物,在探讨的过程中表现出创新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对自己有一种解读,即解读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心智等。要经常思考:自己的信息储量是否充足;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自己所传授的信息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自己是不是也有所提高和发展。首先,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确定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即学生的服务者;在与学生合作时应选择平等协商的方式;指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师生共同发展,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师生互动发展。其次,教师应学会换位解读,甚至是远距离的解读,即自己职业的生存力,自己专业的发展,自己能力的更新。要用创造的思维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3.
一、猜谜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亚洲政区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内容,抢答出国家名称及代号,其提示内容采用递进式、间歇式:①在我们亚洲,有个岛国;②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③它和我国一衣带水;④它和我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但也侵略过我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的整治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各段的整治措施,提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关键是:(1)控制河势,治理河岸崩塌,增强河床与河岸的稳定性;(2)充分重视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河道变化产生的影响;(3)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长江采砂。并分析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岸线利用的原则。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河势不稳定,布局不合理,深水浅用浪费岸线资源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遵照河道演变规律开发岸线,保护河岸工程的安全,根据河岸水质污污染与河床特点合理布置引水口和排污口,提高引水质量。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的滥采乱挖不仅引起了资源的迅速衰竭,而且还破坏了当地的草地资源,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随之渐趋恶化。从产权制度、许可制度、保护制度等资源法律制度入手分析了滥采乱挖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并进而提出了加强资源法制建设的多种途径和对策:(1)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实现资源产权的具体化、实体化;(2)依法行政,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法制化管理;(3)重新审视资源的价值,合理确定资源的保护级别;(4)加强资源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的地区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刚  纪慰华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2):74-78,60
目前,阻碍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问题包括:(1)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要素条件差;(2)离经济核心区距离远;(3)生态保护压力大,产业进入门槛高;(4)所有制结构不太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5)政策等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首先,植树种草的生态环境政策迫使农民从乡村走进城市;其次,中央政府向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增多;第三,东西部人员交流逐渐增多;第四,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因此,应该扩大开放度,注意投资多元化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针对性,重点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规范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以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浙江省人多地少的严峻现实,分析了陡坡地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陡坡地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的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区域优势,实行立体开发、分层布局,重视生态建设,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临泽样区土壤生产潜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研究”的要求,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以土壤资源、地貌条件和土地利用作为评价单元,选取土层厚度、有机质、土壤质地、PH值、地貌类型、坡度、海拔高度、土地利用现状等8项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对样区土壤生产潜力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得出结论:宜农一等地,包括兰家堡系、倪家下营系;宜农二等地,包括东三村系、化音系和曹家庄系;宜农三等地,包括五三村系、盘石营系和曹家湖系;不宜地,包括南山坡滩系,王家墩东滩系、上府寺系和梁家湖系。本研究对于绿洲农区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08,(6):4-4
1.避震要点: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小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安徽省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偏小;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用地增长过快,且其发展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且浪费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同时小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小城镇发展动力匮乏;(2)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科学、全面规划;(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4)传统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和进镇代价大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5)固有的土地政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小城镇土地市场难以培育;(6)耕地占补注重“量”忽视“质”;(7)小城镇建设中违法用地突出;(8)小城镇土地管理薄弱。要实现安徽省小城镇土地持续利用,必需完善小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科学定位、梯度发展小城镇;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率;积极开展相关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培育小城镇土地市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