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近日,国家水利部正式将河南省确定为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惟一省级试点,计划用数年时间,投资34.4亿元,对河南省的地下水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这一举措,对促进河南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据河南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省水资源极为短缺,全省水资源总量只有413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7%。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亩均占有量405立方米,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地下水是河南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 广西水资源基本情况 广西水资源总量1880亿立方米/年,人均每年约402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及总水资源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其中岩溶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484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97.62亿立方米/年。枯水季流量在100升/秒的地下河435条,岩溶大泉736个  相似文献   

3.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1.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农村普遍饮用地下水,地下水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供水的400多个;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供水量达110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0%。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保护水资源的 必要性 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55亿,占全国的28.5%;西部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15,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3.33%,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达3.4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90%。但西部最根本的矛盾是水土组合极不平衡,占西部总面积75%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量只占18%,水能资源仅占24%。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青海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265.82亿m3/a,列全国第12位,与蒙古区相当。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98.29亿m3/a,列全国第16位,与河省相当。西部盆地和东部河谷平原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25.22亿m3与北京市相当。东部经济区(1市县)土地面积为宁夏全区的1.2倍,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3.7亿m3/a,之持平,为地下水资源的贫乏区;全地下水现状开采量不到6亿m3/a,宁夏相当,还有较大的开采潜力,但部环湖平原和河湟谷地尤其是湟水流1市8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已69%,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东部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大瓶问题;全省地下水水质仍处于天然态,反映…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2005,(11):40-40
1.森林蓄积量少消耗2.5亿立方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9000万公顷左右;累计少采伐木材13082.5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蓄积量2.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南阳市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水资源较为丰富 ,天然水资源总量为 95× 10 8m3,其中 ,地表水为 67× 10 8m3,地下水为 2 8× 10 8m3。地表水年利用量为 13 4× 10 8m3,地下水年开采量为 7× 10 8m3,地下水尚有开发潜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 ,水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目前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是 :水质污染不断加剧 ,水质恶化 ,局部地段地下水超量开采 ,水位持续下降 ,降落漏斗面积逐年扩大。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 ,加强保护 ,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06,(4):40
我国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水利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七大江河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年供水能力已增加到6000亿立方米,保障了5625万公顷农田灌溉、600多座城市和工业的基本供水;累计解决了农村2.82亿人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9.
据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成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问题,主要分布在黄河和淮河流域,其超采区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其中河北省超采面积占该省平原区面积的91.6%。 地下水超采直接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危及供水安全和饮用水安全,还诱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荒漠化、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其中,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间接损失近35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3月22日是“世界水资源日”,今年的主题为“水资源的未来”,联合国呼吁,“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对水进行管理”。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环保总局祝光耀副局长坦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中国目前已经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他同时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下水超采问题,正在采取系列措施缓解这一状况。河南是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近年来,国民经济急速发展,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了以城市水源地为中心的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其中,豫北地区已形成近8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漏斗区面积逐渐扩大,机井越打越深,代价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2005,(1):54-54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2004年12月30日全线商业运营,新疆天然气工业步入跨越式发展时期。根据规划,2005年新疆将生产天然气110亿立方米,有望成为全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在1994年发表的试论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期盼,论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地下水开发与经管面临的转变和任务有8项即地下水开发与经管的指导思想要从比较放任,转变到高效利用与永续经营;在三水统观统管联合运用中要把地下水作为珍贵后备资源和抗旱的救命水资源加以利用;要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作为地下水管理的重大方面,要对含水层进行脆弱性分区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水位、水质动态观测在内的水环境综合观测网站,加强对地下水的全面观测;要认真总结前50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制定未来30年的地下水事业发展规划;要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法规;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认真培养地下水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讯息网建设,在不断提高地下水科技水平的同时,重视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于继才 《国土资源》2009,(10):49-49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辽宁省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立方米,按2000年统计人口计算人均占有量为820立方米,仅相当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十二分之一;亩均占有水量,也仅相当于全国亩均水量的三分之一,不足世界亩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属于重度缺水省份.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正>1.06亿亩1月10日,从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我国完成造林1.06亿亩,森林抚育1.28亿亩,分别为年度任务的105%和106.5%,完成草原建设任务1.16亿亩。10168个从全国地质调查会议上获悉,自然资源部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共建成层位明确的国家级地下水专业监测站点10168个,实现了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和人类活动经济区的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和数据接收。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是河南省水资源最贫乏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数的一半,水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分析,针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解决全市供需矛盾的主要对策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区内调剂和外流域调水等。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严格水资源管理,大力降低地下水开采,确保城市安全。上海市水务局透露,“十二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到2015年,力争将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000万立方米左右,回灌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以上,开采、回灌比例达到1:2。  相似文献   

17.
近日通过专家评审的《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显示,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每年地下水可开采的资源量逾15.23亿m^3,其中14亿m^3尚未得以开发利用。据了解,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要地,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约16.27万亿元。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西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柴达木盆地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地下水勘查和工程性供水项目建设滞后,规模性供水骨干工程少、供水设施老化、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林泉 《国土资源》2007,(5):50-53
人们通常把我国西北地区称作“大西北”,提及“大西北”,人们还会自然地把它与“干旱”二字联在一起,因为它的水资源总量只有1300亿立方米左右,只占全国总量的4.6%。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滹沱河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重点水源地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意见,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事活动对水文系统的干扰已成为水资源恶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事例概述了农事活动对水资源的主要影响,分析了农业区受污染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类型,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防止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