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大型斜拉桥施工控制网的网形优化、精度设计、选点原则、施测方法等进行分析,提出使用的施工控制网网形和施测方案,以保证全桥及主桥与线路连接的整体性,同时满足定位测量、施工放样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蔡武  饶菁 《测绘》2016,(4):151-154
蒙华铁路洞庭湖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铁路斜拉桥,对大桥主塔的测量精度要求极高。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华铁路洞庭湖三塔斜拉桥主塔的施工测量控制技术,针对斜拉桥塔座、塔柱、索导管等关键结构的控制测量,结合洞庭湖大桥的工程施工特点进行研究,并对三维极坐标放样及全站仪天顶测距法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大型斜拉桥施工控制网的网形优化、精度设计、选点原则、施测方法等进行分析 ,提出使用的施工控制网网形和施测方案 ,以保证全桥及主桥与线路连接的整体性 ,同时满足定位测量、施工放样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斜拉桥是一个受力结构复杂、各构件间相互影响较大的超静定结构体,斜拉索锚管的安装定位是其施工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本文结合湛江海湾大桥工程实践,介绍一种涉及到大跨度斜拉桥主塔锚管安装定位的原理、放样数据计算的理论、现场安装测量控制和精度等内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型斜拉桥平面施工控制网的选取及施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张裕 《测绘通报》1999,(11):14-16
本文对大型斜拉桥专用施工控制网的网形优化、精度设计、选点原则、施测方法等进行分析,提出帝用的施工控制网网形和施测方案,以保证全桥及主桥与线路连接的整体性,同时满足定位测量、施工放样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精密工程放样中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希福 《测绘工程》2009,18(4):74-77,80
放样的技术方法及点位调整是精密工程放样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在精密工程放样中的几种测量新技术及点位调整方法,并在分析影响放样精度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提高放样精度、确保放样质量的技术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民用建筑物主轴线的放样(定位)是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几种实用的放样方法,经多次实践,认为这些方法非常有效。建筑物主轴线的放样方法,按放样依据点及现场地形条件,可分类为:依规划红线放样,依道路中线放样,依坐标放样和依原有建筑物放样等。现结合实例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标放样区被围墙遮挡,基准站架设点位于道路中央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传统的全站仪放样法和单连续运行参考站-实时动态(CORS-RTK)放样法的问题. 采用了千寻位置服务系统,利用网络CORS-RTK方法进行工程建设中基坑的放样,介绍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原理及优点,对放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放样精度. 结果表明通过RTK测得37个放样点平面坐标, X 方向中误差在20 mm之内的点占97 %, Y 方向中误差在20 mm之内的点占100 %,比较集中稳定;点位中误差小于20 mm的占95%,在20~40 mm占5%, CORS-RTK方法的测量点位中误差均满足国家《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T73-2010要求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小于70 mm的精度要求.千寻的CORS测量符合工程规范精度要求,对减少工程施工放样的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铁路缓和曲线设置的目的、作用、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阐述了等间隔放样缓和曲线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等间隔放样缓和曲线放样要素采集的基本方法,叙述了缓和曲线等间隔放样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套直接定点和间接测量相结合的斜拉桥索道管精密定位方法.建立索道管独立坐标系,把描述索道管位置信息的三维坐标方向修改为上下游方向、垂直管方向及索长方向,并建立转换关系,通过放样索道管定位参考点,并用其指导安装的方式,实现快速、全天候地定位索道管.实践证明,该方法初次安装后的索道管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全站仪极坐标测量变形监测网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坐标转换修正法进行稳定基准点组的检验方法,实现了变形监测网稳定基准点组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全景三维控制场中标志的设计与布设、三维基准网观测与平差、标志点的观测与计算等,给出了球形标志观测精度的评价方法,对其实际观测精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控制场可满足全景检校及试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日本曾采用了百余年的大地基准TD1918,阐述了它不能适应当前日本的经济、社会和军事发展的需求,日本于2002年开始采用新的地心三维大地基准JGD2000.概要介绍了JGD2000大地系统的定义及其框架,最后给出了这两个新老大地基准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阐述了在NBCORS和宁波市基本高程控制网的三维框架下组织实施宁波市似大地水准面数字高程基准建设的方法,并进行了似大地水准面的正确性和实用性精度检验以及精度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西宁市CORS中的坐标转换方法,研究了坐标转换方法,实现了三维空间基准到二维平面基准的高精度转换。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精度火箭橇实验滑轨基准线基准点间距短、密度大、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分析了GPS短基线定位误差的影响,对高精度基准线GPS网的测量精度、坐标基准、网形、观测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设计,并对测量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GPS相对定位技术是高精度基准线精密测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城市中大地水准面的功能与精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数字城市可将城市上每一点的各种属性和信息进行有机组织,所以在信息化时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地水准面作为每一点高程的起算面,是数字城市能够准确提供基于地球空间坐标或城市空间坐标信息的保障,在一些应用领域由于需要知道点的海拔高也需要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支持。所以,就大地水准面在数字城市中提供高程基准的功能以及精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典型的应用实例,并对构建数字城市的过程中有关大地水准面的精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惯性测量单元(IMU)基准面与载体平台之间的标定,在通过基准面法向量建立惯性测量单元基准面坐标系与载体平台坐标系的基础上,研究并分别比较利用单台全站仪角度交会及摄影测量技术的标定方法,以实现IMU与载体平台之间快速、方便以及高精度的标定。通过标定实验及误差分析表明,摄影测量标定精度高,时间短,稳定性好,更适合应用于IMU和载体平台安装后的标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坐标基准维持与动态监测网数据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坐标基准的维持不仅要求有高精度的连续大地测量观测或定期复测,还要求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原则与方法。分析了不同平差方法对基准的影响,其中包括经典整体平差、序贯平差和自适应序贯平差。利用GPS监测网数据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当个别点位发生异常移动或变形时,序贯平差会使坐标基准产生实际的扭曲,而自适应序贯平差则能有效控制异常点位对平差基准的影响,保证了坐标基准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相似文献   

20.
车载式近景目标3维测量系统,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建筑物立面点云.激光点云仅具有扫描仪坐标系下的坐标,不便于其他数据融合进行3维建模.文中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建立相应的坐标系,利用已有或优化的坐标转换模型确定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依据基准点与载体平台GPS接收机之间同步观测数据将激光点云在扫描仪坐标系下的坐标经过多次坐标转换,得到基准点所在当地坐标系下的坐标.使系统实现了满足精度要求的建筑物立面激光点云的定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