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珠江广州江段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立军  陈能坚 《地理学报》1998,53(5):453-462
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了稀土在珠江在广州江段水体各要素中的含量,分布模式及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在河水中以悬浮为主,西,北江沉积物或悬浮物中稀土含量基本一致。而东江沉积物稀土明显高于西,北江,其分布模式属花岗岩的风化产物,与我国不同地带河流沉积物比较,稀土分布顺序为珠江〉长江,松花江,沉积物与悬浮物中各稀土元素5种赋存形态分布比例均为残渣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梁滩河流域水化学与硝酸盐污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水化学和水质分析技术,测定了三峡库区梁滩河流域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的水化学组成和硝酸盐氮含量,揭示了梁滩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硝酸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源及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梁滩河流域地表水的硝酸盐污染表现为沿着地表径流从上游到下游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这种污染趋势与养殖业、生活和工农业废污水的沿程直接排放有着直接关系;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呈现出流域上游和下游较轻、而中游东侧支流区域较重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表水体中氨氮和有机氮的含量、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排泄关系、厚层土壤包气带的存在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横断山冰川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伦  王平 《地理研究》1989,8(3):66-77
本文探讨冰川水体中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规律,水化学、痕量元素含量、氚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与冰川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长江武汉江段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形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立军  李岫霞 《地理学报》1994,49(4):353-362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同步研究了稀土元素在长江武汉江段水-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地理含量分布及其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河水中溶解态含量极微,而悬浮态含量较高变幅较大。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相近,其含量高低与粒级大小呈负相关,与矿物组成密切相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各元素赋存形态均以结晶态为主,各形态所占比例的排序为结晶态≥有机硫化物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各稀土元素相对比较,5种形态的分配比例有一定差异,中稀土Eu、Sm、Tb较轻,重稀土的结晶态所占比例低,而其它形态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湖泊对于干旱区生态与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水化学特征变化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水环境变化有着直接的作用和重大影响。以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2014年5月野外实地采集的地表水样进行理化特征测试,测出水化学特征各种离子的含量,然后在同一时期遥感影像上提取该区域6种水体指数。利用SPSS软件对水体指数和水化学特征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指数AWEI、EWI、NWI和RNDWI与水化学特征离子的相关性较小(0.2R0.34),NDWI和MNDWI除了与水体pH值的相关性较小(R=0.276)外,与其他水化学特征的相关性均较大(0.569R0.827)。对水体指数NDWI和MNDWI与水化学特征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6.
陈志军  朱健 《盐湖研究》2010,18(1):29-32
针对艾比湖水域面积逐渐萎缩的现实,系统地研究了TN、NH4+、NO3--N和NO2--N在艾比湖水体中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艾比湖水体中总氮分布特征有浅水区向深水区递减的特征,湖南部区域为总氮高值区,北部区域次之,中部最小。铵态氮为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分布状况与总氮基本一致。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较小,分布水平与总氮基本一致。水体中总氮对底栖生物已经具有最低级别的生态毒性效应,对底栖生物群落及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稀土不同含量区粮油作物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稀土不同含量区粮油作物品质的研究,得知稀土元素能促进粮油作物籽粒中蛋白质和P2O5的积累,且具有提高酸性土壤作物吸收多种元素的能力。从试验数据中看出、富含稀土的酸性土壤上生长的粮食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与稀土累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其含量和分布特征包含着许多环境地球化学信息。该文利用SMT法对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及各形态磷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TP含量高,接近于富营养化严重的太湖和巢湖,主要分布于核心区和东北部;无机磷(IP)含量稍高于有机磷(OP),其分布特征都与TP相似。IP中的钙结合态磷(Ca-P)和铁铝结合态磷(Fe/Al-P)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小,Ca-P含量占IP的59.2%。TP及各形态磷含量受粒度、有机质、pH及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外源;但随着湿地盐碱化加重、生态环境破坏及植被覆盖度下降,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将成为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将直接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尤其增加核心区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闫百兴  何岩 《地理科学》2001,21(2):130-134
系统探讨了汉水水系水相(原水、滤水、悬浮物)、沉积物相中8个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丰度模式、悬浮物含量对水中元素含量的影响及沉积物粒度对元素的富集与分散作用等,结果表明:Eu、Lu主要以溶解态存在于水相中,而Sm主要存在于悬浮物中;汉水水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基本在世界淡水的范围内;湖库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均低于江河悬浮物,悬浮物和细粒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相近,序列也基本一致;粒度对汉水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地表径流对水中悬浮物含量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均有一定影响,稀土元素在汉水悬浮物、沉积物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汉水各相中均以轻稀土为主,重稀土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草原风蚀沙化的机理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综合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该区沙源丰富,是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沙漠化土地面积正在快速增长,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步加剧,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特定环境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认为沙漠化的实质性科学研究仍然不足,且存在纯技术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更宽、更深的领域和层次寻找答案。为此需要对草原生态环境演变,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开展全方位研究。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在资源利用和大型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环境关怀、生态地质环境的重新塑造与建设。还指出了保护土壤植物根系生态系统和钙积层对防止草原风沙活动的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章申  孙景信 《地理研究》1990,9(2):58-66
本文论述了珠穆朗玛峯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模式,并发现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壤母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对海南岛北部玄武岩区岩石-土壤-植物-地下水系统中稀土元素迁移和分布模式的研究表明,随土壤的发育,REE出现分异,LREE逐渐富集;Ce由玄武岩中的负异常向土壤中正异常演化。地下水中REE的含量和分布模式主要受岩石风化和成土作用影响。植物虽对REE具有选择吸收作用,但RE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活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北极阿拉斯加巴罗 Elson泻湖 96- 7- 1沉积岩芯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及其沉积相特征 ,以重演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并且与全球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总量 ∑ REE低 ,表现出北极地区以寒冻物理风化为主 ,沉积环境稀土元素含量偏低 ,其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 ,Eu弱亏损 ,受沉积母岩影响显著 ,表现出亲大陆的地球化学特征。约 1 740年以前 ,陆相特征明显 ,气候干燥、寒冷 ,但是 ,1 5 5 0年左右有一暖期。1 740年后 ,出现海侵 ,巴罗气候变暖 ,1 82 1年后 ,变暖较明显 ,1 890年左右为低谷。1 90 4年持续变暖 ,1 971年左右 ,有一变冷阶段  相似文献   

14.
南极普里兹湾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南极普里兹湾获取的3个短柱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探讨了普里兹湾海洋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分布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各站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各异,但均具有与上陆壳、中山站变质岩相似的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整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说明其物源一致,具有明显的大陆地壳来源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度、化学元素、生源指标等分析其分布及富集规律,发现物源是控制研究区稀土元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同时生物作用会对稀土元素的含量产生稀释,但"粒度效应"在此并不明显。普里兹湾沉积物短柱稀土元素参数垂向变化,反映了百年尺度内物源输入、沉积环境的变化。各站δCe值普遍具有向下减小的趋势,反映了随深度增加沉积环境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of the trace elements in snow and ice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obtained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about pollution from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plateau, most were based on traditional acidification methods. To emphasize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sample-pr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records of trace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sn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glacier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China and prepared using two methods: traditional acidification and total digestion. Concentrations of 18 trace elements (Al, Ti, Fe, Rb, Sr, Ba, V, Cr, Mn, Li, Cu, Co, Mo, Cs, Sb, Pb, Tl, and U), along with 14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and Lu), Y, and Th in the snow samples, were measured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ector field mass spectrometry (ICP-SF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ss fraction of the trace elements (defined as ratio of concentration in the acid-leachable fraction to that in the digested sample) such as Mo, Ti, Al, Rb, and V, varied from 0.06 to 0.5. The mass fraction of other trace elements varied from about 0.6 to more than 0.9; those of the REEs, Y, and Th varied from 0.34 to 0.75. Lower mass fractions will lead to an overestimated contribution of other sources, especiall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underestimated fluxes of these trace elements (especially REEs, Y, and Th, as well as dust) if the REEs are used as the proxy for the crust dust. The two sample-preparation methods exhibited different REE normaliz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REE ratios, and provenance-tracing results. The REE normaliz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proxies in the digested samples are more reliable and integrated than those found in traditional acidification method for dust-provenance tracing.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Jackson法系统分离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实验程序,研究了我国几种土壤表层(0—20cm)中硒的结合形态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并对植物可利用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灌丛沙丘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灌丛沙丘剖面风沙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及其相关特征参数、分布模式和(La/Yb)N-REE(稀土元素)物源特征。结果表明:灌丛沙丘剖面风沙沉积物中REE值100.52~163.47 μg·g-1,接近于新疆灰钙土,而略低于中国黄土;LREE(轻稀土元素)值87.80~144.65 μg·g-1,占总量86.62%~90.53%,决定了稀土总量的变化。总体表现为LREE相对富集,而HREE(重稀土元素)丰度相对较低,分馏特征基本相似,呈斜"L"型缓右倾斜,Eu大致呈现中度负异常的分配模式,而Ce未表现出明显异常,且更多地反映了其物源特性。其物源主要由东昆仑北麓冲积扇碎屑沉积物质经过风化、搬运、沉积而成,而并非来自于干旱期的湖底剥蚀物。总体而言,灌丛沙丘沉积过程稀土元素分异特征反映了灌丛沙丘发育时期柴达木盆地总体处于干燥的气候环境,化学风化作用弱,植被发育相对较差,成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大巴山区典型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等生命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巴山土壤中硒、氟的背景值高,其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硒、氟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氟在心土层淀积;土壤中硒、氟的含量受土壤母质的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它们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9.
高效江  章申 《地理研究》1999,18(3):241-246
选择赣南稀土矿区典型地理景观,主要研究了表生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与矿物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景观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与土体的机械组成密切相关。不同粒级组分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有以下序列:粗粉粒(20~63μm)≥细粉粒(2~20μm)>粘粒(<2μm)>沙粒(0.063~1mm)>石砾(>1mm).石英和长石对稀土元素起稀释的作用,高岭石、埃洛石等次生层状硅酸盐矿物对稀土元素具有吸附富集作用,重矿物对稀土元素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ntamination has major consequences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s. Some forms of REEs have more seriou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an others.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