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赤潮     
严格来讲,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圣经》中记载的河水变红、《聊斋志异》里提到的河水发光,或许是民间对赤潮类事件最古朴也最形象的记录。1831~1836年达尔文乘“Beagle”号环球航行时也对赤潮做过相关记录,虽然那时尚无人提出明确的“赤潮”概念。近几十年来由于对人类的娱乐及生产活动影响越来越严重,频繁发生的赤潮逐渐被界定为环境污染及海洋灾害的一种。河里的水都变作血了。河里的鱼死了,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吃这河里的水,埃及遍地都有了血。——《旧约·出埃及记》众坐舟中,旋见青火如灯状,突出水面,随水浮游;渐近舡,则火顿灭…  相似文献   

2.
赤潮     
赤潮1994年4~5月,科学一号考察船参加了“东海陆架边缘海洋通量研究”考察。4月19日早晨,科学。号考察船行驶在125”00’E、29”19’N的海面L.考察船在以20ife里/小时的速度向西行驶过程中平.静的海面掀起层层浪花。这时人们发现这本应是...  相似文献   

3.
4.
赤潮汹汹     
光牙 《海洋世界》2014,(1):54-57
<正>清晨的天空阴沉沉的,无边无际的大海显示出诡异的亮红色,黏稠的海水泛着微弱的波澜,其中点缀着点点白色,正是死去的海鱼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腥臭味道,放眼望去,只有一片死寂。在距离赤潮边缘十几米的地方,刘老海停下船,道:"不能再向前了,如果让这些东西把螺旋桨弄坏了,我这条破船就要彻底趴窝了。""真是很严重……以前这里发生过赤潮吗?"说话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身材挺拔,皮肤黝黑,他叫王明洋,自称是"蟠龙海洋研究所"的负责人,来这里对赤潮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有毒赤潮的快速检测和赤潮毒性标准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灾害于近几年频繁暴发,有毒赤潮危害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已发生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有毒赤潮.综述了赤潮毒素的生物及化学检测法,HPLC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快速检测赤潮毒素的方法.在对我国赤潮毒素进行检测研究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的赤潮毒性标准系统.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温州沿海2010—2015年赤潮发生前期的水文气象资料,结果显示:温州沿海赤潮发生前期水温一般呈上升趋势,盐度维持或呈下降趋势,风速不大,风向以东北风、西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对2003—2015年温州沿海的赤潮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温州沿海赤潮发生频繁,赤潮主要发生在3—9月份,其中以5—6月份最多;(2)温州沿海的赤潮持续时间长,平均每次赤潮持续时间为8.1d;(3)赤潮发生面积大,平均每次赤潮发生面积为111.2 km~2,赤潮最大发生面积达到1 000 km~2;(4)温州沿海的赤潮主要发生在苍南海域、洞头海域和南麂海域,其中发生在南麂海域的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52.6%;(5)赤潮生物种类具有明显的演替现象;(6)有毒赤潮频繁发生,引发有毒赤潮的生物种主要是米氏凯伦藻和赤潮异湾藻。  相似文献   

7.
最近,日本鹿儿岛县水产试验场披露,在鹿儿岛湾内的海底海泥中发现一种原生动物,它爱吃造成海洋赤潮的浮游生物。以前曾发现过原生动物吃在淡水中异常增殖的浮游生物,而发现原生动物吃造成海洋赤潮的浮游生  相似文献   

8.
浙江海区赤潮生物监测与赤潮实时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法及其增长速率和其它理化的环境要素 ,并结合卫星遥感实时监测 ,对浙北海域的夜光藻等引发的赤潮进行了试验性预警和实时预测 ,为预防和减少赤潮灾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赤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记载以来中国沿海赤潮的发生与分布状况,对海洋渔业,养殖业以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并初步分析了赤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有记载以来中国沿海赤潮的发生与分布状况,对海洋渔业、养殖业以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并初步分析了赤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2006年5月至8月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共发生3次赤潮,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别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异弯藻-海洋卡盾藻(Heterosigma akashiwo- Chattonelta marin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本文研究了赤潮生消过程中赤潮生物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揭示赤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危害,为赤潮的预警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赤潮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渤海湾赤潮观测数据(2003年5月~9月),对藻类浓度与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选择出影响藻类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然后对主要环境因子作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用于赤潮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赤潮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将海洋预报和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洋预报模型;运用改进的三层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海洋气象进行赤潮灾害监测和预报;同时针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赤潮的监测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令梅 《海洋预报》1998,15(3):116-123
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由海水富营养化所引起的赤潮公害已愈来愈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赤潮的发生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沿海养殖业及旅游资源乃至人类生命安全的巨大危害,着重阐述了赤潮的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文章指出,赤潮监测应在抓好常规水质监测,浮标站定点连续自动监测基础上,还要重视海洋遥感探测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赤潮的准确监测是其科学预报的基础,赤潮的可靠预报在赤潮的防灾降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赤  相似文献   

16.
浙南海域的赤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04年浙南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次调查资料,对发生在浙南海域常见的赤潮生物进行分析整理,为赤潮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提供背景资料。共检测到47种赤潮生物,其中有8种曾发生过赤潮,浙南海域主要的赤潮生物有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num、米金裸甲藻Gymnodiniummikimotoi、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长耳盒形藻Biddulphiaaurita等。此外,布氏双尾藻Ditylumbrightwellii、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rotula、掌状冠盖藻Stephanopyxispalmeriana、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fibulafibulaEhrenberg以及一些角藻属种类等赤潮生物也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
虾池赤潮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994、1995年福建连江县大官坂垦区的虾池生态环境调查,对虾池赤潮作了初步探讨,在养殖过程中,虽然浮游植物密度达到赤潮水平,但未出现赤潮,并对其原因作初步分析;相应地,其水环境呈以下特点:虾池溶解氧高、溶解氧饱和度高,早晨和傍晚的溶解氧变化幅度大;pH8.0 ̄8.9,另外,按王安利等的虾池赤潮判别和预报方程进行检验,出现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8.
赤潮的研究和预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赤潮灾害对我国沿海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威胁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赤潮灾害,防治赤潮灾害,本文对赤潮灾害的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并总结了目前使用的赤潮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治理赤潮的化学方法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治理赤潮的化学方法分为直接灭杀法、凝聚剂沉淀法和天然矿物絮凝法。比较而言,天然矿物絮凝法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较重视的开发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