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地处我国西藏东南部。这里是东西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横断山脉和北西西向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汇聚地带。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南峰作急转弯后南流,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附图)。耸立于群山之上的南峰海拔为7756米(照片1),而大拐弯峡谷海拔低于2000米,甚至只有数百米(照片2);山高谷深,高差达5000—7000米。因此南峰地区是世界上地形对照最为强烈,河流急拐,水流最为湍急之处,当地地形复杂,山川壮丽,自然条件独特,资源丰富,凡此种种皆为世上所罕见。  相似文献   

2.
南峰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与其东侧骈行南流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简称横断山区纵谷),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切出了一系列峡谷。这些峡谷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进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其中南峰地区的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最重要的。这样,南峰地区可视为  相似文献   

3.
南峰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隅,三面环有著名的大山,即东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伯舒拉岭,构成一个朝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区。 高大的青藏高原伸入对流层,迫使高空西风带气流分为南北两支。冬半年,当南支西风气流绕过高原南侧时,可把干暖的热带气团引至高原东南麓,加之北部重叠的高山,  相似文献   

4.
东喜马拉雅山和藏东南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下同),历来被视为西藏有名的神山之一;而世界最高的外流大川雅鲁藏布江绕南峰作发夹形转折,构成闻名内外的大拐弯峡谷(简称大峡弯,下同),大峡弯入口在米林县派区,出口在墨脱县希让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大地构造地貌上属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为横断山区东北缘。区内的地质构造主要为龙门山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岭谷相对高度达1 000~3 000 m。在这种特殊地质地貌以及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下,焚风效应  相似文献   

6.
丛藓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北缘的高山地区,其中以东亚(尤以东喜马拉雅山地)分布较为集中。南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丛藓科植物区系较为丰富。以往中外学者对西藏丛藓科植物有过一些报道,但在南峰地区未作过详尽工作。  相似文献   

7.
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的前两次(分别于1981年春和1983年2—4月)登山科学考察活动巳报道过。1983年5—9月又作了一次规模更大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活动。这次有50人参加,他们来自全国22个单位分属26个专业(其中新增加的专业有地磁、岩石化学、变质岩、泥石流、鸟类、古冰川和雪害等),并有科教电影组和电视录象组参加。这次考察路线选择在南峰峰体(照片1)、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照片2,简称大峡弯)及峰体外围的诸山口,重点调查以往没有考察过的空白地区,并对1982年  相似文献   

8.
地处西藏东南部核心地带的南迦巴瓦峰(下称南峰)地区,生物区系异常丰富而复杂。横贯全区中部的东喜马拉雅-岗日嘎布山脉,把南峰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波密,林芝和米林,南部为墨脱。由于东喜马拉雅-岗日嘎布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这个地域的气候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明显的分异,北部为半湿润气候区,南部为湿润气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体委和西藏自治区联合组成的南峰(南迦巴瓦峰的简称)登山队,继去年春天之后,又于今年3月再次侦察了攀登南峰的路线。 南峰地形十分复杂险峻,气候变化多端,冰崩雪崩频繁,攀登难度之大实为世界其它高峰所罕见,因此选定攀登路线是为明年3至5月征服这座处女峰的关键。更鉴于南峰的独特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无论在生物学上和地理学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科学考察和登山活动相结合,定能取得更为宝贵的科学资料。 今年登山队的成员中,除了包括有汉、藏和朝鲜族等14名登山健儿外,还有6名科考人员,他们分别属于地质、地貌、冰川、大气物理、环境化学和摄影等6个专业。登山  相似文献   

10.
龙成 《中国地名》2012,(7):52-53
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市,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间,境内多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南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年均气温11.7℃。成县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奇特,文化胜迹众多,风光秀丽,山水有致。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汉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由近南北向相间排列的一系列高山峡谷组成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而独特,素以“纵谷区”著称于世。 横断山区处于第一二级地势阶梯转折位置,具有高原、山地、河谷和盆地等地貌类型,往往呈相间交错排列。山地垂直自然带普遍发育,生物区系成分的南北交流混杂,  相似文献   

12.
山水 《山地学报》2006,24(2):F0004-F0004
易贡藏布(藏布:藏语江河之意),发源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主体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处于雅鲁藏布大拐弯的顶端,自源头及沿江两岸分布着众多的冰川及雪山,高山耸立、河谷深切是其主要的地貌特征。从分水岭到河谷底部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即从终年积雪的高山寒带向下,依次为高山亚寒带、山地温带、亚热温带、亚热带等气候带。拥有丰富的生物和景观等自然资源:茂密的原始森林、茵茵的草地、肥壮的牛羊、青青的茶园、皑皑的雪山、雄奇的角峰、洁白晶莹的冰川、平静如镜的湖面、深邃的峡谷、高悬的飞瀑、湛蓝…  相似文献   

13.
施秉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秉喀斯特演化环境、地貌类型及分布、地貌演化史、石灰岩与白云岩地貌差异等特征进行研究,试图提炼施秉喀斯特的世界遗产地貌价值。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演化环境;展示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而典型的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从分水岭至峡谷区呈现了峰林洼地―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逆向回春演替规律,是白云岩峡谷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地貌演化的模式地;记录了古生代以来3次较大的碰撞运动,即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的海西造山运动,及中、新生代以来的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燕山运动是本区最强烈的造山运动,产生了区内众多褶皱和断裂构造,奠定了施秉地区的地貌构造轮廓。喜马拉雅山运动,尤其是第二、三幕运动,全面塑造了施秉喀斯特峡谷地貌;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展现出与石灰岩封闭型地貌不同的以开放型地貌为主的特征,在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自然遗产中有重要地位,具备地貌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自然资源和生产概况伊犁地区位于祖国的大西北,共辖八县一市,总面积5.55万平方公里(8321.5万亩)。人口150万。是多民族地区。对外交通主要靠公路运输,伊犁地区首府——伊宁市距乌鲁木齐690公里。 1、从地貌看,属三山夹两谷一盆地,北、东、南三面高山环绕,起到较好的屏障作用,即阻挡冬季北来的干冷气流袭击,又阻挡夏季塔里木、准噶尔等干热气流的到达。而西来的温湿气流则可通过开阔的伊犁河谷畅入本区,形成温和湿润的气候,霍城、伊宁、伊宁市、察  相似文献   

15.
独龙江流域独特的自然地理特点,特别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和多雨特湿的气候特征,及酸性母质特征,对流域土壤的成土过程、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分布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干预作用。流域内土壤地理研究文献甚少,本文根据野外考察及土样分析数据,综合分析了流域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陈多 《地理教学》2010,(10):29-31
一、救灾项目概况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深切割的四川省龙门山高山峡谷区发生Ms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北川-映秀断裂是划分高、低龙门山现代地貌的边界,地形高差极大。在高震级地震导致的强烈地面振动和地表破裂错动的共同作用下,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的九寨沟是我国近年来新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和著名的风景区。它以114个高山湖泊(海子)、多个梯级瀑布和跌水为特征而被旅游界誉为“童话世界”和“中国水景之王”;同时又以高山冰雪地貌、高山喀斯特地貌、山地灾害地貌以及成片的原始森林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科学研究者。由于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地貌对九寨沟的旅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984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现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部分科研人员在唐邦兴研究员的带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地貌分类系统,传统地貌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海拔及起伏度,较少考虑地貌的完整性原则,且分类结果琐碎。为了避免此类问题,以我国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000 m分辨率的SRTM DEM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基于eCognition软件,利用多尺度分割、局部方差法以及决策树分类法自动划分了地貌形态。结果表明:(1)在分割尺度范围为10-1400、步长为100时,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最佳分割尺度为400;(2)依据平均高程及标准差的大小,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可划分为极高山、大起伏高山、高丘、小起伏高山、大起伏中山、小起伏中山、高海拔平地、低海拔平地八种地貌类型。相比依据海拔及起伏度的划分方法,分类结果更能考虑地貌的完整性原则,且具有高效便捷性,划分结果更平滑,为我国地貌类型的划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陕西商南金丝峡地质公园以南北方过渡地带的喀斯特峡谷地貌为依托,完整系统地保留了其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在对该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喀斯特峡谷地貌类型、规模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认为该研究区域将为研究峡谷形成演化历史提供详实、完整的资料,丰富峡谷地貌形成演化理论,进而为研究南秦岭新构造运动阶段划分奠定基础,推动整个秦岭造山带新构造运动的深入研究,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地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山峡谷数码影像的特殊性,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核面的序列影像匹配方法.该方法采用虚拟核面约束采集点的匹配,不仅缩小了匹配的搜索范围,且提高了匹配精度.实验证明,该算法匹配多张影像时,采集点匹配的正确率高于97%,满足高山峡谷地区工程勘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