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极值理论求得岗贝尔分布b值,可以克服目前广泛使用的求b值的方法对资料要求高的弱点。根据中强地震发生前小震出现偏离泊松分布的现象,构造泊松分布符合度Yn值。将这两种参数具体应用于银川-河套地震带和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在两个区域岗贝尔分布b值和泊松分布符合度Yn值对中强地震映震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银川-河套地震带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强特征分析,认为未来该区域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并分析了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弱震活动规律,得到了该区域未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地点。  相似文献   

3.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和侯马—渭河段;河北平原地震带划分为三河—涞水段、唐山—邢台段和安阳—成武段;郯庐地震带划分为开原—辽东湾段、渤海段、潍坊—嘉山段和嘉山—广济段;银川—河套地震带初步划分为银川段和河套段.同时,对河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及其与东秦岭—大别地震带的关系,地震带不同区段存在的主震型和多震型特点,以及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了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基于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对所使用的中小地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给出了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本研究为此地区地震区、带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可供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分段与强震活动div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和侯马——渭河段;河北平原地震带划分为三河——涞水段、唐山——邢台段和安阳——成武段;郯庐地震带划分为开原——辽东湾段、渤海段、潍坊——嘉山段和嘉山——广济段;银川——河套地震带初步划分为银川段和河套段.同时,对河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及其与东秦岭——大别地震带的关系,地震带不同区段存在的主震型和多震型特点,以及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汾渭地震带是我国东部一个强震活动带,其分段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一直是研究热点,过去利用历史地震和地震地质资料,已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结果.本文以第五代区划图中最新划分的汾渭地震带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1970至2010年ML2.0~5.0级的现代地震资料,计算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定量分析了该带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据此,确定了汾渭地震带的分区,并给出了各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对比分析表明,对汾渭地震带进行精细分区,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区域的地震活动水平,同一地震带的精细分区,可得到代表不同地震活动水平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同时,本研究也为地震带的精细划分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地震区划、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b值作为研究对象,在b值由应力状态和介质性质共同决定的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选取1970年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1.5地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EMR方法定量检测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非均匀变化,并根据研究区地震活动实况,确定b值的起算震级为ML2.0。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b值时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b值时序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时段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台网分布和余震剔除等变化因素。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了b值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河套地震带的b值空间差异可能由地壳介质体性质和应力环境共同引起,相对来讲,b值的构造相依特征更为明显。此外,满足各震级档有足够多的地震样本依然是提高b值计算精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区域b值通常是使用M≥1(3/4)级的历史地震资料拟合得到.但对历史地震资料缺失较多的地区,这种计算方法就存在较大问题.近十多年来有了较为完整丰富的仪器记录资料,本文提出用它们来弥补历史地震资料的不足,以渤海周围地区和区内两条地震带为例,用历史记载地震资料(M≥6)、仪器记录地震资料(2~1.5级)和1900年以来的5级和5.5级地震资料一起进行回归计算,得到研究区和各地震带的b值为0.71~0.77,F检验在α=0.05显著水平上通过,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这说明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有着共同的活动规律,两种资料一起使用计算b值是可行的.本文为历史地震资料缺乏的地区确定区城b值,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办法,这在工程地震及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编制地震区划图方面都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最优化模型分析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应用基于“多态”前兆模式及效能评价的最优效能单项模型参数选择方法,分析了3个地震带活断层(Qp3—Qh)与地震(M≥6)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套地震带地震较集中分布在距断层20km的范围内,用其对6级以上地震进行地点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R值达0.5,而对祁连山地震带30km范围内地震的发生地点进行预测,R值却仅为0.14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20—2020年地震资料,对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采用多方案(不同时间段、震级段)统计计算并综合分析,确定b值为0.78,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确定的b值0.84有所降低,对地震带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小区划的工程设防有重要意义。本文确定b值作为《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补充,可为科学建立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危险性计算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