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2年以来,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在省内开展了核电普查选址工作,经过3年多的勘查,现已筛选出4个侯选厂址。作者著文探讨了这4个厂址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可供进一步选址参考  相似文献   

2.
白松印 《湖南地质》1996,15(4):217-220
1992年以来,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在省内开展了核电为查选址工作,经过3年多的勘查,现已筛选出4个候选厂址。作者著文探讨了这4个厂址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可供进一步选址参考。  相似文献   

3.
1984年初,受有关单位委托,我局承担了杭州湾北岸的秦山核电站、浙江核电站乍浦厂址、上海石化总厂核热电站厂址以及浙江核电站键跳厂址的地震地质工作,除进行了地震基本烈度综合研究外,还进行了区域稳定性评价和厂址断层活动性研究等工作。通过野外实际考察和大量的资料分析,认为杭州湾北岸的几个核电厂址位于地壳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在稳定性方面可以满足建厂要求。  相似文献   

4.
项新葵  肖军 《江西地质》1997,11(3):74-80
“长江深断裂”的争论,由来已久,而帽子山候选厂址就紧邻长江。本文从沉积建造、沿江红盆、地球物理特征诸方面,否定了帽子山候选厂址区域范围内沿现代长江河道九江—安庆段“长江深断裂”的存在。并在系统的第四纪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沿九江—安庆段现代长江河道早更新世以来无断裂活动。  相似文献   

5.
锦屏二级水电站尾部厂区枢纽布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林  江权  周辉 《岩土力学》2008,29(Z1):31-36
锦屏二级水电站为一低闸、长隧洞、尾部地下厂房开发方式电站。水电站尾部厂址区域Ⅱ、Ⅲ、Ⅳ类围岩并存,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现场地质特点,从工程地质条件、水力学条件、洞室围岩稳定性、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对厂区枢纽布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取消尾调室、采用二洞室方案的合理性以及选择N35°E的厂房纵轴线方案的优点。实践证明,该方案一方面可以满足洞室群围岩稳定以及机组稳定运行要求,另一方面又能较大程度上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期,是一种最佳的锦屏二级工程尾部厂区枢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研究区的地质自然灾害进行了概述,并根据地质自然灾害的分布组合特征,同时考虑控制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岩石性质、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条件,对本区的地质自然灾害进行分区,阐述地质自然灾害与区域地质环境的关系,为区域经济 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广东某核电站的选址问题,评价预选核电站厂址的核安全是否合格,94年航遥中心利用航空磁测资料,研究了该区域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地壳的稳定性,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成果,为选择核电站厂址提供了深部地球物理依据,开拓了航磁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水文、港口码头及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选址等基础地质调查中,综合物探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华东乍浦核电站选址过程中我们采用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卫片解释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核电站厂址范围内的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基岩地质、断裂构造以及区域稳定性等进行了解释和评价,为选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任务的提出对于核电站选址,首先要解决区域稳定性;水资源和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在这方面,利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解释区域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乍浦核电站位于浙江钱塘江北岸,为上海市和杭州市的中段,地处华东电力网负荷中心,座  相似文献   

9.
石岭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论述了石岭沟金矿区域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石岭沟金矿属沉积—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沉积建造、侵入岩及构造等成矿地质背景和物化探异常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洮南西北部地区,归纳总结了区域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同时对区域内有代表性的找矿远景区特征进行了论述。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1.
要建立百万(瓦千)的大型发电厂,必须认真考虑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问题,否则就会有“毁于一旦”的危险.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试用遥感地质方法为鸡西、鹤岗电厂厂址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作了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址区域三维地应力场非线性反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江权  冯夏庭  陈建林  张春生  黄书岭 《岩土力学》2008,29(11):3003-3010
锦屏二级水电站是雅砻江干流上重要的梯级电站。电站厂址区域山体雄伟,地形陡倾,为一个典型“V”型河谷地貌。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区域构造运动作用,该区域地层中赋存有较大的构造应力,而新生代以来的雅砻江侵蚀下切作用又使得地层中的构造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为全面研究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厂址区域现今地应力场的影响并获得该区域地应力分布,提出结合地层剥蚀模拟、弹塑性计算和进化神经网络的地应力非线性反演方法。该方法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远古构造的先后顺序,并可模拟了河流侵蚀下切过程对现今应力场的影响。将地应力的实测值与反演值对比、现场洞室围岩破坏特征两方面分析都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金明  王敢  滕润球 《铀矿地质》2003,19(3):141-147
本运用水成铀矿地质理论,对乌兰花盆地上新统铀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铀源条件、岩性岩相古地理、砂体特征和水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盆地上新世具备古河道的发育条件,上新统是主要的找矿目的层位之一,具备形成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对铀矿形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赵连福 《物探与化探》1991,15(2):155-158
为了减轻地震给国计民生造成的巨大损失,1971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东北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宏观地震地质考察,以给出较简单的地震基本烈度评价。1976年第二代东北地区烈度区划图问世后,继续对7度以上地区重点工程厂址区进行烈度复核。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金刚石找矿前景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英霞  崔洪斌 《新疆地质》2003,21(1):131-135
在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地构造背景条件的对比、区域重力、航磁资料的综合分析,特别是通过深源岩浆活动特征的分析,深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金刚石成矿地质条件。并且通过金刚石找矿基本和上述研究成果,以及金刚石指示矿物特征的分析,对和田地区金刚石成矿区范围、金刚石母岩岩性及其含矿性、出土金刚石的源区位置以及金刚石找矿方向进行了预测,并将金刚石成矿预测区分为南北两段,分别对其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预测图编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地质灾害预测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难题。本文运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将全国剖分为2700个单元,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价,并与已数字化的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编制了全国地质现状等值线图,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趋势预测,将降雨条件、区域地震活动、区域地壳稳定程度、区域岩组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作为区域地质灾害演变的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编制了1:600万中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  相似文献   

17.
戴福盛 《云南地质》1995,14(3):216-222
根据影响烤烟质量的地质背景因素,对宣威烤烟种植进行了新的区域划分。拟定了地貌、δ值、区域生态地质条件和土壤等四个综合评价指标,采用三级筛分方法,划分出最佳优势、优势、次优势和无优势等四个烤烟种植地质背景区。以指导该市及邻近地区的烤烟布局和区划,从而提高烤烟品质。  相似文献   

18.
南海珠江口盆地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华项目(CPR/85/044)资料撰写的。划分工程地质区及亚区的目的,在于了解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共性与差异性,以求在海洋开发中科学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本项研究是在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土工测试基础上进行的,工作扎实,内容丰富,资料准确可靠。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珠江口盆地划分为两个大区5个亚区,并研究了各区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问题。其中以中陆架混合土亚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外陆架粗粒土亚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上陆坡软土亚区工程地质条件最差,内陆架细粒土亚区和上陆架岩石、礁石亚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本项研究成果为南海海洋开发与总体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又促进了海洋工程地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淮阳东段基础地质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智 《安徽地质》2004,14(3):172-176
简要介绍了北淮阳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础地质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一些主要地质问题,并对该区的基础地质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探索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是区域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柴东地区航放异常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飞 《铀矿地质》2002,18(5):302-307
1997年在柴达木盆地东部(柴东地区)五道梁及北霍布逊湖地区发现了两片共7处航放异常。本从基础地质条件出发,分析、研究了柴东地区的区域地下水动力条件,对航放异常区的放射性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解剖了五道梁地区航放异常。从水地质角度探讨了航放异常成因,认为其反映了深部铀成矿信息,进而指出柴东地区有利于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值得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