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岩石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四亚旋回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特征;义县组火山-沉积地层包含至少7个沉积夹层,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套沉积层,即底砾岩层、下部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中部湖相沉积层和上部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3个主要层位.综合火山岩的旋回性特征,岩石组合、岩石产出特征,不同岩石组合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岩石形成环境的分析结果,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区内义县组被划分成了4个岩性段.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含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是在125~127Ma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纪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和中三叠统康南组舍菊石灰岩的发现,为羌塘盆地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划分与对比,生物古地理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根据岩石类型和生物组合等特征,将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系地层划分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红水沟组、石门关组和江爱达日那组。  相似文献   

3.
浙江煤山D剖面二叠系长兴组高精度岩石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对浙江煤山D剖面长兴组到下三叠统殷坑组岩石地层单元高精度的测量,选择了Yinetal.(1996)、盛金章等(1987)和赵金科等(1981)的地层资料,对比并修订了早期地层资料中的误差。重点标注了该剖面特殊岩性段,如黏土岩、碳酸盐化流纹质凝灰岩的产出层位,详尽描述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观岩石地层特征,认为Y24e层顶部至Y27层为存在高度凝缩沉积或者沉积缺失的层段。这些高精度岩石地层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生物灭绝事件的后层型研究。  相似文献   

4.
北羌塘盆地中部上侏罗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北羌塘盆地腹地自然条件恶劣 ,地层研究难度极大。经在北羌塘盆地腹地东湖、河湾山、长水河及半岛湖等地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工作 ,依据岩石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 ,将上侏罗统二分 :下部灰岩层为索瓦组 ,含 L acunosella triobatiformis- Pentithyris vulgaris、Radulopecten fibrosus- Gervillella aviculoides组合 ,其时限为牛津期 ;上部灰岩、碎屑岩互层为白龙冰河组 ,具 Radulopecten scarburgensis、R.moondanensis、Cladophylliaqeibulaensis、Stylosmilia chaputi化石 ,其主体时限为基默里奇期—提塘期 ,顶部可能跨入早白垩世。白龙冰河组的确立 ,是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研究上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华南中晚二叠世含煤沉积类型之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龙潭组沉积复杂多样,对比困难。本文以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含煤地层以及它们共同构建的地层组合及叠覆关系作为对比标尺,以其中海相层为主要标志,结合华南中、晚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特征,将龙潭组划分为9种类型,并对长兴组、大隆组进行了厘定。   相似文献   

6.
熊兴武  张雄华 《江西地质》1994,8(4):252-253
在港口、马坳幅1:5万区调中,运用沉积学和地层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对区内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古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建岩石地层单位湾头组与新湾群。对区内下古生界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并简要介绍了生物地层学方面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石溪组标准剖面的沉积相研究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建华  管太阳 《江西地质》1994,8(2):115-121
本文分析了石溪组标准剖面的岩性、岩石共生组合、原生沉积构造特征。证实了前人划分的石溪组下部为湖泊相沉积,上部为河流相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划分的准则,石溪组的上界应下移至湖泊相沉积与河流相沉积的相变界面处。另外,文中对原石溪组顶部的所谓不整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周冰洋  赵兵  孙剑 《江苏地质》2017,41(1):46-53
为研究贵州大方地区晚三叠地层中二桥组岩石地层特征和沉积相,在研究区采集岩石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区内岩石地层的岩性、沉积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及沉积相的分析,描述了贵州大方地区二桥组地层剖面,并对二桥组的岩性组合特征、接触关系及横向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了该地层岩石特征和沉积相。研究区二桥组主要为一套陆相含植物化石的灰白、黄灰、褐灰色厚层夹薄层岩屑石英砂岩,由于二桥组与上覆及下伏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厚度在各地差别较大。根据上述数据确定二桥组年代地层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亚相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9.
黔南平塘晚二叠纪大隆组发育一套稳定的硅质层,富含数量不等的牙形石、菊石及蜒类。本文简要描述了大隆组牙形石特征,并根据大隆组岩石特征及所含生物组合分析,初步认为平塘地区大隆组与长兴组为同一地质时期、岩性不同的生物地层单位,沉积期属局限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藏北双湖地区上三叠统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方面阐述了3个组级地层单位的特征和划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扬子区早奥陶世的岩石地层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锟  梅冥相 《贵州地质》1990,7(1):27-34
以沉积岩石学特征以及沉积相特征为依据,在前人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扬子区早奥陶世的岩石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分区及其相解释进行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等方面对研究区童子岩组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童子岩组地层主要由较细粒的陆源碎屑物质组成,在整个童子岩组第一段发育过程中,障壁岛及其背后的整个环境组合随着区域海平面的升降而前后...  相似文献   

13.
山东黄河北煤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黄河北煤田的沉积特征,查清研究区内太原组地层的岩性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特征和沉积演化,本文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薄片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太原组沉积物中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岩均较发育,常见的含铁矿物主要是褐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主要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韵律层理等,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主要的生物化石发育于台地相灰岩中,包括蜓类、牙形石等个体较大化石;主要发育植物化石有轮叶、科达木、宽带羊齿等;太原组沉积环境比较动荡,为河流相或者浅海相环境,其陆表海盆地层序及内部单元的典型界面有最大海泛面、区域性海退界面和最大海退面,并依据其不同界面,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内晚石炭世的太原组地层为陆表海沉积序列,其沉积环境演化主要是由海陆交互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皖南洽舍-寨西剖面前震旦纪岩石地层宏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皖南兰田、汤口、旌德县、七都等幅1:5万区调成果和专题研究,以洽舍-寨西剖面为例,论述了前震旦系牛屋组、大谷运组、镇头组岩石组合和沉积构造组合等宏观特征,并对沉积相、层序地层进行了初步分析,充实和拓宽了上述岩石地层单位的内容和含义。  相似文献   

15.
苏浙皖交境地区沉积了一套岩性比较稳定的早石炭世地层——金陵组 ,保存于该套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腕足类和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的主要分子 Densosporites、Cymbosporites、Dibolisporites、L ycospora通常分布在早石炭世 ,可与我国许多地区 (如新疆准噶尔盆地滴水泉组 )的孢粉组合对比 ,反映该区金陵组属早石炭世杜内期(Toum aisian)沉积物。综合生物化石和岩石学特征 (包括沉积构造、岩石组分等 )的研究 ,金陵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河北承德上谷早侏罗世南大岭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新资料描述了承德上谷南大岭组四个实测剖面的地层层序,岩性岩石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厘定了南大岭组含义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系,其间的沉积岩系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证实了火山岩系与沉积系在空间上呈指状交互关系,根据植物化石确定南大岭组中时代为早侏罗世,论述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观察和研究确认青杨木沟组岩石地层特征,一是硅藻土矿和古砂金矿的主要含矿层位; 二是在同沉积期间发生过多次玄武岩喷溢事件。前人曾分别命名“青杨木沟组”、“松花江玄武岩”、“小丰满玄武岩”等多个正式或非正式岩石地层单元。青杨木沟组年代地层按照已取得的生物地层和相关玄武岩的测年数据可确认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 燕河营盆地中生代沉积地层一直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或地质志所厘定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为基准。经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从层位、岩性组合、层序、年代及生物组合等方面对该套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该地层与区域上九佛堂组与义县组指状交互关系不符, 而岩石组合和沉积旋回也与区域上九佛堂组难以对比。采集的叶肢介化石属于Yanjiestheria-Orthestheria属组合, 其壳饰特征在叶肢介演化史上属进步类型, 被认为指示早白垩世的时代。本文将义县组之上的这套河湖相沉积地层时代划归早白垩世晚期, 并依据岩性组合和沉积层序等特征将其对比为南天门组。  相似文献   

19.
岳亮  刘自亮 《沉积学报》2017,35(4):752-762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以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兵马沟组为例,通过精细分析岩石特征、古水流和沉积相,结合相关地层的区域对比及古地貌的重建,解释了兵马沟组的沉积成因和环境转换。汝阳群沉积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或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上,兵马沟组作为汝阳群底部的地层单元,受地形和断裂的明显控制,接受丰富的物源供给,发育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双层叠加”沉积地层,代表了从冲积扇沉积到砂砾质滨岸沉积的环境转变,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以海相为主控的沉积开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滦平盆地沉积地层的野外观察,系统分析了九佛堂组的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鉴别出特殊的岩石类型——熔积岩;较详细的描述了熔积岩所在剖面的沉积特征,最后结合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滦平盆地为火山—沉积盆地,强烈的同沉积构造运动伴随岩浆活动,致使盆地九佛堂组沉积地层内发育熔积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