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芳  苏勤  陶云  沈惊宏 《热带地理》2020,40(4):636-648
日常生活环境和旅游目的地环境都可以为个体提供恢复的机会,不同环境的属性特征导致不同程度的恢复。为了探究环境类型与恢复性效应之间的关系及停留时间的调节作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游客在不同环境中的恢复性效应,并对这一现象提供心理上的解释。结果表明:1)恢复体验的4个维度(放松体验、心理脱离、掌握体验、控制体验)在旅游目的地环境中的得分均高于日常生活环境。2)掌握和控制体验维度在城市旅游目的地中的变化程度高于乡村旅游目的地,两种类型目的地的放松和心理脱离维度差异较小。3)随着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的延长,乡村旅游目的地放松体验和心理脱离维度变化程度高于城市旅游目的地,两种类型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效应会相互靠近。因此,游客的环境恢复性效应不仅受到环境和目的地类型的影响,同时还与游客的适应程度有关,且受到其停留时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群体中最基本的单元,家庭旅游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在详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核心家庭和延续式家庭4种不同家庭结构旅游者的出游方式、出游动机、出游时间和频率等出游总体特征以及出游信息获取偏好、停留天数与旅游消费偏好、旅游住宿偏好、旅游目的地类型偏好、旅游活动项目偏好等出游认知偏好,从中发现不同类型家庭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特征及规律,为家庭旅游市场开拓和营销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雷雅钦  王波  刘俊  赵莹 《热带地理》2021,41(5):1110-1119
基于在携程旅行网(Ctrip.com)上收集的2000-2019年成都相关游记,通过构建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维度分析框架与专属的分词词库,运用游客感知偏好标准差椭圆(SDE)和文本分析,从时空维度探究成都近20年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演变。总体上,认知形象呈现丰富化趋势,其时空演变具有以下特征:1)游客偏好向“体验游”转变,SDE向东南(市区)偏移,旅游吸引物、旅游休闲和娱乐中“体验式消费”维度占比提高;2)“悠闲”的城市气质更加鲜明,浓烈的地方氛围促进市区吸引力的提高,推动SDE向市区方向进一步偏移;3)“去地震化”的旅游响应明显,表现在公共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维度,受灾景区及恢复重建影响SDE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4.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索旅华外国游客的旅游消费偏好规律,利用国家基金项目组2004年7-8月在全国6个旅游热点城市的旅游市场调查资料,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旅华外国游客的旅游决策可控 因素和旅游消费偏好行为;提出旅游偏好既和外国游客本身特质有关,又与目的地国的国度 形象、旅游宣传促销密切相关;形象导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选择偏好. 研究表明旅华外国游客具有明显旅游消费偏好行为.  相似文献   

5.
程绍文  李艳  张晓梅  李照红 《地理科学》2017,37(10):1569-1576
以武当山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游客问卷与访谈调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定量分析武当山旅游体验对游客认知、思想、行为意愿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 武当山游客的旅游动机有宗教朝圣、文化体验、娱乐放松及感情交流4类;② 宗教文化旅游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及对道教文化的认知、态度及践行意愿;宗教文化旅游对游客的影响强弱因动机而不同,自强至弱依次为宗教朝圣、文化体验、感情交流及娱乐放松。  相似文献   

6.
张宏梅  陆林 《地理研究》2010,29(6):1129-1140
旅游者和东道主之间交往的性质等因素决定了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交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术界对主客交往效应的经验研究也没能得到统一的结论。本研究根据目的地国内旅游主客交往效应研究的不足,以阳朔国内旅游者为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主客交往偏好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主客交往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形象显著影响满意度,但主客交往对满意度无直接影响,主要通过目的地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地说,主客交往偏好包括密切交往和适度交往两个维度,密切交往对认知形象有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密切交往通过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显著正向直接影响满意度;认知形象通过情感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文章最后还分析了研究的理论和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突出目的地差异化优势,打造富有个性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并包装推广,已成为各旅游目的地扩大市场占比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种关系,其不仅表现为品牌和旅游者在形象、需求、价值和功能属性方面的匹配程度,还体现在品牌与供应商、品牌与媒体、品牌与政府机构、品牌与品牌等关系程度,并且伴随着旅游目的地成长。以Fournier在1998年建立的品牌关系质量(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六维度模型及相关理论为基础,根据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综合性和特殊性,基于品牌与政府机构、品牌与消费者等供给-感知侧的综合关系视角,以及“清新福建”品牌的网络大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和ROST文本分析方法,验证及完善旅游目的地品牌关系质量评价体系,并比较分析2014—2016年福建省10个地市政府传递“清新福建”与游客体验“清新福建”的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地区差异及发展类型,研究结果可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可持续经营及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利用各种媒体持续地与其目标市场沟通,以期说服他们对目的地的态度,为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电子游戏无疑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增添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基于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SOR)模型,构建了以游戏要素为自变量、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中介变量、旅游意愿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并以《刺客信条:大革命》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电子游戏中的旅游目的地元素对玩家的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及玩家旅游意愿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得出了游戏体验和角色依恋对玩家的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中介变量正向显著影响游戏玩家的旅游意愿。本研究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和电子游戏的结合提供了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李蕾蕾 《地理科学》2000,20(6):563-568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规律是形象定位及其传播策略的基础。从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空间属性出发 ,结合地理学关于地域空间的等级层次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观点 ,探讨了旅游者形成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本空间过程和规律。认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位置及其内涵等空间形象特征的认知 ,满足一种依据地域空间等级层次而展开的认知链过程 ,在此基础上 ,遵从旅游地形象认知的背景律、接近律、相似律及其形象替代等空间规律 ;而旅游者与目的地的距离 ,特别是感知距离以及旅游者所拥有的关于目的地的信息 ,分别对旅游地形象认知具有不同而复杂的修正作用 ;由于地域分异所形成的地方性 ,则成为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之内容进行精确认知的基础 ,旅游者通过对旅游地的类型和地理文脉的认知 ,形成旅游地的类型形象和“地方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在线点评的黄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灵魂和生命,备受旅游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素材。基于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选取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并利用内容挖掘软件ROSTCM 6.0,对到到网中的游客点评进行文本分析,以探讨网络口碑传播的黄山旅游地形象。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黄山风景区管理与营销方面的建议,为景区管理者进行更精准的形象定位,完善旅游服务、改善游客体验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意象在旅游者决策与目的地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海洋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研究对于提高目的地竞争力与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夏威夷为例,基于国内旅游者发布在网络上的游记,利用扎根理论与文本分析法对夏威夷的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总体意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洋自然吸引物”、“海洋人文吸引物”、“海洋旅游活动”、“目的地软环境”、“旅游服务”、“公共场所与服务”是构成海洋旅游目的地认知意象的六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游记中的情感语句并结合“情感环状模型”发现夏威夷的情感意象以正面情感为主;从语义网络与重游意愿来看,夏威夷的总体意象较为积极,并未出现明显的负面感知要素。研究旨在为国内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由最初的目的地形象研究向其他视角扩展,开始关注目的地营销组织和信息技术在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国内研究遵循了相同的发展过程,但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需要强化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义认知,梳理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进展,依据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模型,建立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构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处于初等发展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阶段,今后应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公益性投入、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旅游配套以及关注社区发展来进一步提升其作为天津标志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本文从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态—经济环境诸因子分析入手,构建了旅游承载力指数(TBCI)及运算模式。作者认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和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当地居民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称之为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它包括三个基本分项指数——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益强度指数等。而表征旅游承载力强度的无量纲指标称为旅游承载力指数,它是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和表示方法,以试图建立起比较规范化的理论模型。文章最后进行了简单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旅游地选择意向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华敏 《地理研究》2010,29(7):1335-1344
旅游地选择意向是旅游者行为研究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实践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尽管现有研究已经证实旅游者价值对旅游地选择意向确实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还报导不多。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旅游者价值、旅游地形象、服务质量和替代旅游地吸引力等变量在内的旅游地选择意向形成机制概念模型,设计了各变量的测度量表并通过德尔菲法和试调查确定量表,利用量表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价值、旅游地形象和服务质量对选择意向有显著影响,旅游地服务质量和旅游地形象对旅游者价值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旅游目的的休闲化以及旅游方式的近郊化和长途化并存,替代旅游地吸引力对旅游地选择意向没有显著影响,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朱翠兰  侯志强 《热带地理》2013,33(4):489-495
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口碑(IWOM)逐渐成为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有效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以网络口碑的形式获取或者传递旅游信息。本研究通过搜索厦门旅游网络口碑案例,对其进行文本和相关属性分析,并将文本分析内容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归类整理,得出影响厦门旅游形象感知相关因子的权重和厦门市旅游形象概况。结果显示,整体形象感知因素在网络口碑中感知较为明显,整体满意度、景区满意度和餐饮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因子中所占比重较高。通过网络口碑实现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建,其时效性较强、覆盖面较广、信息获取便捷、保存时间较长、影响效应大。网络口碑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适时调整政策和管理力度,旅游经营者调整经营策略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郑颖  张高军  张若愚 《热带地理》2022,42(12):2110-2120
截取武汉解封前后共1个月的微博数据,探讨因疫情带来的共情、目的地形象变化对后疫情时期旅游意愿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后疫情时期,人们对武汉的共情以积极情绪为主,占比85.09%,武汉的目的地形象要素除了“热干面”和“樱花”,还因为在疫情中体现出的顽强精神及巨大牺牲,被赋予新的“英雄”形象;总的来说,人们对武汉的旅游意愿较为强烈,疫情本身转化为一种特殊吸引物。假设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共情能直接影响旅游意愿,但在目的地形象加入模型后,共情对旅游意愿的作用被完全中介,其效应量为0.191。综合来看,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时,需要做好积极情绪引导,对旅游业而言,积极情绪意味着较高的旅游意愿,但是,在共情和旅游意愿之间,需要重视目的地形象的完全中介作用,其在联通情绪与行为意愿的过程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