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新疆近40年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近40年平均气温波动变化的幅度趋于平缓,其总体特征呈升温趋势;近40年来四季气温总体变化情况是北疆四季升温,南疆冬秋季呈升温趋势,春夏季呈降温趋势;四季升温最明显的是冬季,特别是近10年南北疆年平均气温变化多数年份为暖冬。  相似文献   

2.
利用潍坊市丘陵、平原、沿海三种下垫面地区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季(12-2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等资料,对潍坊市不同下垫面地区近50年的冬季气温变化特征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为偏冷期,70-80年代为振荡期,90年代以来为偏暖期;冬季和冬季各月气温有增温趋势,特别是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显著;统计潍坊市的冷、暖冬年,发现:潍坊市暖冬年冬季海平面气压为负距平,东亚500hPa位势高度为正距平,西太平洋海温为正距平。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近百年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媛  孙彭龄 《气象》2001,27(10):17-19
利用浙江省近百年气温等级资料,分析全省冬季、夏季和全年气温变化,发现浙江省年气温变化总趋势与北半球、全国比较一致,但年气温上升、下降的时间比北半球、全国年气温变化有滞后现象。冬季最低气温升高,是暖冬的主要特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天数明显减少,是凉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空间上,变暖的区域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较为明显。在时间上,以冬季变暖最为突出。据有关资料分析: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7a冬季偏暖。2001年冬(2001年11月至2002年2月)是全国近40年的第二位暖冬,是黑龙江省近70年首位暖冬。五常市2001年冬季平均气温为-9.8℃,相当于吉林省四平一带的常年气温。在空间分布上温度带北移300~400km。暖冬对人类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面是暖冬对五常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供参考。1暖冬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在农业生产上暖冬…  相似文献   

5.
南京56年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讨论了南京56年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冷积温和低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探讨了南京冬季气温的年代变化和冷冬、暖冬的分布。结果表明: 56年来南京冬季平均气温是明显上升的, 而极端低温和冷积温上升更为显著; 南京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冬季低温期, 冷冬皆分布在80年代以前, 90年代以后没有冷冬, 多为暖冬, 近10年为两年一遇, 80年代以来南京冬季明显升温, 90年代以来的南京冬季出现了持续的偏暖异常。  相似文献   

6.
利用浙江近百年气温等级资料,对全省冬季、夏季和全年气温变化作初步分析,发现浙江省年气温变化总趋势与北半球、全国年气温变化比较一致,但年气温上升、下降的时间比北半球、全国年气温变化有滞后现象.冬季最低气温升高,是暖冬的主要特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天数明显减少,是凉夏的主要特征.通过周期回归统计方法对未来夏季、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6个气象站冬季逐日气温数据,根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以1990—2020年为气候值作为参考,综合采用气候倾向率、IDW、滑动t检验突变分析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辽宁省近60 a冬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单站暖冬及区域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以0.3℃/10 a的速率升高,辽宁中部和东部地区变暖趋势最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前的30 a属于偏冷时段,但增温效应强于后30 a,冬季平均气温在1987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由冷转暖的突变,1971年出现了相对较弱的冷暖转变;1988年后逐年单站暖冬事件的发生整体比1961—1987年出现单站暖冬事件明显增多。发生频次较高的地区分布在辽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为16—20次;近60 a来共有16次区域暖冬事件,21世纪后的20 a内共出现9次区域暖冬事件,占总数的60%;区域暖冬事件以准22 a和2—3 a为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近40年温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爱军  董晓敏 《气象》1991,17(1):34-38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近40年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近40年平均气温波动变化的幅度趋于平级,其总体特征呈降温趋势。近40年来各分区的隆冬和盛夏季节温度变化分别有增温和降温趋势,特别是近10年中各分区的季节温度变化多数年份有冬暖、夏凉的现象,且暖冬伴随凉夏的特点较明显。最后还对江苏省未来1—2年的年平均气溫变化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安市区及郊县国家级一般气象站1971年12月至2011年11月的年、季、年代平均气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元回归线性拟合、距平分析、变异系数、冷(暖)冬期、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总结近40a来市区及郊县的气温变化特征:(1)市区及郊县的逐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市区增温速率高于郊县0.27℃/10a;(2)市区逐年极端最高气温基本持平,逐年极端最低气温明显升高;(3)市区及郊县1990年代前升温缓慢,1990年代后升温迅速;(4)市区和郊县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来自春季和冬季升温的贡献;(5)市区及郊县冷冬基本都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暖冬均出现在1990年代末以后,且市区冬季气温距平上升率高于郊县;(6)郊县的突变时间早于市区。  相似文献   

10.
近46年山西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92个测站1961年~2006年冬季气温资料分析,发现暖冬和异常暖冬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限,之前频次较小,其后剧增,且2006年冬为历史最暖冬季;平均气温倾向率远高于我国近百年上升水平;经M-K检验可知,冬季在1980年代后期有一明显增温趋势,突变点在1986年,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后暖冬及异常暖冬出现频次增多的事实;随着暖冬特别是异常暖冬出现频次上升,对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临沂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临沂 1961-2006 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的研究了气候变暖对临沂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沂市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冬春季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明显,夏季几乎无变化,临沂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升高所致,自 1990s 以来,暖冬现象十分严重;≥O℃的积温经历下降再上升的过程,近 16 a 来上升最明显;霜冻终日提前、初日推后,无霜冻期天数增多;临沂的春播期提前,秋播期推迟.农业气象灾害加剧.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对水稻、玉米生产不利.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种植制度变为一年两熟制.气候变暖对临沂农业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2.
定安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累计距平、标准差异常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近40年来定安县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来,定安县年、季温度呈变暖趋势,而年降水、汛期呈递减趋势;(2)定安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可分为2个冷期和2个暖期,降水量演变大体上可分为2个多雨期和3个少雨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80年代及以前阿克苏地区各气象台站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得出本地区80年代的气候特点。并用合成图分析方法指出暖冬的大范围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50年冬夏气温特征分析和演变趋势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南京 50年夏季和冬季气温特征的分析 ,得出南京盛夏酷暑高温年 ,在 80年代到 90年代正在减少 ;而冬季 ,暖冬年则频频出现。表明世界性气候变暖 ,反映在南京 ,则是冬季的冷冬年出现机率的显著下降和气温的明显升高。但其变暖的程度尚未打破 50年代前期曾出现过暖冬年的月平均气温距平极值。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50年冬季夏气温特征分析和演变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曾奎 《气象科学》2000,20(3):309-316
通过对南京50年夏季和冬季气温特征的分析,得出南京盛夏酷暑高温年,在80年代到90年代正在减少;而冬季,暖冬年则频频出现。表明世界性气候变暖,反映在南京,则是冬季的冷冬年出现机率的显著下降和气温的明显升高。但其变暖的程度尚未打破50年代前期曾出现过暖冬年的月平均气温距平极值。  相似文献   

16.
新疆35年冷暖变化的若干事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35年的气温变化特征,揭示了新疆35年来冷暖变化的基本事实。新疆35年气温变化总体特征属正常范围。近10年南北疆年平均气温值略有上升,暖冬明显增加,寒冬出现极少。气温变化幅度,北疆大于南疆,夏季大于冬季。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海南岛西部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林培松  李森  李保生 《气象》2005,31(2):51-55
根据海南岛西部1951~200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海南岛西部近50年来气候变化做了分析。分析表明:近50年来海南岛西部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24℃/10a,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根据近50年冷暖波动情况,可将海南岛西部气候划分成两个冷期和两个暖期。近50年历年降水量则呈下降趋势,变幅为一23.93mm/10a,其中80年代降水最少。各季节中,春、秋、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近50年海南岛西部降水变化可分为三个多雨期和三个少雨期。  相似文献   

18.
近40 a江苏省各区域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六十个气象站40 a(1961~2000年)的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三个主要气象要素资料的分析,揭示了40 a来江苏省淮北、江淮、苏南三个区域光、温、水各气象要素的总体变化趋势和规律。通过研究得出江苏省各区域在近40 a的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淮北气温升高,降水和日照均呈下降趋势;江淮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日照减少;苏南同于江淮。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暖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74—2013年巴彦淖尔市范围内9个站暖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a巴彦淖尔市各地冬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和暖冬指数相关系数达0.88,并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变化率分别为0.46℃/10 a和10%/10a。单站暖冬共发生20a,主要发生在1986年以后,占总次数的91.9%;各站发生频率为30%~40%,以海力素最高,乌拉特中旗最低;单站强暖冬共发生9a,各站发生频率为8%~15%,以杭锦后旗发生频率最高,海力素和乌拉特后旗最低;巴彦淖尔市区域暖冬共发生l3a,占暖冬发生年的65%;区域强暖冬年共发生4a,占区域暖冬年的30.7%。  相似文献   

20.
利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气象观测站1951-01—2007-02连续、可靠的地面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以及日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盘县年及各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县半个多世纪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具有冬暖夏热或冬冷夏凉的典型气候特征,同时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近10 a盘县气温升高趋势更加突出,暖冬气候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