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GPS揭示的贝加尔湖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贝加尔湖地区GPS监测网测站坐标,根据边长尽量相等的原则,形成了11个Delaunay三角形,计算了各三角形的形状因子,结果表明有9个三角形的形状因子大于0.1。利用3期GPS观测结果,通过对位移速率和应变分量的分析,初步得到以下基本认识贝加尔湖地区目前整体上处于拉张状态,拉张速度约为4.5±1.2mm/a,拉张方向为NW-SE方向;地壳应变是不均匀的,应变分量存在区域上的差异性。东部和西部主张应变均为NW向,但主压应变方向表现不一致,监测网东西两端的应变大于中部地区,最大应变为5.4×10-8,最小应变为-2.6×10-8。贝加尔湖东南部地壳处于压缩状态,压缩方向为NNW向和NNE向;东西部剪切应变比中部大,东西部剪切应变方向基本一致,表现为近南北向;7个三角形的面应变计算结果显示地壳为膨胀状态,2个三角形显示为压缩状态。大地转动结果表明,东北部表现为顺时针的旋转,而西部地区和中部显示为逆时针的旋转。GPS揭示的应变结果与地质和地震学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相对标定、四分量自检分析、M2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计算及与同台站TJ-2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相关性对比等方法,计算邹城地震台RZB-2分量式钻孔应变2020-01~2021-07更换探头前后仪器的内精度、自检情况及M2波潮汐因子精度,综合分析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系统的稳定性和观测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更换探头后邹城台RZB-2分量式钻孔应变数据内精度高,两组面应变符合四分量自检方程,相关系数接近1,面应变与体应变的面应变数据的相关性也接近1,仪器观测系统稳定,观测数据可靠。但2021年台站周边新建工厂导致干扰增多,数据潮汐因子精度较差,平均值为0.07左右,建议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提高观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航空矢量重力水平分量向下延拓的输入输出法,并以EGM2008计算的东向分量为例进行仿真实验,在不同的噪声水平下对比分析单输入单输出法和双输入单输出法的向下延拓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东向分量的精度为1.5 mGal时,单输入单输出法和双输入单输出法均能实现稳定向下延拓;当东向分量的精度为6 mGal时,单输入单输出法的延拓效果不可靠,而双输入单输出法能实现稳定向下延拓。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体应变与气压、水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对山东省体应变与气压,水位,温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对M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等参数的计算,得到了各台站的特征量值;基于不同井孔条件下资料变化的特点,探讨了气压,水位,温度等对各台站产生不同影响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齿轮的设计计算中,经常要用渐开线函数值。当前渐开线函数值的计算,主要是用表格法,即查有关手册的渐开线函数表。一般的设计手册,渐开线函数表的间隔为5分,稍精确的表值间隔为1分,要求较高的刀具设计手册,表值间隔为0.01。(36")。当计算数值与表值不相符时,就要用近似的插入法计算,方法很烦,数值误差也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西北部忻州地区5套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计算小时值、1 d、5 d和30 d均值的应变参数,并利用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法计算潮汐因子。结果显示,5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变ε1、最小主应变ε2、面应变εa和剪切应变εs的变化率相对恒定,主方向φ大体不变,潮汐因子玫瑰图变化也较小,表明该区域应变场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本文研究结果与该区当前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机制及断层活动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台地震台不同时间尺度的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计算元件相对校正系数、自检内精度和面应变相关系数。分析认为,对较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应变换算和地震研究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连续观测的日均值或5日均值数据|对较短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以上分析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整时值数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部分变量误差(partial errors-in-variables,Partial EIV)模型方差分量估计精度评定理论不完善,将SUT采样法应用于Partial EIV模型的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the minimum norm quadratic unbiased estimator, MINQUE),利用方差分量估计修正随机模型并以此作为先验信息对观测向量进行SUT法采样得到参数的加权均值和二阶精度信息。考虑到非线性模型的偏差,进行偏差改正,再通过SUT法对改正后的参数采样计算二阶精度信息。通过算例实验验证,结合SUT法和方差分量估计求解Partial EIV模型,能够有效地避免复杂的求导运算,并获得更为精确的参数估值和合理的二阶精度信息,表明偏差改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地壳应变率计算的传统方式是将GPS站点组成三角形进行计算,因Matlab与GMT在构造Delaunay三角网时采用不同的算法,对于同一套数据生成结果有明显的差异.通过研究Matlab与GMT构建三角网结果输出的数据格式,利用Perl语言编写程序将两套结果进行转换,实现Matlab与GMT软件在绘制Delaunay三角网时的相互转化并构建同样的三角网结果,绘图时再结合GMT的地形底图,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地水准面与垂线偏差的关系,设计合理的计算方案,给出利用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垂线偏差的简化公式,并通过模拟计算探讨大地水准面相对精度、取点间距和已知点选取及个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GEOID12B模型分别计算GSVS2011、GSVS2014项目中各测站点和美国西部区域(40°~45°N,100°~105°W,分辨率为1′)的垂线偏差,并与GSVS项目垂线偏差实测值和DEFLEC12B模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垂线偏差南北分量和东西分量的计算精度均优于±0.5″,说明利用相对精度为cm甚至亚cm级的大地水准面模型可获取较高精度的垂线偏差。  相似文献   

11.
????“?й?????????????????”2009-2011??GPS?????????????????????????η???????????????????????????????????????????????????????????????顣??????????仯??????????????????????????????????????????????????????????????????????????????????????????????????????????????????Ms8.0?????????????????????????α?????????????????????????????????????  相似文献   

12.
对由六角形冰晶粒子组成的冰云的14种冰晶尺度分布,分别用等效球Mie理论和射线光学理论计算了它们在从可见光到近红外谱区的17个波长上的散射特性参量。并利用由等效球Mie理论获得的散射参数及冰晶尺度分布特征参量re(有效半径)建立了冰云光学特性的参数化公式。这些参数化公式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3.
将有限元数值法与解析解相结合,对载荷下探头钻孔偏心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偏移量δ≤1/5时,径向位移误差均值<15%,周向位移误差均值<10%;偏移量δ≥2/5时,径向位移误差均值>30%,周向位移>25%;而当δ>1/2时,误差值更大,具体的数值在实际工程中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同地震台的体应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体应变资料进行任何改正情况下,准确获取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0S4~0S37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PREM模型理论自由振荡的周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测周期与PREM预测振荡周期相吻合,除0S10周期的相对误差为0.29%外,其余周期误差均小于0.1%.  相似文献   

15.
�봨8.0������ǰ������ͳ�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8.0?????????????Χ16?????????????????????????????????????м??顣????????????????128???????峱?????????????????????????????С???任??????2??128??????????6???????ν??з???????????С???任???????????????е?????仯?????????С???任???????????????????????????á????????????????????С???????????????????????????????????????е???????б??????????ó?????????????????????????????15????????????????????????  相似文献   

16.
牙形石掌鳞刺属Palmatolepis齿台结构和形态随时间演替 ,由近正三角形向长三角形、长菱形演化 ,在F/F界线附近受地质事件的影响而中断 ,使Palmatolepis齿台结构呈二段式发展 ,在Palmatolepis的分子中 ,那些演化速度快 ,结构变化大的分子首先灭绝 ,而那些演化速度慢 ,结构变化小的分子延续时间长 ,分布范围也更加广泛 ,在地质事件中被保留下来并得以延续 ,这种演化规律可能是生物有选择性灭绝与复苏的原因之一。晚泥盆世F/F之交环境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海退 ,海底毒气喷发 ,超量金属元素的污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分形内插的基本方法 ,提出了基于局部图形特征的分形内插 ,并编制程序实现了线状实体的分形内插 ,该方法的深入讨论 ,为在不同尺度下空间物体的形态变换提供了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緽?????????????????У????????????????????????????????????????????????????????й???????????????????????????????????????????t????????У?????????ж?????????????????????????????????????????????????????????????й???????????????????С?????????????????????????????λ???????????У????????????????£??????????????????????????????????????????????????????????????????????????????????????????????????У?????????????????????????У???????????????С???й?????????????У??????????????????????????????????  相似文献   

19.
用国家标准GB/T13201中规定的方法计算了成都1980~1991年的大气混合层厚度,并用于绝热法和罗氏法计算了成都1988年的大气混合层厚度,结果表明:成都大气混合层厚度逐年变化不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大气稳定度是决定混合层厚度的主要因子。3种方法的对比表明:罗氏法比国家标准法更接近干绝热法的结果,因此在有常规地面观测资料的地方用罗氏法更准确些。  相似文献   

20.
һ�ֵ�Ӧ�������Լ��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λ??????????????????????????????????????????????????????????????????????????Щ?????????????????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