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4年2月初,壳牌公司使用半潜式钻井平台Sedco709在巴拉望西北海域的Malampaya油田开始了2口评价井的钻探.该油田是壳牌公司在1992年6月发现的,1993年5月通过Malampaya-3井成功地对该油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1990年在北冰洋喀拉海亚马尔半岛的博瓦涅科夫油田开始了工业试生产.当钻探赛诺曼和泥欧克姆建造的生产层对,在下第三系-上白垩统隔水层中发生了天然气井喷事故.最强烈的天然气喷发出现在钻探井群No.69钻井6907—6910井探100—450m区段.  相似文献   

3.
1986年8月9日,位于我国南海北部湾中的 W10—3油田评价性试生产投产。这是中国和法国道达尔公司在北部湾合作勘探开发的第一个油田,也是南海投入试生产的第一个油田。油田处于水深40米的北部湾中,北距广西北海市90公里。该油田第一口井钻于1982年底,次年即试油获高产。随后钻了3口评价井进行油藏研究,后又钻探试生产井6口,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海第一个海上油田——“北部湾涠10—3油田”建成投产,油田日产量达 1万桶,此油田是中国海上石油对外合作以来在南海海域投产的第一个油田.由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施工的“天外天一井”,钻至5000.3米,经测试,获工业性油气流,为目前我国海上钻探最深的一口石油普查井.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于6月中旬在南海北部湾盆地钻探一口勘探井中,钻获天然气流.经测试,日产天然气142万m^3.该勘探井的钻探成功,又一次展现出了南海北部湾盆地石油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锦州25—1油田是渤海湾近年钻探发现的大型油田。锦州25—1区块先后钻了十多口探井,在钻井作业中遇到上部井眼扩大严重、井径不规则、井垮、起下钻遏阻卡、电测作业遏阻、电测井底沉砂较多、井漏等复杂情况。通过对锦州25—1区块前面几口探井钻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了锦州25—1区块的地层压力剖面分布。经过不断的总结与措施改进后,在后面的探井钻井作业中做到了起下钻顺利,上部井径扩大率较小,未出现井垮情况,电测一次到底,钻井作业生产时间大幅度提高,为锦州25—1油田的生产井钻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地层连续取心钻探工作中,通过选用大功率钻机以及在传统的单管单动取土器中塞入PVC塑料管的取土方法,在所钻进的65-91m深度内的4口取心井中,平均取心率达81.6%。岩心内部原生沉积层理清晰,扰动很小,可满足晚第四纪长江三角洲古环境演变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地质矿产部、上海市联合召开东海油气勘查庆功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在东海油气勘查中取得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和东海石油公司共同投资,由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勘探3号平台钻探的断桥/黄岩1井,在东海钻成一口高产工业油气探井,经测试,日产原油210m~3,日产天然气26.9万m~3.中日合作开发的又一座现代化海上油田,渤中34—2/4油田在渤海南部投产,该油田预计日产原油1300m~3,年生产能力可达40万t.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盆地26口钻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南黄海盆地54年来油气探井钻探成败的经验,图示了井震圈闭的特征,指出迄今南黄海盆地完钻26口井,其中中国21口,总进尺54 502 m;124°E以西平均8 047km2钻井1口。钻井揭露地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与第四系,最老地层为石炭系;钻遇岩性有碳酸盐岩、煤系和碎屑岩;揭露了16种地层接触关系,解剖了背斜、断块、透镜体岩性和不整合面等圈闭类型。中方21口井主要分布于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3个区带,先后在CZ6-1-1井获得轻质原油2.45t、在ZC1-2-1井泥岩岩心裂缝中见轻质油以及在其他3口井中见油气显示。最后提出了古生界参数井钻探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下井口回接是海洋石油钻井工程中的一项特殊工艺。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边际油田的开发效益,利用临时弃井的井进行水下井口的回接,并在此基础上建造小型生产平台是开发边际油田一项不错的选择。于1988年钻探的BZ34-3-2D井,试油显示较好,采用了保留水下井口的临时弃井。介绍了井口回接工艺以及该工艺在BZ34-3油田的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对常规井口回接工艺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利用水下摄像技术观察水下井口情况,最终回接成功,对今后水下井口回接作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