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沂市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处,是鲁南、苏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强劲的经济发展活力。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河东区汤头温泉早在北魏年间就有文字记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开发程度越发得以重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运动和水环境演化密切相关。为了给我国大规模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和典型开采技术。其中: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有直接开采、采灌结合和单井循环;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通过水力压裂或化学刺激等储层改造技术,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结合报道实际案例,评述了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可能导致冷热堆积、水热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干热岩水力压裂可能诱发微地震事件,以及压裂液泄露可能造成化学污染等。针对地热开发对地下水土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有助于地热资源绿色开发的相应措施,包括提高回灌能力、采灌过程中保持水量平衡、保持换热效率与地下热量新平衡,及采用新型材料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系统形成机制与成因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玲  蔺文静 《地质学报》2020,94(7):1923-1937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热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的交汇部位,且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育,地热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地热开发利用蓬勃发展,但由于没有进行整体性的地热系统分析,缺乏因地制宜的不同地区地热勘查开发方案,各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提出了我国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成因理论,并以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系统为例,建立了水热系统分析的系统论观点,将我国主要水热系统划分为沉积盆地古潜山型复合水热系统、沉积盆地深坳陷层控型水热系统、断陷盆地地压型水热系统、陆陆碰撞板缘型水热系统、板缘俯冲带热控构造型水热系统、隆起山地深循环型水热系统以及近代火山型水热系统等七种类型,并系统分析了典型水热系统的运移条件、热源机制,归纳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水热系统的成因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地热资源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地热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地热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明章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7,24(1):9-12,16
贵州省地热资源较丰富。地质构造的有利组合,构成了一些良好的热储构造,并在地表出露了较多的温泉,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热点。但是由于目前省内系统的地热资源研究程度较低,盲目开发的现象严重,并存在破坏资源的危机。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地热资源的勘察和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5.
洪泽县老子山地热矿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老子山地热矿区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认为本地区地热资源受构造裂隙控制,属于深循环成因的浅埋型中低温地下热水资源,具备了地热资源系统的覆盖层、热储层、热源以及传热通道等条件,为进一步勘查和开发老子山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这次加快推进全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座谈会,是省厅召开的第一次专题研究地热工作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省各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热情空前高涨,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在一些区域取得新突破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地质响应与对策”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总结交流前一个阶段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情况,分析我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全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7.
胡君春  郭纯青 《地下水》2007,29(2):110-114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得到了广乏的开发和利用.从地质条件关系、地热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已知地热信息及其埋藏条件等方面阐述河北省石家庄市地热资源成因,分析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为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济南北部地热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南北部地热资源较丰富,且多以可直接利用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开发潜力巨大。济南北部地热资源按地温梯度、地质构造条件及热储类型的不同,可规划为优先开发地热区、较优先开发区、次优先开发地热区、一般开发地热区4个大区。从经济型地热资源考虑,区内地热资源的综合勘查与优先开发的目的层是馆陶组热储和古生代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热储。按先易后难、深浅结合的原则,齐—广断裂以北应以勘查开发新近纪馆陶组热水为主;齐—广断裂以南地区,可勘查开发寒武—奥陶纪灰岩热储。  相似文献   

9.
连霏霏 《地下水》2013,(6):85-86
安阳市东区蕴藏有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带动了安阳市经济的快速崛起。但在开发地热资源的过程中同时存在隐患,可能对生态环境、地热资源衰减、地面沉降、地震活动等产生影响,必须防范这些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防治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昆明盆地已有逾百口地热开采井,分布密度极不均匀。由于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不够完善,导致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环境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十几年的地热水动态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研究,并结合现有开发现状,探究昆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供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登市地热温泉资源丰富,且开发历史悠久。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地热资源,文登市国土资源局确立了"有效节约和保护矿产资源,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打造中国温泉之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在充分考虑区域温泉地质条件、资源勘查程度、温泉水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内各地段产业结构特点、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按照走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整顿和规范文登地热资源开发秩序。通过强化温泉资源开发审批、建立勘查开发利用投入机制、加强温泉资源的勘查与保护工作和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昆明市地下热水开采强度逐年增加,水位大幅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城区中心区范围内已开始出现越流污染,热废水污染,岩溶塌陷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热水温度也在明显降低。结合区内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禹城市城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陆块、华北拗陷区、济阳坳陷区、惠民潜断陷、临邑凹陷南部。通过已有钻探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禹城市城区东营组热储的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水文地质特征、地热流体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禹城市城区东营组热储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大,成因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发育情况,总结了临沂市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一些好的做法,对临沂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一套集远程自动测量和预警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想,对提高临沂市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和预警预报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杰  程鑫 《山东地质》2009,(8):14-16
烟台市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37°15′以北的花岗岩地区断裂构造带交会部位,多属断裂构造控制的对流型中低温地热田。烟台市现有地热井24口,均属热水型,其温度范围26~87℃,主要用于洗浴、养殖、采暖、娱乐4个方面。通过对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主城岩溶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5大背斜的层状热储构造中,地热田主要分布在背斜两翼和背斜南(或北)倾没端。热储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盏层为须家河和侏罗系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泥灰岩地层。随着地热经济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加大,重庆市地热水资源可再生性受到影响。本文基于重庆市多年的地热资源勘查、监测资料,将主城岩溶区5个背斜的地热资源分为温泉出露和背斜翼部中深埋藏两类,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的可再生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显示,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属强可再生性的有5个,较强的有10个,中等和弱的分别为8和7个,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2.95%、32.2%、32.15%和22.7%,可再生性总体呈较强-中等;其中温泉出露型的资源可再生性以较强和中等为主,分布面积分别占温泉出露区总面积的33.6%和33.95%;中深埋藏型以较强和强可再生性为主,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中深埋藏区总面积的25.9%和30.8%。较强和强可再生性地热主要位于背斜北段,中等-弱可再生性地热则分布于背斜中段和南段。中深埋藏型地热资源的可再生性总体较温泉出露型的强。由此,建议加强背斜两翼中深埋藏区北段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同时控制中-弱可再生性地热资源区,包括背斜两翼中深埋藏区中南段和部分温泉出露区的开采规模,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程群  杨华林  曾敏 《中国岩溶》2015,34(3):217-227
随着重庆主城区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地热开发的风险性和科学管理地热资源的难度加大。本文从热源、补径排条件、持温能力、矿物组分特征等方面对重庆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主城区地热水资源的储量共计342.75×108m3,主要赋存于5大高隆起背斜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盖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红色砂泥岩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砂页岩。地热水热源主要来自地热增温,地热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其形成过程为:大气降水在华蓥山、铜锣山、大娄山及各背斜槽谷的灰岩出露区下渗形成浅层地下水,部分浅层地下水顺灰岩岩层的孔隙裂隙向深部运移,同时地热水顺构造线方向向南或北倾没端径流,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溶解和富集矿物盐及微量元素,并以传导型的地热增温方式提高深部循环水的温度,在河流深切峡谷地段或构造薄弱部位出露成泉,或以人工钻井形式排泄。热储层埋深较大,一般为2 000~2 500 m,地热水深部循环缓慢、形成周期长,年龄约8 000~17 000年。近年来,人类活动,特别是隧道开挖对地热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议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的监管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东营市地热资源丰富,近年地热资源开采量增加非常迅速。主要开采层位为东营组热储和馆陶组热储,其开发利用方向主要以供暖、洗浴为主。由于综合利用技术不完善,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合理开采及尾水的任意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该文根据当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梯级开发模式,改善了尾水排放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并对东营市地热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规模  吴群昌 《地质与资源》2009,18(3):210-213,236
对西安市地热水赋存条件和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多年持续超采地下热水,导致地下热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热水资源衰减等一系列问题.探讨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西安地热资源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西安地下热水资源的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具有较高地温场背景,地热开采历史长、规模大,回灌式循环开采发展势头喜人。由连续开采多年的地热井井口稳定流温监测数据证实:各储层地热流体温度并没有因长期开采而出现明显变化;而由同一眼基岩回灌井、停灌前后不同时段进行的井温测试结果表明:以比热储温度低得多的原水进行回灌,虽然井管内同一井段不同时期井温有0.1~0.76℃/a的微弱降幅,但主要取水层段在一个停灌周期内的井温则呈逐月恢复势态,数据显示停灌期间回灌井区域基岩热储温度回升迅速,并在下一个回灌期来临之前即可逐渐回复至前年同期的热储原始温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