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距平模式月际旱涝异常的诊断及预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  林本达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8,56(5):540-550
用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对24个夏季旱涝月个例进行了诊断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动力与统计外部结合的MOS方法进行旱涝预测比较简易可行,并且达到一定的准确率,便于在短期气候预报的业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余康元  胡增臻 《大气科学》1996,20(6):763-766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多网格法的基本思想和本文所用的经改进的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的基础上,用多网格法求解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中的位势倾向方程—椭圆型方程。通过对1982~1989年6~8月的北半球环流季节预报试验表明,由于使用多网格法,迭代精度提高了,克服了原模式预报的距平场过分光滑振幅偏小的缺点,很好地解出了模式中对长期天气预报起关键作用的大尺度低频信号。在高低两种精度下进行的比较试验表明:多网格法较逐步超松弛法可以使计算速度提高1倍以上。高精度较低精度多网格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胡增臻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7,21(2):205-213
本文在对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做了一些改进的基础上,进行了北半球夏季(6~8月)环流的季节预报试验。 对1982~1989年 6~8 月预报结果分析表明:预报效果优于持续性预报;但模式预报存在着明显的系统误差;距平中心向低纬度的漂移严重。用3种不同方法做了消除系统误差的试验,比较了它们的优劣。此外,针对距平模式预报的是月平均距平量这一特点,提出了两种集合预报方案:一种是用滑动的平均量做出多个5月份初始场;另一种是采用不同长度的时段平均,替代5月份初始场;用上述两种方案做了1987年6~8月的集合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优于或接近于非集合的单个预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的准业务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对1988年1—12月北半球100 hPa、500 hPa、海平面气压和地面温度的月距平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逐月30天预报准业务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月距平场距平符号的趋势预报以100 hPa效果最好,海平面气压较差;模式对500 hPa、地面温度的月距平场预报优于持续性预报,表明该模式对距平场形势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试验结果还表明,模式预报在中低纬优于中高纬;但对不同层次、不同月份的预报效果不够稳定,而且对低值系统预报能力较差。模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预报场空间过份平滑,尚须作进一步试验、改进。  相似文献   

5.
假拉  周顺武 《高原气象》2003,22(10):132-137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印度洋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进行分解,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合成分析、奇异值(SVD)分解等方法,结果表明,前期和同期的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场与夏季高原降水相关显,西印度洋-非洲东海岸赤道地区的SSTA与高原夏季降水联系最密切;当春、夏季印度洋西部海温出现明显负(正)距平时,当年印度夏季风偏强(弱),高原夏季降水普遍偏多(少)。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0~2006年我国地温、气温逐日4个时次[02:00(北京时间,下同)、08:00、14:00和20:00]的和中国降水台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地气温差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夏季降水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春季地气温差主要存在着3种空间模态分布,第1模态表现出我国西部地区地气温差为正值,我国东部地区从南至北呈现出"-、+、-、+"空间分布特征;而第2模态则呈现"+、-、+"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模态则表现出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我国夏季地气温差同样存在着3种空间模态分布,第1模态表现出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夏季地气温差反相的空间分布特征;第2模态则呈现出"-、+、-"的空间分布特征;而第3模态则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我国春季和夏季地气温差第1模态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华北地区出现负相关关系。而且,夏季更加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东部和西部热力差异增强,有利于在我国东部地区出现西北风异常,这说明东亚夏季风偏弱,不利于水汽向北输送,有利于华北地区降水偏少。并且,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出现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从而有利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7.
对内蒙古2003年夏季(6~8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预测作总结分析,并对其影响今夏降水的主要成因以及前兆信号作初步分析。利用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特征量距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一定的规律,使这些结果对于今后短期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柳苗  汤懋苍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7,26(3):637-640
分析了河套地区9个测站1954-2005年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及对应的冬季地气形势,经对比分析地气形势可分为5种类型:(1)大涡型,(2)小涡型,(3)河套处于地热涡或地冷涡的东(西)边缘(东西相反型),(4)河套处于地热(冷)涡的南(北)边缘(南北相反型),(5)地气系统尺度很小(系统零乱型)。分析发现:“大涡型”最为稳定,河套春、夏季降水也是稳定的多或少(对大地热或冷涡);“小涡型”的稳定性不如大涡,但做夏季预测时可参考大涡型;“东西相反型”意味着河套地区在地热涡和地冷涡之间,可预测河套地区春夏季降水将是正常;当出现“南北相反”或“系统零乱”型时,预报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海表温度和地表温度与中国东部夏季异常降水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主要研究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表温度和地表温度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以及异常大降水产生的下垫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黑潮区海温与同期长江流域的降水存在明显正相关,北方地区夏季降水与靠近非洲东岸的印度洋海域存在明显负相关.(2)夏季海温异常与同期中国降水异常场之间的相关分析(SVDI)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海温由La Nina多发期向El Nino多发期转变后,长江流域向异常多雨转变,而其北方和南方地区则向异常少雨方向发展.(3)中国东部区域降水与陆面温度的明显相关区有:(a)春,夏季热带非洲和夏季亚洲大陆部分地区地表温度与当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b)春季4、5月份部分亚洲大陆地表温度与当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有明显负相关.(4)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长江(1954,1998和1999年)或江淮(1991年)流域几次特大异常降水的下垫面条件是黑潮区为海温正距平,同期欧亚大陆主要为正地表温度距平场.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为高阶矩湍流方程组的二阶矩闭合方案提供了参数组选择。此参数组是用近地层实测资料结合湍流方程二阶矩闭合方案推算出的。然后,将其与Mellor等人在实验室所得的参数组分别代入湍流二阶矩闭合方程组拟合,得动量(ΦM(ξ))、热量(ΦH(ξ))与稳定度(ξ)的二组关系曲线,可见此二组曲线几乎重合,且与Businger野外近地层实测结果符合较好。拟合的垂直速度方差((W*2)1/2(ξ))、温度方差((θ*2)1/2(ξ))与ξ的二组关系曲线相对于UTAH资料,所得曲线偏差比Mellor曲线偏差小得多,而相对于KANSAS资料,所得曲线偏差稍大于Mellor曲线。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用语能见度之间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加勤 《气象》2003,29(2):53-55
着重介绍各种能见度术语以及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因对能见度描述用语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尤其是气象能见度同航空要求的能见度与跑道视程之间的不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航空界了解国际使用能见度的情况及如何和国际接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e non-linear terms in the non-linear mixed spectral finite difference (NLMSFD) model are evaluated by a simple yet more efficient method. The explicit expressions for the non-linear terms, which can number O(100), are no longer required. The improved algorithm results in source code of smaller size, faster execution time, and provides a more reliable way to evaluate the non-linear terms. Results from numerical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is approach i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higher-order turbulence closure schemes.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0-2005年龙岩市第一医院上消化道出血(UGB)患者入院时的节气归属及当时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不同节气气候变化与UGB的关系,运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关系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影响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趋势的关键气象要素是节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水汽压;通过节气气候因素对UGB影响的认识,提出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4.
节气气候变化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5年龙岩市第一医院上消化道出血(UGB)患者入院时的节气归属及当时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不同节气气候变化与UGB的关系,运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关系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影响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趋势的关键气象要素是节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水汽压;通过节气气候因素对UGB影响的认识,提出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5.
1961~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24节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全面掌握"24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不但有利于指导农事生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为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24节气的气温、湿度、风速等6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黄河中下游地区随节气变换气候变化显著,大暑、小暑节气高温高湿,小寒、大寒节气寒冷干燥,清明节气寒温反复大风将至,霜降节气天气渐凉秋燥加剧等。50年内,春季型节气(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冬季型节气最低气温升高显著。气压随节气变化特征与气温大致相反,夏、秋季节气有升压趋势。相对湿度与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型节气减小趋势最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所有节气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冬夏季节气日照时间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6.
The heat storage terms in the 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system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In this paper,we evaluate the heat storage terms of a subalpine meadow based on a ficld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the complex terrain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closure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under such non-ideal conditions.During the night, the average sum of the storage terms was -5.5 W m-2,which corresponded to 10.4%of net radiation.The sum of the terms became positive at 0730 LST and negative again at about 1500 LST,with a maximum value of 19 W m-2 observed at approximately 0830 LST.During the day,the average of the sum of the storage terms was 6.5 W m-2,which corresponded to 4.0%of net radiation.According to the slopes obtained when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net radiation and partitioned fluxes was forced through the origin,there is an imbalance of 14.0%in the subalpine meadow when the storage terms a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This imbalance was improved by 3.4%by calculating the sum of the storage terms.The soil heat storage flux gave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1.59%),while the vegetation enthalpy change and the rest of the storage terms were responsible for improvements of 1.04%and 0.77%,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71—2017年土默特左旗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变异系数法、t检验法,对土默特左旗与农事活动相关的节气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曲线的走势是一致的,但顺序发生了变化;谷雨、小满、夏至、小暑、立秋、处暑、白露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说明以上节气的年平均气温总体上是明显升高的,年平均最高气温的谷雨、夏至、处暑、白露节气呈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除大暑和处暑外呈极显著的升高趋势。20世纪70年代时谷雨节气的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异系数最大,为0.41,80年代时小暑节气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异系数最小,为0.02。2010年以后,谷雨节气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21,夏至节气年平均气温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02。  相似文献   

18.
邯郸市24节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利用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共计40 a的逐日历史气温、日照、降水量资料,对邯郸市24节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邯郸市24节气平均气温呈正态分布;全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大暑,最冷的节气是小寒;24节气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春分(0.31℃·d-1),降温幅度最大的是立冬(-0.31℃·d-1);相邻节气之间,清明升温最快,较前一节气平均气温升高4.6℃,立冬降温最快,较前一节气下降4.9℃;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是小满(8.7h),最短的是冬至(4.4 h);大暑平均降水量最大,为95.4 mm,小寒最小,仅为1.4 mm.  相似文献   

19.
The heat storage terms over an ideal(non-vegetated) horizontal desert surface may be very important and easily neglected in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tudies.In this paper,based on a field experiment over the Gobi Deser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xi Corridor in Northwest China(39 05 N,100 16 E;1457-m elevation),we studied the energy budget closure and evalu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heat storage terms to the closure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There were imbalances of 8% and 15% in summer and winter,respectively,if the heat storage terms we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For both seasons,a nearly perfect result of the surface energy closure(99%) was obtained by inclusion of the estimates of heat storage terms.The soil heat storage term improved the surface energy imbalance by about 6% in summer and 13% in winter,and the air enthalpy storage term improved it by about 0.6% in summer and 1% in winter,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moisture changes could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角度,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说明,并根据内蒙古农区近三十年的气候资料和部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分析了在不同的节气,内蒙古地区出现的主要气候特征以及适合的农事活动。要求农业生产者应用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时,必须结合各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