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次提出在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发育风暴岩沉积。根据岩心观察及分析,发现两处风暴岩沉积分别发育于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中。本区风暴岩沉积中发育以下相互伴生而具有指相作用的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包括:渠模、截切、风暴形成的冲刷面;层理构造包括:块状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浪成砂纹交错层理5种层理构造;以及生物逃逸迹及同生变形构造。本区风暴岩理想的垂向沉积序列可概括为"似鲍马序列",自下而上为:SA,递变层理段;SB,平行层理段;SC,风暴浪振荡作用段;SD,波状层理段;SE,泥岩段。本次风暴沉积的发现,将有助于对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地层沉积时期滨浅湖范围的界定,增加了新的沉积相类型,为岩石地层的划分提供了新依据;此外,也为寻找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和生油层提供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变形层理是软沉积变形构造(SSDS)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而SSDS的研究又是沉积学、工程地质、地震学及构造地质学等近期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人们对地震SSDS和非地震SSDS的精确辨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建立起地震与非地震SSDS的辨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变形层理又是SSDS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变形层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黄河下游现代沉积中发育了大量的变形层理,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变形层理与地震毫无关系,因此详细地研究这些变形层理对于建立识别地震SSDS和非地震SSDS标准具有较重要意义。黄河下游(包括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发育的变形层理类型及成因多样,既有典型的包卷层理,也有极不规则的一般变形层理;从成因上,既有密度或重力倒置形成的、也有波浪作用引起的滑动滑塌形成的、还有水牵引和滑动沉积物牵引形成的、甚至还有冰块拖移或压刻形成的变形层理。不同成因的变形层理具有其独特的几何学特征,可以作为其成因的可靠标志,同样也可以作为区别于地震成因的可靠标志。黄河下游发育的变形层理与黄河下游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和气候条件及沉积物粒度极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野外地质露头为精细刻画沉积体内部结构、建立准确地下地质模型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剖面长7段为例,采用岩石学、野外露头沉积学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细粒沉积的岩相类型、特征、垂向组合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延河剖面长7段发育平行层理细砂岩相、流水交错层理细砂岩相、浪成交错层理粉砂岩相、沙纹层理粉砂岩相、变形层理粉砂岩相、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相、块状泥岩相、水平层理(砂质)泥岩相、水平纹层页岩相9种岩相类型。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基础上,研究认为长7段为远源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浅湖-半深湖沉积,进一步细分出7类沉积单元,其中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较为发育,水下天然堤、远砂坝、席状砂发育规模较小,浅湖-半深湖沉积只在长72段下部发育,河口坝基本不发育,仅局部可见。对各沉积单元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识别出Ⅰ、Ⅱ、Ⅲ、Ⅳ 4类垂向分布形式,其中Ⅰ、Ⅱ组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长71、长73亚段,Ⅲ、Ⅳ组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长72亚段。剖面相分析表明,长7沉积期整体为一套先变细、再变粗的细粒沉积序列,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浅湖-半深湖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球地质环境的重要转折期,震旦纪早期发生的全球气候巨变和海平面显著上升等事件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大量记录。报道了震旦纪早期气候剧变阶段在我国南方陡山沱组底部形成的风暴沉积。岩芯剖面的精细观察和测量分析表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底部风暴岩沉积主要集中在陡一段白云岩与陡二段底部泥页岩中,发育的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侵蚀底面、搅动层、粗粒滞留沉积、粒序层理、洼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波痕以及水平层理等。根据风暴岩垂向上的组合特征和沉积构造差异,共识别出五种风暴沉积序列,分别指示了不同的沉积背景:潮坪浅水沉积和陆棚深水沉积。其中,陡一段主要发育浅水风暴沉积,陡二段底部主要为深水风暴沉积,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自下而上风暴作用呈现加强的趋势。另外,在陡二段还发现了风暴浪基面以下形成的具粒序层理的泥砾岩。峡东地区陡山沱组底部的风暴沉积蕴含了强烈的古地理、古气候、古地貌以及地层信息,对于恢复震旦纪早期华南地质环境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乐清  刘伟 《沉积学报》2016,34(5):830-841
报道了湘西北地区早奥陶世桐梓组地层中的风暴岩,并对该套事件沉积体的区域展布及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对野外剖面的仔细观测和室内资料的综合研究,普遍见指示潮坪环境的半球状叠层石、羽状交错层理等,并识别出各种侵蚀-撕裂构造、粒序层理、韵律层理、变形层理及沙纹-波状层理等风暴沉积标志,丘状交错层理常保存不全,综合分析后认为该风暴岩为潮坪风暴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4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同时,区内桐梓组见有大套滑塌重力流沉积,经对比,可能为同一飓风事件在不同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物质记录。该套风暴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风暴沉积特征的变化蕴含了丰富的气候变化信息,反映出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时期全球温室继承、转型的一种气候响应。风暴岩、风暴浊积岩及滑塌角砾岩的发现,为该时期“鄂西台洼”的存在提供了新的沉积学证据;也为区内含矿段地层的精细划分和对比提供实际参考;同时,对分析华南板块的向北漂移提供了更仔细、更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广西桂林地区中、上泥盆统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地区中、上泥盆统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地层中夹有多套风暴沉积.风暴沉积特征包括底面侵蚀构造、放射状组构、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等.风暴沉积主要包括A、B、C、D、E 5种沉积单元:A.块状层理段,由具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构成,代表风暴涡流沉积;B.递变层理段,由砾屑灰岩和砂屑灰岩构成,代表风暴浊流沉积;C.丘状交错层理段,由具丘状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构成,代表风暴浪作用沉积;D.平行层理段,由具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组成,代表风暴浊流沉积(相当于鲍马序列的B段);E.均质层理段,由具均质层理的泥晶灰岩构成,为风暴后期的快速悬浮沉积.由上述沉积单元组合成不同的风暴沉积序列.桂林地区风暴沉积的发现表明,广西在泥盆纪时位于低纬度区域,该沉积对于认识该区中、晚泥盆世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湘西北渔塘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风暴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湘西北渔塘地区,下寒武统的清虚洞组下部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特殊的风暴岩。其底面侵蚀构造清楚,覆盖于底面上的各层段厚度变化较大,在各层段内由下向上碎屑粒度依次变细,并相继出现叠加式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浪成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是典型的浅海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发现,对建立湘西北地层的沉积学剖面、探讨该区风暴沉积模式的空间变化、明确成矿环境和成矿地质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变形层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河三角洲发育了非常丰富的变形层理,规模不一,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种:泄水变形层理、重力滑动变形层理、流水牵引变形层理、沙波滑移变形层理、生物扰动变形层理、波浪改造变形层理及滑塌变形层理七种。其中以泄水变形层理和流水牵引变形层理最为常见和典型。泄水变形层理上表面往往有一乳头状或脊状的突起,有时中心有一泄水孔,与上下部层理呈突变接触。流水牵引变形层理具有五个特点:(1)变形层理之上经常可以见到没有层理或具平行层理的细泥砾(砂)层,或者逆行沙波、逆行爬升层理,显示了变形层理之上有高速水流作用;(2)有时可以看到褶曲状变形层理轴面向下游倾倒,但常常无规律可寻;(3)与上覆层理多为突变接触,与下伏层理突变或渐变接触,取决于变形强烈程度;(4)大部分变形强列,呈包卷状,囊状或管状;(5)分布稳定,有时可见多级组合产出。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沉积相为曲流河三角洲-半深湖、深湖,重力流沉积发育。以前认为这些重力流沉积物是浊流沉积。本文通过对旬邑地区延长组岩心、测井资料的研究,认为研究区长8-长6油层组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岩心中常见大段块状砂岩、面状碎屑组构、顶底突变接触、漂砾、底部剪切带及滑塌变形构造等,相应测井曲线特征以箱型为主。砂质碎屑流为风暴诱因,可见丰富的风暴沉积特征,如侵蚀构造、底模、浪成沙纹层理、波痕、生物逃逸迹等。研究区理想的风暴沉积单元由下向上可概括为:块状层理段(A);滞留沉积段(B);平行层理段(C);丘状交错层理或浪成沙纹层理段(D);泥页岩段(E)。根据岩心风暴沉积特征总结出风暴岩的3个垂向沉积序列组合。砂质碎屑流及风暴作用的研究对于研究区油气勘探及古地理、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湘西松柏场寒武系车夫组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通过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特征分析,将车夫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第2个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第3个层序的海侵体系域中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风暴沉积含有冲刷—充填构造、风暴砾屑层、风暴层理构造(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浪成波痕和平行层理、水平层理等),包括5种岩相单元:砾屑灰岩段(A段)、发育水平层理的砂屑灰岩段(B段)、发育丘状交错层理的含砂屑粉屑灰岩段(C段)、发育水平层理或沙纹层理或波痕构造的粉屑灰岩段(D段)和薄层状泥晶微晶灰岩段(E段)。这些岩相单元组成ABCDE、ABDE、AD、ADE、AB、ABD、ACD共7个近源风暴岩类型和1个远源风暴岩类型DE。风暴岩的识别与发现表明该地区在寒武系车夫组沉积时期位于低纬度的风暴作用带,对湘西北寒武纪时期的古纬度与古板块演化、古地理及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湘西北寒武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探讨该区风暴沉积模式的空间变化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黏土化蚀变岩是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或后期水热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特殊地质体.在野外调查、黏土矿物测试和物理力学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川藏交通廊道黏土化蚀变岩的形成条件、区域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及蚀变程度的判据,以白格滑坡为例揭示了黏土化蚀变岩对大型滑坡的促滑作用.结果表明,黏土化蚀变岩的区域分布受活动断裂、热液作用和地层岩性控制,常沿侵入岩脉、断裂带、岩浆岩节理密集带、侵入岩体与其他岩层的接触带等部位发育,其蚀变程度按蚀变系数可划分为微蚀变、弱蚀变、中等蚀变和强蚀变4个等级,在干湿交替和松弛条件下极易发生崩解、软化,中等-强蚀变的岩体抗剪强度低.黏土化蚀变岩对滑坡的促滑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度弱化效应、岩体结构劣化效应及失稳滞后效应3个方面,是促进构造混杂岩带深切河谷斜坡失稳、形成大型滑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云南澜沧江南段火山岩演化及其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澜沧江南段火山岩十分发育,它们基本沿澜沧江河谷两岸分布。火山岩带形成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有元古代、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火山岩。它们的主体形成于洋壳向大陆俯冲消减而产生的岛弧环境中。伴随火山岩浆喷溢,也从深部带来了大量有用元素,在火山岩中形成了众多矿床(点),其中以大平掌、三达山、民乐、文玉—官房等4类铜多金属矿床最有代表性,它们分别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火山活动中,从早到晚,总体是从岛弧中心向大陆边缘,甚至向板内裂谷转移。环境不同,因而成矿作用各有其特点,这在西南三江构造_岩浆带中是十分少见的,对该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扩大区域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辽宁兴城地区岩石光谱测试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兴城野外实习基地采用ASD光谱仪完成不同岩石样品光谱测试的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地质时代的岩浆岩和沉积岩, 及其风化面和新鲜面的光谱曲线特征。兴城野外不同岩浆岩与沉积岩光谱曲线形态相似, 新鲜面和风化面的特征光谱吸收位置相差不大, 但新鲜面的反射率普遍高于风化面的反射率;岩浆岩和沉积岩样品一般在波长为900 nm左右存在铁离子吸收谷;除了在1 400 nm和1 900 nm处有水汽吸收带外, 岩浆岩和沉积岩样品在2 200 nm左右还存在强吸收谷, 而灰岩在2 300 nm左右有比较高的吸收谷, 这也是利用实测光谱进行岩性分类的理论基础。但是, 不同地质年代下的岩石光谱曲线变化并无规律, 更多地与岩石结构、成分和环境因素等相关。这样, 岩石光谱测试及其特征分析可满足研究区岩性识别、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若拉岗日裂谷带位于拉竹龙-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的中段,该带作为一条重要的大地构造分界线已被地学界所注目.在西金乌兰地区发现了蛇绿混杂岩带,在金沙江、甘孜理塘等地保留有较完整的洋壳残片(蛇绿混杂岩套)和岛弧火山岩建造,其西延的若拉岗日一带,没有见到这些地质体.基性岩(脉)和少量超基性岩脉是三叠纪热侵位的产物,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它们不是MORB型基性岩,更多地体现板内裂谷特征;石炭系—下二叠统基性火山岩以碱性系列玄武岩为主,具裂谷型双峰式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它们形成于板内或板内裂谷;酸性花岗岩类侵入岩极不发育,构造岩浆带不发育.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同层理面强度的缓倾斜层状岩体在单轴压缩试验中产生不同破坏形式的问题,以室内原岩单轴压缩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颗粒流程序建立了缓倾斜层状岩体单轴压缩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层理面强度条件下的缓倾斜层状岩体强度及破坏形式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工况时缓倾斜层状岩体微裂纹发育及演化规律和细观颗粒的位移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当层理面强度远小于层理面间完整岩体强度时,层理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层状岩体的整体强度,宏观破断面为沿层理面和贯穿层理面的折线型破断面;当层理面强度与层理面间完整岩体强度相近时,宏观破断面主要为光滑单斜面;当层理面强度远大于层理面间完整岩体强度时,层状岩体的强度由层理面间完整岩体的强度决定,宏观破断面主要为X型共轭破坏面。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西尼气林场一带出露的面积型安山岩,前人多划为早白垩世次火山岩或早白垩世的浅成侵入岩。本次安山岩U-Pb测年结果为226.0±1.9 Ma,为晚三叠世的产物,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首次识别出三叠纪安山岩。结合地质特征,将其划为晚三叠世浅成侵入岩,说明在三叠纪大兴安岭中北部存在火山活动。本次测年结果对大兴安岭中北部火山岩地区面积型安山岩及安山玢岩的归属划分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大大地提升了四川叠合盆地西部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震和野外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川西深层-超深层油气地质条件和目前发现的雷口坡组气藏的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四川叠合盆地西部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有以下寒武统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多时代(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二叠系白云岩和礁滩体,三叠系雷口坡组微生物岩和颗粒白云岩等)储集层叠合,致密碳酸盐岩、巨厚陆相泥质岩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多级封盖,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等,使得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基本条件,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近年来,川西发现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其可能成藏过程为生烃中心(下寒武统烃源岩等)→生气中心(灯影组和二叠系古油藏等)→储气中心(灯影组和二叠系古气藏等)→保气中心(雷口坡组次生气藏)。这揭示其深层-超深层既可能还存在着符合四中心耦合成藏的原生气藏,也可能发育着次生气藏,极有可能发现新的大气田。  相似文献   

18.
青海鄂拉山地区陆相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拉山岩浆岩带晚三叠世火山岩为中-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岩石蚀变强烈,成层性差,柱状节理发育,具典型的陆相喷发特点.火山岩属铝饱和类型,里特曼指数(δ)及岩石学等显示具钙碱性特征, (FeO/MgO)、K2 O/Na2O显示可能具有陆缘岛弧环境的特性;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且富集,δEu小于1,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与岛弧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相似;微量元素Rb、Ba、Th等元素明显富集,而Ti、Y、Yb、Sc、Cr等元素较亏损.Nb/Zr、La/Nb、Th/Ta、Th×Ta/Hf2等特征反映鄂拉山组火山岩产于陆缘火山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等特征,认为鄂拉山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产于大陆碰撞与陆缘弧并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总被引:27,自引:17,他引:10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川西九龙三岔河地区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发现该区桥棚子花岗岩体与三叠系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具有较好的铍矿化,初步圈定了4条铍矿体,主要沿岩体接触带呈NNW向延伸,BeO品位最高可达0.698%,初步预测BeO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围岩蚀变以电气石化为主。花岗岩体顶部是含铍伟晶岩的重要成矿部位,野外可采用遥感先行的技术手段查找异常,再对遥感异常开展大比例尺追索,进一步采用工程手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九龙地区具有明显锂、铍异常,且与地质体套合度高。研究区外围东部发现稀有金属矿化显著的打枪沟锂铍矿床,南部乌拉溪地区追索到大量含锂辉石矿化伟晶岩转石,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