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9”新疆特大混合型洪水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 1999年夏季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发生的特大混合型洪水的气象成因 ,指出由于高空迅速持续升温引起高山积雪大面积融化加上山区局地暴雨 ,二者共同作用是造成 1999年新疆夏季特大混合型洪水的主要原因。冰雪融化成分显著 ,是 1999年夏季洪水的重要特征 ,文中分析了其可预报性 ,强调了对夏季高山积雪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与1999年新疆出现的混合型洪水的气象成因入手,将山区积雪、高温、大降水作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造成气象成因差异的环流背景。在进一步与多年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疆夏季出现混合型洪水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2016年MODIS的MOD10A2卫星遥感积雪面积监测产品,以呼伦贝尔市为例,对积雪面积变化与融雪型洪水发生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的积雪2月从大兴安岭两侧向中部开始融化,5月积雪基本融化,牙克石市、鄂温克旗等地的积雪融化时段集中,融雪型洪水灾害的发生风险较高。从各月积雪融化面积变化来看,由于呼伦贝尔市冬季积雪接近饱和,若2-3月和3-4月积雪融化面积较小,则爆发融雪型洪水的风险将升高,遥感积雪面积监测对春季融雪型洪水风险预判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昌吉州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夏季洪水.夏季洪水与春季洪水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天气形势都有显著的差异.春洪多由于开春期间山前平原的地面积雪大量融化,土壤渗透能力差,雪水向低畦地区横溢造成的,一般称之为融雪型洪水;夏洪多由于山区的局地性暴雨或伴之中山带急剧升温,河流流量急增造成的,一般称之为暴雨型或混合型洪水.  相似文献   

5.
拓展业务服务领域是中国气象局三大战略之一,科技兴气象战略和人才强局战略最终都将在业务服务领域的拓展上得以体现.水资源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新疆的水循环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特点,如融雪型洪水以及融雪暴雨混合型洪水就明显带有新疆区域特征.北疆的春季融雪型洪水和南疆夏季的融雪融冰或混合型洪水都与冰雪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的快速融化形成径流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水文资料、太阳黑子数、拉尼娜现象等资料,对1998年和2021年夏季特大洪水背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明显共性:1997年和2020年秋季9-10月降水均特多,且雨封地,地表含水量大;冬季出现持续极寒天气,1月气温特低,保证了深厚冻土层;积雪深,遇4月强升温,快速融化的积雪无法下渗,又逢5月降水特多,产生大量地表径流汇入河网;6-8月受多个冷涡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坝东阻及副热带高压异常北跳影响,导致全区多数台站夏季降水特多;受黑龙江对岸阿穆尔州结雅河汇水及甘河上游大量来水影响,加重了黑龙江和甘河等河流汛情;1998年和2021年均受中等强度拉尼娜影响,太阳黑子处于谷值年后第二年的上升期,均对应大兴安岭夏季降水多。  相似文献   

7.
冬季高原积雪异常与1998年长江洪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文玲  袁景凤  陈兴芳 《气象》2000,26(2):11-14
冬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特别是长江流域降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1998年长江洪水与冬季高原积雪异常有关,这在春存季400hPa平均高度场上有相应的反映。但由于受高度场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变化的影响,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8.
一、立项背景新疆地形主要是三山加两盆,即阿勒泰山与天山之间准噶尔盆地、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塔里木盆地,盆地四周基本为山区环抱,新疆山区降水量很大,中高山积雪缓慢融化是当地河流水量的主要来源,对农牧业生产及民用水都是非常重要的水资源。新疆  相似文献   

9.
“99.8”玛纳斯河特大洪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1999年玛纳斯河水系洪水的特征,通过对导致本次洪水时期的高空环流特征、水汽和云图资料分析,试图揭示融雪-暴雨洪水的发生机制。注意到高低空三支急流建立不仅以环流形势为背景,而且存在明显的先后次序。最后归纳了盛夏洪水的预防思路和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区冰冻圈加剧融化,一方面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增大;另一方面,融水洪水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也将发生改变。基于气象、水文数据和MODIS积雪覆盖数据,利用融雪径流模型(SRM),对1990—2012年共23年祁连山黑河札马什克控制区融雪期径流进行模拟与验证。结果表明:SRM在该流域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纳什系数为0.91),可用于分析和预估控制区径流强度变化。为此,采用黑河流域气温、降水降尺度数据,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积雪范围变化及不同重现期洪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与基准期相比,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最大积雪范围可减小3%~7%,且随着海拔升高,变化愈剧烈。RCP2.6情景下因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较小,到21世纪末各重现期洪水强度保持在10%以内波动;RCP4.5情景下,各重现期洪水强度最高增大约20%;在RCP8.5情景下,各重现期洪水强度最高可增大超3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重现期洪水径流与气温和降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重现期越长,洪峰与气温的相关性越大;重现期越短,洪峰与降水的相关性越大。通过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融雪性洪水事件强度及重现期变化,有助于有效开展区域洪水风险管理、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穆松宁  周广庆 《大气科学》2012,36(2):297-315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 (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提供的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ERA40土壤温度再分析资料, 采用相关分析, 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 (冬季TFSE) 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可能物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春夏季陆面季节演变异常是上述“隔季相关” 的重要纽带: 当冬季TFSE偏大时, 欧亚北部大范围积雪—冻土自西向东、 由南向北的融化进程明显减慢, 受其影响, 至夏季, 东亚中高纬区积雪和地表冻土的融化异常强烈, 土壤温度明显偏低, 这种夏季陆面异常可能通过自身的冷却作用, 通过加强东亚中高纬异常北风对东亚中纬区夏季变冷产生直接影响, 进而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乃至与我国江南夏季降水异常产生关联; 冬季TFSE偏小时相反。分析表明, 冬季TFSE信号在东亚中高纬局地的春季积雪—冻土融化过程中被加强, 并在夏季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浅析了新疆“96·7”大面积暴雨洪水的成因、洪水特性,根据短系列水情资料初步计算了洪水重现期,并对“96·7”洪水灾害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天山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巴音布鲁克和大山口2个水文站1957-2011年的日径流量观测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AM)抽取径流序列样本,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检验分析年最大日流量、春季最大日流量和夏季最大日流量序列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对标准化的最大日流量序列进行拟合,分析洪水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提取的6个最大日流量序列均不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且突变点不显著;其中巴音布鲁克站年最大日流量、春季最大日流量和大山口站年最大日流量序列近似服从Frechet分布,而大山口站春季最大日流量、夏季最大日流量和巴音布鲁克站夏季最大日流量序列则服从Gumbel分布。1980年代以来,开都河流域洪水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巴音布鲁克站夏季洪水次数持续增加,大山口站春季和夏季洪水次数均呈增加趋势,且春季洪水出现时间均有所提前。春季显著升温与冬季降水增加,是春季融雪性洪水出现时间和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夏季降雨量和降雨频率显著增加,是夏季洪水形成与频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 (NCC_RegCM1.0) 对青藏高原前冬积雪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积雪和降水的关系较为吻合, 即长江流域、 新疆地区夏季多雨, 华北和华南少雨, 这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维持的 “南涝北旱” 雨型较为一致。因此, 可以认为青藏高原冬季多雪, 是引起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出现 “南涝北旱” 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物理机制。青藏高原冬季多雪, 会导致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热源减弱, 这种热源的减弱在冬季导致冬季风偏强, 可以影响到我国华南、 西南及孟加拉湾地区。同时, 由于高原热源的减弱可持续到夏季, 成为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减弱的一个原因。在积雪初期, 地面反射通量的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在积雪融化后, “湿土壤” 在延长高原积雪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初期的反射通量增加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吸收、 融雪时的融化吸热, 以及后期的湿土壤与大气的长期相互作用, 作为异常冷源, 减弱了春夏季高原热源, 是高原冬季积雪影响夏季风并进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机理。本文的模拟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显著影响时效可以一直持续到6月份。  相似文献   

15.
喀尔里克山“99.7”暴雨融雪混合型洪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年7月26日、27日喀尔里克山南北坡的河流,受高温天气和山区局地暴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次大洪水,该次洪水位高、洪量大,洪水过后各河流径流量显著增加。本文从地理、气象、水情各方向对该次洪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中旬新疆融雪型洪水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华  杨晓丹  张国平  赵琳娜  王志  赵鲁强 《气象》2011,37(5):590-598
利用1950-2006年的新疆融雪型洪水灾情资料对新疆地区融雪型洪水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融雪型洪水多发生在天山北坡,特别是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是融雪型洪水的多发区域.3月中旬到4月上旬为融雪型洪水的多发时期.在此基础上,从气候背景、天气诊断分析等方面对2009年3月中旬融雪型洪水的气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2009年2月降水明显偏多为3月中旬融雪洪水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而3月中旬冷空气过后气温持续迅速回升是此次融雪洪水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持续迅速升温过程中,平均气温由负转正、最高气温高于5℃以及暖平流中心出现时间对融雪型洪水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站的降水资料对1994年6月15日和7月15日两次暴雨洪水成因进行了大气形势和天气热力分析,得出在南支槽发展的同时高空大气热力条件配合下在中高山带出现大降水过程,并且造成在特定的流域地理环境下出现近30年一遇的大洪水。  相似文献   

18.
欧亚大陆中高纬积雪消融异常对东北夏季低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山  齐铎  许蓓 《大气科学》2013,37(6):1337-1347
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提供的1979~2007年月平均积雪水当量资料、NCEP/NCAR的逐月再分析资料 以及中国743站的逐日气温资料,讨论了欧亚中高纬春季融雪异常分布与中国东北夏季温度的联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西部春季融雪偏多、东部春季融雪偏少时,我国东北夏季易出现低温。春季东部融雪量少,导致夏季剩余积雪偏多;夏季积雪融化吸热增多,加上后期的土壤湿度增加会导致该地区夏季温度异常偏低,高度场下降,500 hPa上欧亚中高纬东部的长波槽加深,槽后偏北气流加强;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容易入侵东亚中高纬地区,引起我国东北夏季低温。  相似文献   

19.
一、立项背景 洪灾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本项目为了揭示洪灾在南北疆高山与盆地之间不同季节洪灾的差异特征,将新疆洪水灾害分为5个区,对各区及整个新疆地区洪灾受灾面积变化趋势及周期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新疆暴雨洪水灾害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系统地对新疆近200个水文气象测站33年(1958─1990年)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基础上发现了新疆暴雨特性的若干规律性。同时,本文还对新疆历史上发生的暴雨洪水灾害频次,与气象台站实测暴雨频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暴雨洪水灾害以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流域库沙新地区最多;东天山前山带和山麓地带第二;中天山前山带和山麓地带第三;北疆沿天山一带(与乌鲁木齐以西至乌苏一带)居第四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