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冻蛋白的研究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冻蛋白能够与冰晶结合,降低冰点并抑制冰的重结晶,从而使生物体免于冰冻伤害。就不同类型的抗冻蛋白的结构、起源、功能和抗冻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对国内近年来抗冻蛋白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兆龙 《海洋科学》1985,9(2):59-60
地球上有许多热泉和溫泉,但过去只知道陆地上的热泉和溫泉,对海洋中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热泉和溫泉却所知甚少。七十年代中期,由于深海测试技术的改进,应用诸如海底电视、深海钻探、大洋拖曳遙感仪器,采用设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纪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松龄 《海洋科学》1984,8(5):15-21
萨克里东(N.J.Shackleton et al,1976)根据深海沉积岩芯V_(28-239)的系统古地磁测量和氧同位素分析资料,认为松山期(Matuyama epoch)的气溫较布容期(Brunhes epoch)为高,且松山期的溫度变化较为稳定,变幅也不显著,表明早第四纪时的全球性气候变化较为稳定。而自距今45万年以来,气溫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冷暖周期和较大的溫度变幅。这一结论与海斯(Hays,1969)在较早时期根据深海沉积岩芯碳酸盐含量变化所获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抗冻蛋白的特性、来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实验室陆续从低温生长的生物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冻蛋白(AFP),其能抑制冰晶生长,以非依数形式降低溶液的冰点,但对熔点影响甚微,将这种水溶液的熔点和冰点之间出现的差值称为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由于这些  相似文献   

5.
1978年,我们首先提出了氢氧化铝-蛤蜊壳粉-氯化钾复合富集剂的制备和富集铀的报告。本文就这种富集剂沉淀终点溶液的PH、沉淀时溶液溫度、沉淀放置(陈化)时间、烘干溫度、硫酸铝浓度、氨水浓度及蛤蜊壳粉含量等条件对富集铀的影响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6.
在双壳贝类(扇贝、贻贝等)人工育苗中,采用阴干、流水、升溫等方法诱导成熟亲贝在短时间內集中大量地排放精卵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采用此法诱导鲍鱼效果不甚理想,至今在鲍鱼人工育苗中,大量地获得受精卵还沒有达到生产性的突破。 日本菊田省吾应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亲  相似文献   

7.
海藻中的甜菜碱及其类似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晓  周永航 《海洋科学》1999,23(3):24-26
1 海藻中的甜菜碱及其类似物的种类和特点甜菜碱是一种氨基酸或氨基酸衍生物,含有完全甲基化的五价氨,以开环或成环的结构形式存在,其主干结构图如下:由于三甲基的存在,甜菜碱这种季胺盐有着明显的含碱的特性。此外,甜菜碱还是一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在海藻中发现的甜菜碱有甘氨酸甜菜碱(结构最简单的甜菜碱)[4,5,6,8]、丙氨酸甜菜碱[1]、γ-氨基丁酸甜菜碱[4,6,8,19]、高丝氨酸甜菜碱[从石纯氨酸衍生而来,石纯氨酸是由高丝氨酸和甘油形成的一种醚;另一种是从海藻中分离出的高丝氨酸甜菜碱的衍生物,即…  相似文献   

8.
应用对应分析法划分夏季东海水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所用资料主要是日本气象厅等单位于1966年7月10日一8月10日所收集的溫、盐度和溶解氧的观测資料,共75个测站。测站分布均匀且遍及24°—32°N的整个东海海域(图1c)。  相似文献   

9.
不同碱处理法制造江蓠琼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扩大制造琼胶的原料来源,弥补石花菜的不足,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人开始研究利用江蓠来制造琼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江蓠琼胶的凝胶强度。1936年柳川最早发现用碱加热处理能提高江蓠琼胶的凝胶强度。其后陆续出现了不同的碱处理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类:一是低浓度碱热处理法;二是高浓度碱冷处理法;三是高浓度碱中溫处理法;四是中浓度碱热处理法。这些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垂体组织中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变化,探讨百合鸡子汤可能影响的相关代谢途径。方法:采用CUMS建立抑郁模型,取大鼠垂体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检测,采用代谢组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差异代谢物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来确定百合鸡子汤可能影响的代谢途径。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组间差异明显,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乳酸、谷氨酰胺、胆碱等8种差异代谢物。相较于正常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在模型组垂体中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相较于模型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在百合鸡子汤中剂量组垂体中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结论:抑郁能够显著改变大鼠垂体组织的代谢物谱,百合鸡子汤可能通过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D-谷氨酸、D-谷氨酰胺代谢,精氨酸合成,牛磺酸、亚牛磺酸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EC4.1.139)是光合细菌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的关键酶。本文采用PCR方法,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No.9中克隆到RubisCO基因(cbbM)序列(该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GU061327)。采用同源建模法,建立了该RubisCO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预测其活性位点。将cbbM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TV118N上,构建表达质粒pTV-CBBM,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BL21(DE3)/pTV-CBBM,该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破菌上清中的RubisCO酶活。结果表明:①cbbM基因编码461个氨基酸,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DCP3和DH1的RubisCO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和99%;②推测沼泽红假单胞菌No.9中RubisCO蛋白的活性中心由Asn112、Lys192、Asp194、Glu195、His288、Arg289、His322、Gly424、Ser369、Gly370和Gly394等氨基酸残基组成;③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50kDa左右,与预测相符;④破菌上清中的RubisCO酶比活高于原始菌株中的酶活,说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从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滋养体/包囊前体c DNA文库中筛选出了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Ci GAPDH),定点诱变Ci GAPDH基因开放阅读框内的非通用密码子后,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3/Ci GAPDH,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硫式-B-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结果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r Ci GAPDH蛋白。用抗r Ci GAPDH蛋白的鼠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抗血清能够识别刺激隐核虫各期虫体的天然Ci GAPDH蛋白,其表观分子质量为37.3 ku,与根据氨基酸序列推算的理论值相符;实验表明r Ci GAPDH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而且Ci GAPDH在生活史的各阶段均有表达,符合持家基因的特征。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IFAT)检测天然Ci GAPDH蛋白在刺激隐核虫幼虫上的定位,结果表明天然Ci GAPDH蛋白主要分布在幼虫的细胞质内,且在胞口位置分布最多。对Ci GAPDH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刺激隐核虫感染的药物靶点的寻找多条线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用量的增加及混合使用现象的出现,水产病原菌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甚至是多重耐药性,大大增加了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病害防治的难度。细菌耐药性最常见的传递方式是耐药质粒的转移。本研究通过对多个水产致病弧菌质粒上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的耐药基因aph3'')-IIa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电穿孔法将筛选得到的3个受试菌株上的质粒分别转入大肠杆菌中,结果从3个转化子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进一步的药敏测试结果显示,3个转化子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均明显上升。可见,在特定条件下,水生致病性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质粒可转移至大肠杆菌并参与介导其耐药性,大大降低了受体菌对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为环境弧菌与临床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性传递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海洋链霉菌分离株M095的基因转移系统。利用属间接合转移将具有oriT的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IJ8600转入EscherichiacoliET12567(pUZ8002)中,获得供体菌。将供体菌与预萌发的菌株M095的孢子进行接合转移,将质粒pIJ8600转入菌株M095中,其转化率为1.99×10-4个接合转化子/受体。Southern杂交证明质粒pIJ8600已经整合到菌株M095的染色体上。同时,将来自Spirulinamaxima(Cyanophyta)的别藻蓝蛋白基因(apc)克隆在质粒pIJ8600的XbaI和BglII位点,产生质粒pAPIJ。用接合转移法将质粒pAPIJ转入菌株M095。通过SDS-PAGE分析,得到2个大小为22ku和17ku的蛋白,分别相对应于别藻蓝蛋白的α和β亚基。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菌株M095的遗传转化体系已经成功建立起来,这将为其他海洋放线菌遗传转化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海绵清除大肠杆菌的过程,研究海绵净化细菌的机理。作者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等手段,监测和分析了绿色荧光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体内、体外水环境中数量变化过程。在1 L含有3×107个/m L绿色荧光大肠杆菌的海水中放入鲜重(1.02±0.11)g的繁茂膜海绵24块,处理7 h,海水中的荧光大肠杆菌数量逐渐降低;而海绵体内荧光大肠杆菌数量在2 h时内逐渐增多,之后的2 h趋于稳定,4 h以后开始逐渐减少。水体中大肠杆菌不仅进入海绵体内,而且进入海绵细胞内。含有荧光大肠杆菌的海绵块转入无菌海水中后,海绵体内及细胞中大肠杆菌逐渐消失,而且大肠杆菌没有被释放到环境海水中。分析表明,繁茂膜海绵能够以摄食的方式净化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鳜脑垂体总RNA中扩增生长激素(GH)成熟肽基因,将成熟生长激素的cDNA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结果表明,鳜生长激素(GH)基因含开放阅读框(ORF)615个核苷酸,编码20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3kDa,等电点为7.07,其中酸性氨基酸占10.78%,碱性氨基酸占12.74%,疏水氨基酸为占44.12%,极性氨基酸占32.35%。在IPTG终浓度1.0mmol/L、温度37℃和培养时间4h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鳜生长激素基因(GH)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43kDa的鳜生长激素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ni,Trx)融合蛋白,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58%。Western印迹分析也证实含6×His标签的重组融合蛋白能够很好地与抗6×His单抗发生反应。本研究为下一步鳜生长激素基因(GH)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DNA被提取纯化并经超声波处理后,将所得大小在1.6~3 kb之间的DNA片段用T4 DNA聚合酶补平,再与SmaI酶切消化并经去磷酸化处理的质粒载体pUC18连接,转化至DH10B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感受态细胞中。建立的DNA质粒文库容量含2×104个克隆,其中重组子占90%。随机挑选白色菌落并培养,抽提的质粒经XbaI和SacI双酶切鉴定,显示重组的质粒中均含有大小不等的DNA插入片段。  相似文献   

18.
从实验室保存的pBS-Trx重组质粒中克隆球石藻病毒EhV-Trx基因,构建毕赤酵母重组表达载体pPIC9K-EhV-Trx,将重组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诱导分泌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二硫键还原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EhV-Trx基因开放阅读框为591bp,编码197个氨基酸;在毕赤酵母GS115中成功诱导表达重组EhV-Trx,经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7.8kDa;重组EhV-Trx具有二硫键还原酶的活性,能有效打开胰岛素A、B两条链的二硫键,有望开发成一种新型的硫氧还蛋白脱敏制剂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相似文献   

19.
王甫文  李迎  甄毓  刘乾 《海洋与湖沼》2020,51(5):1127-1135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技术对不同氮源培养下的多形微眼藻(Minutocellus polymorphus)固碳途径进行分析。通过对转录本进行NR、NT、Swiss-Prot和KOG富集分类及GO、KEGG相关代谢途径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构建了多形微眼藻固碳途径。研究发现该藻除具有C_3固碳途径外,还具有较完整的C_4固碳通路。在注释到的164个固碳相关编码基因中,有33个出现明显表达差异。根据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可以发现,在有机氮源中多形微眼藻C_3固碳途径的核酮糖-1,5-二磷酸再生阶段和C_4固碳途径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生阶段相关编码基因均有上调表达, C_4固碳羧化阶段相关编码基因均有下调表达。研究对比了多形微眼藻与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三角褐脂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固碳途径的异同点,发现多形微眼藻与抑食金球藻有相似的C_4固碳途径,与三角褐脂藻有相似的C_3固碳途径。进一步分析多形微眼藻碳氮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两种代谢途径相互支撑,存在协同效应。研究结果可丰富微藻的固碳通路研究,也可为深入分析褐潮暴发原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RAG2 cDNA序列插入到体外表达质粒pProEXTM HT,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中进行体外表达,分析了诱导时间和 IPTG 浓度对重组蛋白产生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诱导条件为:诱导时间为3 h, IPTG诱导浓度0.2 mmol/L.本研究同时对RAG2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进行确认,并利用BD TALONTM 金属亲和柱纯化了RAG2蛋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RAG2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