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遂昌县国土部门今年五月份在全县六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推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墙”。“明白墙”上详细标明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位置、类型、规模、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紧急撤离的方向和预定避灾地点等内容。并公布了灾情速报电话。  相似文献   

2.
冒建  路璐 《城市地质》2015,(Z1):146-149
功能需求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的首要任务,对整个平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数据管理、动态监测,预警分析、会商上报、应急管理、三维展示和系统管理7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其中预警分析中模型的构建和实现,是预警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平台的建设可实现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运作模式,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Virtual Globe技术和面向服务的软件构架SOA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特点,确定了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联系与服务方式.构建了一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三维可视化数据集成框架,实现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集成和地质灾害相关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华蓥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今年以来,栾川县着力构建县、乡(镇)、村、组四级联防体系监测预警网络,目前,全县1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实现了四级联防监测预警。栾川县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和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防灾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村设立兼职地质灾害防治“协管员”,负责本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应急测绘保障中,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效率无法满足应急状态下“快速”的需求这一难题,文中在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射单视角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方法,进一步结合三维场景构建技术和遥感解译技术构建了应急状态下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的地质灾害快速调查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中,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提供了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史上首个实景三维模型及相关灾情、灾损信息,在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研判、应急指挥决策、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系列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建议,为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应急测绘保障中,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效率无法满足应急状态下“快速”的需求这一难题,文中在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射单视角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方法,进一步结合三维场景构建技术和遥感解译技术构建了应急状态下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的地质灾害快速调查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中,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提供了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史上首个实景三维模型及相关灾情、灾损信息,在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研判、应急指挥决策、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系列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建议,为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是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及时编制出台《磐安县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磐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磐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村级防灾应急与监测小组成员,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编制“磐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避险方案。制作防灾明白墙,发放防灾明白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8.
极端降雨常伴随群发性地质灾害发生,严重危害易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总结分析极端降水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及预警成效,对于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2023年“23·7”强降水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精细化降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3·7”强降水时空分布特性和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剖析了地质灾害预警成效,结果表明:“23·7”强降水具有总量大、雨强大、历时长、范围广等特点,极端降水灾害具有群发性,地质灾害分级分类多维度预警成效显著,实现了极端天气条件下因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研究成果可为积极防范和科学应对极端降水地质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被公认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政协委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烈荣建议,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要加强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变化的影响下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上升,建设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对于保证地区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本文从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的设备布设、系统建设、平台功能、运行现状阐述其建设与实现过程。目前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已经可以达到地质灾害不同来源,不同批次的灾害点信息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做到数据集成化、成果可视化、信息综合化、系统一体化。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等10个模块。现阶段所有的普适性监测数据可以同步发送到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平台,能够高效支撑地灾预警工作。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能够对实时采集的监测数据自动进行分析,支持多种预警模型进行判别;当监测数据发生变化触及预设判别模型时,能够自动发送地灾预警信息。通过系统试运行,已经有了成果监测预警的案例,数据可靠能够满足监测预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能力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四川省自2003年起率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于2019年开始重点在预警模型分析和建立、系统设计与实现、分级预警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创建了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库、“省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互联系统及分级预警机制。基本实现了基于雨量数据传输、预警模型分析运算、预警信息发布等“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分级预警的闭环管理,初步解决了市县缺平台、缺经费、缺技术的三缺问题及多头发布预警信息对基层造成的干扰问题。2023年四川省成功避险的案例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挥作用的占86%,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监测是地质灾害预警和安全防治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针对传统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不足,研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以GNSS、智能全站仪、滑动式倾角仪和多源传感器自动化监测技术为核心,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展示4个子系统。结合某项目边坡监测应用实例,实现了地质灾害的自动化监测和实时预警功能,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技术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主要依靠群测群防,难以保证地质灾害准确、及时的预测预警。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首先阐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平台架构,然后分层次介绍了前端监测系统、网络传输、数据库建设、物联网支撑平台及应用系统。最后介绍了研究成果,应用实例及效果,展示了原型系统相关界面并展望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3S"技术的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评估预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G 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向集成化,一体化方向发展。“3S”技术一体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从“3S”技术的集成着手,结合区域地质灾害评估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基于“3S”技术建立区域地质灾害系统的框架,探讨以“3S”技术为开发平台的区域地质灾害灾情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是一项非常态工作,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关键是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技术贮备。本文是作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组织和应急技术工作特点,将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工作划分为灾情预判、排查评估、监测预警、工程处置和安全选址5个阶段。在分析国外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传正 《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
为了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危害,保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安全进行,实现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全面建立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体系已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了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原则和技术要求及监测指标体系;规划了监测预警站网的构成,即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体系由有资质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管理的监测站点所组成,包括1个国家(一级)站,约40个省组(二级)站,700年县级(三级)站和约10000个乡镇级(四级)站以及若干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监测预警试验区(站);列出了站网运行必须开展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撑项目和监测预警站网组织管理的总体要求、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的主要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伟峰 《探矿工程》2008,35(7):14-17
主要介绍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专业监测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监测预警工程施工和主要监测预警方法,阐述了有效的监测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研制的新型监测仪器在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群测群防体系具有发现预警难、人员巡查难、变形监测难等问题,科研型专业监测设备又有着成本高、功耗高等问题,难以推广。自贡市采用功耗低、成本低、数据化、实时化的普适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作为传统监测预警的补充,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模式通过传统的群测群防预警模式——人技结合的专业监测预警模式——"三统两分一考核"的综合监测预警预报模式的三级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地质灾害自动化专业监测预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文采用了降雨特征(用降雨诱发指数表征)与地质环境条件(以地质灾害敏感性指数表征)进行叠加、分析,确定预警预报等级,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的方法;提出了预警产品制作与发布、多普勒雷达跟踪、应急指导、反馈信息收集、灾情调查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程序。对近几年江西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效果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与建议。应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已在近几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中不断完善,预警预报精度得到提高,防灾减灾效果明显,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3月13日,水环地调中心参加了部国科司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年度汇报会。中心承担的“地质灾害监测光纤传感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参加了汇报。此次会议是部国科司为了总结和评估《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各课题的2007年度研究成果,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组织召开的。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部地质环境司、局科外部、局水环部及各课题承担单位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