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丹  谢忠 《地球科学》2006,31(5):693-698
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位置服务系统的逐步应用与推广, 为中小企业对流动人员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各种手机定位技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GPSOne的定位精度高、成功率高和运营成本低等特点和优势使得它更加适合用于人员定位和管理.针对水务部门巡线人员管理的典型应用需求, 结合GIS技术和GPSOne手机定位技术, 提出了建设定位巡检系统的可行性和系统目标, 设计和完成了基于WebGIS模式的系统构架模型和基本系统功能, 提出了连续主动定位与人员考勤相结合的巡检业务模式.介绍了利用WAP手机上网方式进行定位监管和信息查询新的巡检管理手段.其位置服务在物流、交通等行业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非接触IC卡考勤系统是一种高科技型管理系统,它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在考勤系统中,IC卡作为身份识别,实现了考勤管理的电子化。该系统能准确反映出职工和部门的出勤情况,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考勤数据,并生成打印报表,供管理部门决策。  相似文献   

3.
透地雷达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着重介绍透地雷达检测公路各结构层厚度的几个实例,说明透地雷达进行路面层厚度检测取得连续、快速、准确、无损的高精度成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斗导航定位、遥感卫星以及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承载与综合显示平台而建立的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管理与安全保障系统,采用组件化、平台化的系统体系结构,具备强大且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可集成性。该系统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基础遥感影像、GIS和DEM数据等的分层显示、北斗通讯和导航信息的实时显示、通讯历史记录和定位信息的查询、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通讯与定位等;同时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与各级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管理部门对野外作业人员的作业态势、作业进度可进行综合查询,对野外作业人员的外勤安全、遇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撑。该系统在部分野外地质调查示范单位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张惠琴 《安徽地质》2009,19(2):155-157
在外业提供的土地调查影像图的基础上,建立图形、地类、面积、权属为一体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实施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几点感受: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对资料进行预处理、采集步骤的调整、各层采集的要点、数据入库前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介绍作业成本法在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及设计行业总承包中的应用。指出设计行业要想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以改善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而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能为企业产品定价、生产决策、市场定位以及成本控制决策等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成本系统。  相似文献   

7.
1998年,在晋南某地区的煤层气勘查工作中,我们采用了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勘探区基本控制测量。该区已知控制点稀少,且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作业困难。GPS卫星定位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全天候、布点灵活、作业方便等优点,在该地区煤层气勘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勘查工作分A区和B区,总面积达6000kmZ。其中A区为4000km’,它又分为南、北两工区各2000km‘。本文重点介绍南工区GPS测量的情况。1煤层气勘查对测*工作的要求煤层气勘查以地震、钻探和测并相配合为主要勘查手段,对测量工作有如下基本要求。①在控制点稀少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包括路面层和路基层,路面层和路基层又由不同的介质层组成,各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不相同,在城市道路上进行探地雷达探测时,用一个相对介电常数解释所有深度的数据是不准确的.为此,从不同相对介电常数的三层介质出发,推导了n层层状介质条件下地下各深度处的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设计了地下两层和三层介质的模型,计算得到地下各深度处的等效介电常数和深度—时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两层介质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数据,对等效介电常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地下介质呈层状分布的情况下,利用等效介电常数能够更准确地对探地雷达数据进行深度解释.  相似文献   

9.
断层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影响较大,准确探测断层位置对预防灾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煤矿进行采掘作业之前,施工大量瓦斯抽采钻孔,但是这些钻孔包含的地质信息未被充分重视,为此,提出了利用穿层、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群探测隐伏断层的技术方法。通过建立瓦斯抽采钻孔探测断层的数学模型,计算断层面、煤层底板的三维坐标,通过绘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其三维图,确定断层位置、落差、产状和断层性质等基础参数。基于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工具,编写了瓦斯抽采钻孔探测断层的软件,实现了断层信息的可视化,为准确判识断层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钻孔定位、模型计算、图像处理、断层识别等综合技术方法,成功实现了利用瓦斯抽采钻孔进行隐伏小断层探测。   相似文献   

10.
浅海取心钻探中钻遇易坍塌地层时,需要下放套管封隔地层,保证泥浆循环,换径继续钻进。现有常规下套管方法为使用带有钻台层甲板和套管层甲板的钻井船进行下放套管作业,部分无套管层甲板钻井船在遇到必须下套管的工况时,需临时搭建套管层平台进行下放套管作业,但受钻机和钻具体积及质量的限制。为解决无套管层甲板的钻井船在海洋钻探取心时需要下入套管的难题,设计了一种海洋钻探下入多层套管的工艺方法,利用可伸缩套管及相关设备,在海底井口与小型钻井船之间建立泥浆上返通道,封隔不稳定地层,实现泥浆回收循环及钻具升沉补偿。在钻井过程中,伸缩套管还可以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防止潮差水流流速变化影响钻具下入,为浅海钻井节省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寒武纪早期地层对比与统一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的寒武纪早期地层 ,宜统一划分为6个三叶虫化石带(Shantungaspis,Yaojiayuella ,Qiaotouaspis,Redlichia(Pteroredlichia) ,Megapalaeolenus和Hsuaspis)和3个组(毛庄组、馒头组和猴家山组)。毛庄组包含Shantungaspis带 ,Yaojiayuella带和Qiaotouaspis带一部分 ,馒头组包含Qiaotouaspis带大部分、Redlichia(Pteroredlichia)带和Megapaeolenus带 ,猴家山组仅含Hsuapis带。前2带属毛庄阶 ,第3、4带属龙王庙阶 ,后2带属沧浪铺阶。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在毛庄阶与龙王庙阶即Yaojiayuella带与Qiaotouaspis带之间。毛庄组属下—中寒武统 ,其它2组属下寒武统。按各组的岩层组合特征 ,统一划分为15个岩性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江苏省露采矿山开采与环境整治工程的矿山监理工作产生的背景,自《江苏省开山采石矿山监理暂行办法》实施后,矿山监理工作逐渐走向完善。并对矿山监理的任务、依据、原则、范围和分类、适用性、监理组织与人员职责、监理的周期、监理报告等做出了阐述,以实践经验就矿山监理工作实施的内容、方法、现场监理等方面进行介绍,提出了监理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并指出实行矿山监理的重要现实意义,得出值得进一步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雒昆利 《地层学杂志》2002,26(2):119-120,155
陕西韩城寒武系出露良好 ,化石丰富 ,假整合覆盖于厚约 2 0 m的霍山组石英砂岩之上 ,从下寒武统上部至奥陶系为沉积连续。本区寒武系主要以紫色和黄色泥页岩、泥灰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 ,从下到上可划分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三山子组。根据在本区寒武系发现的三叶虫化石 ,韩城地区寒武系可划分为 14个生物带 ,自上而下为 :Blackwelderia带 ,Damesella带 ,L iopeishania带 ,Dorpyge richthofeni带 ,Crepicephalina带 ,Manchuriella带 ,Poriagraulos带 ,Inouyops带 ,Sunaspis带 ,H suchuagia带 ,Shantungaspis带 ,Probowmaniella带 ,Weijiaspis带和 Redlichia murakamii带。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管理和利用矿井长期积累的大量水化学数据,介绍了基于Microsoft Excel的数据管理方法。该方法既方便水化学特点分析,也有利于质量标准化建设,设计的数据表可作为模板供生产单位防治水技术人员使用。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水化学数据在防治水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传统简单分析方法仍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煤矿水害严重制约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针对我国煤矿开采面临的典型顶板、底板和老空水害问题,现阶段矿井水害防治主要开展水害危险性评价、涌水量预测、水害监测预警及水害探查与治理等工作,智能化程度不高。为了解决煤矿企业现场水害防治不同阶段研究与决策的智能化需求,通过将煤矿水害防治与“大数据”“数字化矿山”“互联网+”“云服务平台”等新理念、新技术进行融合,设计开发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矿井水害防控远程服务云平台,实现水文地质信息管理、水害风险分析评价、水害防治方案设计、水害监测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水灾事故辅助决策以及随时随地多部门多端协同,构建形成“互联网+水害防治智慧服务”新模式。矿井水害防控远程服务云平台实现了煤矿水害防治方案的科学、快速、精准制定,提高了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工作管理水平,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In an effort to minimize cutter roof failures in longwall development entries of a West Virginia coal mine, a three-entry system was developed with the center entry arched into the strata above the coal seam. The purpose of the arched entry was to modify the horizontal stress envelope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e-entry system and improve roof conditions in the adjacent outside entries.Contrary to the predictions of elastic analyses, the presence of the arched entry improved roof conditions by eliminating cutter roof failures in the outside entries.In situ stress determination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the arch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stress relief associated with the arched entry. Stress determinations and underground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roofs of the outside entries were within the zone of stress relief generated by the arch, and that failure or movement along bedding plane discontinuitie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ess relieved zone. The numerical model incorporated horizontal joints to simulate bedding plane discontinuiti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joints were adjusted until roof stresse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were in agreement with measured stress profiles. This process resulted in a calibrated analytical tool that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alternate mining geometries.  相似文献   

18.
煤矿突水事故时有发生,易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而优化突水救援路径,将提高矿井突水灾害应急救援能力,降低突水危害。本文采用无向图和邻接表对矿井巷道网络进行描述和存储,根据巷道水位高度与井下人员身高的比值计算巷道安全系数,进而求解巷道等效长度,据此,使用优化SPFA算法进行单源路线搜索,提出矿井突水救援路线模型,并给出最优救援路线。以王家岭矿的巷道拓扑网络结构为基础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优化SPFA算法的矿井突水救援模型可以正确地计算出单源最优路线。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工作人员被井巷塌方或水流所阻而不可通行的复杂情况,为实现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永彬 《地质与勘探》2018,54(2):348-357
矿产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矿山治理迫在眉睫。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能够便捷地获取矿山开发信息,为矿山治理提供依据。然而,目前信息提取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并且就矿产类型而言,关于石灰岩矿开采信息提取的研究甚少。针对以上现状,本文以唐山市的一处灰岩矿山为例,以Landsat-8影像作为基础数据,通过计算不同地物的纹理信息,包括地物均值、方差、信息熵、偏离度和数据范围,构造了能够突出露天灰岩矿开采区域的纹理指数模型(texture variance index,简称TVI)。结合已有的光谱和空间特征,设定准确的阈值并建立决策树,以面向对象方法为依托,进行露天灰岩矿山开采边界的信息提取。结果表明,将纹理方差指数作为灰岩矿山开发信息提取的规则之一,总体精度、用户精度和Kappa系数与原有决策树相比皆有所提高。以文中灰岩矿开采范围提取结果为基础,根据高分辨率影像的纹理特征,进一步实现了新矿区与待复垦旧矿区的分类,总体精度约为0.916。  相似文献   

20.
Pillar design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any underground mine design. Oversized pillars may lead to loss of coal while undersized pillars may lead to instability. While underground pillars are mostly square and rectangular, highwall mining pillars are long and narrow, as they are formed after driving parallel entries in the seam from the highwall. These pillars are termed as web pillars.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highwall depends upon these pillars as no other supports are provided in the entries. Web pillar differs from usual coal pillars in respect of w/h ratio being <3.0, with an exceptionally longer length compared to its width, to the tune of 50–500 m. Several empirical coal pillar strength equations developed for rectangular pillars are still being used with some modifications to adapt to web pillars.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se empirical approaches for determining web pillar strength along with a numerical approach for web pillar desig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ir application to some Indian case studie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