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1:1.6万航空像片测制1:2000地形图时,用交会法测定像控点的精度问题.按现行规范的规定不能满足1:2000测图精度要求。为保证连测的像控点精度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按交会基线长度和交会图形强度,增加适当测回数,提高测角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展开具体分析,继而阐述飞行姿态、航线设计、镜头检校、自动空三与模型创建、像控点布设方案和基于立体采集的无人机航摄成图的精度控制要点,并对当前无人机航摄在丘陵地区地形图成图中的应用现状展开详细阐述,以实例分析的方式,通过精度分析,证明无人机航摄成图精度满足丘陵地区1∶2 0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56年航片绘制的1∶10万地形图、1990年前后TM遥感图像及2000年前后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测站温度、降水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湿地的分布特点、近50年来的面积变化和相关气候背景。研究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年均温度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增温更为强烈,年均降水量微弱增加,1990~2000年为明显的暖干时期;柴达木盆地湿地在1956~2000年特别是1990~2000年间总体萎缩趋势严重,盆地边缘区和较大河流附近湿地呈现波动变化,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应为研究区内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盆地中西部湿地萎缩主要受到温度升高、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盆地边缘湿地面积少量增加主要受到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二等三角网精度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一等三角网直接越级加密三等三角网的具体方法。文中结合四个测区的实测讨论了该方法的精度。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矿山测量的精度,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朱正华 《安徽地质》2021,31(2):176-179,183
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如今已经普遍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图的制作生产.免像控技术作为一项应运而生的新技术,不但拥有着传统无人机测图的技术优势,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内业对于空三加密的依赖,缩短航测成图生产周期而备受瞩目.本文主要对无人机免像控大比例尺测图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免像控航空摄影关键技术、生产流程、成图精度等多个方面,并结合大疆经纬M210无人机在安徽省宿州市的生产项目介绍无人机免像控航测系统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技术流程.精度验证表明:现阶段无人机免像控系统可以满足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VirtuoZo AAT软件解析空三加密的主要流程,结合本次设计的区域进行解析中三角测量加密,总结出在作业过程中提高精度和作业效率的一些方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流程主要包括测区基本参数的设置、影像列表的建立、全自动内定向、确定航带间的相对位置、自动提取连接点、连接点的编辑和PATB平差软件的使用。论述了在使用Vir-tuoZo AAT软件进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过程以及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通过精确刺点、多次加密等方法来解决,从而使测量精度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以其机动灵活、受天气影响小、快速获取目标区域影像的优势已成为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的重要方法,如何提升无人机测量精度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系统分析无人机监测地表点精度影响因素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像控点质量对空三点误差分布、精度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大量的重复观测实验的方法,研究揭示了在四周均匀布设像控点条件下,监测点平面位置、高程的误差特性及其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像控点平面坐标、高程坐标施加随机误差,研究了像控点平面、高程精度与监测点平面、高程精度的对应关系。最后,依据前述研究成果,给出了提升无人机地表沉陷监测精度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周均匀布设像控点条件下,无人机测量点位平面、高程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但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影响;像控点平面坐标、高程坐标对空三解算平面坐标、高程坐标影响具有独立性;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数字平均可以有效提升测量精度。研究成果为采煤塌陷区无人机高精度监测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聂爱香  何军利 《山西地质》2013,(6):96-96,101
分析低空遥感摄影测量,平台和相机选取,外业像控,以及空三加密、数字测图、精度分析等,从而选择出最优化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1∶50 000重力调查项目的开展,在复杂地形尤其是通视条件差的地区,野外重力近区地改测量难以有效开展。本次研究试验结合本溪市地区开展的1∶50 000重力调查项目进行,在研究中尝试应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开展近区地形改正,并将计算结果与野外实际测量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应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开展重力近区地形改正的观测精度达到±0.018×10-5 m/s2,精度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勘查规范中1∶50 000重力调查近区地改观测精度。本次试验研究表明,使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进行重力近区地形改正,可以提高精度和效率、节省野外测量成本,并在今后重力近区地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字城市正射影像底图生产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艳妮 《安徽地质》2011,21(3):235-236
以数字黄山1:1000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实践为例,介绍了从空三加密、高精度DEM生成、影像纠正、镶嵌到分幅图出图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定向钻技术起源于石油钻井工业,经多年发展已拓展至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及灾害处置、煤矿底板含水层改造、蓄能电站抽水通道施工、市政管道铺设等多个领域。地面注浆技术结合定向钻长距离精准穿越的优势,可实现地下工程不良地质高效预加固与灾害安全处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综述了定向钻注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待突破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定向钻与地面注浆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从重大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授权专利以及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定向钻注技术总体已达到自主化、实用化的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千米级长距离快速钻进、复杂地质条件精准导向、地下工程精准注浆处置等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卡脖子”难题。面向战略性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提出了超长距离定向钻注一体化装备“预报、钻进、注浆、检测”四大功能模块,围绕随钻感知预报、快速钻进与卡钻预测、精准导向技术、远距离凝胶可控注浆材料、稳压控制分段注浆工艺、随钻检测系统六方面,开展了分析与讨论,可为我国定向钻注一体化装备技术发展和地下工程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Accurate and timely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master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study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forming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effectively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ir pollution. Among various observation methods of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technology can provide the long-distance and real-time observation, have the ability of rapid analysis of diverse atmospheric mixtures, and obtain stereoscopic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arget constituents without sampling. 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each of them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 covering a multiple gases and aerosol.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height of the remote sensing platform, it can be divided into ground platform, aviation platform and space platform.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monitoring, and meets the observ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ethods and platforms of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summarized their application example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It also outlin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mote sensing methods in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的赋存和埋深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快、综合成本低、观测尺度大等诸多优势。基于遥感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技术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遥感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回顾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评估地下水赋存和埋深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评估技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因子模型评估法、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估法、重力卫星数据评估法3种。得出以下结论①地下水遥感评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模型方法更加多样,精确度不断提高,可以作为传统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②遥感评估地下水赋存的研究发展迅速,但针对地下水埋深信息的评估研究进展相对缓慢;③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的赋存和埋深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快、综合成本低、观测尺度大等诸多优势。基于遥感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技术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遥感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回顾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评估地下水赋存和埋深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评估技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因子模型评估法、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估法、重力卫星数据评估法3种。得出以下结论: ①地下水遥感评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模型方法更加多样,精确度不断提高,可以作为传统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 ②遥感评估地下水赋存的研究发展迅速,但针对地下水埋深信息的评估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③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Snowmelt runoff is a valuable water resource in Northwest China.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snowmelt runoff simul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including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of snow melt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snow melt runoff model, and ability for application of snow melt runoff model with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driving dat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remote sensing and data assimil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snowmelt runoff model in northwest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 Climate warming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aggrav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which requires higher precision and detail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of snowmelt runoff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n snowmelt runoff simula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following studies need more attention:the mechanism of snow accumulation and ablation, snow cover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monitoring and high precision of snow distribution data acquisition, quantitative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river basin snowmelt runoff. © 2022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16.
地物光谱特征的研究是遥感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从光谱遥感发展与地质应用的趋势出发。从光谱遥感岩矿识别基础与识别技术方法两方面阐述了光谱遥感的研究进展.在技术方法方面,主要从多光谱与成像光谱以及遥感与航空放射性信息集成3个层次上,分析利用光谱特征进行岩石矿物识别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力与可行性,并简单阐述了遥感与航空放射性信息的复合这一遥感岩性信息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随着遥感技术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覆盖、森林与草场、海洋调查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地学中的若干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洪超 《地球科学》2011,36(2):347-354
对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全球冰川监测、局部断裂带提取、滑坡监测和稳定性评价以及海岸线提取和海岸侵蚀等方面的应用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作为一种新型的对地观测手段,激光雷达(含星载、机载、车载和地面)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测绘扩大到包括文物保护在内的诸多其他应用领域.所综述的激光雷达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4个应用方面,是传统地学研究中与全球变化和人居环境最为密切的方向.分析表明,激光雷达技术在这些研究方向中的应用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何钟琦  崔振奎 《铀矿地质》1994,10(5):316-319
21世纪的遥感科学以定量化技术为其主要特征其代表性的传感器是成像光谱仪与成像雷达。航空与航天遥感的结合、技术的并肩发展是航天遥感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轻型飞机成像光谱应用技术系统既是对地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航天遥感定量化应用研究的重要手段。建议建立、健全以航天遥感应用研究为目的的轻型飞机航空遥感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地观测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广泛可靠的空间信息,是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为阐明卫星遥感技术对洪水研究的推动作用,回顾了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技术需求,以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三大阶段的发展轨迹为主线,分析了遥感空间信息在洪水研究中的历史性贡献和阶段性效用,讨论总结了危险分区法、水文模型和微波遥感监测等3种洪水研究典型方法的应用进展。提出未来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研究的重点:遥感空间信息与模型算法的深度结合,遥感反演算法与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典型洪水研究方法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大数据方法与手段的应用。以期为提升洪水应急响应能力与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