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制约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根据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的主要学术成果,从中分析了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各个领域,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如何加强在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研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机理。着眼我国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响应,重构了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张掖地区为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常娟  王根绪  王一博 《冰川冻土》2005,27(1):117-123
在内陆干旱地区, 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 对张掖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影响因素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 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 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则更为显著. 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增加有间接促进作用. 从建国初期到现今本区人口增加了2.29倍, 而耕地面积也从9.7×104 hm2增加到了18.6×104 hm2. 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 在林地的变化中, 自然条件限制着森林的发展, 人为因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超载放牧和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垦农田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后期比80年代初期草地面积减少了62.4%. 同时, 荒漠化土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增长. 在土地生态规律的基础上, 进行科学管理, 人为力量将成为优化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为半农半牧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采用空间分析测算模型,揭示了1989~2001年期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三减(草地、水体、湿地)两增(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出未来24年内该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趋势,得出水田、旱田、林地、城乡用地的继续增加是以草地、水域、湿地的减少为代价的结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颖 《山西地质》2012,(2):98-101,103
本文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为研究对象,对万柏林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指标量化的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动态利用总体趋势及数量、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万柏林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利用的外部性要求人类要有意识地认识土地系统变化,以调控土地利用管理和辅助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本论文对南宁市1996-2003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揭示耕地、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最后提出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谢华 《山西地质》2014,(4):111-114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土地利用管理中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晋城市为例,运用TOPSIS法分析了本市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程度,运用相关系数指标对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研究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程度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且保持在较高水平;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和农业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长沙市2002~2006年土地变更数据为基础,采用年均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指数对长沙市2002~2006年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尺度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贞丰县、北盘江镇、花江示范区作为研究样区,讨论了不同尺度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 研究样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用地与未利用地之间的增减变化, 而且1997— 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2001- 2003年的快。在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上,北盘江镇园地所占比例增长、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减少和贞丰县林地面积所占比例变化最大,花江示范区同北盘江镇的结构变化相似。在土地利用的程度变化上,三个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都有所提高,整体趋于平衡。县级尺度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大于镇级尺度,村级尺度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最小。三个研究区的景观偏离度呈有规律的缓慢增长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该文结合日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简述了影响规划实施的因素,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元仲  赵书泉  武雄 《现代地质》2014,28(5):1096-1102
鲁南经济带内矿产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长期大量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降落漏斗及海水入侵等。选取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专家聚类法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选取重点城市所在评价单元的土壤环境质量(T)、工程地质环境(G)、地质灾害危险性(Z)和地质环境承载力(C)等4个评价因子,采用栅格叠图法对重点城市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区可划分为地质环境脆弱性极高区、高区、中等区和低区共4个区,菏泽市、临沂市处于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济宁市、枣庄市及日照市位于地质环境脆弱性中等区。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显示5个重点城市均为基本适宜,其中枣庄市西城区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区土地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分析评价千岛湖生态旅游区所在的浙江淳安县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991年和2003年研究区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承载力均属盈余,而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出现生态赤字,其中耕地生态赤字最多。其结果与研究区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化相一致。生态承载能力从生态盈余到生态赤字,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需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4.
鞍山市环境地质问题及矿山环境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鞍山市跨越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山地两个地貌单元,地层建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东南部山区已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西北部平原区存在地下水超采和污染问题.鞍山市区环境地质问题相对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已发生过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而且还存在着数条活动断裂,城市周边西鞍山、东鞍山、大孤山、眼前山、齐大山五座铁矿山也分布在活动断裂带或其附近,矿山地质环境与城市地区环境交织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本文分别论述了城市及铁矿山地区、东部山地地区、西部平原地区三个区域环境地质现状,重点介绍矿业活动对城区地质环境影响、治理意义及提出相应的治理目标及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5.
邱中华  张楠  陈涛 《山东地质》2011,(6):54-55,58
当前,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现挂钩项目的科学高效管理尤为重要。为此,日照市积极探索使用计算机进行项目管理,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选取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日照市海岸带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将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区、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类。  相似文献   

17.
菏泽市总面积161.6421km^2,其中,无容量、合理、低度利用土地面积95.14km^2,利用率为58.8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在明晰现状、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强度和未利用土地3个方面进行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提高固定资产投入强度等城镇土地利用挖潜途径与措施,以实现菏泽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和RS的自贡市长山盐矿区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区生态环境特点和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选取土壤湿度、土地利用/覆盖、地形地貌、土壤盐碱化、土地压占与破坏指数为影响要素层,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主要细节为指标层,建立长山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方式提取评价指标信息,并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以及标准化,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研究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将长山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日照市因废弃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崩塌、滑坡等方面,对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灾害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不但能有效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又能绿化生态环境,消除视觉污染。通过对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西赵村崩塌体的基本特征及现状进行影响评估,并就西赵村崩塌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为日照市因废弃矿山普遍引发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