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陈三新 《湖南地质》2009,(12):12-13
今年以来,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发展大局,深入开展"保增长保红线"专项行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较好的完成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3月2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并下发了《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方案》,徐绍史部长对开展"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提出了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作出的决策部署要求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经厅党组研究,  相似文献   

3.
程伟  瞿友兰  田秀林  王强  于雷亨 《山东地质》2011,(3):F0002-F0002
3月2日,全省"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组织收看了国土资源部"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工作部署电视会议,总结了全省2010年"双保工程"工作,对2011年的"双保工程"工作进行了部署。才利民副省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相似文献   

4.
王强先 《山东地质》2010,(5):55-56,59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平度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响应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的"保增长、保红线"双保行动,立足部门职能,扎实工作,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新机制,有效保障扩大内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辽宁地质》2010,(4):29-29
在深入全面总结2009年"双保行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保发展保红线工程(以下简称"双保工程"),将保发展保红线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巩固创新,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今后每年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确定当年的行动主题,深入持久地开展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工作。  相似文献   

6.
2010年区国土分局坚持"节约集约、有保有压"用地新理念,围绕"保增长、保红线"重点目标,着力化解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中的"两难",截至2011年初,全年新增建设用地9202亩,有力保障了区域建设用地需要,同时不断创新土地执法管理模式,全区已连续两年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低于5%,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极具区域特色的“双保”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保发展保红线工程重大决策,从5月开始,锦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正非带领班子成员及相关处长到各县(市)区局进行"双保工程"调研,在调研中采取了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征求地方政府领导意见等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扩大内需项目用地情况及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着重解决在保发展保红线工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双保工程"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8.
保增长与保红线看似矛盾的一对,但实质上保增长与保红线是矛盾的统一体,只有辩证客观地处理好两者关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和谐发展。经过广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近一年的“双保行动”实践,各地对保增长与保红线两者辩证关系均有深刻体会,本刊特别刊登崇左市、天等县、扶绥县国土资源局一把手的“双保”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09年国土资源系统开展的“保增长保红线行动”是国土资源部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上级部署,我县全面开展了“保增长保红线行动”,  相似文献   

10.
3月2日,"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强调,"双保工程"2011年行动最突出的特点是惠民生,要十分注重民生问题,持续提升"双保"能力。  相似文献   

11.
侯颖 《山东地质》2010,(3):56-59
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在挖掘土地潜力上下功夫,寻求突破口,通过向节约投资要效益、向低效用地要效益、向标准厂房要效益、向调整结构要效益、向集约用地要效益、向压缩用地面积要效益、向闲置土地要效益、向废弃未利用土地要效益、向旧村改造要效益九条措施破解了土地制约瓶颈,缓解了用地矛盾,确保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优化机制、科学运作、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夯实了工作基础,完善了制度保障,保证了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支撑,如何科学合理的管理、利用资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未来。通过建立垦利县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集体会审系统,对土地出让的前期工作做了数字化、信息化,提出一个基于工作流技术和GIS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会审系统为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的集体会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并对出让地块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寿光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一个平台2个市场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成果,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网络安全服务等方面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寿光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效能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亓月 《山东地质》2012,(9):63-65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首要基础,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系统的运行都以土地为载体。该文通过分析近5年来莱芜市区土地利用数据动态变化,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今后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Land is a primary resource for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 of indigenous systems of land tenure and the history of land alienation to tourism in Pacific Island nations, however, is problematic. Governments of some Pacific Island nations are now emphasizing the traditional land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in determining land us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is a key resource for the local participation of Islanders in development, and indigenous land claims are a volatile political issue. There has been little substantive research on tourism and land tenure in Melanesi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the problem of land alienation,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land tenure, and the relation of current land claims to tourist development in Vanuatu. Land alienations are tied to modern tourist developments, and issues of land tenure are a central aspects of political debate in local cultures.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regional planning for tourism, and local control of tourist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相似文献   

17.
进行土地整治分区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分区已不能适应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管理的需要。该文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提出了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从宏观尺度上,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地整治综合分区,从中观尺度上,运用叠图法进行土地整治功能分区,并指出了不同区域土地整治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土地开发整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济南市近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对济南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经验和创造性工作方法的分析总结,进一步揭示该项工作的一般性规律,进而指导工作实践,以期该项工作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的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多是从某方面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整治”的要求,通过识别土地整治规划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对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嘉祥县国土资源局建立高效科学的决策协调机构,明确各执行主体的职责,规范土地资产运营流程,推行国有土地资产运营机制,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