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震中距100°左右地震震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中距100°左右的地震,位于远震与极远震之间,特征既像远震又像极远震,震相较难分析。为了提高对该震中距地震的速报能力,对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记录的该震中距的地震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震相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2.
银川地震台地震波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银川台具有代表性的100个典型地震记录图的震相分析,按震中位置不同分区展示了银川台地震波记录的“影区不影”、灵武地震方位异常,东北方向的近震PN波缺失以及极远震的SNKS波记录,文章还分区概述了银川台对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地震所记录的地震波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地震台1990-2008年间63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简要讨论Pdif震相在CDSN 宽频带数字仪器上的记录特征.目前,北京地震台观测到的Pdif震相的记录范围约101.87°—172.18°,最小震级为6.0级,最浅震源深度为9 km,最深为631.3 km.所得结果有助于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  相似文献   

4.
震源深度是目前最难确定的震源参数之一,基于密集的近台观测数据可以准确确定近震震源深度,但对远震的震源深度无法较好地约束。远震反射波震相sP和pP包含用于确定震源深度的有效信息,理论上可以对远震的震源深度进行有效约束。将国内测震台站中台间距远小于震中距的区域台站作为台阵,通过互相关、震相对齐、波形叠加聚束等处理,可以提升sP和pP深度震相的信噪比。利用IASP91全球模型,根据震相走时差得到较为准确的震源深度。本文计算了2017—2020年M≥6.0的64个国外远震的震源深度。通过与GCMT、GFZ、USGS等机构给出的结果相比,验证了此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的可靠性。通过讨论破裂持续时间对pP震相识别的影响,得到此方法在矩震级6.0~8.5时,在不同深度上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地震台记录的2001-2018年13次6级以上极远震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进行震相分析,总结归纳典型极远震震相记录特征,以期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和测震分析工作质量,为其他地震台站极远震分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改则台2014—2017年间极远震记录的分析,简要讨论P_(diff)震相在100~110o范围内深源地震的记录特征。所选取改则台记录的震例M≥6.5,震源深度400km≤h600km。对比大连台和改则台对P_(diff)震相的记录特征发现,只要满足条件,P_(diff)震相在短周期也有良好的响应,而非通常所认为的P_(diff)震相仅具有长周期特征,这与传统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如能进一步分析P_(diff)震相的短周期记录特征,将有助于我们丰富对该震相的产生、传播机制的认识,对以后的地震分析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芦山地震主震的远震波形记录,利用pP深度震相的动校正叠加法对主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确定,不同窗长的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震源深度在(16±1)km处,与目前主流结果 (14~18 km)一致;同时,利用"区域深度震相建模"(Regional Depth Phase Modeling,RDPM)方法对4次MS4.0以上强余震进行了震源深度的确定。通过对波形的比对,选择LTA台和PmP-sPmP震相对。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使用远震接收函数的H-k叠加结果修改了初始速度模型的莫霍面深度及波速比,并使用CAP方法计算了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由RDPM得到的震源深度与利用区域直达波震相获得的精确定位结果几乎一致;4个事件中有3个的深度范围与CAP的结果相近,有2个与台网快报相差无几。事实证明,利用远震深度震相和区域深度震相都能对震源深度有很好的约束,对于台站稀疏的地区来说,深度震相提供了一种相对准确的震源深度确认途径。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0—2020年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记录的195个6.0级以上极远震事件波形,分析震相特征。按照震中距由小到大的顺序,挑选出9个典型极远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分析波形记录特征,以期提高地震台站的震相分析水平及资料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CDSN兰州地震台1990-2000年间31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得到了Pdif震相在CDSN宽频带数字地震仪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给出了兰州地震台Pdif震相走时便查表,以便分析时查询比较.所得结果有助于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有助于对核幔边界物理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0—2020年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记录的195个6.0级以上极远震事件波形,分析震相特征.按照震中距由小到大的顺序,挑选出9个典型极远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分析波形记录特征,以期提高地震台站的震相分析水平及资料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1.
银川地震台重力观测在民乐山丹地震前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年度银川基准地震台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潮汐分析和非潮汐分析,提取出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前3个月出现的异常信息,通过对银川台观测条件、仪器的工作情况和数据精度的分析,表明此异常信息可信,阐述一定距离范围内发生地震时,重力观测短临异常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初至P震相较易辨识、读取误差小、有效震相丰富等优点,提出联合Pg与Pn震相到时数据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11次)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较浅,这也是此次有感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之一.然后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分别计算了双层和4层地壳速度模型下的震源深度,并与双差定位所得深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较双差定位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整体上一致性较好,但前者得到的震源深度较之后者略深;对于双层与4层地壳速度模型,二者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基于可靠区域地壳速度模型下的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可以应用于震源深度的计算,并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另外,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的主震深度为7—8 km,最大余震深度为6 km,根据银川盆地的速度成像结果可知,主震和最大余震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下部;其余地震的震级偏小,多集中于3—5 km深度,主要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顶部或基底覆盖层内.   相似文献   

13.
对智利地震在温州地震台的记录特征进行分析,对分析方法做阐述.其结论是:可清晰记录智利地震衍射波PDIF震相;PDIF震相波形“孤立”,起始平缓,周期较大;利用PDIF、PKP、SKKS、SS等明显震相的到时进行大震速报,可提高大震速报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统计银川地震台数字石英摆倾斜仪记录的2015-2016年全球MS ≥ 4.0和中国大陆MS ≥ 3.0地震震例,总结数字石英摆倾斜仪记录地震特征,以期为大震短临预报提供时间指标,为进一步研究该地震台数字石英摆倾斜仪地震监测能力和映震效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P-wave travel-time residuals at the Warramunga Seismic Array (WRA)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ustralia, have been studied from 49 earthquakes with epicenters south of 19°S in the Fiji-Tonga region. Focal depths are between 42 and 679 km as determined from pP-P. Using the Jeffreys-Bullen and the Herrin travel-time tables the epicentral parameters have been redetermined by considering only “normal”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location procedure. These are those stations where P-wave travel times are probably not affected by lateral heterogeneities caused by the lithosphere descending beneath the Tonga trench. Epicenters of deep earthquakes below 300 km have been relocated by using stations at Δ > 25° only. Epicenters from shallower-depth earthquakes have been recalculated without using stations between 35 < Δ < 75° epicentral distance. In both cases focal depths were determined from pP-P times. The resulting pattern of P-residuals at WRA does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hange with depth below 350 km. The residuals become more negative for shallower earthquakes above about 250 km. P-waves to WRA are advanced by approximately 2 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deep earthquakes. The results do not essentially differ for the two different travel-time tables used. The observations can be interpreted by P-wave velocities that are higher in the sinking slab down to 350–400 km by 5±2% than in both the Jeffreys-Bullen and Herrin models. Without considering possible elevations of phase boundaries this estimate yields a temperature contrast of 1000±450°C between slab and normal mantle material in this depth range.  相似文献   

16.
选取海南省地震台网2009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25日记录到的281次ML≥2.0地震,利用PTD方法重新定位其震源深度,采用折合走时分析海南Pb震相,并对Pb震相的速度拟合进行佐证,进而确定海南岛Pb震相的存在。结果显示,从其中的52次地震事件中可识别出57个Pb震相,其相速度为6.68 km/s,在此基础上以地震波走时方程反演得到的海南地区康拉德面的平均深度为21 km。   相似文献   

17.
对2004-2009年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数字观测波形资料进行震相分析,总结震中距30°-50°范围内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在30°-50°范围内,银川地震台对于地震频发的印度尼西亚震区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记录最为清晰,此结论有助于台站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4年完成的穿过银川盆地人工源宽角反射与折射剖面的3炮长观测距资料,采用基于地震波走时反演方法的Rayinvr算法得到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为42—48 km,莫霍面沿剖面展布形态呈现出东西两侧浅、中部较深的特征,莫霍面最深的区段位于贺兰山下方. P波速度沿剖面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正梯度增大,然而在深度约为90—103 km的岩石圈地幔中,识别出两组较明显的反射界面,两组界面之间并未发现P波速度随深度而显著增加,表明研究区下方存在与地球平均模型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相符的速度结构,推测银川盆地下方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可能存在速度过渡带.   相似文献   

19.
利用sPn和Pn震相走时差计算的2014年2月28日石嘴山M_L4.4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21±0.277km;分析不同震源深度下民勤台的理论波形与观测波形拟合结果,得到震源深度为7~8km。研究认为,石嘴山M_L4.4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浅和沉积层较厚是此次地震震感较强的主要原因。另外,合理选取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识别方法,可有效提高s 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可靠性。为便于应用,本文还给出了宁夏地区地震震源分别位于上地壳和下地壳时sPn和Pn震相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对应关系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