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溧水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是由四条边界断裂包限的菱形继承式断陷盆地。火山岩系地层由晚侏罗世及早-中白垩世陆相火山活动的产物构成。火山活动分为四个旋回,所形成的地层,分别命名为龙王山组(J_3)、大王山组(K_1)、观山组(K_1)、甲山组(K_2,中白垩世)。盆地内次火山-侵入岩、脉岩广泛分布。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90年—1991年间,在苏州西部地区进行1:5万区调,对该区的中生代火山岩采用双重填图法进行了系统的填图,在结合收集前人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侏罗系上统龙王山组(J_0l)、大王山组(J_0d)和白垩  相似文献   

3.
长白盆地是中生代形成的一个火山-沉积盆地,位于吉林省南部,即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勘探的地区之一。由于缺乏地质年代学研究,长白盆地充填的所谓“长白组”火山岩的划分和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严重制约了区域地层对比工作。本文对采自长白盆地的2件中生代火山岩样品开展了锆石U-Pb测年工作,结果显示这套火山岩形成于约116—113 Ma,即早白垩世阿普特晚期,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三叠世或中—晚侏罗世。根据测年结果,长白盆地充填的火山岩地层与临江市四道沟地区的四道沟组、通化盆地的三棵榆树组、辽源盆地的安民组及松辽盆地的营城组可以对比。通过考证前人在长白组层型所在的义和盆地开展的地层学研究,本文认为长白盆地的中生代火山岩与长白组的定义不符。此外,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前人建立的长白组仅分布于义和盆地。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吉林南部中生代地层的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合肥盆地中生代地层时代与源区的碎屑锆石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薇  朱光  张帅  刘程  顾承串 《地质论评》2017,63(4):955-977
合肥盆地位于大别造山带北侧、郯庐断裂带西侧,其发育过程与这两大构造带演化密切相关。本次工作对合肥盆地南部与东部出露的中生代砂岩与火山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研究,从而限定了各组地层的沉积时代,确定了火山岩喷发时间,指示了沉积物的源区。这些年代学数据表明,合肥盆地南部的中生代碎屑岩自下而上分别为下侏罗统防虎山组、中侏罗统圆筒山组或三尖铺组、下白垩统凤凰台组与周公山组(或黑石渡组)与上白垩统戚家桥组,其间缺失上侏罗统。盆地东部白垩系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朱巷组与响导铺组和上白垩统张桥组。该盆地出露的毛坦厂组或白大畈组火山岩喷发时代皆为早白垩世(130~120 Ma)。盆地南部的下——中侏罗统及白垩系源区皆为大别造山带,分别对应该造山带的后造山隆升与造山后伸展隆升。而盆地东部白垩系的源区始终为东侧的张八岭隆起带,后者属于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中的上升盘。  相似文献   

5.
<正>相山火山岩型铀矿田位于赣杭构造带西南段。区域上受北东向遂川深断裂与北北东向宜黄—安远深断裂交汇控制,在中生代出现大规模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和岩浆浅层侵入活动,形成一个大型火山塌陷盆地——相山盆地。盆地整体分为三层结构:基底主要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岩,部分为下石炭统、上三叠统;基底之上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盆地北西侧火山岩之上有上白垩统红层覆盖。在中生代,该区处于NEE向赣杭构造火山岩带西南端与近NS向赣中南花岗岩带的交接地带,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并  相似文献   

6.
<正>十万大山盆地位于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结合部,为印支运动后形成的断陷盆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中生代产铀盆地之一。十万大山盆地基底主要为古生界,部分为中下三叠统和海西期花岗岩。其中西北部为晚古生代和中三叠世的碳酸盐岩、砂页岩、酸性火山岩;东南部主要为印支期花岗岩和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磨拉石建造。盆地盖层主要为中生界地层(大盆)和新生界地层(小盆)两个不同红色碎屑岩建造,具大盆套小盆双盖层构造特征,出露的地层从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其中侏罗系广泛发育的  相似文献   

7.
正工作区位于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南缘,地处羌南地体和北拉萨地体的结合部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由工作区通过,工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是解决班怒洋的俯冲消减及后期的构造抬升的关键地区。区内地层发育,主要出露有木嘎岗日岩组(J_(1-2)M),上侏罗统莎木罗组(J_3?)和上侏罗统吐卡日组(J_3t);塔仁本洋岛型玄武岩(tβ);下白垩统去申拉组(K1q);古近系牛堡组(E_(1-2)n);古近系丁青湖组(E_(1-2)d);新近  相似文献   

8.
6122矿床(又称四号矿带)位于610矿田西部,邹家山-石洞断裂带的北东端,与622矿床相毗邻(图1)。是一个火山岩型铀钍混合矿床。矿床内地层简单、构造复杂、热液活动频繁。基底为震旦系千枚岩、石英云母片岩等浅变质岩系(Z),未出露地表。盖层为侏罗系上统打鼓顶组紫红色粉砂岩、砂砾岩(J_3d~1)和流纹英安岩(J_3d~2)以及鹅湖岭组晶屑玻屑凝灰岩(J_3e~1)和碎斑熔岩(J_3e~2)。碎斑熔岩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中段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植被覆盖严重,研究工作较周边地区相对落后,地层间接触关系不明,其填图单位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问题是该地区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次针对海拉尔盆地呼伦湖东岸兴安群的满克头鄂博组和玛尼吐组的火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年结果显示满克头鄂博组的流纹岩的平均年龄为(160±1.3)Ma(MWSD=0.042),属晚侏罗世早期;玛尼吐组的安山岩的平均年龄为(147.6±1.7)Ma(MWSD=0.44),属晚侏罗世晚期。综合前人在该区域的中生代火山岩的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因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西北部火山岩地层划分的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萍萍  葛文春  张彦龙 《岩石学报》2010,26(8):2482-2494
海拉尔盆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其中的火山岩地层是大兴安岭晚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秃1井和红2井8个火山岩岩芯样品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 定年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火山岩时代明显分为145~151Ma和117~119Ma两期,分别与海拉尔盆地及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木兰沟组和上库力组火山岩的形成时间相当。根据本文测年结果,辅以前人近几年对邻区中生代火山岩测年数据的统计,认为海拉尔盆地晚中生代火山作用至少分为三期:117~125Ma、140~151Ma和~160Ma。根据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及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新资料,认为红2井原定为盆地基底布达特群的一套火山岩地层至少有一段实际是晚中生代火山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