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海底喷流-沉积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液成矿理论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对古代海底喷流块充化物矿术的研究水平。本文指出喷流-沉积是重要的成矿作用,提出喷流-沉积矿床是华南Cu、Pb、Zn、Sn、Ag、Au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批超大型矿床,并将华南许多曾被认为属夕卡岩矿床重新确认为喷流-沉积岩床。文章还论述了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分类、时空分布及其成矿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冠石银(金)矿床是铜陵地区一个具中型规模的银(金)矿床,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矿床分四个主要成矿阶段:夕卡岩阶段、氧化物-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对矿床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独立的银、金矿物和含Au、Ag低的硫化物、含Ag硫盐矿物,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中晚阶段;矿床的轻、重稀土元素总深度比值与辉石二长闪长岩相近,反映出二者的同源特征;稳定同位素  相似文献   

3.
冉红彦  甘先平 《地球化学》1996,25(5):520-528
云南墨江金矿和陕西煎茶岭金矿中Ag,Au和PGE的丰度和共生状况如下:(1)两矿床中的Ag-Au关系呈三种情况:硅质岩型矿石和其他类型低金矿石中Ag-Au基本上不具相关关系;石英脉型矿石中Ag-Au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氧化矿石中Ag-Au呈负相关关系。(2)所有样品中的PGE均低于71×10^-9,其PEG的特征是Pt≥Pd和Ru〉Os,Ir,Rh。(3)这些样品的地幔标准化PGE分布模式是以RH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太古宙Au-石英脉、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成矿流体的主要组分源自岩浆,而且Au、Ag及有关的富美元素也源自岩浆。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体系的元素的产出具有重要的共性,表明其具有共同的成因过程。例如,27个元素中,44%(n=12)的元素出现在10个矿床亚类的至少7个亚类之中:Au、Ag、Fe、Cu、Pb、Zn、Hg、Mo、Sb、As、Te和s(9个金属、2个类金属和1个非金属)。加上B和W,52%(n=14)出现在至少5个亚类之中。富集的亲铜/亲铁元素的出现频率很高,达85%(27个元素中的23个)。总体元素(n=31)的出现频率也较高,达74%(n=23)。所有这些主要的亲铜/亲铁元素均富集于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矿床之中。如果岩浆挥发分的饱和出现在岩浆硫化物熔体/上悬固体因重力而亏损之后,那么Au、Ag和相关亲铜元素将由于高的硫化物熔体/硅酸盐岩浆的分配系数(10 ̄2~10 ̄4,如Au为3x10 ̄4,Se为10 ̄3)而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因此可以得出,太古宙Au-石  相似文献   

5.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硫化物矿床矿石化学特征与分带型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侯增谦  T. Urabe 《地球学报》1997,18(2):171-181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式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琉球弧后扩张盆地、产于尹是名洼陷盆地(深1400m),其特征与日本黑矿类似。硫化物矿石及烟囱主要有3种化学类型:Pb-Zn-Ba型、Zn-Pb型和Cu-Zn型,三者分别代表温度不断升高的热液体系的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产物,其中,Pb-Zn-Ba矿石及烟囱形成于高fo2环境和高流速、低温、富Pb、Zn、Ba热液体系,Cu-Zn矿石及烟囱形成于低流速、高温、富Cu热液体系,Zn-Pb矿石则介于其间。硫化物烟囱显示明显的矿物-化学分带。在Pb-Zn-Ba矿石(烟囱),Zn、Cd集中于烟囱中央,Ba、Fe、As、Sb、Ag、Pb集中于烟囱外带,Cu则富集于烟囱中外部。在Cu-Zn矿石,As、Sb、Fe、Ag、Au仍富集于烟囱外带,Cu、Zn、Pb则在烟囱中央富集。依此元素化学分带型式,建立了古代黑矿硫化物矿体分带与硫化物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现代海底喷流-沉积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液成矿理论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对古代海底喷流块充化物矿术的研究水平。本文指出喷流-沉积是重要的成矿作用,提出喷流-沉积矿床是华南Cu、Pb、Zn、Sn、Ag、Au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批超大型矿床,并将华南许多曾被认为属夕卡岩矿床重新确认为喷流-沉积岩床。文章还论述了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分类、时空分布及其成矿特点等问题,提出断裂拗陷带型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华南具有特色的类型,而陆相断陷盆地中喷流-沉积矿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墨江金矿和陕西煎茶岭金矿中Ag、Au和PGE(铂族元素)的丰度和共生状况如下:(1)两矿床中的Ag-Au关系呈三种情况:硅质岩型矿石和其他类型低品位金矿石中Ag-Au基本上不具相关关系;石英脉型矿石中Ag-Au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氧化矿石中Ag-Au呈负相关关系。(2)所有样品中的PGE均低于71×10(-6),其PGE的特征是Pt≥Pd和Ru>Os、Ir、Rh。(3)这些样品的地幔标准化PGE分布模式是以Rh为峰的上凸曲线,而墨江样品又具Ir的负异常。与一般超基性岩的情况不同,这些样品的模式曲线中Pd-Au部分呈陡弯折,它表明矿化元素金可能主要由区域成矿流体提供。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南段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明  万天丰 《吉林地质》1995,14(3):55-59,16
作者将本区的构造演化划分成三个阶段,即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四川期。海西-印支期应力作用以近SN向挤压为主,成矿作用为Pb-Zn-Cu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燕山期应力作用以NW-SE向挤压为主,成矿作用为Pb-Zn-Ag为主,平均差应力值120.5MPa;四川期应力作用呈NNE-SSW向,成矿作用以Ag-Au为主,平均差应力值101.4MPa。  相似文献   

9.
成矿作用中金银的共生与分离及Au/Ag比值的校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生作用中金与银既有共生的一面,又有分离的一面。其共生与分离受地球演化历程制约,受控于元素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亲和性,与岩浆起源、演化有关,受控于不同的基底建造和构造单元。成矿作用中金与银的共生与分离可用Au/Ag比值大小来衡量,本文提出了根据Au、Ag的地壳克拉克值和工业吕位对传统的Au/Ag比值进行较正的方法,校正后的Au/Ag比值可有助于矿床研究、找矿预测和资源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将锍试金改成小锍试金,用小锍扣捕集法把分解样品同富集贵金属与分离基体成份结合在一起进行,炼得的锍扣经酸处理除去贱金属硫化物,富集的贵金属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取一份样可以测定Au、Pt、Rh和Pd。测定方法的特征质量(g):Au1.1×10 ̄(-11),Pt1.3×1O ̄(-10),Pd1.3×10 ̄(-11),Rh1.2×10 ̄(-11);线性范围(g/ml):Au0~0.040,Pd和Rh为0~0.050,Pt为0~0.50。方法用于超基性岩标样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
Wolyu矿床是Youngdong地区最大的脉状低温热液Au-Ag矿床之一,也是朝鲜第一个赋存于硫银锗矿物之中的富锗Au-Ag矿床。穿切晚石炭纪凝灰岩和石英斑岩(81.5±1.8Ma)的矿脉(78.9±1.2Ma)由分属三个矿化阶段的石英和碳酸盐组成。第一矿化阶段的石英和碳酸盐中含有黄铁矿、贱金属和金银矿。第I矿化阶段的Ag-Au-Ge矿脉的矿物组合随着时间演化发生系统的变化:①石英+黄铁矿;②石英十黄铁矿+银金矿十辉银矿+闪锌矿;③碳酸盐十石英+闪锌矿+银金矿十辉银矿;④碳酸盐+自然金+辉银矿+银硫矿+硫银锗矿+闪锌矿。温度和硫离子活度的计算值为:组合①360~280℃,10 ̄(-7)~10 ̄(-10);组合②280~210℃,10 ̄(-10)~10 ̄(-14);组合③210~180℃,10 ̄(-14)~10 ̄(-16);组合④188~155℃,10 ̄(-17)~10 ̄(-18)。上述数据、金与硫化物紧密共生以及蚀变带中黄铁矿的大量存在都说明了硫离子活度降低和冷却在金的沉淀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演化成矿流体中氢、氧同位素均显示出系统的变化。在主要的Ag-Au-Ge成矿过程中,随着石英向碳酸盐的转变δD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成果建立在对产于晚太古代录岩带中的55个中温热液金矿床的137个大样的约70种元素的分析基础上,尺管这些矿床在成矿省和单外矿床的元素共生组合和富集上有明显差别,但总体来看,Au,Te,S,As,W,Bi,Ag和Se依然是金矿勘探中最重要的元素,Te,As,Bi和Se的富集一般大于玄武岩平均丰度的1000-100倍,W、S和Ag的富集系数则为100-10。Sb,B,Mo,Cu,U,Hg,Pb,  相似文献   

13.
四川石棉碲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埃平  钟子川 《地球化学》1996,25(4):365-371
研究了世界首例碲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微量分散元素碲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此矿床属Te-Bi-Au-Ag组合型中温热液矿床,矿体为碳酸盐脉和磁黄铁矿脉,矿石平均品位:Te5.98%、Bi8.02%、Au9.73×10-6、Ag37.45×10-6。成矿元素Te、Au、Ag主要来源于深部富含CO2、S的热流体。此热流体沿深大断裂上升至地壳浅部时,从围岩中浸取了大量的成矿元素Bi、Fe等。热液中的硫优先与铁结合生成磁黄铁矿析出,降低了热液中的硫浓度,从而促使分散元素碲与其沉淀剂Bi、Ag、Au相结合呈碲铋矿物、碲银矿和碲金矿等独立矿物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耿文辉 《矿产与地质》1995,9(2):102-106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床成矿作用与浙东地区火山岩浆活动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具有高丰度值的火山岩浆是成矿物质来源,其矿东地质成因属浅成低温火山岩浆混合热液贵金属矿床。建立银矿床蚀变矿化模式:分为硅化带(Au、Ag、Zn、Ba)、富银带(Ag、(Au)1Pb、Zn、Mn、Sb)和贱金属带(Cu、Pb、Zn、(Ag))三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系统和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都含有大量的贵金属这一事实出发,论证了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贵金属的重要性,并论述了Au、Ag在矿物、矿石、矿体及矿床类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Cu-Au共生、Pb(Zn)-Ag共生组合对于矿床地质和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锍试金改成小锍试金,用小锍和捕集法把分解样品同富集金属与分离基体成份结合在一起进行,炼得的锍和经酸处理除去贱金属硫化物,富集的贵金属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说测定。取一份样可以测定Au,Pt,Rh和Pd。测定方法的特征质量:Au1.1×10^-11,Pt1.3×10^-19Pd1.3×10^-11,Rh1.2×10^-11;线性范围(μg/ml);Au0-0.40Pd和Rh为0-0.050,PtO  相似文献   

17.
张吉宽 《黄金地质》2000,6(3):70-76
经过对4个金矿区带的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脉状热液金矿由早而晚具有磁黄铁矿-石英、黄铁矿-毒砂,黄铁矿-石英大脉、金-脉状黄铁矿、金银-多金属硫化物、金银-碲化物,黄铁矿-石英-碳酸盐7个阶段,矿床之间的差异只是成矿阶段系列发育的完整程度和成矿阶段发育的强度不同。在矿床、矿带和矿田范围内,都具有由上而下,由早而晚的金矿化垂向相对分带,Au,Cu,Zn,Pb,Ag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蒋敬业  王苹 《地球科学》1999,24(3):304-307
研究区发育火山成因块状黄铁矿矿床和铅锌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应的两类矿化蚀变带,黄铁矿矿化蚀变带以亏损Pb,Zn,Cu,Ag,Sr,Ba,Mn及K,Na,Mg等元素,且多为负异常,元素无明显共生组合规律为特点;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则以富集多金属元素及伴生元素,富K,Mg,贫Na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贵金属同2-巯基苯并噻唑(MBT)定量反应时的温度差异,在常温下采用MBT为Ag、Au和Pd的沉淀剂并藉微晶素共沉淀法富集痕量Ag、Au和Pd,使之与Pt、Rh及贱金属分离。固相富集物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后,直接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试验了定量共沉淀的最佳条件,方法用标样分析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微晶萘共沉淀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银金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贵金属同2-巯基苯并噻唑(MBT)定量反应时的温度差异,在常温下采用MBT为Ag,Au和Pd的沉淀剂共藉微晶萘共沉淀法富集痕量Ag,Au和Pd,使之与Pt,Rh及贱金属分离,固相富集物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后,直接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试验了定量共沉淀的最佳条件,方法用标样分析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