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地球科学》2015,40(2)
2015年3月是殷鸿福院士80周岁华诞,也是殷先生在地球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上不懈追求、勇于创新和成果倍出的第60个春秋. 1935年3月15日,殷鸿福出生于浙江舟山定海.1952年,他以高分、第一志愿从上海育才中学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由于其“超俗”的专业选择,1953年他受邀为《中国青年报》撰写了题为“正确选定志愿,使我学习得好”的文章,他写道“我以自己终身做一个地质工作者为祖国服务而感到幸福和自豪”.献身地质科学事业是殷鸿福从小就立志追求的梦想,过去60多年里他一直在坚持为年青时的梦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选举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批准,我校赵鹏大教授和殷鸿福教授于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赵鹏大教授系中国地质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在中国地质学会、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COGEODATA)等国内外数个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他长期从事“矿床普查与勘探”及“数学地质”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近40年来,他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找矿的理论和方法,为发展“矿床普查与勘探”学科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率先开展数学地质研究,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数学地质学科体系,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矿床统计预测理论与方法。他在国内外许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了多种专著,许多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是上述两个专业的博士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不仅在我国地学界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在国际有关学术界也很有影响。 殷鸿福教授现为国家教委地质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地质矿产部古生物学课指委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了西南和西北  相似文献   

3.
<正>4月3日~4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变与重大全球环境变化事件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由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60周年所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出席大会的专家和领导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殷鸿福、周志炎、戎嘉余、张国伟、陈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大学赵鹏大、殷鸿福教授光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正当中国地质大学满怀信心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尽早进入"211程"的热潮中,我国著名数学地质学家赵鹏大教授和古生物学家殷鸿福教授于1993年11月光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刊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1994年1月21日,矿产系及学校其它系师生欢聚一堂,庆祝赵鹏大、殷鸿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向两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赵鹏大教授长期从事“矿床普查与勘探”和“数学地质”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作风扎实,治学严谨,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40多年来,他艰苦创业,执着追求,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崇山峻岭、戈壁沙漠,尤其是当他60岁高龄时,仍坚持到新疆的塔喀拉玛干大沙漠和云贵高原三江地区的深山密林去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他把理论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总结了科学找矿的理论和方法,为发展“矿床普查与勘探”重点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实践中实现了将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和定量找矿融为一体的科学找矿途径.赵鹏大教授思想敏锐、勇于创新、善于钻研新知,探讨新理论、把握科学新动态.他把数学同地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率先在我国开展数学地质研究,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数学地质学科  相似文献   

6.
逄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于大学地质专业毕业,投身东北煤田地质勘查事业.20年来,他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地质科研成果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先后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而今早已走上东北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岗位,并且兼任他的母校河北工程大学教授.眼下,人们追寻逄礴的人生轨迹,不难看出他为了他的"地质梦"所付出的智慧、努力和取得的成功. 执着追求梦想投身煤炭地勘事业 从事地质工作,一直是逄礴的梦想.早在读书时,他就对李四光等地质科学家充满了崇拜与敬佩,对地质事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从众多的高校中选择了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为河北工程大学),攻读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1993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东北煤田地质局一○三勘探队.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 《地球科学》2019,44(5):1439-1440
今年是马杏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以这篇文章,纪念我的老师马杏垣先生,以表达我对马先生以及原北京地质学院所有老师的感念.1960年秋,我在北京地质学院开始了五年的大学生活.那时的院长是高元贵,他和何长工、刘型都是有着革命的经历,又懂得教育的领导.马杏垣先生是副院长,他和袁复礼、冯景兰、张席禔、王炳章、尹赞勋、袁见齐、杨遵仪、傅承义、王鸿祯、秦馨菱、池际尚、凃光炽、张炳熹、郝诒纯、高平、潘钟祥、王嘉荫、薛琴舫、周卡、苏良赫、陈光远等一大批学术大师汇聚于北京地质学院,构成建院之初最宝贵的师资力量,使北京地质学院的教学工作从建院开始就有了很高的起点,使学院在20世纪50年代培养出一批像赵鹏大、翟裕生、殷鸿福那样的优秀人才,为学院后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泡水组系杨逢清、殷鸿福1987年新建的岩石地层名称,命名地点在广西来宾县泡水,层位与长兴组相当,时代属晚二叠世晚期。杨逢清,殷鸿福将泡水组引用到湖南宜章梅田长兴阶的地层。根据岩性特征,笔者认为宜章梅田长兴阶的地层不能冠用泡水组,只能沿用梅田组、九陂组和麻田组。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在贵阳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殷鸿福、穆西南副主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孙宝亮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处长,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周从启副厅长、贵州省地矿局杨在锋副局长,全国地层委员会部分分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断代工作组组长,以及承担"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编制"、"吴家坪阶等七个界线层型剖面的后续工作与研究"项目课题研究的专家六十余人.他们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和出版系统等单位,是九年来参加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4月25日)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次常委扩大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共有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单位的近70名专家和代表出席。全国地层委员会王泽九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书记、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小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综合学术年会于2 0 0 0年 1 0月 2 1日 - 2 4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 683名地球物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大会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地球物理科学研究中已取得的成果 ,探讨地球物理在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陈、周济、赵鹏大、殷鸿福、王水、刘振兴、汪集、马在田、马宗晋、许厚泽等院士出席了会议 .湖北省副省长王少阶作了重要讲话 ,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栗陶生和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校长殷鸿福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这次会议由…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18-21日,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六次常委扩大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王泽九和穆西南副主任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寿嘉华主任、殷鸿福副主任,张洪涛、沙金庚副秘书长,全国地层委员会科学顾问杨遵仪院士,特邀专家李廷栋院士、任纪舜院士、沈其韩院士、乔秀夫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年将向广大地学读者隆重推出一套《知识创新工程丛书》,包括:殷鸿福院士的《生物成矿系统论》、於崇文院士的《成矿系统自组织——新金属成矿论》、赵鹏大院士的《地质异常论》、《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张本仁博导的《中国东部壳...  相似文献   

14.
生物地质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地质学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生物地质学1生物地质学的意义生物地质学是研究生物圈与地球其它层圈相互影响的一门新的地学分支学科。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科学中,数、理、化、天均已与地学结合,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数学地质、地球...  相似文献   

15.
消息报道     
本刊新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根据工作需要,经我刊主办单位——全国地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批准,新一届编辑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编:陈旭副主编:王泽九王向东张元动张允白肖书海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王军王乃文王向东王泽九尹崇玉邓胜徽冯庆来冯洪真史晓颖刘敦一孙元林戎嘉余张允白张元动张宗祜张海春李前裕汪筱林汪啸风肖书海沙金庚邱占祥陆松年陈旭陈孝红杨振宇周蒂周传明周志炎季强金小赤金玉侯先光侯鸿飞项礼文耿元生袁训来殷鸿福梅冥相章森桂黄奇瑜黄枝高龚一鸣彭善池今后,《地层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将实行主编…  相似文献   

16.
《地层学杂志》2003,27(1):45-45,49
20 0 2年 7月 2 3日至 2 5日 ,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次常委扩大会。出席会议的常委有 :寿嘉华主任 ,王泽九、叶天竺、赵逊、殷鸿福副主任 ,科学顾问杨遵仪、王鸿祯 ,副秘书长沙金庚 ;以及各分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和部分有关专家共 5 1人。会议开始时 ,寿嘉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 ,为本次会议和委员会及其各分委员会、断代工作组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寿主任在讲话中特别强调 :我们的工作是从国家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土资源和地质大调查的需要出发 ,是从为适应国际地层古生物研究发展趋势的需求出发安排的。同时指出 ,我…  相似文献   

17.
正12月12日,《地球科学》中、英文版校内编委及科学编辑召开座谈会.殷鸿福院士等近30名编委和编辑就如何争取优质稿源、提高刊物质量、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副校长、《地球科学》主编赖旭龙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虽然在全体编委和编辑的努力下,《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在本年度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18.
由我校研究生院组织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于1998年5月28日正式开幕,29日下午闭幕.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校长殷鸿福院士、党委书记张锦高教授等7名校党政领导,各院系主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的领导、在汉的博士导师、学科带头人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共50多人.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研讨如何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2)研讨如何按新的学科、专业目录进一步修改研究生培养方案;(3)研讨如何按新的专业目录编制新的招生专业目录和扩大生源.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18日至21日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届第六次常委扩大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王泽九和穆西南副主任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寿嘉华主任、殷鸿福副主任、张洪涛、沙金庚副秘书长、全国地层委员会科学顾问杨遵仪院士以及特邀专家李廷栋院士、任纪舜院士、沈其韩院士、乔秀夫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处长,全国地层委员会各分委会的主席或副主席、部分断代的工作组组长、承担项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研究任务的课题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等六十余人.  相似文献   

20.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即国际地质学界所称之“金钉子” ,为确定地层界线之唯一全球标准。二叠系—三叠系 (P—T)界线亦即古生界—中生界界线 ,为三个断代界线之一。地球史上的最大生物绝灭事件即发生于此。故国内外学者对其层型所在 ,予以了长期的探究。 1977年起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赵金科、盛金章组队研究长兴煤山P—T界线 ,取得重要进展。 1978年起 ,中国地质大学亦组队研究 ,杨遵仪、殷鸿福先后主持两期 (每期五年 )研究P—T界线及对比之“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 ,有 2 5国 2 0 0余人参加。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