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在对华南地区诸广山,贵东和桃山杂岩体中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特征进行全面对比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不同,前者属S型花岗岩,后者与I型花岗岩相似,岩石成因类型不同是造成上述杂岩体中不同地段铀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华南印支期产铀和非产铀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密切.根据花岗岩赋存铀矿的能力,将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为产铀花岗岩和非产铀花岗岩.前者以诸广山岩体和大富足岩体为代表,后者以白马山岩体和瓦屋堂岩体为代表.利用黑云母电子探针矿物化学成分来研究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特征和差异,进一步指导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铀矿找矿勘探工作.与非产铀花岗岩相比,产铀花...  相似文献   

3.
<正>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资源产出类型,铀矿体以热液脉的形式赋存在花岗岩体中。华南花岗岩众多,但花岗岩型铀矿床仅集中产出在为数并不多的几个花岗岩体中,这些含铀矿体的花岗岩一般被称为产铀花岗岩。产铀花岗岩往往含有非常高的铀含量(10×10-6),并且铀浸出率很高,能为后期热液矿化提供铀源。对华南这些具有成矿专属性的产铀花岗岩,其岩石成因以及铀在花岗岩中的富集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寻找同类型的产铀花岗岩对于在华南进一步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具有  相似文献   

4.
为初步探讨锆石铀含量在花岗岩型铀矿远景区预测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勘探研究程度较高的诸广南部花岗岩为样本,经花岗岩类样品概率统计显示产铀岩体锆石平均铀含量略大于贫铀岩体,总体差别不明显;样品分期次、岩性对比分析表明产铀岩体锆石平均铀含量也并非普遍高于贫铀岩体,印支期产铀岩体二云母花岗岩锆石平均铀含量甚至低于贫铀岩体;统计发现产铀岩体花岗岩岩脉中具有超高的锆石铀含量(平均铀含量3000×10-6以上)。初步分析认为依据花岗岩类锆石铀含量暂不能有效判别诸广山复式岩体成矿能力;岩脉锆石铀含量超高可能是铀矿找矿的重要标志,因而具超高锆石铀含量的花岗岩岩脉是否发育可能是该区域寻找工业铀矿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总结布姆松绒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及产铀花岗岩和非产铀花岗岩的判别标志,笔者认为该岩体符合产铀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其主要的找矿靶区是岩体内部的构造节点附近,找矿目标是以热液脉型为主的花岗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6.
华南富铀花岗岩和产铀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简要叙述了我国南方5省(区)富铀花岗岩和产铀花岗岩概况,详细讨论了产铀花岗岩的主要特征:断裂构造发育,蚀变作用非常强烈,经常有二云母花岗岩出现,中基性和酸性脉岩比较发育。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们产出铀矿床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华南花岗岩中铀活化转移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章邦桐 《地球化学》1994,23(2):161-167
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法研究,发现华南产铀花岗岩副矿物中的铀沿微裂隙活化转移和交代蚀变矿物的自洁作用迫使载体矿物中的铀活化再分配的地球化学现象。与经过0.05mHC1溶液浸泡的花岗样品进行第二次诱发裂变径迹照射结果对比,确认为活化铀的存在,并具有易转移的特点。蚀变轩上岩取订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提供了铀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活化转移的佐证。γ能谱测量结果证实,花岗岩中的部分铀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已活化转移而钍则基本存  相似文献   

8.
康滇地轴花岗岩类铀钍丰度特征及找铀前景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γ能谱资料,系统阐述了康滇地轴花岗岩类的铀钍丰度特征,总结了康滇地轴现有花岗岩型铀矿化的基本特点。在与华南产铀花岗岩类特征对比的基础上,对康滇地轴花岗岩类的找铀前景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桂东北苗儿山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对比及铀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草坪岩体和豆乍山岩体同为苗儿山矿田中部的印支期花岗岩,它们空间关系密切,但香草坪岩体为非产铀花岗岩,而豆乍山岩体为产铀花岗岩,矿化特征显著差异。通过黑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对比,豆乍山产铀花岗岩黑云母蚀变程度强,化学成分富铝、铁,贫镁、钛,挥发性组分F质量分数较高,并且花岗岩成岩温度和氧逸度较低,有利于铀在花岗岩体富集和富铀矿物的析出,从而为晚期铀成矿提供成矿物质。这就是豆乍山岩体周边有大量铀矿床,而香草坪岩体不成矿,同为印支期花岗岩铀成矿能力却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章健  陈培荣  陈卫锋 《铀矿地质》2014,(3):141-148,154
笔者选取了华南印支期大部分花岗岩体,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确定产铀花岗岩的指示性特征.对比结果显示,花岗岩的源区和成因类型不同,是导致其产铀能力不同的主要因素.华南印支期产铀花岗岩的主要特征是:成岩年龄为219~250Ma,成岩温度和氧逸度低,属于S型花岗岩,其经历同碰撞的构造背景,主要分布在华夏地块内.产铀花岗岩以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蚀变作用强,副矿物组合复杂.花岗岩中结晶分异作用强,SiO2、K2O和P2O5含量高,而Al2O3、TiO2、FeO、MgO和CaO含量低,Th/U值低.这些指示性标志是指导铀矿勘查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湖南产铀花岗岩体主要分布在湘南和湘东南地区,属扬子板块南缘至华夏板块湘东南加里东褶皱区,主要有诸广山、九嶷山、苗儿山等产铀岩体,岩体是由志留、三叠纪、侏罗―白垩纪岩浆侵入体构成的大型复式花岗岩体,花岗岩具有富碱、富钾和铁镁成分较高的特征,原始铀含量高,铀钍分异明显,铀趋向侏罗纪补体富集,在较晚期次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是铀成矿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诸广山、桃山、贵东、佛岗等花岗岩体在野外 ,室内进行了研究 ,提出产铀花岗岩体铀成矿时代的认识。铀成矿主要在燕山早期 ,少量产于印支晚期  相似文献   

13.
热液铀矿床中铀的活化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对于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提出了不少成矿模式,这些模式所判定的铀源虽不尽相同和各有特点,但都共同存在一个铀活化的问题。人们常根据大地构造类型和演化,花岗岩成因类型和重熔对象含铀性不同而造成各地区花岗岩含铀的差异性,作为划分“产铀、  相似文献   

14.
桂北摩天岭岩体是雪峰期花岗岩,属于华南含铀花岗岩成矿省。摩天岭岩体分布有众多的铀矿床和矿点、矿化点,是我国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是华南地区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体。在摩天岭岩体中产有两个中型铀矿床,分别是新村铀矿床和达亮铀矿床。这两个铀矿床尽管都产在摩天岭岩体中,但矿床特征有很大的不同。笔  相似文献   

15.
根据花岗岩热液成矿原理,利用遥感信息模型,初步提出花岗岩成矿专属性因子团指标体系,建立了南岭地区产铀、钨花岗岩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在以上基础上,对产铀、钨花岗岩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地理指数和地理系数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成矿专属性判别标准,对待判岩体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基本相吻合,同时在地质成矿研究中得到实际应用。这些都表明文中所建立的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具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对成矿专属性的定量化评价.为进一步判别成矿岩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铀预富集系"和沉淀等理论进行一系列实验模拟。对华南产铀花岗岩及其母岩进行"部分熔融实验",可知其寒武系等下古生界是形成产铀花岗岩重要母岩之一。实验表明,岩浆温度下产铀花岗岩流体(f)与共存相熔体(m)铀分配系数Kf/m测定值明显<1,这说明铀强烈趋向熔体,不断重熔会使花岗岩更富铀。岩浆结晶过程中流体(f)与结晶熔体(c)铀分配系数Kf/c随结晶作用加强而增长,说明对形成热液铀矿床有利。岩浆结晶过程中晶体与晶体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中,以含铁物质与铀矿物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为最大。此结果与产铀花岗岩含晶质铀矿,黄铁矿含铀较高,黑云母结晶捕获一定量铀的地质事实相一致。成矿前的"前提蚀变"阶段的铀活化实验得出,黑云母在白云母化时铀释出约达3%~30%;花岗岩白云母化过程中,全岩将有30%~60%的铀释出。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锆石迁出铀可达1.4%~21%。晶质铀矿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发生崩解和部分溶蚀,实验得出转入溶液的w(U)为(1.04~1.30)×10-6。大量水-岩反应的热液实验表明,在封闭体系统的溶液中,随压力(pH2O)降低,产铀花岗岩中的铀溶解增加(最高可增达2~3个数量级),从而打破了"压力降低铀沉淀"的一般传统说法。对热液铀矿成矿机理进行多次实验取得如下新认识:(1)适度脱碳酸(或脱CO2)对铀沉淀有利;也可使铀-硅-碳酸盐体系中的"铀-硅分离"沉淀;(2)成矿溶液"pH显著降低(落差)"是铀沉淀几大因素中的关键。这些实验结果证实和发展了"地层、岩石等预富集系"理论,并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龙  陈振宇  汪方跃 《岩石学报》2021,37(9):2657-2676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且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本文在简要介绍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产铀花岗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夏地块,以桃山-诸广铀成矿带最为重要。矿床以中小型(300~3000t U)和中低品位(0.05%~0.2%U)为主。产铀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三叠纪(240~205Ma)和侏罗纪(165~150Ma)两个时期,属于S型花岗岩,源区以泥质沉积岩为主。三叠纪过铝质淡色花岗岩是有利的铀源岩,其中铀主要赋存于晶质铀矿。黑云母、晶质铀矿、磷灰石和锆石成分特征是评价花岗岩产铀潜力的有效工具。华南大多数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110~50Ma),以后生热液成因为主,其形成主要与区域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作用和幔源基性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温度集中在120~260℃、盐度一般小于10%NaCleqv,铀在流体中主要以铀酰碳酸络合物和铀酰氟化物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和CO_2去气导致铀在有利部位沉淀。文章指出应加强花岗岩中铀活化机制、铀成矿时代、以及下庄铀矿田侏罗纪(175~145Ma)铀成矿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5):305-310
本文建立了产铀岩体的递进部分熔融成因模式,研究了部分熔融过程中铀的地球化学性状和富集机理,阐述了递进部分熔融机制的找矿意义。该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产铀花岗岩类所具有的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认为有关岩浆型产铀花岗岩类系周围出露的富铀地层重熔而成的传统观念尚有值得推敲之处,指出富铀地层作为围岩与岩浆型产铀岩体的联系主要取决于花岗质熔体上侵和结晶演化过程中熔体中水的溶解度变化以及熔体对围岩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1):26-28
本文在前人多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了华南改造型和同熔型两种成因系列产铀花岗岩类及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成岩成矿机制,提出了两类产铀花岗岩及有关铀矿床的成因模式和综合判别标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参照一些学者以往所提出的各种成矿假说,作者  相似文献   

20.
李邦达 《地质论评》1986,32(3):253-263
本文根据赣中南及邻区地壳早期物质的不均匀性,U、W、Sn、TR、Nb、Ta等与壳型花岗岩有关的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的差异性,建立了产铀与产钨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值的多元线性判别函数,据此能准确、有效地判别产铀岩体与产钨、稀土、铌钽岩体,对这些岩体还可进行二级判别。同时对判别壳源型花岗质火山-侵出岩(碎斑熔岩)的产矿性,区分加里东期交代花岗岩及混熔过渡型产铜花岗岩也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