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继洪  郭庆荣  谭军 《地理研究》2004,23(3):312-320
本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物理、化学性质变 (退 )化的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在物理性质退化方面 ,主要表现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下降、土壤孔隙性和土壤水分性能变劣 ;在化学性质退化方面 ,主要表现在养分贫瘠化、保肥供肥能力降低。植被破坏会引起土壤养分减少、保肥供肥能力降低 ,有机质的减少是丘陵赤红壤物理性质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必要保护植被、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以防止丘陵赤红壤理化性质退化  相似文献   

2.
赤红壤丘陵水土流失区马尾松纯林改造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尾松纯林改造是当前植物生态和林业工作的一项迫切、重要的内容。经赤红壤丘陵水土流失区近6 年的马尾松、红锥混交试验研究, 发现松、锥混交林在生长量、林地凋落物现存量、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小气候环境, 以及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均比纯松林有着明显的改善或提高, 不失为一种适宜南亚热带赤红壤丘陵水土流失区的优良混交形式, 建议在此类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国热带特征及其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受季风气候和海陆分布的影响,中国热带不如其他热带国家那样典型,热带界线也不够规则和明显,大致有如下特点:(1)热带地区分散,不连续;(2)东西跨度大,从台湾到滇南热带的跨度长达2500km,而面积只有80000km~2;(3)北部热带界线从形态上呈断续和凹凸状;(4)东段和西段自然条件差异大,东部为丘陵、台地、海岸带、岛屿、半岛、海洋,橡胶主要种在丘陵、台地上;西部为内陆、高山、深谷、坝子,橡胶作物主要种在山坡和坝子上。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将中国热带从东到西分为四个区:(1)台湾南部;(2)海南和雷州半岛;(3)滇南;(4)南海诸岛。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区,属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地跨十三个省(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当地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土地资源复杂多样,物产丰富。境内地形起伏,多山地丘陵,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见,整个地区2/3以上的总面积为山地丘陵所据。土壤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富铝风化,属多种类型的红壤、黄壤。河谷平原多种水稻,产量约为全国水稻总产量的90%。这里不仅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如柑桔、龙眼、荔枝与香蕉等),而且还盛产油茶、油桐、漆与乌桕等木本油料和经济林木。这个山区又是我国竹木主要产地,珍贵水产丰富。因此本区历来是我国农林牧副渔的重要生产基地,有“鱼米之乡”的称誉。 但是过去对广大丘陵山区的自然资源,未能合理开发利用,加之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掠夺式的经营,重采轻造、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烧山取肥、铲草皮等,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致富饶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有利的生态失去平衡,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水旱灾害频繁出现,水冲沙压良田。这就导致粮食生产基地的土壤贫瘠化,造成低肥低产状态。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丘陵赤红壤开发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恬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7,27(5):395-399,404
丘陵赤红壤是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使土壤性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丘陵赤红壤的可持续利用。文中总结了丘陵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利用现状,探讨其生态环境重建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认为丘陵赤红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养分贫瘠、表土砂质化、土壤结构退化、土壤水分性能退化、酸雨和重金属造成的污染等。指出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培育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水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防治"三废"污染,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农业与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南岛热带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海南岛属热带季雨林-砖红壤地带。主要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同时还有赤红壤、燥红壤、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在900公尺以上的山地,尚有山地黄壤的分布。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和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使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过程终年进行,而且强度很大,形成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土壤形成过程也相当强烈。在成土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活动的背景 我国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对区域的地貌、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农业、工业、交通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学校所在地区江西省景德镇市,为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超过1200毫米,但分配不均;加之长期以来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水土流失严重。高一必修1教材有一实验活动“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本文为教师指导学生针对实验目的,自行设计红壤坡面水土流失与水土流失防治的实验活动,探索分析坡形、坡度、地表覆盖物、工程措施等地理要素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8.
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壤丘陵区具有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河谷资源开发模式,限制了丘陵山区区特圾农业自然资源全面有效地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因此,该地区农业的邮路不能仅立是河谷耕地,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占总面积70%以上的低山丘陵坡地上,实行一丘多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实现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的持续 。  相似文献   

9.
李刚 《地理教学》1994,(3):34-34
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这是一种台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的低产土壤,需大力改造。改造的主要办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以上这段话是《中国地理》上册教材内容。何为酸性?何为碱性?为何要补充熟石灰?这对尚未学过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我  相似文献   

10.
广东沿海地带侵蚀丘陵地植被的开发利用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培 《热带地理》1998,18(2):118-121
广东沿海地带侵蚀丘陵地面积广阔,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类型为热带常绿季雨林。长因期受人类活动干扰,丘陵地的次生植被以灌草丛为优势,局部植被覆盖差,土壤侵蚀严重,引起环境退化,文中根据侵蚀丘陵地植被和环境特点,提出开发利用和改造设想。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方秋贤,詹霞(福建师范大学环科所)(福建省税务学校)一、福建省水土流失发展的总趋势福建省的生态环境是以中、南亚热带为热量带背景,以黄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常绿阔叶林为基础,温热多雨,海洋性季风气候综合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揭示了南方红壤丘陵地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林地和耕地是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②11年来吉泰盆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增长,水域增幅较多,其他地类面积有所下降,草地减幅最大;③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水域,以及草地转化为林地是吉泰盆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模式,三种类型的转化面积依次为2887.91 hm2、2821.19 hm2和2326.97 hm2。从空间分布上看林地转为耕地模式分布最为广泛,耕地转化为水域分布较松散,草地转林地主要分布在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区;④动态度和状态指数研究发现,吉泰盆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率绝对值最大,林地年变化率最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规模呈增大的趋势,其余地类呈不同程度减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上海自然植被的特征、分区与保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峻 《地理研究》1997,16(3):82-88
上海地区有种子植物约134科510属919种。种子植物的分区类型共15°个,其中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各占总属数的27.8%、21.6%和11.9%.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其中红楠群落和青冈栎群落能较好地反映中亚热带的植被和环境特征。非地带性植被以潮间带植被和水生植被为主。上海自然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反映了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以及濒江临海的环境特点。同时其现状也表明了上海的自然植被处于不断增长的压力之下所发生的变化,因此亟需加以保护。上海的植被区划可分为隶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的河口沙洲植被区,碟缘高地植被区和东北淀泖低地植被区,以及隶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西南丘陵、低地植被区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江南红色丘陵乃指长江以南,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内的山地、红岩丘陵及丘陵间的盆地地区。即《中国地貌》所划分的长条形的红层盆地。主要分布在武陵山与武夷山之间。盆地内堆积的红层大部分为白垩系(或上白垩系)一下第三系。较大的盆地有衡  相似文献   

15.
韩国元 《地理教学》2013,(10):56+47
正一、实验背景新课程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地理素材、案例值得我们去实验、考察和探究,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去引导和挖掘?红壤性质的验证与改良就是一个非常直观和适合师生操作的实验。二、实验条件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土壤,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有广泛分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亚热带包括台湾省北部、中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大部分以及云南南部的部分地区。东起台湾省及其沿海岛屿,西至高黎贡山南端中缅边界,北依戴云山、南岭、西北依云贵高原,南接雷州半岛,大约位于北纬22—25°的地区。“ 带内山地丘陵广布,自东向西分布有东北西南走向的莲花山、九连山、云雾山、云  相似文献   

17.
1 热带林的现状 热带林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其急剧地减少和退化,将会给地球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地球上现存的森林面积大约45亿公顷,其中43%分布在最冷月18℃以上的热带地区。热带林随旱季、雨季的长短变化可分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林、热带高草原、热带半沙漠等,还可根据树林疏密分为热带封闭林和热带稀疏林。  相似文献   

18.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叶和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中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在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位于海拔700-1000m之间,且分布面积狭小。该区系计有维管束植物214种,分属139属、72科、以温带成分为主,其次为热带亚热带成分,具有明显的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五指山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金凤 《山地学报》2003,21(2):169-172
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山地面积占25.4%,五指山是海南山地的核心,也是海南最高峰,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灌丛草甸土。五指山土壤普遍遍缺,而Zn、Ni、Pb、Cd、Cr、Co含量属正常值。在成土过程中,Cd有一定积累,其他元素有明显淋溶。在自下而上的垂直带谱中,Zn、Co含量呈现递减,Cd则相反,Ni、Pb、Cu、Cr含量呈现波浪式变化。气候因素是影响五指山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资源基础 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和土地类型密切相关。河南省土地类型分异的两个主导因素是南北与东西分异,即气候以淮河、秦岭为界,北亚热带湿润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南北过渡,地貌大致以京广线分界,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全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