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斜坡变形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结合研究斜坡变形的各种方法,建立了针对斜坡变形和破坏的工程地质评价系统。该系统由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稳定性计算子系统、可靠性评价子系统和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预测子系统3部分组成,可完成对斜坡的稳定性计算、可靠性评价和变形及破坏的预测等功能,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斜坡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斜坡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对古交市炉峪口煤矿斜坡的工程地质调查研究 ,确定了影响该斜坡稳定性的四类 2 0项主要影响因素 ,并应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炉峪口煤矿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斜坡的实际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黄土台塬农灌区,其天然斜坡环境常被农田灌溉所变异,形成农灌工程地质斜坡环境,在此种环境中,斜坡的变形和破坏常被诱发,激活和加剧,从而产生了新的农灌斜坡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若对其进行治理,必须从农田灌溉诱发,激活和加剧灌区内斜坡变形和破坏这一观点进行考虑。本文试图以宝鸡--常兴塬农灌区斜坡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南充市为嘉陵江流域的大型城市之一。其主要工矿企业及城市发展的重点均位于嘉陵江Ⅲ级阶地。该阶地为南充市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发育场所。为此查明南充市区斜坡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研究,总结了南充市区的主要斜坡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及岸坡失稳。其中以滑坡最为常见;影响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为岩土性质、风化作用和水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斜坡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滑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与突变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基于对任-连续函数, 至少在较小的邻域内可以用多项式任意逼近的数学理论, 运用改进的Backus广义线性反演理论, 以斜坡位移时间序列为基础, 反演建立了斜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自治梯度系统与突变模型的等价性, 通过变量代换得到标准的尖点突变模型。以黄茨及卧龙寺滑坡为例对滑坡的发展孕育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不仅预测效果十分理想, 而且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整适应能力; 斜坡临滑前都以突变特征值D的突降至零为前兆特征, 可作为-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6.
新书报导     
《非线性工程地质学导引》:秦四清、张悼元、王士天、黄润秋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该书系统研究了节理岩体的非确定性结构与强度特征(包括节理岩体的分维特征与工程地质意义、非确定性岩石力学参数取值及岩体质量分级原理)、室内地应力测试新方法、岩体突变失稳理论(包括顺层斜坡弯曲失稳、层状岩体失稳、斜坡滑动失稳、水库地震、冲击地压)、滑坡灾害非线性动力学预报理论(包括滑坡混沌识别、分叉、灰色—模糊尖点突变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全书共四章,约26万字,书未附有“滑坡灾害预报系统LTFS源程序”。该书系第一作者博士后的研究成果,经专家评审,认为是国内第一部具开拓性、创造性的高水平专著。可供从事分形、混沌、突变等非线性科学研究和从事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等专业的科技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之用。每册定价10元。《岩石声发射技术概论》:秦四清、李造鼎、张倬元、邓荣贵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该书系统研究了岩石声发射的微观机理,岩石断裂特性的声发射特征、凯塞效应机理、应用凯塞效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市房山区孤山口村不稳定斜坡探测工作中,运用地质雷达法对不稳定边坡的土壤覆盖层厚度和基岩界面的起伏形态进行测定,从而查明该区不稳定斜坡的形态特征、规模大小、潜在威胁等基本情况,为不稳定斜坡治理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同时为地质雷达法探测法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次二阶矩方法在斜坡稳定性概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文强  龚珏 《地球科学》1998,23(6):639-642
介绍一次二阶矩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斜坡稳定性概率评价中的应用。论述了斜坡可靠指标、破坏概率和安全系数的关系,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由于具有类似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在高度相关的降雨作用下,同一个区域中的降雨诱发浅层斜坡失稳灾害常成群出现.在区域尺度预测浅层斜坡失稳灾害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学原理的降雨诱发浅层斜坡失稳灾害预测新模型RARIL.该模型采用修正Green-Ampt模型进行降雨入渗分析,采用无...  相似文献   

10.
1、工程地质领域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各占多少 ?(1)对地质基础不重视 ,许多新理论 ,创新的论文实质性内容不多。理论占 40 % ;实践占 6 0 % ;(2 )工程地质理论体系问题 ,如何建立一个体系在工程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理论占 70 % ;实际占30 % ;应用是最主要的 ;(3)关心场地工程条件与区域工程地质关系的研究 ;在岩溶区 ,一线的工勘人员往往不善于把握其中关系 ;(4)城市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海洋工程地质问题 ,交通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5 )工程地质理论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 ,或者说工程地质科研…  相似文献   

11.
突变理论是非线性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尤为活跃。首先简述了突变理论的发展概况和基本原理,然后分别从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突变理论在边坡工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即基于尖点突变法的边(斜)坡稳定性分析、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边(斜)坡稳定性评价和基于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的尖点突变预测模型对滑坡时间预报,重点讨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应用方法和实际效果,最后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突变理论在边坡工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尖点突变理论,建立了地震信号尖点突变模型并转化为尖点突变的标准形式,在时间域内提取突跳势、突跳时间;在频率域内提取突跳势、突跳次数等参数。运用突变理论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表明:突跳参数曲线上异常的位置与断层的位置有关,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突变级数法在边坡稳定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边坡的稳定性受地质、工程等众多因素影响,且其变形破坏机理复杂,危害巨大,因而边坡稳定问题分析研究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引入突变理论对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利用突变数学和模糊数学结合引出的突变级数法,提出边坡稳定性评判指标--突变级数, 从而建立了新的稳定性评判模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边坡稳定性评判法,综合考虑了边坡各种要素对其稳定性的不同影响程度,真实地描绘了边坡系统的稳定状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准确,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雷达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探测方法和应用条件。通过几个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在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及探测其它地质异常体、地质界面中的有效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工程洞室围岩失稳判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成华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8,29(1):167-172
地下工程围岩体系是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其稳定判据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应用突变理论对围岩体失稳的突变过程进行探索,旨在从理论上弄清其突变条件。能量突变判据和熵突变判据从物理学的观点考虑了围岩系统失稳的可能性,位移模突变判据、洞周屈服区面积突变判据和广义黏塑性剪应变突变判据则主要是根据数值计算中直观判别条件(关键点位移、洞周屈服区面积和广义黏塑性剪应变)考虑围岩失稳的可能性。将以上5种判据应用于某地下洞室断面,对围岩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系统突变条件从不同的方面判别其发生失稳的可能性,可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岩体结构理论是20世纪中国工程地质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简介了自20世纪70年代岩体结构理论创立以来,在中国得到的广泛应用。为一大批大型、世界级的工程修建中的工程岩体评价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叙述了岩体结构理论在中国岩体稳定性评价、岩体质量分级、岩质斜(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大型、巨型水电站建基岩体的选择的成功应用,和中国各工程领域(部门)将岩体结构列入规范,得到的广泛推广。论述了岩体结构划分主要指标的获取方法、量值选取及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了岩体结构新的亚类原位镶嵌碎裂结构和黏结层状结构的典型特征、划分指标及其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论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煜 《江苏地质》2001,25(4):196-199
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工程地质50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分析认为,岩土特性成因控制论、岩土体稳定性的结构控制论和人地协调论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强调了在基本理论和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是工程地质向新水平迈进的重要途径,并以优势面理论为例作了介绍说明。同时对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质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认为,通过工程地质力学与系统科学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将成为当今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简述其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及实际工程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我国工程地质科学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三峡工程地质研究,秦岭隧道工程地质研究、西安地裂缝研究、海口市土地利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等实例论述了十年来工程地质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断裂构造研究进展对工程地质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体和岩体结构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而系统地解析体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是认知岩体结构,抽象和概括岩体工程地质模型的突破口,因此,重视和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必将会对岩体工程地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与工程地质研究相关的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思维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方法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