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少怀  裴荣富 《矿床地质》2007,26(3):346-352
冈底斯中段南缘矿集区位于西藏南部扎囊—桑日之间,面积约1500km2。该区已发现大小铜金矿床(点)近20处,累计铜金属资源量达200多万吨。文章从金属成矿省“景”、“场”、“相”、“床”4个等级体制出发,阐述了该矿集区在印-亚陆陆碰撞“陆内汇聚-地壳分层加厚-重力均衡调整”的高原隆升过程中的成矿作用。指出区内存在着与碰撞挤压、流体迁移汇聚有关的层控铜矿床,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矽卡岩铜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3种矿床类型。利用成矿的背景构造、“成矿构造聚敛场”的控矿构造和“行、列、汇”的成矿构造,即按“构造的构造”(tectonic-structure)或称构造成因(tectonicgenesis)观点分析了成矿远景,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西藏努日矽卡岩型铜钨钼矿辉钼矿 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西藏努日层状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是冈底斯东段南缘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上规模最大的矿床。笔者对采自该矿床的9件不同产状、不同形态含钼矿石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23.46~24.77 Ma,等时线年龄为(23.36±0.49) Ma(MSWD=0.60),模式年龄与等时线年龄结果基本一致。由于辉钼矿与黄铜矿、白钨矿呈共生关系,并考虑到该矿区内黄铜矿的年龄〔(23.75±0.18) Ma〕(作者未发表数据),表明努日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为23~24 Ma。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可见,冈底斯南缘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从32 Ma至23 Ma发生了强烈的成矿作用。该成矿带的成矿时代明显有别于后碰撞期地壳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显示出其为一套独立的成矿事件。该成矿事件可能主要受冈底斯南缘的晚碰撞走滑环境的控制。努日矿床成矿时代的确定及晚碰撞成矿事件的厘定,为今后研究和勘查该成矿带内同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土屋-延东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田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及进行针对性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成矿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对成矿构造背景、相关岩浆活动、围岩、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等进行探讨,获得初步认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主要形成于聚合板块活动时期陆缘构造岩浆活动带,与造山带汇聚阶段俯冲-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中段.锆石SHRIMP U-Pb和辉钼矿Re-Os年代学研究表明,与成矿相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48.68±0.49Ma,成矿事件发生在48.30~50.8Ma.明显不同于冈底斯铜矿带形成于陆内后碰撞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的驱龙、冲江、朱诺等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集中在17~12Ma).该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碰撞晚期(52~42Ma)的间歇性应力松弛造就了吉如铜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和斑岩型矿化的发育.这一成果表明,在中国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同时存在碰撞环境和后碰撞伸展环境的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5.
梁华英  喻亨祥  曾提  莫济海 《矿物学报》2007,27(Z1):151-152
近年来在冈底斯矿带发现了大量斑岩铜矿床,形成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冈底斯矿带南部除发育碰撞期后的斑岩铜矿床外,近年来还发现了一大批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铁矿床、金-铜矿床、金-银矿床等,形成了-条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多位于斑岩铜矿带北侧,东西方向长约600公里,南北宽100多公里.这表明冈底斯矿带不仅是一条巨型斑岩铜矿成矿带,亦是一条资源潜力巨大的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此外,在冈底斯矿带北缘也发现了大型规模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及大规模的矿化指示标志,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斑岩铜矿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岩铜矿床的铜金属储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是全球最具经济意义的矿床类型.中国大陆具有独特的地质演化历史,显生宙以来一系列构造-岩浆活动,促成了富水岩浆的浅成、超浅成侵位,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文章立足于中国大陆的成矿地质背景,对中国大陆的斑岩铜矿床的时空分布再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三大古板块边界控制成矿域的基本体制下,进一步强调次级“微板块”构造与斑岩铜矿床的成因联系,提出了“3大成矿域、7大成矿区”的区划方案,并以特提斯成矿域“陆缘增生-陆内深熔作用”为重点,探讨了具有中国大陆特色的板内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初论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杨志明  侯增谦 《矿床地质》2009,28(5):515-538
作为金属Cu最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主要产于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基于大量弧环境斑岩铜矿床研究而建立的经典斑岩铜矿成矿模型,在后来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科学理论指导矿床勘查的典范.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除经典成矿模型所记录的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外,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内,甚至产在陆内环境中.显然,这些斑岩铜矿的成因无法用经典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型解释.文章从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的综述人手,通过对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床的成矿环境及构造控制、含矿斑岩起源、矿床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金属富集机制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等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该模型强调:①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为强烈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埃达克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新生下地壳,板块断离或岩石圈拆沉诱发的软流圈物质上涌,以及斜向碰撞导致的挤压.伸展的构造机制转换通常是引发岩浆源区发生部分熔融的外部条件;②成矿金属的深部富集是因岩浆高氧逸度所致,高氧逸度条件下,S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溶解于岩浆之中,从而导致通常优先向硫化物分配的Cu、Au等开始作为不相容元素向硅酸盐熔浆中富集;③含矿斑岩的侵位既可受到因斜向碰撞诱发的大型走滑断裂系统的控制,也可受到岩石圈拆沉诱发的大型张性断层的控制;而含矿斑岩的就位则受矿区尺度的构造控制,多组构造的交汇部位或大型背斜的核部常是斑岩铜矿产出的重要位置;④大型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矿床下部通常存在岩浆房,岩浆房的流体出溶是引发矿床大规模蚀变与矿化的根源;成矿金属与S均来自岩浆,与含矿斑岩可能具有相同的源区;⑤矿床整体上具有与弧环境类似的蚀变分带规律,从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石英-绢云母、粘土化及青磐岩化;不过,因碰撞造山带环境含矿斑岩相对富K,从而导致岩浆房或浅侵的岩株/岩枝中出溶的岩浆热液常具有比弧环境斑岩铜矿床更高的K+/H+比值,从而诱发钾硅酸盐化蚀变的强烈发育;因钾硅酸盐化蚀变持续时间较长,铜钼矿化主要产于该蚀变阶段,特别是以黑云母大量发育为特征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阶段;⑥成矿物质沉淀可能因成矿过程中温度、压力、盐度、氧逸度、pH值等因素的变化所致,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与高原的快速隆升与剥蚀有关.  相似文献   

8.
斑岩铜矿床在东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已有的斑岩铜矿床成矿模型多是建立在环太平洋地区矿床资料的基础上,相对而言,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床还有待梳理和总结.本文以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为主线,将东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床空间上划分为土耳其Pontides、伊朗中部Sahand-Bazman、巴基斯坦Chagai、中国玉龙、中甸、班公湖、冈底斯7条成矿带和中南半岛、土耳其Anatolides地块2个成矿区;时间上分别对应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白垩纪中期、白垩纪末-古新世初、中始新世、中中新世等6个时段;构造背景分别为古、新特提斯洋盆俯冲或俯冲后的碰撞;讨论认为Sahand-Bazman铜矿带的形成背景与玉龙成矿带可对比.  相似文献   

9.
处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北东侧的兰坪盆地西缘的金满铜矿床,产于中生代陆相沉积砂岩、泥岩中,以其属新类型陆相喷流铜矿床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其成矿时代至今仍然存在争论。采用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对金满铜矿床主矿体旁侧的含铜热液蚀变矿物绢云母进行了测试,获得3组视平均年龄分别为88Ma、67Ma、37Ma。结合兰坪盆地区域地质成矿背景,认为金满铜矿成矿经历了早期67Ma的成矿作用和晚期37Ma的成矿叠加作用,后者代表了金满铜矿的主要形成年龄。金满铜矿床的2期成矿年龄可能是印~藏碰撞(古新世)和走滑~拉分(始新世)等重大地质构造事件在矿床中留下的同位素年龄信息.暗示着古新世时期的构造作用和始新世时期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对兰坪盆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海相砂页岩型铜矿时空分布、经济特征、成矿地质背景与沉积环境入手,对中国云南东川-易门铜矿带和阿富汗安纳克铜矿床(带)等进行典型矿床分析与地质特征对比,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流体的性质、作用和动力学,金属元素迁移、富集、沉淀和就位机制)等方面对海相砂页岩型铜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系统分析各种"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模式、成矿作用与过程,对阿富汗安纳克、云南东川落雪式铜矿床等沉积岩容矿的层状铜矿床成因模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海相砂页岩型铜矿成矿与超级古大陆事件的耦合性及衍生成矿作用。通过分析,对中国东川-易门铜矿带,以及与阿富汗安纳克铜矿床毗邻的新疆西昆仑成矿省的海相砂页岩型铜矿找矿前景进行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构造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是近几的新疆东天山境内发现的重要成矿带,以康古尔塔格-黄山断裂为一级板块边办,其南发育晚古生工岛弧系和巨型韧性剪切带,后者东西延伸数百km,强弱应变相间,分四期变形,第二,三期变形与金矿关系最为密切 。  相似文献   

12.
河南熊耳山地区铜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体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对河南熊耳山地穹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成矿学分析.该地穹东段、西段为铜矿成矿的有利地区.东段铜矿以和金矿共生为主,西段铜矿则以独立矿床为主,金银为伴生元素,为铜矿成矿最有利的地区.其中寨凹地区在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成矿元素分带、蚀变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信息特征等方面对形成斑岩型铜矿非常有利,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远景区.外围的脉型铜(银)矿、银多金属矿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甘肃阳山金矿带地球动力学体制与多因耦合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阳山金矿带区域演化史的总结分析,结合西秦岭南部地区金矿成矿时代及其与造山运动的关系研究成果,对阳山矿带的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体制进行了厘定;阳山超大型金矿和西秦岭地区大多数金矿床,特别是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是在碰撞造山后期隆升伸展动力学体制下形成.通过对阳山矿带各种控矿因素的成矿作用分析与研究,认为各种控矿有利因素在相对局部的空间域内充分耦合是大型、超大型金矿成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几种代表性矿床与某些板内构造的关系,其中包括郯庐断裂及其有关矿床、拉分盆地宁芜铁矿、伸展构造与胶东金矿、陆内碰撞造山带与豫西金矿、昆阳裂谷与东川铜矿等,并初步探讨了这些板内构造与板块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其深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成矿构造研究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综述了成矿构造研究方法的本质及在区域成矿学、成矿定位机制研究、成矿动力学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并以江西洋鸡山金矿、湖南沅陵沈家垭金矿和江西东乡铜矿的成矿与找矿预测为例,阐述了成矿构造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新成果,从成矿构造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成矿构造研究法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铜陵矿集区深部找矿工作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矿集区深部结构特征为该区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浅表已发现的矿床只是矿集区成矿系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深部还应有多个可以找寻的矿床(矿体)的富集空间。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可能存在与宁芜火山盆地同期的成岩成矿作用,是铜陵矿集区找矿的新方向。铜陵矿集区奥陶系灰岩中铜金矿化作用的初步研究表明,除传统矿床类型外,前泥盆纪地层中的成矿作用应该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得到关注。覆盖区成矿预测初步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向斜核部及褶皱倾伏端等地段具有与已知典型矿床相似的成矿条件。铜陵矿集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应该在上述地段运用矿田构造系统分析、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工程验证等方法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一些金矿床地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矿床的地质找矿问题是当前广大地学工作者比较关心和注意的问题。本文为作者1987年10月在首届全国冶金地质金矿讨论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经修改补充而成。主要从金矿床的一些地质特征,如岩石、构造、成矿时代、矿源岩和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金矿地质找矿问题的一些设想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山东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矿集区是我国金矿资源的主要密集区,重点解剖焦家金矿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同类矿床的成因认识.文章从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流体以及成矿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研究,在上述的基础上探讨了焦家金矿的矿床成因模式,认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后造山作用引起的构造转折,导致地壳拉张,深部物质上涌,在有利的部位大规模成矿.  相似文献   

19.
理论预测与科学找矿--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构造成矿带发现了多个以斑岩铜矿为主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这些矿床均形成于青藏高原板内隆升过程,主要成矿年龄为17~15 Ma,其矿床类型、矿床规模、成矿部位和成矿时代与作者10 a前的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突破板块碰撞造山和板块碰撞成矿模式,按大陆动力学和成矿动力学的新思路,认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形成于特提斯开合转换、板块碰撞造陆之后的晚新生代构造隆升、下地壳层流、板内造山、地壳增厚、热隆伸展的动力改造成矿过程.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倡导创新科学思维、发展地质与成矿理论对于中国西部的找矿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31  
翟裕生  邓军 《现代地质》1999,13(1):99-104
矿床综合异常是成矿预测的重要标志。在概述成矿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异常与成矿系统的关系,提出矿源场异常、矿液通道异常、矿石圈闭异常(储矿场异常)等概念,建立了成矿系统与综合异常的相关性模型框架。提出了矿床综合异常的研究方法,并依据对胶东金矿和赣西北铜矿地质异常的实际研究,提出对找寻热液金属矿床有重要意义的4种异常带:①异常浓集带;②异常急变带;③异常复合带;④异常叠加带。并强调指出,对控矿地质因素和矿化类型的详细研究是评价异常和成矿预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