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多源POI位置融合是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匹配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由于不同POI数据源之间位置编码的差异及定位误差,导致位置融合更加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地址语义和地理空间特征的多源POI位置融合方法。首先,通过TextRCNN和图注意力网络提取地址属性的语义特征;然后,使用多层感知机提取位置属性的地理空间特征;最后,基于自注意力机制通过特征聚合实现多源POI位置融合,并对成都市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和高德地图的POI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优于现有方法,平均位置融合精度优于12 m。  相似文献   

2.
利用来源于地理国情普查和高德POI数据源的两组北京市小学数据,基于空间位置和名称属性进行数据匹配。数据经过坐标统一、数据删重等预处理后,以空间位置接近、名称属性相似为原则,进行数据融合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高德POI数据的可匹配占比均为71%。城区范围内空间不匹配和属性不匹配占比近似,郊区范围内空间位置不匹配情况高于属性不匹配。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多源POI的特征差异性导致同名对象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相似性的多源POI匹配方法。兼顾空间与非空间属性,选取名称、位置、地址、分类4个特征进行相似度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特征指标进行重要性分析,得到特征权值;根据总相似度对候选匹配对象进行筛选,以确定最终匹配对象。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更适用于多源异构POI数据的匹配,可满足多源POI数据的高效匹配需求。  相似文献   

4.
李鹏飞  张亚  孙钦珂 《测绘科学》2021,46(9):178-183
针对POI数据的匹配更新工作成为目前各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对POI数据的名称、地址及经纬度等主要属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综合相似度计算的同名POI实体识别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多源POI数据的匹配更新慢及准确率低的难题.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的文本相似度匹配方法,提高了POI数据的同名实体识别效率及精度.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中,房屋灾害信息数据来源众多,为调查底库快速建库带来很大挑战。本文针对多源房屋数据难以快速提取融合的问题,基于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匹配和基于地理空间语义的信息匹配等技术,通过空间数据提取、房屋建筑增补绘、属性信息匹配、属性信息选择,实现了房屋建筑多源信息快速自动融合,为自然灾害普查工作提供了可靠翔实的房屋建筑数据底板。实践证明,该技术成果数据准确可靠,可有效提升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效率,大量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6.
POI的现势性对于位置服务至关重要,但传统人工实地调查效率低,现势性无法满足需求。以当前用户参与数众多的微博社交网络为数据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博位置签到数据的POI更新方法。首先,对微博位置签到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语义与空间位置不一致的噪声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RANSAC算法的位置签到数据集地理配准方法,实现位置签到数据与已有地理数据库的可靠配准;然后,将位置签到数据集与已有POI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与匹配建模,对匹配不成功的位置签到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提取有效新增数据入库用以更新POI;最后,以武汉市的街旁网位置签到数据进行POI更新实验,能够有效地发现新增POI和消失POI,为POI快速高效更新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POI数据的成都市区生活设施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成都市三环路内高德地图POI等数据,以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医疗教育等5类生活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法、Getis-OrdGi*统计指数热点探测及改进的CRITIC权重赋值法等对POI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分布热点探测及空间分布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成都三环路内各类相关生活设施的空间分布、聚集热点区域、配套完善程度均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呈现成片聚集、按环发散、多中心分布及多主干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测绘》2021,(2)
本文结合"天地图"数据整合的实际,对"天地图"数据融合中POI融合的技术流程、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多源空间数据POI数据快速准确的融合,可以为以后其他多源空间POI数据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勇  罗安  曹元晖  刘纪平 《测绘科学》2019,44(6):285-290
为了解决网络POI分类异构导致多源POI数据匹配与整合困难的问题,该文利用分类特征词提取、特征词去重与优化等关键技术,构建POI分类的语义概念格,然后通过概念格之间的语义关联关系,实现多源异构POI分类体系的映射与转换。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数据更新。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影响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使用格网法、核密度分析以及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将POI大数据与交通路网数据相结合,基于格网尺度对可达性与POI密度进行交叉对比分析,进而得到双重约束下的武汉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特征类型与空间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POI密度呈“一心独大”的非均衡式分布,可达性则呈现“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2)在双重约束下武汉市中心城区可划分为三类空间,总体呈“两带多区”的空间结构形态。该研究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新思路,可为城市规划布局及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发地理信息兴趣点数据在线综合与多尺度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敏  艾廷华  卢威  成晓强  周启 《测绘学报》2015,44(2):228-234
移动及Web环境下,集成各种自发地理信息POI数据与地理框架背景数据的混搭式地图应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主流地理信息平台及LBS服务中。由于缺乏适宜的在线多尺度可视化机制,这种POI数据表达上通常出现拥挤、压盖等冲突现象。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传统的尺度变换方法与在线环境相结合,提出一种面向城市设施POI数据的多尺度可视化策略。即由服务器端通过预处理方式对POI数据进行多层次结构化组织;在此基础上,客户端依据显示比例尺导出对应层次的POI目标,并通过移位操作解决局部存在的符号表达冲突现象。试验表明,该方法符合数字化网络应用的在线实时需求,同时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多尺度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POI数据采集方式成本高,更新缓慢,属性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分析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和编程接口,结合网络开发技术提出了基于天地图的POI数据采集思路,开发了原型系统,实现了POI数据的采集与动态更新,对保障POI数据现势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现有的兴趣点采集的方法、MMS和基础数据的特点,对兴趣点的属性结构进行了设计,研究了基于MMS与基础数据的兴趣点采集方法的作业流程,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多源地理矢量空间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灿  汪齐松 《测绘通报》2019,(12):112-115
随着地理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与多个行业领域日益深度融合,产生了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多源丰富的空间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作用的同时,其异构性也给数据共享和应用带来了问题与挑战。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多源、异构、不一致性的现状及特点,本文提出了数据库模式融合与数据库实例融合为一体的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流程与方法,并以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普查等实例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多源空间数据共享与应用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轨迹数据作为典型的时空大数据,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然而现有的轨迹数据挖掘主要聚焦于轨迹的空间特征,而较少关注轨迹数据语义的深度分析。本文面向智慧旅游服务的需求,重点探讨了旅游轨迹的轨迹停留点语义的自动标注问题。首先,针对POI短文本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同义词词林》进行短文本语义扩展的方法对POI短文本进行特征扩展;同时,在顾及POI短文本的关键词集中、类别词分散等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改进TF-IDF的POI自动分类方法;其次,在POI分类的基础上,采用Native Bayes方法对轨迹停留点进行语义标注。结果表明,基于改进TF-IDF方法的POI自动分类可以达到约83%的精度,能够较好地实现POI的分类;而在POI自动分类基础上,基于Native Bayes的轨迹语义标注可以达到74%的精度,较好地实现了旅游轨迹停留点自动语义标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天地图"中大数据量、高密度的POI数据在各显示比例下达到清晰易读的表达效果,本文在考虑POI权重属性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算法进行自动过滤的方法,达到各级比例尺优化显示的效果,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稳定性,达到了对POI数据高效过滤和图面表达美观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兴趣点(POI)和夜光遥感影像能够直观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等实体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典型城市代表——武汉市作为研究区,选用研究区2016年POI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采用GIS分析工具对POI数据进行了空间核密度分析;然后分别对POI核密度分析结果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进行了空间网格化处理;最后采用双因素制图和栅格叠加分析方法对两类数据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武汉市POI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整体较好,空间耦合相一致区域占比为82.15%;但POI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在长江沿岸地区也存在部分差异,如硚口区、汉阳区夜光遥感数据和POI数据多以低—中的空间耦合模式为主,而青山区、武昌区和汉口区则多以中—低的空间耦合模式为主。武汉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关联密切,通过对POI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关系探讨,能够对武汉市空间实体要素的空间结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结果可为沿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