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管线属于隐蔽工程,由于受环境、材质、埋深等影响,现有管线探测技术很难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随着城市基建的开发,非开挖技术、超长、小管径、超埋深等管线越来越多,传统的物探方法如管线仪、探地雷达等对该类管线探测显得无能为力,无法得到精确的空间位置。本文针对该类管线探测现有技术难题,从惯性陀螺仪原理和技术为出发点,通过实验分析、方法测量、结果对比及工程实例验证惯性陀螺仪技术在非开挖超埋深管线的探测中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且其探测精度高,不受外界干扰影响,该方法为城市非开挖超埋深管线探测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探测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东 《北京测绘》2020,(3):319-323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非开挖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大多难以进行,精确测量更是缺少技术手段,因此这类管线的竣工资料非常缺乏。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惯性定位技术探测非开挖地下管线的技术原理、施工方法、及技术特点。此外,还利用惯性定位仪的重复性测试和全站仪实测验证,证明了该仪器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以某小区竣工测量为研究对象,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原理出发,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中航线设计、像控点布设、多视影像匹配及自动空三等关键技术及技术流程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无人机摄影测量数据与全站仪测量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精度满足城市竣工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地下空间通视条件差、结构复杂等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三维建模时难以采用常规仪器采集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精确获取到被测物体的空间几何信息,通过密集的点云数据可快速复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本文以某地下停车库为例,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经验证,使用该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精度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三维建模方法存在的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精度低、与真实世界反差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城市三维实景建模方法.结合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原理以及整个应用流程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成果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真实逼真、纹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位置和属性精度,大大降低了三维建模的成本并有效提升了模型生产的效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的质量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地下管线测量项目不断增多,地下管线探测成果的质量检验显得尤为重要。介绍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方法、项目检验特点、检验的主要内容、数学精度评定以及成果质量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下管线测量工作是地下管线管理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因城市地下的管线位置一般处于地底,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测量效率低且易出现偏差,本文从城市地下管线测量的原理、测量方法与内容入手进行研究分析,将CORS-RTK技术应用到城市地下管线测量中.实例分析表明,城市地下管线测量的结果精准度高,探测方便,为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孙俊强  刘霆 《河南测绘》2007,(3):30-30,32
地下管线探测是在现有地下管线资料调绘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仪器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在现场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敷设状况及管线属性,并在地面上设置管线点标志,然后利用测量手段确定其空间位置以及各管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测绘两个基本内容,是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基础,因此,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工作质量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土管理部门的业务需要,城市三维地籍测量之地下空间要素的测量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地下管线的测量、探测项目不断增多,管线定位、埋深探测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基础数据采集和三维数据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地下管线实际应用的几种探测方法,并从应用电磁法探测地下金属管线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三种观测系统的定位及埋深探测误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树枝倾角测量方法的复杂性和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通过校正地基摄影获取树枝倾角的方法。基于投影变换和小孔成像原理,通过自制树枝模型的方法,分析了直接图上量取树枝倾角与真实值之间误差的成因,提出了基于投影变化的树枝倾角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研究获取树枝倾角的相对误差2.72%明显优于传统测量的31.33%,同时随拍摄距离变化,树枝倾角估算结果具有稳定性。该研究方法简单、有效,非常适合复杂环境下树枝倾角的大量提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摄影成像原理获取树枝倾角的方法,发展了树枝倾角测量系统软件,提高测量精度并降低了测量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