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李丰德  李娟 《地下水》2007,29(1):118-120
详细阐述了奇台县近几年在井灌区机电井建设中机电井报废率逐年增高的"四大因素",认为在井灌区"重建轻管"是造成机电井报废率逐年增高的最主要因素;成井质量不高,凿井工艺水平低是关键因素.通过对机电井报废率逐年增高原因的浅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丰德 《地下水》2006,28(6):110-111
本文根据奇台县近几年来在机电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农民在建井过程中陷入了"四大误区"的观点,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呼吁农民朋友在打凿农用机电井时,一定要按有关部门《标准》进行.建议水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方式,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农民走出打井误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河北省机电井系统的实地调查,建立了机电井系统供水量的随机边界生产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制、治理机制和系统规模等是影响机电井系统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非集体所有制的技术效率明显优于集体所有制.同时对如何引导灌溉系统的持续高效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曲丰高  马爱华 《地下水》1998,20(3):126-127
建国以来,我省机井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1996年底,机电井总数达89.8万眼,其中配套机电井78.7万眼,总机720万KW,井灌面积达到3360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8%。机井工程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1996年,共向农业灌溉供水721亿m’,占全省水利工程供水量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1991,13(1):30-32
1990年,内蒙古自治区原定新打20000眼机电井,新增井灌面积140万亩。据90年9月底初步统计,全区新打机电井24969眼,配套23934眼,新增井灌面积150万亩。近三年来打井配套和效益增长是我区机电井建设史上增长最快、最多的时期,三年迈出三大步,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统一思想近两年来,上至自治区党委政府,下至农牧民群众,都一致认为在“十年九旱”的内蒙古自治区,要想把农牧业生产搞上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1991,13(1):37-39
巴彦县水利机械工程公司的前身是钻井队,成立于1975年,从建队到1983年,由于打井任务多,又是国家无偿投资,加之设备新,人员少,水田开发刚刚起步,井位地质条件好,所以我们的日子很好过。1984年以后,由于农田水利建设一度滑坡,打井投资也相应减少,水田井由过去的集体打机电井绝大多数变为农户打小眼井和组合井,机电井的数量由年最多200眼骤减到四、五十眼,对我们的冲击很大,经济收入锐减,连职工的基本工资也难以维持,出现了设备闲,人心散,  相似文献   

7.
我区四子王旗针对本旗农用灌溉机电井多年来形成的配套率低,机电井联户使用,国家补助形成的固定资产(机泵)容易失散的实际,对机泵配套补助办法进行改革,将原来实行的国家给农户无偿补助机泵设备,改为由旗县水利局统一购置。根据各苏木(即乡、镇,以下同),未配套井数,按比例分配给各基层水利水保管理服务站,由其按照机电井的有关技术指标,合理选择机泵,向农牧户实行租赁使用。这样做既方便了适时灌溉,又壮大了基层水管站的经济实力,同时使国家补助形  相似文献   

8.
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影响生态平衡的两大环境要素。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农业能源有效利用率为23.3%,只相当于国外先进水平的50%,其原因主要在于农田排灌机械,特别是分布面广,数量众多的机电井能耗高,浪费大所造成的。本文根据1984—1985年,开展机电井测改及其他有关资料,谈谈机井节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生态环境控制性要素之一,也是抗旱和应急供水的重要水源。利用陕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对陕西省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分布、取水量等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出规模以上机电井的取水量占总量近9成,提出强化对规模以上机电井的管理,合理利用成果数据结合GIS技术,建立地下水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地下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地下水取水总量的控制,达到对超采区地下水开采的限制等。  相似文献   

10.
濒临报废机电井修复的新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兆堂  林基元 《地下水》2006,28(1):63-64
供水机电井带病速行的情况普遣存在,不但影响了出水量,而且使运行成本增加,效益减少。本文简要介绍了套管补井和粘土球封闭法两种修复病险机井的新技术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在机井测试改造中,是改造还是更新,是当前机井测试改造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节约能源和资金的消耗。现根据蒲城县甜水井乡一九八七年机井测试成果资料,并依据陕西省配套机电井技  相似文献   

12.
李培 《地下水》1990,12(1):31-35
目前,确定干扰状态下机电井合理井距的方法主要为在裘布依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叠加原理导出的干扰井群计算法和水位削减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到当井距大于影响半径、小于2倍的影响半径时的干扰情况。因此,计算的干扰涌水量往往偏大、井距过小,从而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大量更换水泵和机电井报废等经济上的损失。圆形边界法则是利用抽水井形成的园形水位降落区域,依据井距小于2倍的影响半径时圆形边界进水情况的变化,导出的干扰井涌水量计算公式,确定灌溉耕地的合理井距及最佳打井数量。以便取得在尽可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将投资压缩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1989,(4)
东北松辽流域到八十年代中期,松辽流域四省区,配套机电井超过10万眼,井灌面积近1000万亩,开采量近30亿立米/年。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不平衡,其中以辽河中下游平原及松嫩低平原最高,松嫩高平原及三江平原次之,呼伦贝尔高平原较低,且全开采浅层地下水,总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灌溉水资源优化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家良  乔建华 《地下水》1999,21(1):17-22
本文以位于安徽淮北平原固镇县韦店灌区为研究对象,以灌溉年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系统运行约束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供水量、作物需水量、机电井出水能力、机泵提水深度、除涝渍埋深等条件,优化计算不同水平年农业最优种种植模式及各种水源的最优分配,并提出最佳的灌溉工程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15.
《探矿工程》2008,35(5):57
从2008年开始,新疆将在南疆5地州用3年投资12亿多元人民币,打8000多口机电井,从而新增地下水开采量达到20亿m^3,解决目前南疆地区1/3的缺水量。 新疆属干旱地区,特别是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存在而严重缺水,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据新疆地矿局介绍,近年来,地质工作者相继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罗布泊发现与三峡水库库容相当的“地下水库”。  相似文献   

16.
刘文启 《地下水》1993,15(4):167-167
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机电井损坏较为严重,据调查,其中85%以上是由于井盖封闭不严所致。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机井保护盖。在齐齐哈尔市科委组织的鉴定中,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该井盖构思精巧、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坚固耐用,且造价低廉,具有独创性。自1991年推广以来,该井盖很受群众欢迎,目前已应用于全县3000多眼机井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1985,(4)
一、基本情况通辽县钱家店镇亿颗树村是经盟、县水利部门共同确定的机电井节水节能挖潜改造试点村。该村位于通辽市东30公里处,北临西辽河,南至县二林场,耕地面积10227亩,人口2981人。现有机井76眼,其中农业井68眼,林业井2眼,菜园井6眼,保证灌溉面积9500亩,单井控制面积140亩。该村地成方,林成网,井成线,林、渠、路互相结  相似文献   

18.
刘先锋  齐仲芝 《地下水》1995,17(3):127-129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辽宁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象日益发展。1991年至1993年监测结果表明,辽宁沿海地区的大连、锦州、葫芦岛等地海水入侵总面积已达766km~2,其中侵及耕地58万亩,并使海侵区580眼机电井报废,减少水田面积300万亩,每年减产粮食1300万kg;工业上因地下水水质下降、水中含氯度高,生产设备受腐蚀,更新年限明显缩短,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文珂 《地下水》1996,18(2):49-50
凤翔县宜井面积485Km,已发展井灌面积12万亩和井渠双灌面积5.9万亩。1994年底,机电井保有量2587眼。其中,未利用机井858眼,占2587眼的33.17%。在未利用机井中有百米以上深机井343眼,深度在80m左右的中深井185眼,深度50m以下的浅井330眼。未配套的机井有106眼、机具失盗的机井285眼,机具老化报废的机井244眼、井水濒临干枯的机井223眼。变压器被盗73台。  相似文献   

20.
在对哈密盆地气象、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哈密盆地潜水主要接受北部巴里坤山、哈尔里克山的冰川融水及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总体方向由北向南,排泄以侧向径流、机井开采、坎儿井取水、蒸发等方式排泄;哈密盆地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上以机电井为主,而坎儿井、泉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