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夹在南、北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的一套活动类型的上三叠统朗杰学(岩)群,许多地质工作者对其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变形变质、物质来源以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过研究。作者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了已往区调工作获得的实际资料,以(构造)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沉积古生物特征、变形特征以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该岩(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初步认为:朗杰学(岩)群地层层序自老至新为宋热(岩)组、江雄(岩)组和姐德秀(岩)组(章村岩组);郎杰学(岩)群的构造样式为一"Ω"型两翼不对称的复式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2.
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杂岩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杂岩以合水组和优胜组为代表,其中合水组为一套夹玄武岩的沉积岩的组合岩,优胜组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的组合岩。本文在讨论白垩纪火山杂岩岩石学和石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火山杂岩的构造环境成因机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磁法勘探工作中,往往要大量测定岩矿标本的磁性。以往对岩矿标本的磁化率和剩磁只作一般性的了解,以供磁异常推断解释参考,而很少考虑剩磁在地层、构造等力面所反映的特征和规律。剩磁,特别是它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是地质时代特征的一种可靠标志。因此,有目的地测定剩磁方向,有助于揭示地质构造运动的历史过程等某些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震积岩是古地震事件的重要记录,依托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在滇西楚雄盆地西侧陆相红层冯家河组中识别出一套陆相震积岩体系。通过对宏观露头和岩石薄片微观观察,总结了该套地层的震积岩标志,主要包括微断裂、震褶岩、液化变形构造、砂岩脉、沙火山、负荷构造、火焰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角砾岩化、地裂缝等原地相的震积构造及震浊积岩、震积泥石流等异地相震积岩。综合地层柱状结构图,建立了冯家河组陆相震积岩垂向震积岩结构序列。冯家河组震积岩的发现对研究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楚雄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区调填图工作历程与现状进行概述基础上,对造山带的主要特点,构造岩片的含义,构造岩片填图法的理论依据、基本工作程序及实施要点作了论述;对造山带中常见的"混杂岩"、强烈构造变形变质的层状变质岩、穹隆状变质地质体的主要特征、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及其成因机制等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和分析;建议将"混杂岩"和"穹隆状变质地质体"分别划分为蛇绿混杂岩、火山混杂岩、滑积混杂岩、构造混杂岩和变质核杂岩、花岗岩底辟穹隆(岩浆核杂岩)、片麻岩穹隆、构造穹隆等类型。  相似文献   

6.
《地质科学》1985,(3):311-312
曾庆丰所著《论热液成矿条件》一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热液成矿的物质条件和构造条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书中有不少新观点、新见解。在构造矿床学、热液成矿多元论、矿液运移、矿田构造应变史和发展规律、脉体充填的力学机制、同期构造与成矿脉动性、多期构造与成矿的叠加性、矿田构造的岩组分析等方面,在国内作者是第一次提出和首先开展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在构造体系的研究中,破裂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划分构造体系、鉴定构造型式的一项基础工作。各种类型的破裂结构面,切割、改造了附近的岩块,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构造变动和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复杂的构造岩带。构造岩的宏观构造形变,必将导致其内部组分发生相应的变化。诸如-矿物内部的滑移和错位、粒间滑动和旋转、碎裂、重结晶等。   相似文献   

8.
李光勋 《云南地质》1989,8(1):11-23
随着云南省锡矿普查勘探工作的进展,对东南亚锡矿带延入滇西的观点已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接受,但对应用地质力学探讨滇西锡矿带控岩控矿构造的认识尚有分歧。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及锡矿地质专题研究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歹字型构造体系对锡矿带展布(乃至矿床产出)的控制作用。一、构造体系概述有关滇西构造体系的成生及其复合、联合关系已有不少论述。本文在肯定已建立的纬向、经向和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又对其作了进一步划分,并初步确定了华夏系和西域系构造在滇西的存在。(图1)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胡芦司太,古生代地层出露良好,构造简单,笔者除将二迭纪地层作一报导外,还将上石盒子组中火山碎屑岩的发现作一介绍。本文所附化石资料部分由笔者鉴定外,皆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同志鉴定。岩矿标本经原西北地质局宁夏综合地质队实验室作了详细的镜下鉴定。   相似文献   

10.
狼娃山铁矿系1958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发现,后经公婆泉地质队(1959),地质部航测大队905航测队(1966),甘肃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物探队(1967)、第二地质队(1977-1980)等单位工作,到目为止肯定该铁矿为一小一中型矽卡岩一热液型铁矿床.鉴于1978年甘肃省地质局物探队认为矿区南部磁异常带深部为一不连续板状磁铁矿体所引起,我们于1979年参加该铁矿床控矿构造的研究工作.为了探讨控矿构造的展布特征、力学性质、成生时代以及构造体系归属问题,我们从断裂构造、节理构造、脉岩控岩构造和矿体形态特征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工作,配以部分X光岩组分析、包体测温、同位素地质年龄等手段,并作了大量的构造岩薄片鉴定.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地质力学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研究构造形迹力学性质.李四光同志(1961)曾指出:"结构面的鉴定,主要是依靠野外的观察,但有时也须要从岩组和矿物的分析来提供佐证".又指出:"形变、相变、位移等都反映地应力作用."(1965).构造岩是构造作用在岩石中"形变、相变、位移"的记录,何作霖和王嘉荫,在我国首先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构造岩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是研究地质构造不可缺少的步骤,也是建立构造体系的基础。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野外研究是主要的,显微镜下结构面的鉴定是野外工作的继续。结构面的显微镜下鉴定比较繁杂。它包括构造岩鉴定、应力矿物研究和岩组分析。本文只将在粤北某些燕山期花岗岩结构面的镜下鉴定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引言近二十余年来地质工作者对岩组分析已甚注意,无论在地质力学、矿四构造学、岩石学、矿床学、沉积学以及水文工程地质学和材料鉴定都渐渐引用岩组分析以求得科学上“量”的数据为推理的根据,作出的结论比纯粹以“性质”作标准的要圆满得多。我国在最近五、六年来岩粗学的推广巳有雨后寿笋之势。  相似文献   

14.
以往认为滇东南个旧地区中三叠统个旧组属台地相沉积,近期笔者在个旧组第三段中发现了大规模的震积岩,该震积岩分为脆性序列和液化序列,脆性序列震积岩主要由同沉积微断层、地裂缝、震碎角砾岩三种类型。同沉积微断层具有阶梯状、微地垒状、微地堑状构造样式组合特征。液化序列表现为形态、位态各异的手标本—露头尺度的顶厚翼薄褶曲。泥晶方解石脉、同沉积微断层伴随了个旧组第三段沉积的全过程。结合个旧组中发现夹有基性火山岩和滑塌角砾岩等,认为个旧组第三段震积岩是在强烈拉张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发育的阶段性及其年代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发育两套伸展构造体系,一套为变质核杂岩周缘典型的拆离断层体系,另一套为变质核杂岩内部伸展构造体系。构造及运动学分析表明,拆离断层体系代表的力较早期的ESE-WNW向区域性伸展,上盘自ESE向WNW运动,内部伸展构造体系代表后期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向四周下滑的正断层伸展作用,可能为变质核杂岩垮塌所致。因此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具有明显阶段性。  相似文献   

16.
茶洞银多金属矿区,沟谷深切,构造复杂,断裂发育,针对矿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从岩石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认为区内岩石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松散软弱岩类、较软岩类、较软、较破碎岩岩类、较坚硬、较破碎岩类和坚硬块状岩类五组。矿体受构造控制,围岩稳定性受风化和蚀变的影响,局部易发生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认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于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6-19
茶洞银多金属矿区,沟谷深切,构造复杂,断裂发育,针对矿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从岩石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认为区内岩石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松散软弱岩类、较软岩类、较软、较破碎岩岩类、较坚硬、较破碎岩类和坚硬块状岩类五组。矿体受构造控制,围岩稳定性受风化和蚀变的影响,局部易发生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认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于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相似文献   

18.
新泰市岳家庄金矿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泰市岳家庄金矿区位于鲁西地区中南部的下港 -化马湾 -蒙山构造岩浆杂岩带内。该杂岩带发育在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中 ,并经受了韧性剪切带和多期次脆性断裂活动的改造。带内分布有燕山期脉岩、火山岩和以金为主的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 ,因此是有利的金矿成矿构造带。本文通过对岳家庄金矿区控矿构造体系的详尽分析 ,认为韧性剪切带属中温中部构造层次的压剪性韧性变形。它与雁翎关岩组的复合部位是金富集的有利部位 ,而与北西向脆性断裂叠加部位则是更为重要的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9.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西南太勒古拉泉剖面是前人"太勒古拉组"建组剖面。本次经剖面测量、路线调查及大比例尺地质填图,证实该套地质体非正常沉积的史密斯地层,而是一套蛇绿构造混杂岩,其岩块主要为玄武岩、硅质岩、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及少量辉绿岩、碧玉岩,基质为一套强变形的糜棱岩化玄武岩和片理化泥质岩。本次工作将其厘定为构造地层单位"太勒古拉蛇绿构造混杂岩",其主体形成于晚泥盆世,区域上可与其北东侧的百口泉-白碱滩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相连。同时,该成果支持此前提出的废弃原"太勒古拉组"之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泰市岳家庄金矿区位于鲁西地区中南部的下港-化马湾-蒙山构造岩浆杂岩带内。该杂岩带发育在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中,并经受了韧性剪切带和多期次脆性断裂活动的改造。带内分布有燕山期脉岩、火山岩和以金为主的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因此是有利的金矿成矿构造带。本文通过对岳家庄金矿区控矿构造体系的详尽分析,认为韧性剪切带属中温中部构造层次的压剪性韧性变形。它与雁翎关岩组的复合部位是金富集的有利部位,而与北西向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