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多年实际观测资料,在土壤水分平衡参数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3要素,建立了0~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确定了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11个站点两年的检验和试用,对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和春玉米农田的水分状况监测准确率达80%以上。同时,对两个站点的土壤水分进行了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2%。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通常人们把有植物覆盖下的蒸发蒸腾称作蒸散或可能蒸散。蒸散就是指“在指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面蒸发所散失的水分总量。”蒸散量在干旱气候研究、水资源评价、干湿评定、水利建设以及在农田灌溉管理、作物估产等项目的研究和实际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时域反射仪测定的土壤水分估算农田蒸散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时域反射仪(TDR)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原理和方法,根据TDR实测的土壤水分和农田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供水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探讨了TDR探针不同埋设方式对测定土体贮水量以及对估算的农田蒸散量的影响,根据充分供水区测定的最大可能蒸散量、非充分供水区的实际蒸散量,以及用气象资料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别计算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的作物系物Kc和土壤水分胁迫系数Ks。  相似文献   

4.
蒸发测定和计算方法在我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发在水分平衡和热量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干湿评定、水文计算、水利建设、农田灌溉管理、作物产量估测、土壤水分预报等各项研究和实际工作均需要蒸发资料。研究蒸发的方法,一是用仪器测定;另一是根据经验的或半经验的公式计算,特别是利用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气候学计算。后者受到较普遍的重视。建国以来,气象、水文、地理、土壤和农学等科学工作者,对以上方法做过许多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田间实验资料入手,逐一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因子对蒸散计算的影响。通过对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方法的修正和简化,确定了计算潜在蒸散和作物系数的模式。经验证,说明所建模式的效果是好的。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作物需水量和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潜在蒸散和作物系数等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田间实验资料入手,逐一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因子对蒸散计算的影响。通过对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方法的修正和简化,确定了计算潜在蒸散和作物系数的模式。经验证,说明所建模式的效果是好的。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作物需水量和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潜在蒸散和作物系数等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引言遥感提供了计算大面积蒸散量的可能性,目前,利用气象参数计算蒸散量,这些参数既不说明种有不同作物和裸露土壤表面的空间分布,也不说明各种农田的水分状况。遥感表面温度可以是从手持辐射温度计确定几平方厘米分辨率的表面温度到用某些卫星传感装置确定几平方公里分辨率的表面温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玉米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简化农田实际蒸散的计算过程为目的,利用1999年河北定兴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玉米田0~300 cm土壤湿度和气象要素的实测资料以及华北地区5个站1991~1995年0~50 cm土壤湿度和气象资料,探讨由简化参考蒸散模式计算玉米田实际蒸散的可能性;对比了Priestley-Taylor模式和FAO(1998)Penman-Menteith模式的计算结果,以农田试验资料为基础,采用叶面积系数和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为因子,建立了实际蒸散的计算模式。并以华北地区8个站1999~2000年0~50 cm土壤湿度和气象资料进行验证,平均误差一般为10%~15%.  相似文献   

9.
用Priestley-Taylor模式计算棉田实际蒸散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农田蒸散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棉田实际蒸散的气象条件,棉花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水分等因素,利用Priestley-Taylor模式、棉花叶面积指数和相对有效土壤湿度建立了棉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该模式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在干旱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春林  郭晶 《广东气象》2008,30(1):F0003
根据土壤水份平衡原理,采用逐日气象资料建立逐日土壤水份模拟模型。模型为2层模型,假定上层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为30mm,下层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为250mm,逐日土壤水份计算包括补水和失水过程。1)补水过程:降水量优先补充上层土壤,达到其最大有效含水量后,多余降水补充下层土壤,下层土壤达到其最大有效含水量后,多余水份产生径流;2)失水过程:实际蒸散是可能蒸散和土壤干湿程度的函数,可能蒸散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计算。在上层土壤中蒸散以可能速率发生,直到耗尽所有卜层土壤水份,不足部分从下层土壤中散失,下层土壤实际供水量取决于前一日末的下层土壤有效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在1987~1988年乌兰乌苏站的试验资料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影响玉米田蒸散的气象,作物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水分等因素,采用可能蒸散,叶面积指数以及相对有效土壤湿度建立了玉米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模式。与实测值相比,计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棉花耗水规律和灌溉随机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5年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棉花产量与耗水量的抛物线关系,确定了棉花最佳耗水量;根据棉花植株在不同土壤湿度情况下气孔阻力、蒸腾强度和蕾铃脱落率的变化,确定了不同生育阶段的适宜水分指标和干旱指标。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棉花灌溉随机控制模型,可以动态预报棉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和实际蒸散量,并从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优化灌溉决策。  相似文献   

13.
几种蒸散计算方法在怀来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晨  朱忠礼  季辰  施生锦 《气象》2016,42(11):1395-1401
作物蒸散量即为植株蒸腾与棵间蒸发之和,准确地测定作物实际蒸散量,对研究农作物节水种植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应用2013年生长季(5-10月)自动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河北怀来地区夏玉米的蒸散量,从月、日两个时间尺度评价Penman-Monteith(FAO P-M)、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三种基于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实际蒸散的方法在怀来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三种方法计算的夏玉米月、日实际蒸散相对于蒸渗仪实测结果均存在一定偏差,FAO P-M方法与Hargreaves方法表现较好,准确度相差不大,Priestley-Taylor方法准确性最差;(2)影响实际蒸散计算结果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太阳净辐射和温度,Hargreaves方法计算结果在怀来地区可信度较高;(3)Hargreaves方法所需参数较少,在计算量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在怀来地区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黄淮海为例研究农田实际蒸散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菱  倪建华 《气象学报》2001,59(6):784-794
以田间实验资料为基础 ,建立农田蒸散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与潜在蒸散的函数关系。利用这种函数关系 ,计算黄淮海地区 ,在自然条件下农田蒸散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黄淮海农田蒸散量的年变化呈双峰型 ,第一峰值出现在冬小麦抽穗开花期 ,第二高峰出现在夏玉米抽雄开花期。农田蒸散的区域分布趋势与自然降水分布相一致 ,在量值上约等于降水量的 84%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40a本溪地区气象资料,利用彭曼综合方法和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计算出土壤可能蒸散量和土壤水分盈亏量,并依据干旱指数分析并揭示了本溪地区干旱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农田蒸散和土壤水分变化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气候资料计算旬、月的可能蒸散和土壤湿润不足情况下的蒸散的方法。并且制定了临界含水量和作物发育期蒸散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论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稻田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进半经验模式计算稻田蒸散,仅需要常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叶面积资料即可较精确地估算农田蒸散,解决了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误差偏高以及需要风速梯度观测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模式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证实了模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稻田蒸散发现水稻一生有两个耗水高峰: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此时的气象条件最有利于水稻蒸散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蒸散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分指标,在气象、水文、农林业方面经常用到,因此有人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气候要素之一进行整编。但蒸散量资料直接用仪器测定是困难的,在实际工作中,多由间接测定和计算来估计。从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已出现了各种计算方法,彭曼公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并被人们誉为“农田作物蒸散研究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南京地区粳稻、籼稻两个品种水稻分别在干旱、水层条件下的逐时、逐日蒸散量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以下简称PM模型)对水稻蒸散量进行模拟,并对比模拟蒸散值与观测蒸散值。通过计算,对PM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水层条件下PM模型的精度比干旱条件下高。(2)模拟值乘以作物系数后,与蒸散实际测量值更加接近。(3)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使用PM模型进行蒸散量模拟时,方程中各个因子取值的准确性对模拟结果的精确度有较大影响,计算时要合理确定各个因子值。(4)水层条件下稻田的蒸散量明显大于干旱条件下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40a本溪地区气象资料,利用彭曼综合方法和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计算出土壤可能蒸散量和土壤水分盈亏量,并依据干旱指数分析并揭示了本溪地区干旱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