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莘县地区广泛被新生代地层覆盖,并且厚度较大,在该区寻找地热资源,首先应查明热储层、盖层及断裂构造的特征。在本区CSAMT法对断裂构造具有很好的横向分辨能力,直流电测深对新生界地层具有较好的分辨效果。在收集有关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直流电测深半定量的解释结果作为CSAMT定量解释的约束条件进行地质综合推断,基本查清了区内深部隐伏的地层、热储层、断裂构造的埋深及展布特征,取得了很好的勘查成果。综合应用两种物探方法对类似地区进行地热资源的前期勘查,可以高质、高效地取得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2.
重磁电联合反演在银—额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大地电磁测深连续二维反演结果初步确定构造与地层,通过综合分析区内物性特征给定地层与岩石的物性参数,建立正演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在地质、钻井、地震资料约束下进行重磁电联合反演,不断修改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大地电磁测深连续二维反演结果,使重磁正演数据和实测数据拟合度达到最佳。在银—额盆地构造与地层解释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重磁电联合反演可以有效克服单方法解释的多解性,准确识别地质层位,大大提高定量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两淮地区属全掩盖式煤田,在煤田的发现及开发阶段物探资料(重、磁、电、地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两淮地区地层存在着明显的密度界面、磁性界面、电性层界面及波阻抗界面,与其相对应的重力场、磁场、电场、地震等地球物理特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及区域构造特点。根据煤系地层与其它岩层的物性差异,提出了应用物探资料分析煤系赋存规律的方法及控煤构造综合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OpenGL的三维地层可视化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一种用ActiveX技术封装OpenGL函数的方法.由于ActiveX的优秀特性,构造的程序可以实现软件重用,这为OpenGL在计算机三维地层可视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思路.文章对利用ActiveX技术,结合OpenGL来开发三维地层可视化控件的原理,数据结构及基本步骤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给出了程序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大地电磁测深连续二维反演结果初步确定构造与地层,通过综合分析区内物性特征给定地层与岩石的物性参数,建立正演地质一地球物理初始模型,在地质、钻井、地震资料约束下进行重、磁、电联合反演,不断修改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和大地电磁测深连续二维反演结果,使重、磁正演数据和实测数据拟合度达到最佳。在银额盆地构造与地层解释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重、磁、电联合反演可以有效克服单方法解释的多解性,准确识别地质层位,大大提高定量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海相层系开展1∶5万高精度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综合物探剖面测量,结合钻井、地质资料及物性统计特征,对获取的重、磁、电资料进行联合正、反演解释,解译了断裂构造及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定量解释了地层的分布、埋深及厚度,预测了油气有利储集构造带。研究结果表明,在雪峰山西侧的复杂地质条件和人文、工业严重干扰下,重、磁、电方法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解译的多解性,较准确地查明了该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海相层系分布及褶皱、断裂、局部构造,为该区油气远景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济阳坳陷中生界构造特征复杂、构造层划分方案较为混乱的问题,开展了构造层重新厘定的研究。研究中采用野外地质考察、地球物理资料精细解释、声波时差与埋深关系分析、构造演化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结合最新的K-Ar同位素测年数据,重点对争议较大的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细致研究,从多角度论证了研究区中生代侏罗系与白垩系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套构造层,最终创新性地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基底层、侏罗系构造层、白垩系构造层及上部新生界构造层。  相似文献   

8.
建立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的插值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宜平  袁艳斌 《地球科学》2000,25(2):191-194
建立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是进行三维盆地模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使一系列二维地震解释剖面转化为盆地的三维构造-地层格架, 必须选择有效的内插外推方法, 而插值方法的选择和空间分析的实现依赖于空间拓扑结构.在探讨基于BRep模型的盆地三维空间拓扑结构表示法及图形编码准则的基础上, 引进了适合于构建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的几种形态插值方法,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相似变形插值法.这些方法曾成功地应用于珠三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的模拟, 能够很好地支持包括矢量剪切在内的各种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国臣 《沉积学报》1998,16(4):14-20
沉积波动过程是地壳波状运动的具体表现,它是各种天文因素、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沉积波动过程的时空演化控制着地层层序的时空展布特点。在介绍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概念、技术思路、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沉积波动曲线在剖面上的预测功能及对沉积-剥蚀过程起止时间、不整合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震旦系至第四系各主要构造层的地层展布特征,并对其形成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试图将沉积波动特征的研究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地层格架-沉积波动特征连井对比图的概念和编制方法,该类图件能直观地反映多期不整合的存在及不整合间断的时间,并能直观地反映各层序的时空分布,而且能够解释地层格架的形成过程,进而进行成因分析,是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结合的一种具体、有益的偿试。  相似文献   

10.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立体的、多方位的展示和观察,以研究地震资料的宏观特征和构造细节,最终达到提高解释精度,提高地质解释的合理性的目的。通过介绍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原理,说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方法,并列举了三维可视化解释软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该区重力数据的处理解译,依据重力场的变化特征及对研究区断裂构造、局部异常、剖面拟合等取得的成果和地质认识,对研究区的地层结构、构造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以本项目取得的地质认识及前人的勘探成果为依据,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构造演化进行探讨。通过对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及其生成演化的探讨分析,希望能为该区的地质勘查、综合研究及能源勘查提供参考依据,也希望笔者的地质研究成果对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璐  刘新根  吴蔚博 《岩土力学》2018,39(3):1056-1062
在基于钻孔数据进行三维地层建模方法中,钻孔样本间地层层序不一致导致建模时难以确定各地层的拓扑关系,快速准确地确定各地层层序和充分利用钻孔数据是建模的关键难点之一。拟通过综合考虑区域内所有钻孔数据,基于地质解释方法理论,以地层出现次数频率高原则进行全自动确定地层层序。首次引入子钻孔递归思想,利用表面建模方法,自下而上逐层创建三维地层模型,可确保钻孔数据不丢失且准确地应用于地层建模中,并能适应地层尖灭、地层超覆、透镜体等复杂地质构造。该方法地学意义明确,具有鲁棒性好、运行效率高及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算法已在同济曙光软件中实现,并已在多个实际地质建模工程中得到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充分利用已有钻孔信息,建模过程全自动完成,对复杂地层建模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临界方程法及其对地层性质的自动化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秋  包军强 《地球科学》1997,22(6):633-637
从分析折射波时距曲线入手,确定地层性质突变的临界点,利用通过该点时距曲线的时距方程,建立临界方程和临界方程法,以临界方程计算出的地层临界厚度值与待判层厚度无关,二者比值决定了待判地层性质。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层中沉井下沉影响机制复杂,现有的理论研究主要基于沉井的受力特性开展下沉分析,沉井下沉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缺乏科学系统的阐释。对沉井下沉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沉井下沉力学模型,推得沉井下沉过程的运动学方程,揭示了沉井下沉的运动学特性和影响机制。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沉井下沉具有典型的下沉加速及下沉减速阶段;沉井下沉施工引起的初始下沉不平衡力F1是影响下沉运动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下沉运动控制的首要因素;调整反映土层及沉井结构特征的参数b1是预防沉井突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路基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以其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密度电法采取较密集的测点以及多种装置的组合同时测量,可提供丰富的地电信息,有利于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解释。这里在分析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基于的静电场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溶洞、滑坡、断裂等地球物理特征,结合某高速公路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资料,给出了不同地电模型的异常分布情况,提出了一些提高探测能力和解释精度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这些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良好效果,充分展现出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当今工程地质勘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热资源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贵州遵义—金沙地热富集区的资源勘探和开发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以往贵州的地热成井率总体不高,改变这种状况是地热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地热井地球物理测井是一项重要措施.测井资料的解译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把测井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以提高解译结果的准确度.通过遵义北郊某地热测井的勘探实例...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是地质填图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运用遥感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填图效率和质量。本研究以北巴颜喀拉山地区SPOT5、ETM系列数据为基础影像,从岩性、构造解译入手进行最大程度的信息挖掘。从4个方面详细阐述岩性判识依据,建立北巴颜喀拉山可视化解译标志系统,并对地层岩性进行基于影像的重新厘定,细分了各地层岩段或岩性组合。通过构造详细解译,识别了多种、不同级别的构造形迹,建立研究区新的构造格架,并对构造块体进行详细划分。本研究翔实、细致的工作,为北巴地区地层岩性对比、构造重新认识提供新视角,为该区区域地质调查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频率电磁测深复电阻率含有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相位既可由复电阻率的虚部和实部表示,也可通过振幅视电阻率转换得出。阐述了振幅视电阻率转换为相位的原理和计算公式。根据典型地电模型计算的振幅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分析了相位曲线与振幅视电阻率曲线的关系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相位曲线变化幅度更大,相应频率更高,可提高对地层的分辨率,加大探测地层深度。将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资料结合解释,可提高解释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波动方程理论,以陇东地层结构为基础建立地质模型,针对页岩层这一重点研究对象,采用Tesseral软件进行有限差分法全波场正演技术,模拟计算陇东地区较为发育的反射波组,以便分析研究包括页岩层在内的各个反射波组特征。同时结合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并与实际地震时间剖面匹配对比,从而标定各个反射波组的地质属性,最终对页岩层反射波做出准确、合理的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20.
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结合粉喷桩复合地基的特点,提出采用过渡层模拟桩接触面的思路,进行了轴对称Biot固结有限元计算分析。与实测资料对比表明,可较好地揭示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沉降变形特性。通过对加固区和下卧层的应力计算分析,揭示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附加应力场的分布特性,说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