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四川省域内的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把四川省划分为东部盆地及盆缘地区、西部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3个地震应急分区,分析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的主要背景要素,总结并给出了四川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依据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开展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相关工作,可使其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四川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结合云南省市(县)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及历史地震处置经验,建立了云南地方政府应急准备能力评价指标,探讨了运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地震应急准备能力综合分值的方法,并选取昭通市为实例计算各项指标,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根据芦山地震应对工作,分析了四川地震应急工作在地震速报、应急预案与应急准备、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与应用、市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也指出,芦山地震应急工作如此顺利也与特定的有利因素有关。为应对今后四川省内其他地方可能发生别的类型大地震,文中也分析了现有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应急准备尚存的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强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发生后,受桑枣中学案例启发,在中小学开展应急演练受到重视。提高公众地震应急准备能力是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描述我国公众地震应急准备现状,分析影响中国公众地震应急准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学历、风险感知和政府责任影响公众地震应急准备,并提出做好相关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震应急物资储备需求分析结果可为各级政府合理统筹配置应急准备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能力提供参考。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运用地震风险评估办法,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地震风险评估,并结合地震应急救灾案例和前期学者研究成果,研究分析在不同地震风险下,地震应急物资准备的理论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各地在加强应急准备能力过程中,如果按照当地的地震风险水平建设完整自给自足的地震应急准备能力,那么高风险地区的应急准备各方面投入会超出当地政府的能力,同时由于地震是小概率事件,自给自足的应急准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溢出的,效率不高,因此,各地在加强应急准备能力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周边和全国其他地区在未来实际地震发生时可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有史以来对乐山市波及范围最广、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社会影响最强烈的地震。本文回顾了近几年乐山市在地震应急准备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汶川特大地震波及乐山后的应急工作,认为坚持不懈地抓好地震应急准备是做好大地震之后应急工作的重要前提,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是防震减灾部门的重要职责,震后恢复重建中防震减灾部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南省域地震应急处置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南省域各省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几次地震的应急处置调查,总结出西南省域各省的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特性,其具有基础设施脆弱、自救能力差、次生灾害多、处置难度大等特点,提出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和地震应急处置两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2-02-16河源发生4.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地震加密观测、震害调查评估、科学考察、新闻宣传、协助当地政府决策等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分析河源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震前准备、震后应急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0月28日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文章从地震应急处置、信息报送与共享、灾情调查与烈度评定、震情监视与趋势判定、应急宣传与舆情引导等方面阐述了该次地震的应对过程和工作成效,通过实地考察对该次地震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地震烈度图,为灾害损失评估、救援救助和灾后重建提供了依据。从加强农村抗震设防管理、完善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强化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加强地震应急准备等方面获得了抗震防灾启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12.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华南地震》2011,31(4):108-115
一个高效、实用和可操作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体系,需要在灾害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及灾后恢复四个阶段有足够的建设指导和标准规范,而我国地震应急预案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大震现场救援暴露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讨论了制定地震紧急救援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并提出9条标准工作程序的制定建议.  相似文献   

13.
岫岩—海城5.6级地震防震减灾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作者亲身经历和感受,动用翔实的一手资料,从八个方面(长期准备、准备预报、科学决策、有效组织、救助组织、救助及时、社会稳定、地震灾情调查、地城损失评估)介绍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5.6级地震前后的应急工作;分析这次地夺的成功预报与有效应急措施才能取得面对一次破坏性地震,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搞好地震综合防御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内陆地震》2011,(1):20-20
为了做好我区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从2010年开始部署开展年度地震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工作。工作内容包括5个部分:(1)分析研究年度地震形势,进行地震趋势预测,划定年度地震危险区和值得注意地区。(2)根据划定  相似文献   

15.
综合河北阳原—蔚县盆地内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科学设定4个地震并通过现有的3种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进行计算,并结合对研究区内房屋、人口、经济等情况实地调研,对设定地震评估结果进行修正,确定了适合研究区的地震灾害预测结果,对指导当地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为政府地震应急准备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乐山市多年来的地震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后,认为健全的地震应急管理体制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关键,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保证,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是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协调、高效、有序开展的前提,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支撑,科学的震情趋势判定是做好应急工作的依据;强调平时要充分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积极面对突发事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九寨沟7.0级地震震后72小时内的灾情应急快报,提炼并分类出不同种类的灾情信息,并以时间为进程轴,采用多维度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信息数量、信息内容、信息描述等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梳理出不同时间节点中的灾情信息、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和地震灾害现场动态变化特征,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应急技术部门负责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维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在地震发生后,负责提供应急指挥场所和震区基本情况、辅助决策建议、地震应急专题图等文件、图件。在国内最近几次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政府和社会民众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9.
地震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应急预案是应急准备的核心内容。预案的展现形式是否直观有效,是预案能否及时准确的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性意见的关键。本文以地震应急预案的结构化研究为基础,从文本结构化和系统集成结构化角度进行分析,建立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系统,探讨地震应急响应过程中联动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完成175m高位蓄水后,对可能出现诱发新地震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进行探讨,提出加强地震监测,深入开展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认真进行地震应急准备的有效措施,以做好三峡水库高位蓄水后的地震安全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