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申健  杨少华  郭英 《城市地质》2015,(Z1):210-213
针对四川省华蓥市某石灰岩矿区内存在的4处危岩,介绍了危岩体的基本特征,分析研究了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选取天然状态、暴雨状态及地震力作用下3种工况,建立计算模型,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4处危岩体天然状态下均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有2处危岩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其余2处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而在地震的影响下,有1处危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3处危岩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危岩体存在发生崩塌踊坏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某滑塌式危岩体为例建立了危岩体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因素,讨论了危岩体开裂深度对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危岩裂缝开展的破坏演化机制,并结合规范采用理正软件对本文提出的捆绑法治理滑塌式危岩体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稳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捆绑法治理后,危岩体在自然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都能保证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为危岩体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吉利后山危岩详细的野外调查,采用了半定量打分表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断。采用理论计算获得了危岩落石的运动特征参数(运动速度、弹跳高度、冲击能量),结合Rockfall软件模拟了落石的运动路径和运动特征参数,二者共同结果表明其实用性和客观性。选取1处典型危岩体计算了在天然状态、天然状态+地震2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该处危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对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盐亭县危岩带进行现场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四处典型危岩体特征进行分析,采用赤平投影法、稳定性计算、坠落轨迹及冲击能计算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四处危岩体在天然和暴雨工况下均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2)W1、W2、W3三处危岩体的水平崩落距离和末动能较大,对附近居民和公共设施安全造成威胁,有必要采取防治措施;(3)根据现场调查和计算分析,对4处危岩体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晓晓 《城市地质》2019,14(2):54-60
东江口崩塌危岩带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北部,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主要组成物质为强风化玄武岩,平面呈不规则带状,总体积约6300m^3。危岩带变形主要受裂隙及优势结构面发育的控制,为小型-滑移式崩塌。危岩带东侧受裂缝L1-L3切割制,形成体积为300m^3的危岩单体,失稳方向为60°;西侧主要受裂缝L4-L5以及优势结构面控制,失稳方向为307°。采用赤平投影与定量计算的方法评价危岩带稳定性,评价结果:在天然工况下,危岩体东侧及中、西侧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降水等不利工况条件下,危岩带东侧处于不稳定状态,中、西侧处于欠稳定状态。影响东江口危岩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与降水。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万州区是危岩灾害集中发育的典型地区,位于主城区的四层岩陡崖带发育众多危岩单体,对下方公路和居民区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该危岩灾害,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勘查,查明了危岩带发育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危岩体形态可划分为块状、板状和不规则状3种;体积从几十至几千立方米不等;破坏模式可归纳为坠落式和倾倒式2类。通过分析危岩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认为多级陡崖带地貌、上硬下软的岩性组合、结构面的组合切割、降雨和地下水作用以及植物根劈作用是导致危岩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赤平投影法对陡崖带宏观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进一步地,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危岩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陡崖带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危岩体在天然状态下多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然而,在暴雨和地震条件下,危岩体的稳定性显著下降,且地震作用的影响比暴雨更大。最后,根据危岩体的发育特征、失稳模式及现场施工条件,提出了清除危岩、嵌补和支撑岩腔、裂缝灌浆、锚固、被动防护网等防治措施建议。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的危岩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迪那某桥梁旁的危岩体进行勘查,在分析其地质环境条件下查明了该处危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裂隙发育特征和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和诱发因素,在现场勘查和室内试验取得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其在天然状态、暴雨状态和地震状态下以及不同位置后缘裂隙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定量地对该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在目前状态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m处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0m处为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危岩体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和削坡加载、加桩抗滑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宏青 《云南地质》2023,(4):511-518
本文对普安县小山坡村蜂子岩组后侧山体破碎发育的危岩体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合变形破坏模式,采用赤平投影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方法分析研究区危岩体稳定性,天然工况下4处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到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为欠稳定到失稳破坏状态。根据危岩体基本特征,推荐采用被动防护网工程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贾峪口土洞崩塌灾害隐患点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贾峪口村北侧,坡顶处存在两条近东西走向的危岩带,坡顶及坡面处植被发育较好,坡顶处未发现明显后缘裂缝,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危岩带内大面积基岩裸露,受雨水冲刷及差异风化等作用影响,表面较为破碎,呈块状、碎裂状,岩腔、裂隙发育。通过勘查掌握了该危岩带及危岩体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其主要破坏方式及危岩的运动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危岩带及危岩体在暴雨、地震等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崩塌灾害的隐患。针对危岩带的特点,提出危岩清削+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的治理措施,较为有效地解除了该区域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四川省巴中地区某危岩体稳定性,在对其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较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改危岩体的崩塌类型,建立了主断面的工程地质模型,并采用相关公式计算了该危岩体在自然、地震和暴雨3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自然和地震工况下该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但暴雨工况下属于欠稳定。研究结果对该危岩体的防治将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